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技術支援的學情分析方案國小數學2022(精選5篇)作文

篇一:a1技術支援的學情分析方案國小數學2022

a1技術支援的學情分析方案國小數學2022(精選5篇)作文

《三角形內角和》學情分析方案

一、分析學情目的。

本學情分析方案主要是為教學中動態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提供參考。

1、通過學情分析瞭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

2、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具體情況,以便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也有利於更好的把握教材和操作教學過程。

二、學情分析的內容

1、教學主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長方形等基本圖形,以及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徵、分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經歷,也已具備了一些相應的三角形知識和技能,這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內角和的規律,打下了堅實的根底。因此概念的形成是通過量、拼、撕等活動,讓學生探索、實驗、發現、討論、推理、歸納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2、學情分析物件:四年級學生

3、教學重點: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會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解決實際問題。

4、學習難點:探索並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

三、工具的應用過程和方法

方法:問卷調查法、操作觀察法

工具:微信、問卷星軟體

課前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在問卷星上設計好問題,通過微信群釋出問卷,收集資料,最後再根據回收資料的統計結果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策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開展精準教學。

四:結果呈現與分析。

(一)結果呈現(主要通過問卷星的結果反饋)

(二)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資料顯示,多數學生對於三角形的圍成;內角的概念理解;平角的度數;內角和的理解等一些基本概念問題是掌握較好的。只有少數學生仍然缺乏對已學過的知識的理解和思考。

(三)調查結果啟示

由於少數學生對三角形的瞭解的內容還不夠,所以直接匯入新課,讓學生自己探討什麼是三角形的內角,三角形的內角有幾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呢?來揭示內角和內角和概念。再通過課堂上設計的活動進一步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最後通過幾何畫板來加強學生的理解,知道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整堂課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篇二:a1技術支援的學情分析方案國小數學2022

01學情分析物件

六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本班學生總體來說,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學習習慣較好。個別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但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部分學生潛力巨大,只要能從習慣上給予糾正就好,對於本節課學生有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基礎的知識儲備,容易理解,但是對比例尺很陌生。通過學習能深刻理解比例尺的意義,並且能把學到的比例尺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02學情分析目的

學情分析是為了瞭解學情,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確定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具備哪些生活經驗,然後分析學生是否具備這些知識經驗。針對本節課的學情分析,通過學情分析調查分析學生對“比例尺”的認識,和學習這節課的需要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可以準確地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真切地瞭解學生的學習難點,從而教師在課堂上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進行教學設計。

03學情分析工具與方法

學情分析工具:

工具主要是手機、電腦,使用的軟體是問卷星、微信等。其中問卷星可以電腦搜尋“問卷星”也可以手機微信小程式搜尋“問卷星”小程式

學情分析方法:問卷法、交談法。

第一步用問卷星建立線上調查,並生成二維碼。

第二步把生成的二維碼分享到微信班級群發給學生。

第三步學生線上答題

第四步檢視問卷統計結果,進行系統分析,瞭解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知識儲備、學習能力等情況,從而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設計。

04結果呈現與分析

(一)結果呈現(通過問卷星的結果反饋)

(二)調查結果分析本次問卷調查共4道題:

第1題,比例尺是一把尺子嗎?

第2題,400釐米=()米

第3題,3km=()釐米?

第4題,下列選項中能組成比例的是()?

下面是4道題的答題結果分析圖:

……

本次調查問卷參與率100%,通過分析調查結果發現,學生通過預習在對“比例尺”的認知上,知道什麼是比例尺,也有的同學從不同地圖上見過,97。83%學生能答對。有了初步的認知,但缺乏深入觀察和思考。其它3題的正確率都在80%左右說明學生對於長度單位換算和比例的知識有了較為豐厚的經驗。因此本節重點需要放在在比例尺意義的理解和比例尺的應用上。

篇三:a1技術支援的學情分析方案國小數學2022

內容簡介:

本方案圍繞能力點“A1技術支援的學情分析”採用“課程資源包”的方式,將觀看視訊和線上參加配套活動、完成作業貫穿於整個課程學習,促進教師深入理解課程,提升實踐能力。

本能力點共計14學時,需完成至少9學時的視訊課程學習(自主選學),完成並提交5學時的實踐作業。

[能力維度]學情分析

[所屬環境]多媒體教學環境

[能力描述]

合理利用資訊科技手段輔助分析學情,從而:

從多個方面分析學情,包括學生經驗、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學習風格以及學習條

件等;

精準確定教學的適切目標;

為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策略的選擇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為教學中動態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提供參考

[實踐建議]

學情分析是課堂教學的起點,一般包括對學生的學習經驗、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學習風格以及學習條件的分析。資訊科技可以擴大學情分析範圍、豐富學情分析形式、提升學情分析效率。例如,為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教師在新課講授前可運用線上問卷工具設計調查問卷,通過QQ、微信、曉黑板等即時溝通工具組織學生填寫問卷,快速收集和分析學生資訊,有效瞭解學情,從而改進教學設計;又如,在複習課前,教師可通過思維導圖(如MindMap、Inspiration等)提供結構化的思維支援框架,一方面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形成知識結構,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學生填寫的思維導圖捕捉學生系統知識框架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把握學情。

學情分析方案

1、學情分析內容

教學主題:小數乘整數

教學物件:五2班學生

學情分析目的:小數乘整數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合理的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現代教學理念的觀點要求教師須充分了解學生情況。對於國小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能夠在教師指導下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絡,同時仍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性格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採取靈活的教學方式

教學重點、學習難點

在教學目標確立下,根據授課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列豎式計算小數乘整數的方法。因為豎式計算中比較難理解的是算理,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小數乘整數豎式計算中的算理。

2、學情分析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啟發引導法

3、學情分析工具:QQ、微信

工具應用過程與方法:利用微信學生將結果在微信群反饋

口算下列各題。

0、5x10=;3。02x100=

6、98÷10=;345÷1000=

0、96x0=;0。02x50=

2、5x8=;0。3x10=

1、4x3=;1。12x2=

0、39x10=;4。1x6=

4、結果呈現與分析:通過結果分析學生掌握理解情況,進一步課堂教學

篇四:a1技術支援的學情分析方案國小數學2022

以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什麼是面積》為例

01學情分析目的

課前通過學情分析調查分析學生對“面積”前概念的認識,通過了解,可以準確地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真切地瞭解學生的學習難點,從而教師在課堂上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進行教學設計。

圖片

02學情分析內容

1、教學主題分析: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面積》第一課時《什麼是面積》。

(1)教材通過引領學生對熟悉的物品:課本,硬幣,樹葉等看一看比一比,獲得初步的表象,感知面積的概念。

(2)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探究比較面積的方法,知道小正方形做面積單位合適,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教學物件分析

教學物件為:成安縣向陽國小三年級學生

(1)學生已知: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它們的周長以及周長的計算。

(2)學生的未知:面積的概念,面積和周長的區別,面積比較大小的方法,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

(3)學生通過學習能深刻地理解面積的含義,並能結合周長與面積的區別準確判斷面積。能夠藉助拼擺測量出圖形面積的大小,具備度量意識。

3、教學重點分析

教材結合例項在動手觀察、比較等數學活動中,使學生感知並瞭解面積的含義,因此結合例項使學生初步認識面積的含義;線上與面的辨析中,區分圖形的面積與周長就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4、教學難點分析

在拼擺、度量等數學活動中,經歷用不同圖形做單位度量面積的過程,知道確定面積單位的方法。因此培養初步的度量意識是本節課的難點。

03學情分析工具與方法

(一)學情分析工具:WPS文件、微信、問卷星軟體

(二)學情分析方法

1、利用網路收集有關認識面積的問卷調查,認真研究題目,篩選合適的題目,製作適合本班學生的問卷調查。

2、利用問卷星軟體釋出問卷,在微信群裡釋出二維碼,讓孩子完成問卷的內容。

圖片

04結果呈現與分析

(一)結果呈現(通過問卷星的結果反饋)

(二)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共5道題:

第1題,你聽說過面積嗎?

第2題,如果聽說過,請你說說或者表示出面積的含義。

第3題,你能確定下面圖形的面積大小嗎?

第4題,誰走的路程長?

第5題,下面的兩個長方形誰的面積大?

從統計資料總體來看,在對“面積”一詞的知曉度上,85。57%的學生從不同場合聽說過。總體來看,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面積”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但缺乏深入觀察和思考。在先前的“周長”概念學習裡,學生已經對“封閉圖形”有了較為豐厚的經驗。故而,課堂上不需要做太多的解釋。資料顯示部分學生是從周長的角度去思考圖形的大小,認為周長相等即大小相等。實際上說明學生受周長概念學習的負遷移,會更加關注圖形的外緣邊線,而不是所圍平面區域的大小。本節重點要線上與面的辨析中,區分圖形的面積與周長。

05調查結果對教學的啟示如下:

其一,直接面對學生認知現實,在舉例與對話中,修正原有認知經驗;

其二,在“線”與“面”的辨析中,區分面積與周長;

其三,在“一維”與“二維”的感悟中,發展空間觀念。在課程實施中要緊密聯絡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含義,建立概念,形成常用面積單位表象,並積累豐富的直觀經驗和生活經驗,發展空間觀念,提高應用意識。

篇五:a1技術支援的學情分析方案國小數學2022

一、學情分析目的

課前利用技術支援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資料分析學生對“角”的認知基礎,以準確地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真切地瞭解學生地學習難點,從而制定科學合理地教學目標,選擇合適地教學策略,設計有趣地教學活動,使課堂更高效、精彩!

二、學情分析內容

1、教學主題分析: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認識圖形》第一課時《認識角》。

它也是國小數學“圖形與幾何”中的重要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地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標一標、比一比等實際操作,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認識角。學生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2、教學物件分析

教學物件:東彭留國小二年級學生

(1)在認識角之前,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知道生活中的牆角、桌角等。

(2)學生不知:生活中物體的角與平面圖形角不盡相同,更不知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3)學生通過學習理解平面圖形角的含義,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稱,在活動中探究出角的大小比較方法,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3、教學重點分析

本節課,學生第一次接觸角的概念,結合生活實際,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讀法,記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4、教學難點分析

由於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對於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一知識點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是本節課的難點。

三、學情分析工具與方法

1、學情分析工具:Word文件、微信、問卷星軟體。

2、學情分析方法:

(1)利用網路收集有關“認識角”的問卷調查,認真研究題目,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題目,製作出適合本班學生的問卷調查。

(2)利用問卷星軟體釋出問卷,在微信群裡釋出二維碼,讓孩子們完成問卷內容後提交。

(3)登入問卷星後臺,檢視答卷資料並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對教學設計做出調整,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實際學情。

四、結果呈現與分析

(一)結果呈現:通過問卷星的結果反饋。

(二)調查結果分析本次問卷調查共5道題,分別是:

(1)你認識“角”這個圖形嗎?

(2)下列圖形中,哪些圖形是角?

(3)下面哪個角大?

(4)一條紅領巾有()個角,數學書地封面有()個角。

(5)關於“角”你想學習哪些知識?

從第一題,第二題和第四題的統計資料來看,學生對“角”一詞的知曉度上,90%的學生從不同場合聽說過,在日常生活中對“角”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但缺乏深入觀察和思考。第三題,角的比較大小65%的學生選擇是錯的,認為“角的邊越長,角越大。”為了突破學生的認知,解決這一難點,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直觀操作疊合的方法,再加上多媒體的演示,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張口大小有關”,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第五題是一個開放性題目,75%的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方向,選擇隨老師課堂安排。

五、調查結果對教學的啟示

其一,直接面對學生認知現實,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修正原有認知經驗;

其二,調整課堂上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時間,設計有趣的操作活動,突破難點“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張口大小有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其三,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