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大宋王佳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作文

篇一:風雅大宋王佳讀後感1000字

風雅大宋王佳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作文

對於宋朝,不同的研究歷史學術的學者有著不一樣的觀點和見解,所以他們也講不透一個朝代的歷史。今天我又發現了宋史家族又添了一員,書名叫《風雅大宋。天下歸一》。

一開始看到書名的時候,我以為這本書講述的是宋代詩詞與其風雪月,但翻開之後,截然不同。它講述的是大宋王朝三百年繁華盛世的緣起,也講述了一場中國古代罕見的兵不血刃的改朝換代。

對於宋朝,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以及他的杯酒釋兵權。前者雖說他是被人強行推上權力巔峰,但他心中所想所願是否也是如此,我們無從知曉,但最後結局是他成了那萬人之上的掌權者。後者憑藉桌中酒,兵不血刃從昔日兄弟和下屬的手裡奪回了兵權,也足見他心中策略與謀定。

而這本書不同於歷史書,那麼枯燥與澀讀,作者以通俗,輕鬆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宋朝的故事。而且開章並不是傳統的歷史線,反而是以神仙說法開始,帶領我們走進這宋朝歷史的開端。本書既有恢弘的歷史背景,又不個性十足,歷史各異的人物形象,作者有著女性作者的細膩,有有著青年學者的魅力,他讓1000年前的宋代人物活生生的浮現在我們面前。

這不僅僅是一部嚴肅的歷史,它還併兼著文學作品的可讀性,書中的史料典故,名人軼事,這些接可以從正式和古人的筆記小說中找到出處,作者將這些資料融會貫通,形成了一部令人欣喜的宋史精品。

這本書一共十六章,自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寫起,至宋真宗即位為止,描寫了北宋王朝統一天下,建立並穩定政權的過程。對於陳橋兵變的前因後果、趙匡胤去世的真相、宋遼之間的鬥爭,以及李煜、楊業、寇準等歷史名人的生平與故事,都進行了詳盡而通俗的描寫。本書在正史的基礎上,參與了多部古代筆記小說對北宋的歷史進行梳理,言而有據,既有可信度和權威性,又通俗易懂。

主角當然是趙匡胤、趙光義,他們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特質。趙匡胤這位看起來粗獷的黑胖子,有著強大的軍事指揮才能和曠達心胸,從而結束五代十國近百年的亂世。皇位來得蹊蹺的趙光義,終生處於哥哥的強大陰影下。但趙光義也有他的長處:識人、用人、容人,他所締造的文官系統群星閃耀,足以照亮他百年之後的子孫。

配角也都個性鮮明,這裡主要講講李煜。讀過詩詞的人鮮有不知其大名,他和另一位同姓女詞人,足可撐起婉約派的半壁江山。對於這位成功的藝術家、失敗的政治家,很多人不乏悲憫。然而看完本書,還是那句老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懦弱、不負責任、不明是非在普通人身上或者可以被才華掩蓋,然而作為君王卻不可饒恕。這位自創“金錯刀”字法的一代詞宗,讓人想起兩百年後的宋徽宗,同樣精通琴棋書畫諸般藝術,自創了“瘦金體”,也同樣是亡國之君。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太祖也未想到,他的子孫會重蹈覆轍,而這一切都始於他最初為鞏固王權所作出的謀劃。

有宋一朝,傑出人物數不勝數。唐宋八大家,宋居其六;慶曆以後的北宋四子奠定理學基石;史學領域來自官方和民間的煌煌鉅著不可勝數;書畫領域有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中國畫至宋代才真正臻於成熟,善畫青綠山水的王希孟也只不過其中一角。還有不可勝數的科技成就、空前絕後的宋瓷……這三百多年間有太多值得我們細看的人物和歷史。

篇二:風雅大宋王佳讀後感1000字

在我的印象裡,宋朝是積貧積弱的朝代,沒有一統天下的兵強馬壯,沒有漢唐盛世的遼闊疆域,飽受金遼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一次次的屈辱議和才換苟延殘喘。但當讀完《風雅大宋》這本書時,發現我當初的見識是何等膚淺,殊不知,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唐宋八大家六家宋佔其六,四大發明宋有其三;不論是《清明上河圖》的繁華,亦或是《夢溪筆談》的科技,無不向世人展示著宋朝的獨特魅力,這魅源自有文化有情懷的有智慧的大宋文人墨客和有識之士。

細品《風雅大宋》,一個個歷史人物又浮現在眼前,只不過,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鮮活、豐滿。

宋朝以文治國,湧現大批文人志士走上歷史前臺,以深厚的才華,深遠的智慧,深沉的情懷把大宋推向文明的高峰,即便千年之後的今天,他們仍如夜空中璀璨的明星熠熠生輝。

這其中,有趙普治的國方略,有范仲淹博大胸懷,有蘇東坡的淵博學識……他們的精神財富滋養著華夏子孫,激勵著我們青年一代。

大宋對文人來說是一個好的時代,全社會重文尚德,文人地位空前之高,“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凱歌而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是宋之士大夫尊榮的真實寫照,正是這樣的大環境才造就了大量的人才。再觀當下,我們正處大有可為的好時代,開明的政治,和諧的社會,而我們又正值青春年華,理當趁大好時光積極進取,莫負韶華。學習歐陽修勤奮苦讀,終有一天,我們也能像大樹那樣紮根土地,像雄鷹那樣翱翔天際。

宋朝的志士中不乏有擔當有情懷之人,追求“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境界。范仲淹登岳陽樓立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張載則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文天祥以死守節,不事二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們的氣節與情懷是中華文化寶貴財富,一直延續,從未中斷。

近代,為了民族的獨立,多少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和生命換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祖國的富強與繁榮,錢學森克服重重阻撓回到祖國,為我國的國防和航天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袁隆平以畢生的心血,追逐著“禾下乘涼夢”。如今更有不懈追求永攀高峰的“神舟”團隊……這是一場追逐夢想的接力,湧現著華夏兒女的家國情懷和報國熱忱,我輩理奮勇接棒,為理想和信念而奮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國正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砥礪邁進,這條道必定充滿荊棘,需要我們用雙手和智慧去開拓,去創新。我們要胸懷祖國,樹立遠大目標,發揚頑強意志,方能克服艱險,實現理想。

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千年前的大宋早已不復存在,但這些仁人志士留下的精神遺產始終激勵著後人。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青年只有將自我融入時代的大潮中,才能揚帆遠航,努力實現自我的蝶變,也助力國家和民族的騰飛!

篇三:風雅大宋王佳讀後感1000字

歷史是一面鏡子,鑑於當下,照見未來。——題記

翻開中國歷史長卷,從“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從“富有之謂大業,日月新之謂盛德”,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大風泱泱,大潮滂滂,五千年文脈涵養了巍巍中華。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如果要問你最喜歡的朝代是什麼?有些人會說開封建大統,成萬史帝業的秦朝;也會有人憶惜開元盛世象,夢迴長安繁華景;更會有人說起傲骨氣血照日月,光耀九州萬邦朝的大明。而我腦海中映出的是宋朝。

對於宋朝,在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兩位史學巨擘陳寅恪和錢穆,給大宋王朝下了兩個著名的論斷。一個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另一個說兩宋王朝乃是“積貧積弱”的“文官政府。”這兩種近乎對立的說法在當今社會也頗受爭議。

兩宋和晚晴一樣,一度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心目中都不太願意提起的王朝。人們更向往的是漢唐的雄風,而兩宋在人們心中不過是一個苟延殘喘了300多年的朝代。但王佳的這本《風雅大宋》告訴了我們一個真實質樸而有溫度的宋朝,把歷史的脈絡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我一開始讀這本書的到的時候,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的,“風雅大宋”。“風雅”一詞源於《詩經》,後世常用“風雅”一詞作為高貴典雅的指代。而此處的風雅,不是宋詞的婉轉優雅,不是生活的愜意風雅,而是大宋能夠兵不血刃改朝換代的,結束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起一個繁華盛世的風雅。

作者寫歷史,開篇不是單調枯燥的陳述事實,不是堆砌文獻資料,而是以她女性柔軟浪漫的視角,講述大宋王朝的歷史。出乎人們意料的,作者講述大宋王朝的歷史,從陳摶老祖這位“神仙”說起,趙匡胤這一個看似粗獷不拘小節的黑臉武將便在這神奇的氛圍中誕生。他幼時艱辛,舉步維艱,長時處處謹慎,在亂世的每一次艱險博弈中,他走好自己的每一部棋,做足規劃和準備,最終黃袍加身水到渠成。書中不僅細膩描寫了心胸曠達的趙匡胤,知人善用、慧眼識珠的趙光義,還描寫了善於謀略的宰相趙普;描寫了寫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一千古名句的唐後主李煜。就像陳彥所說“這本書既有恢弘的歷史背景,又不乏個性十足、命運各異的人物群像。”作者將一個有血有肉的宋朝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英國哲學家培根在《論求知》一文中曾這樣說“讀史可以明智,知古可鑑今”。我們讀宋史,無法忘卻的是他政治層面上的失誤,無法忘卻宋朝積貧、積弱,無法忘卻將燕雲十六州拱手送給他人的恥辱。但我們作為後世,更應該從中吸取教訓: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國防安全和軍事力量同樣不能忽視,只有國力強盛,我們的國家才能夠長治久安。要做到以史為鑑,以史為師,以史為鏡。

可就算是這樣的宋朝,也無法削減我對其的喜愛。有宋一朝,傑出人物、才子佳人數不勝數,文人雅士“生在宋朝下,長在春風裡。”唐宋八大家,宋就佔其六,北宋有聞名天下的三蘇,南宋有豪放坦夫辛棄疾;有柳永“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有陸游“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有辛棄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書畫領域,蘇、黃、米、蔡四大家各放異彩”。《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舉世聞名。

就像英國史學家湯因比說:“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穿越古今,宋韻猶存,其風雅亦令人神往之。

篇四:風雅大宋王佳讀後感1000字

中國近代以來的一位史學巨擘錢穆先生給大宋王朝下了一個著名的論斷,說兩宋王朝是積貧積弱的“文官政府”。這一觀點藉助演義小說和民間戲曲的留下來的文化意識片段,直到今日的中國,依然深入人心。積貧積弱這四個字幾乎構成了兩宋的歷史符號。

宋朝的外交的確虛弱——佔據軍事優勢情況下的潭淵之盟是一份賠款合約,西夏的小小騷擾使大宋大為苦惱,遼潮的幾句話每年就可以多收二十萬歲幣……

有人搖頭嘆息,兩宋真是沒落的時代,苟延殘喘三百年年沒出過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尚且稱的上是英雄的岳飛也未曾收復失地就被殺死。

我曾經也是那麼認為的——如果宋朝有能打得出去的大英雄的話,怎麼會年年向遼和西夏進貢“歲賜”和布匹。看完《風雅大宋》後我發現我的觀點十分錯誤。我只想到了狹義的英雄,那些青史留名、捨身報國的大將軍英雄,卻遺漏了許多以天下為己任,敢於直言勸諫的書生英雄。王佳的《風雅大宋》就給我帶來了大宋時期個性十足,命運各異的英雄群像。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我們熟知的范仲淹,正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大英雄。在慶曆元年,西夏元昊單方面撕毀協議,開始向大宋發起進攻時,他可以臨危受命負責鄘延路的防務。在宋仁宗急於一雪前恥,主張積極用兵時,他可以冷靜下來反對仁宗做法,提出堅守為主,加固城池、打牢基礎、以逸待勞。最終在慶曆三年,李元昊看到宋朝邊關防守嚴密,他無力再戰,便請求議和,向北宋稱臣。作為賞賜,北宋除食鹽外,允許兩邊開展正常的邊貿,以此在宋與西夏的經貿關係中佔據主動。這裡面很大一部分有范仲淹的功勞。

除了軍事方面,在政治上范仲淹也有很大貢獻。在宋仁宗渴望通過改革富國強兵時,范仲淹上書《答手詔條陳十條》一手推動了慶曆新政。在新政期間,他通過嚴格考核,使大批碌碌無為或貪汙腐敗的官員被淘汰,一批務實能吏被提拔到重要崗位,官府行政效能提高,財政漕運等狀況有所改善,給北宋頹迷的政局帶來一絲起色。

范仲淹的事蹟告訴我們,英雄不只是軍人。能為國家忘卻個人利益,能腳踏實地幹事為國家做貢獻的人都是英雄。而作為一個延續了三百多年的正統王朝,這樣的人宋朝當然有,例如:張詠、王旦、魯宗道……

可是這麼多英雄,宋朝為何仍然積貧積弱?因為英雄無用武之地。宋朝的英雄無用武之地不是指天下太平無事可做,而是指有才華的人得不到任用,忠誠的人得不到信任。范仲淹因為激進改革,觸犯了舊官員的既得利益,被眾官員聯合起來彈劾,罪名是結黨營私。最終范仲淹被皇帝貶官,慶曆新政宣告失敗。而又不只范仲淹如此,敢於直言的歐陽修得不到實權,天才將領狄青被朝中大臣排擠鬱鬱而終……

英雄造時事,時勢造英雄。英雄能創造驚天動地的時事,得有適合英雄發展的時勢。宋朝官場風氣不清正,也就無法出現使我們記住的蓋世英雄,但仍有許多無名英雄為這個國家的存亡努力,為這個王朝的繁盛奮鬥。他們的努力和奮鬥無法被抹去,他們的英雄品質將一代代傳承。

篇五:風雅大宋王佳讀後感1000字

“大宋”,在未曾探究時,與我而言是歷史書上寥寥幾頁文字,是中華幾千年歷史中的數百年時光。而《風雅大宋》用質樸的語言,將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展現在我眼前,讓我隔著書頁,與近千年的時光,看到了一生忠君愛國的良將,謀權篡位的奸臣;看到了亂世之時百姓的顛沛流離,掌權者的興風作浪;看到了舊時代的沒落,新時代的崛起。

作為宋朝開創者的趙匡胤,他所做的“杯酒釋兵權”、“崇文抑武”、“中央集權”,是吸取了晚唐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的亂象。作為在亂世中從底層拼搏到宋朝的開國皇帝,他太清楚混亂與戰爭所帶來的苦難。所以他吸取了歷史的教訓,收歸、削弱兵權,加強中央集權。而作為知曉歷史,擁有“全知視角”的我們,在看到他的一系列作為時,想到的是因崇文抑武,而引發社會風氣的轉變,使宋朝的軍事實力到達減弱,所以在金兵來犯時,才會發生靖康之恥。而為了中央集權,分散權利,而導致的冗官、冗兵、冗費,進而造成的積貧積弱,也是讓宋朝走向滅亡的直接原因。

站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待事物便會有不同的看法。北宋像是在進行一場大膽的實驗。北宋時期,中國彷彿進入現代,物質文化蓬勃發展。開國君主趙匡胤打破傳統中國作風,以務實的態度從事各項政治經濟改革,打破“抑商”的風氣,使宋朝的經濟得到了歷史性的突破。這是他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做出的突破。正如清末,外敵來犯之時,有識之士吸取了一次次的失敗教訓,從器物、制度、思想三個方面層層遞進,最終結束了腐朽的清王朝,開啟了中國新的歷史階段。而同樣生在新時代的我們,理應有此覺悟,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做出開創性的貢獻。

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自始至終有一句話讓我銘記於心:“別人對你尊敬,是因為你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和你本人沒有關係。”這句話讓我的心頭猛然一震,好似提醒了我,現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那個軟弱可欺的時代,憑藉著先烈們的智慧,創造瞭如今中華,徹底擺脫了往日的屈辱,在新的起點上書寫著輝煌。都說“失敗乃成功之母”許多時候,我們需要從錯誤中分析原因,吸取教訓。歷史就像是一個不斷吸取教訓,改正錯誤的過程。中華上下的五千年文明,留給我們的不僅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還有這段歷史。翻開歷史的書卷,可以看見各式各樣的人物,短短的幾句話、幾段字就能勾勒出一個人的生平、思想。有“岳母刺字”的忠君報國,有“邯鄲學步”的因小失大,有“塞翁失馬”的積極樂觀。而當我們感嘆與歷史之浩瀚、人生之渺小時,也應吸取前人的教訓,成就更好的自己。評論共0條暫未收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