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關係在大學入學測驗作文中的常見應用之——現象與本質

思想1:現象富於變化,而本質則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闡釋:蘋果落地是自有蘋果樹以來就有的現象,其現象背後也始終包含著萬有引力的本質。但只有牛頓最先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透過現象看本質,這需要背景知識的儲備,更需要積極的持恆的思維狀態。

  有這麼一個營銷案例,說的是英國、美國兩位皮鞋推銷商,差不多同時來到南太平洋某群島推銷皮鞋。他們在島上實地考察後,發現該島氣候溫和,土著居民都在街上赤腳行走,不穿鞋子,根本看不到鞋店。英國推銷商當即向公司總部發回一個電報:“該島無人穿鞋,我擬明日返回。”但美國推銷商卻從中發現了商機,他向公司總部發回了一個與英國推銷商截然相反的電報:“該島無人穿鞋,很有市場潛力,我準備住上一段時間拓展市場。”

  思想2:現象有真相和假相,假相具有迷惑性,只有認清真相,事物的本質才容易被揭示出來。

  闡釋:“口蜜”是假相,“腹劍”才是本質。《聊齋》中的惡妖往往都是長著“桃面”的。《偽君子》中的達爾杜弗也有一副正人君子道貌岸然的面孔。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需要一個不斷反覆、深化的複雜過程。我們需要客觀,需要理性,需要時間。

  真正的廉潔,是不會在乎廉潔的名聲的,一般人刻意標榜自己的廉潔,往往是為了更好的滿足自己的貪慾而已。也有人愛名,不愛錢。但是對名譽過於熱衷,其實也和愛錢一樣,不過是物件有區別而已。在現實中,往往表現為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其實一樣都是無用功。純粹愛名的,社會危害還小點,可是,現在的大多數貪官都是名利複合型貪官,既想拿實惠又想樹形象,所以很多名聲不錯的官員,往往只是假象而已。而不管是愛錢也好是愛名也罷,歸根結底,都是務虛,不是務實,對國家是有很大害處的。

  思想3:現象有主流現象和支流現象,支流現象不代表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趨勢,只有抓住主流現象,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

  闡釋:我們看報,見這兒是凶殺,哪兒是詐騙,便以為這社會黑暗得“伸手不見五指”了。《莊子·秋水》中,河伯見百川灌河,徑流之大,兩岸間不辨牛馬,便欣然自喜,後順流而東,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方才望洋興嘆。河伯欣然自喜,是因為只見支流現象,便以為是天下乏至美,殊不知還有北海,主流現象更是浩瀚,所以後來望洋興嘆。只見支流,以小為大,及見到主流,知曉全域性,方知天下有更大者,自己不過井底一蛙罷了。“一葉障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杯弓蛇影”也是此類。

哲學關係在大學入學測驗作文中的常見應用之——現象與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