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名人故事:傑出的經濟學家拉豐教授作文

讓—雅克·拉豐教授(Jean-JacquesLaffont)是一位享有國際盛譽的經濟學家。由於他在激勵機制設計、公共經濟學和住處經濟學等諸多領域的傑出貢獻,被推選為世界經濟計量學會主席(1992年)、歐洲經濟學會主席(1998年)、美國經濟學會榮譽會員(1991年)和美國科學院外籍榮譽院士(1993年),並於1993年第一個獲得歐洲經濟學會Yrjo-Jahnsson獎(該獎與美國經濟學會Clark獎齊名)。他被公認為未來最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之一。

經濟學家名人故事:傑出的經濟學家拉豐教授

拉豐中等身材,一頭灰白短髮。“讓-雅克是個了不起的經濟學家。”在法國產業經濟研究所(IDEI),當我和其他學者談起拉豐時,都聽到這樣的評價。

拉豐1947年生於法國圖盧茲,1972年,獲巴黎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學位,1973年秋直接奔赴哈佛大學,拜在當時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肯尼思·阿羅(w)門下。

“當時,法國的大多數學生都去了伯克利,而我去哈佛是衝著阿羅的名聲,儘管當時對他並不瞭解。”拉豐回憶起這一決定改變了他一生的道路:

“1973年秋季,阿羅在哈佛為經濟系的研究生開設了一個關於機制設計理論的研討班,他當時帶來了發表在Econometrica(經濟計量學雜誌)上的兩篇互相矛盾的論文:一篇是吉巴德(Gibbard)所證明的不可能定理,而另一篇則是格羅夫斯(Groves)提出的可行的機制。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拉豐提到的兩篇論文是激勵機制設計理論的開創性論文。1973年,吉巴德在論文中證明,如果對個人的偏好域不加任何限制,則對於任何一個非獨裁的社會選擇規則,都不可能找到一個使得每個人都說真話的機制,佔優實施這個社會選擇規則(即對於每個人來說,不管他人是否說真話,自己說真話總是最優的策略),這就是著名的Gibbard-Satterth waite不可能定理。而在同一年,格羅夫斯卻提出一個著名的機制(後來被稱為Groves-Clarke機制),證明在擬線性偏好下,可以找到一個說真話的機制,佔優實施任何一個非獨裁的社會選擇規則。

顯然,在這兩個定理之間橫亙著一條似乎無法逾越的鴻溝。拉豐決心解決這個難題。

1974年夏,應阿羅邀請,拉豐和格林(n)來到斯坦福大學,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的合作很快就有了成果,這就是後來發表在Econome trica(1977)上的經典論文,他們提出並證明了存在說真話的機制佔優實施任何一個非獨裁的社會選擇規則的充分必要條件,並指出Groves-Clarke機制是符合該條件的惟一的機制。這個結論建立了一座溝通上述兩個不定理的橋樑

這篇論文奠定了拉豐在機制設計領域的學術地位,這一年他27歲。1975年,拉豐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拉豐放棄了在哈佛任教的機會,回國開始了在法國傳播經濟學的艱難歷程:“我痛感當時法國經濟學教育的保守和落後,這兒有優秀的學生,卻沒有一流的教師;我發誓要改變這種狀況。”拉豐為此付出了20多年的艱苦奮鬥。

在巴黎法國理工學院,他推行經濟學改革遭遇巨大阻力,以至於無法進行下去。1978年拉豐孤獨地回到家鄉,在圖盧茲大學任教並傳播主流經濟學。回憶起這段經歷,拉豐感慨萬分:

“那時候圖盧茲大學的經濟學幾乎是一片空白,沒有系統的經濟學課程,沒有資料室,沒有研討班,更沒有經費來源。我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創業,整整10年,我感到非常的孤獨。為了生活,我不得不利用暑假到美國講學,為了募集科研經費,我不得不費大量的精力四處奔波。”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拉豐不懈地開創經濟學的新領域,他很快在公共經濟學和機制設計領域作出了貢獻。1979年,拉豐與格林合著《公共決策中的激勵》出版,確立了他在公共經濟學領域的地位。

在1970年代,一般均衡理論仍佔經濟學的主導地位,但拉豐認識到激勵機制在未來的經濟學中的重要地位。

“激勵理論是對阿羅-德布魯一般均衡框架的必要補充。事實上,經濟學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資源的科學,因而效率是經濟學關注的首要問題。但資源配置的效率是由一個社會組織的激勵機制所決定的。”

對於經濟組織中的激勵問題的關注,使得拉豐選擇激勵理論作為研究方向。1970年代末,資訊經濟學正在興起,其主要課題是不完全資訊和不對稱資訊下的激勵問題,由於在方法論上借鑑並結合了對策論的研究成果,資訊經濟成功地解釋了在一般均衡框架下無法解釋的諸多難題,顯示了該理論強大的生命力,並推動了企業理論和產業組織理論的發展。拉豐以資訊經濟學作為研究激勵問題的基本框架,開始整合激勵理論體系。

自1980年代初始,拉豐開始探索將資訊經濟學與激勵理論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應用於壟斷行業的規制理論。這個時期,席捲整個西歐的私有化浪潮引起了關於公用事業和壟斷行業競爭與規制的大論戰:諸如電信、電力等壟斷行業,是否可以通過私有化引入競爭?如何對其進行規制?

在1980年代初,傳統的規制方法主要有兩種:基於服務成本定價的服務成本規制方法和基於蘭姆西(Ramsey)定價規則的蘭姆西-布瓦德(Ramsey-Boiteux)規制方法。拉豐指出,這兩種規制方法都有很大侷限性,由於忽略了規制中存在的資訊不對稱問題,因而無法提供正當的激勵。一般地,被規制的壟斷企業擁有有關運營成本的私人資訊,並且總是有積極性隱瞞這種資訊,因而規制方很難獲得精確的成本資訊。在這種環境下,上述兩種方法會帶來極大的激勵扭曲。

在批判傳統規制理論的基礎上,他和梯若爾(Tirole)建立了一個關於激勵性規制的一般框架,這導致了新規制經濟學的誕生。新規制經濟學結合了公共經濟學與產業組織理論的基本思想,以及資訊經濟學與機制設計理論的基本方法,它提出的激勵性規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成功地解決了不對稱資訊下的規制問題。拉豐與梯若爾於1993年出版《政府採購與規制中的激勵理論》,完成了新規制經濟學理論槓架的構建,從而奠定了他們在這一領域的學術地位。

與許多理論經濟學家不同,拉豐非常重視經濟學理論的應用與檢驗。自1980年代中期始,他和梯若爾將新規制經濟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應用於諸電信、電力、天然氣、交通運輸等壟斷行業的規制問題,分析各種規制政策的激勵效應,並建立了一個規範的評價體系。

拉豐積極參與並領導了法國電信改革的實證研究,並擔任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電信改革的顧問;從1999年起,拉豐和梯若爾應邀擔任微軟公司的經濟學顧問,其研究報告為微軟公司贏得反壟斷案訴訟的勝利提供了權威的學術支援。

2000年,作為對十幾年壟斷行業規制理論與政策研究的總結,拉豐與梯若爾合著《電信競爭》一書出版,為電信及網路產業的競爭與規制問題的分析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權威的理論依據。

自1990年代初始,拉豐開始關注組織中的激勵問題,他認識到,組織中的串謀行為對激勵機制造成的扭曲,是導致經濟組織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設計經濟組織的激勵機制時,必須考慮防範串謀的激勵機制。拉豐在這一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並將這些理論整合在《激勵與政治經濟學》(1990年)書中。

作為激勵理論的開創者,拉豐視激勵問題為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幾十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激勵理論的研究與應用,三卷本巨著《激勵理論》(與馬赫蒂摩合著,第一卷已於2002年出版)集這一理論40年發展之大成,標誌著激勵理論的統一的標準的理論框架已經形成,被肯尼思·阿羅譽為激勵理論發展的里程碑。

拉豐極其勤奮,因而高產,迄今為止已出版12部專著和300多篇學術論文,其學術貢獻在經濟學界贏得了極高聲譽。

拉豐是法國經濟學界的一面旗幟,作為一個教育家,他又是法國人的驕傲。他為法國經濟學的振興作出了巨大貢獻,他不僅在法國,而且在全世界經濟學界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