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仁心》讀後感(精選5篇)作文

篇一:《百年仁心》讀後感

《百年仁心》讀後感(精選5篇)作文

年少的我常常在思考,“信仰”到底是什麼呢?或許《百年仁心》中那個懵懂少年陸引舟會和我有一樣的思索。當戰火的硝煙遍佈他的家鄉大別山時,他以一個醫者的身份冒死救回了新四軍副連長,在國家危亡的時刻,他作為一名軍醫毅然踏上了救國的道路。那一刻我彷彿明白,信仰是一顆救死扶傷的初心,更是一顆堅定愛國的恆心。

一顆“仁心”為什麼能夠傳承百年?我想那是“信仰”的力量。書中一共講了三個時期的故事,卻讓我感覺歷經了新中國的百年滄桑。作為醫藥世家,從陸引舟到陸遠望,他們一家三代都為他人付出,為祖國貢獻。抗戰時期,陸引舟不畏艱辛,冒著戰火挽救同胞;解放後,陸禮國恪盡職守,幫助女排取得勝利;而在當代,陸遠望不慕榮利,毅然奔赴抗洪前線。陸家三代秉持著“奉獻精神”,懷著對祖國的堅定信仰,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每每讀到這些情節,我便心潮澎湃。正是有了這一代代甘於奉獻的人,我們的祖國才會有今天的富強!

今天的中國,已然不再是任人欺凌,積貧積弱的樣貌。當亞運會的火炬照亮杭州的湖畔,當國人的風采面向世界彰顯大國特色。這一切再次見證了中國的輝煌。我看到無數志願者貢獻著青春力量,無數中國人團結一心,迎接亞運會的到來。這不正是“百年仁心”傳承的體現嗎?

合上書本,百年前的硝煙似乎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我深知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更應該在實踐中繼承前輩們的奉獻精神,堅定對於祖國的信仰。這顆傳承百年的“仁心”,一定會繼續發光發熱,再創新的輝煌。

篇二:《百年仁心》讀後感

一個世紀,陸家三代人,醫者仁心的傳承,用他們短暫而又精彩的人生,向我們譜寫了一幕幕絢麗而又深刻的篇章。

第一幕:戰爭

抗戰之際,少年陸引周,在他的母親——地下黨員“秋天”的影響下,懷揣著一顆“誓死保衛中華的心”,義無反顧衝向前線。他作為一名年紀最小的軍醫,在戰場上與死神搏鬥,救回了無數同胞的性命,成就了一名光榮共產黨員的誕生。與此同時,我也被他這份不忘醫者初心,不懼槍林彈雨,砥礪前行的精神深深震撼。我們的祖國,也正是因為無數位有著這份精神的先輩們的努力,才可以衝破黑暗,迎來光明的曙光。

第二幕:拼搏

改革開放,各地女排勢力漸漸凸起,天津、江蘇的女排實力最為強大。陸家的第二代——陸禮國以隊醫的身份效力於江蘇女排。他幫助了不懼非議,堅持苦練的黃非凡,醫治她傷痛的同時,還陪她共練排球,化解隊中矛盾。最終,為國家排球隊輸送了一股新的力量。與此同時,我感動於他的這份初心:醫者之大,不僅治病,更在醫心。祖國的強大,也正是這一份份來自各行各業初心的積累,才構造出如今這個繁榮昌盛的家園。

第三幕:守護

新時期,國家經歷難關——疫情加險情,陸家的第三代——陸遠望,不顧疫情尚未消散,洪水來勢洶洶,跟隨部隊來到抗災地,沒有醫療任務時,就去一線抗洪救災,竭盡全力,不眠不休,甚至險被洪水沖走。而陸遠望的初心,就是做一個合格的黨員、合格的醫生。也正是他的這份堅守,感染了他的兒子——陸昊寧。因此,我欣喜於見證這份初心的傳承。祖國的發展,也正是一位位逆行者們行大愛,用生命譜寫的華章。

拜讀完《百年仁心》,紅色的基因也在我的心中播下了種子,在我的身體裡生根發芽。我也將傳承這份紅色使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篇三:《百年仁心》讀後感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叫《百年仁心》,封面上一名戰士,手臂上戴著一個“紅十字”,我堅信這本書肯定是講述了一個軍醫的故事,看完後,果然如此。

這本書講述了大別山下金寨縣一戶行醫世家祖孫三代的故事,在抗日戰爭時期,爺爺陸引舟作為軍醫,在軍隊裡救死扶傷;在改革開放初期,父親陸禮國在省級排球隊當隊醫,精心守護著女排運動員們的健康;孫子陸遠望是新世紀的一名年輕醫生,他自告奮勇申請去抗洪救災第一線,搶救受傷的災民,雖然他們祖孫三代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肩負不同的責任,但是他們都醫者仁心,只要國家和人民哪裡有需要,他們就到哪裡去。

我看完這本書,我被深深地感動到了,讓我心潮澎湃,深切感受到現在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都是由無數共產黨員憑著拋頭顱灑熱血、奮勇殺敵、視死如歸的精神創造出來的。在戰爭年代,這些共產黨員就是英勇不不屈的戰士,在和平年代,這些共產黨員就是救死扶傷、抗擊疫情的醫務工作者,雖然他們在不同年代,承擔著不同的責任,但是他們都是為了國家的富強,為了人民的安康,永不退縮,他們陸家三代的英雄故事正是千千萬萬黨員先進事蹟的代表。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國小生,我們在學習上要勤學好問,發揮釘子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在生活上,我們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尊老愛幼,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我們都要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只有少年越來越優秀,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強大。

篇四:《百年仁心》讀後感

這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百年中國紅色基因的傳承書寫,也是一部三代人的奉獻精神的蕩氣迴腸的記敘。《百年仁心》這本書就像一條紅色的長河,滾滾奔流,流淌在我們的先輩、我們的父輩以及當今我們的心中。

想起書中抗洪篇——2020年,長江流域普降大雨,汛情嚴重,軍醫陸遠望在小家和大家之間,沒有絲毫猶豫,主動放棄縣醫院副主任的名額,堅持衝到了抗洪搶險第一線救治傷員,後來為了搶救災民被捲進洪水中,幸好搶救及時才保住性命,他也因此成為了軍隊中的英雄。因為他知道部隊需要他,災民更需要他,他舍小家為大家,這種忠於職守、胸懷大愛的精神很值得我學習。

同時,這也讓我想到了2020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猖獗,大家在吃團圓飯的同時,而另一群人卻舉著“武漢加油,別怕,我們來了”的旗幟,毅然趕赴武漢。正是這一批批“逆行者”,給了心急如焚的武漢人民一劑鎮定劑,給了全國民眾溫暖與感動。難道“逆行者”們不怕死嗎?不,他們也害怕,正是他們的不畏犧牲精神,他們的醫者仁心,他們知道祖國與人民更需要他們,他們用行動不斷奉獻著愛的溫暖,傳遞著愛的接力。

這些抗洪與抗疫的“逆行者”,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也要從小做起,從身邊做起,多獻愛心,心懷感恩。我利用寒暑假,與外婆一起參加社會與社群組織的志願者活動,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我與外婆去社群愛心餐廳做義工,那裡是社群有愛心人士捐助的,專門免費為孤寡老人提供免費用餐的地方。我剛去社群愛心餐廳就看到了許多像外婆一樣年紀的人,一早就在為飯菜做準備了,有的拿著刀利索地切著土豆絲,有的熟練地包著饅頭,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他們見我年紀小,給我了一份最“輕鬆”的工作——則是為前來用餐的老人們盛飯,我開心地接下了這個任務。我把碗事先疊好放在了指定區域,有模有樣地圍起了大人的“圍兜”,裡裡外外把我的手洗了個遍。一到了飯點,餐廳裡進來了一位老人,他駐著一跟柺杖,步履蹣跚地走到了我面前。我馬上拿起空碗,盛了滿滿的一碗飯,雙手遞給了老爺爺。他還開心地對我連連點頭微笑,嘴裡誇讚著我,我的心裡樂開了花,開心自己能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與愛心,同時也開心大家對我的誇讚。原來做好事的時候,自己心裡是那麼那麼快樂。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嘴裡哼著《愛的奉獻》,手牽著外婆開心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篇五:《百年仁心》讀後感

暑假裡,我閱讀了安徽作家許諾晨的《百年仁心》。這是一本充滿溫度和厚度的書,也是一部三代人的奉獻精神的蕩氣迴腸的記敘。

1938年,國難當頭,硝煙瀰漫,一聲槍響改變了少年陸引舟的命運。他冒著生命危險從山裡救回了新四軍葉震南,卻失去了親人和家園,最後決定走上參軍救國之路。

1978年,大學剛畢業的陸禮國成了江蘇女排的隊醫。隊裡的林英和黃非凡都是好苗子,但她們兩個誰也不服誰,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後來天津女排前來交流,大大的打擊了她們。面對強敵,江蘇女排終於團結了起來,激發了前所未有的潛力,也讓大家明白了團結友愛的精神力量。

2020年軍醫陸遠望放棄縣醫院副主任的競崗名額,跟著部隊參與到抗洪一線。面對即將潰堤的大壩和失守的家園,路遠望的兒子陸昊寧最終也理解了父親的選擇。

三個時代,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環境,他們所從事的職業也不同。時代在前進,但是他們依然沒有忘記那代代相傳的紅色使命,堅守著那代表著光輝燦爛的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於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來說,我們除了要好好學習,還要學習老一輩的這種救死扶傷、臨危不懼、無私奉獻和勇於拼搏的精神。我們不僅是父母的孩子,更是祖國的未來。

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把紅色使命和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好好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