關於處暑的作文:你不知道的處暑習俗2000字

四季變遷,春夏秋冬輪輪轉,處暑時節,夏逝而秋已然至。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時節,悄悄然的進入了秋季,嫋嫋秋風而萬物枯黃,秋風起,雁南歸;連綿秋而落葉歸根,起秋雨,人思情。

關於處暑的作文:你不知道的處暑習俗2000字

圖/ppt寶藏

處暑日婦女採菱,唱採菱歌。長者給兒童講述植菱的好處。處暑之後,秋意漸濃,秋高氣爽,適宜郊野遊玩迎秋賞景。雖說暑氣大步撤離,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出的。在它控制的雲南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所以雲南的小夥伴們還是不宜急於增加衣服,民間常說“春捂秋凍”,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而是顯得疏散自如。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處暑之後,秋意漸濃,處暑節氣前後的習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那麼,此時全國各地都有哪些民俗活動呢?處暑前後在我國民間,人們重視的節日有七夕節、中元節,在這些節日中又有許許多多的民俗活動。處暑時節雲南又有哪些玩場呢?

採菱、植菱品自然清鮮

處暑前後,菱角結實正旺,女子身著布衣釵裙,邊歌便採,清風徐徐,蘭舟微蕩,可稱人生之樂事。小夥伴們可以去聽聽《採紅菱》這首歌就能感受到採菱的樂趣了。

在大理,“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這樣的氣候裡,只有夏天才會有一點點熱的味道,每年處暑前後,洱海刺菱角就上市了。一般都是採來煮熟了,放在一隻簸箕裡,遠遠地看見,不知怎的就會感到一陣清涼。

處暑期間種植菱的好處很多,新鮮的葵角性甘涼,煮熟者性甘平,可代谷充飢。菱的根莖可當蔬菜食用,菱角殼又可入藥。老而堅硬的黑色菱殼,燒成灰後,以香油調敷,能治療頭面黃、水瘡、無名腫毒等。

如果把菱搗爛浸泡,澄出粉,食用後可以補脾胃,強腳膝,益氣耐飢,健力行水,去暑解毒。取菱粉和米制成粥,能益腸胃,解內熱。鄉間人們常將菱蒸煮後晒乾,剁米為炸、粥、果,貯藏起來可以代替糧食用,較嫩的菱則可以直接上市出售。菱不僅可以增加農家的經濟收益,而且能夠備荒,種植非常容易,不需要多大資本。宋代蘇東坡任杭州知府時,曾經招募百姓在西湖種菱,其收益都用來準備修建湖堤。

祭祖迎秋觀華燈初上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祝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國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放河燈賞五彩燈河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雲南各地都有放河燈的習俗,文山州廣南縣八寶鎮,自古就有放送河燈的傳統習俗,中秋時節河燈把個河岸裝點得豔麗妖嬈、五彩繽紛,吸引了大量的攝影愛好者。

開漁節看人歡魚躍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雲南各地也有開漁節,昆明•晉寧滇池開漁節,舉辦時間是9月到10月,持續一個月;玉溪•江川開漁節,舉辦的時間大概是每年的12月份,小夥伴們可以在旅遊之餘來感受開漁節的氣氛。

拜土地爺祈大秋豐收

處暑節氣正值農作物收成時刻,農家紛紛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有的殺牲口到土地廟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還有的這一天從田裡幹活回家不洗腳,恐把到手的豐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

潑水降溫告別酷暑

潑水狂歡不僅雲南西雙版納有,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各地都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隨著生活和工作的節奏不斷加快,一些節氣習俗被我們遺忘,但這是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希望大家能瞭解這些傳統文化,讓中國文化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