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英雄徵文1000字(通用8篇)作文

篇一:我心中的英雄徵文1000字

我心中的英雄徵文1000字(通用8篇)作文

陳俊宇

第一次與您相見是在歷史課本中,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以令人髮指的手段向中國正式發起了侵略,看著老舊的黑白照片,閱讀著您的事蹟,眨眼間,我彷彿走到了您的身邊。

“我趙登禹,1898年生於菏澤,心中裝著的,是全中國的百姓!可如今,日本人來勢洶洶,中國危矣!那軍隊馬上就要攻佔北平,我軍勢必北上支援,護我中華!”您在將士們面前振臂高呼,隨即率部北上,在南菀與敵人激戰。您是我心中的英雄,在民族危亡時,心繫百姓,毅然決然地反抗侵略,應為世人所讚頌。

1937年7月28日,那年您39歲。清晨,日軍的飛機劃破天空,很快,在陸空協同推進下,日軍發起猛攻。您親自率領大刀隊,奇襲日軍。在武器裝備差距懸殊的情況下,阻擊了日軍,震驚中外。但是,在激烈的戰鬥中,您被埋伏的日軍偷襲,右臂中彈。鮮血從傷口中噴湧而出。在部署們的掩護下,你不顧撤退勸阻,撕下衣袖,紮緊傷口,大喊道:“只要還有戰士沒倒下,就不能撤退!進攻!”在您的號召下,我軍發起猛攻,我的心情也隨之激動到了頂點。您是我心中的英雄,在征戰沙場時,您心繫部下,雖身負重傷仍身先士卒,應為世人所敬仰。

“咻——”一陣犀利的子彈割裂空氣的聲音劃過,隨即在您的胸口留下了巨大的傷痕。您癱倒在地,剎那之間,隊友打退了敵軍的又一次進攻,而您卻已倒在了血泊中。部署們迅速趕到您的身畔,望著戰士們的臉,您強撐起最後一口氣說到:“都不許哭!軍人,戰死沙場乃是本分,沒有什麼值得悲傷的,只是老母年高,請副軍長予以照顧。”說完,您的雙眼漸漸呆滯,戰友們的呼喚聲變得朦朧。在反侵略戰場上,在部署們的保護下,您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滴嗒”一滴熱淚落在桌上,濺起絲絲悲傷。我從思緒中抽離,心中的崇敬油然而生。您是我心中的英雄,在快要犧牲時,心繫老母,自古忠孝難兩全,您卻做到了這一點,應為世人所學習。

如今,盧溝橋事變以作為悲壯的一頁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然而,我們決不能忘記這刻骨銘心的事件,忘記千千萬萬戰死沙場的烈士。若沒有他們,中國仍處於危亡之中。面對強於自己數倍的對手,面對外來侵略的威脅,他們沒有後退!他們無畏向前!正如趙登禹所說,軍人戰死沙場乃本分,面對外來侵略,不屈的中華民族給出的回答是團結起來!

勿忘國恥,牢記使命。決不只是口號!生於華夏,正值盛世。我們應當承擔起時代、國家賦予我們的使命。“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對於青少年來講,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傳承先輩紅色基因,學習先輩紅色精神。銘記歷史,不負中華。努力學習,鍛鍊意志。投身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致力於實現中國夢。一份份綿薄的力量匯聚起來,定能夠書寫屬於中華民族的輝煌的時代篇章,無愧於先輩的奉獻與期望!

篇二:我心中的英雄徵文1000字

曾奕銘

“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覺得不可思議:英雄難道可以是平凡的人嗎?真的英雄不是那些有經天緯地之才頂天立地之德行可歌可泣之事的了不起的人嗎?

2021年7月,河南的特大暴,重新整理了我對英雄的定義。

那是7月20號,鄭州近70名新進教師分乘兩臺大巴車經310國道返回鄭州,途中雨越下越大,遭遇山洪。山洪夾著碎石打破了車窗,前面的車輛被沖走,河上的橋被沖塌,大巴車被逼停,無法動彈。雨聲、洪水聲猶如野獸發出的咆哮,猛烈地敲打、沖刷著大巴車。水位不斷地上漲,一點一點地往更高的地方挪動,一個個生命隨時都有可能被洪水吞噬,恐懼害怕充斥著車廂。在這生死關頭,一個身穿白色T恤的男子,開著一輛剷車及時趕來了,持續奮鬥了兩小時,終於救下了車內的所有人員。然後,他轉身離開,甚至都沒有留下姓名。

水災無情人有情,平凡之中見英雄。這個洪水中開著剷車辛苦救人的T恤男用自己樸實的行動告訴我們: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那是洪水氾濫的第二天,一輛紅色的甲殼蟲車被困在了大水裡,水位即將沒過車頂。一個外賣小哥正好看到,不管三七二十一,跳入水中朝小車游去。他爬上車頂試圖砸開車窗,無奈一個人的力量在洪水面前還是太渺小了,無論他怎麼用力去砸都無濟於事。就在車裡的人快要絕望的時候,不遠處的水中有幾個人正從不同的方向聞訊游來,手裡拿著鐵鍬、木棍、菜刀、錘子……他們不顧自己的安危,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奮戰”,車裡的一家三口都成功獲救。在自然災難面前,個人或許是渺小無助的,但團結起來就是力量,人間大愛可以戰勝一切困難。

水災無情人有情,平凡之中見英雄。這些洪水中冒著危險遊向小車的普通人用自己樸實的行動告訴我們: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人民子弟兵,永遠為人民。大災面前,衝在最前面的永遠是那些可親可敬的人民子弟兵。當河南的洪水突襲之時,他們義無反顧地奔赴“戰場”,他們匯聚在一起,拉起人牆,抵擋洪水。那一個個奮不顧身、英勇救人的背影,成了煙雨朦朧中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累了,困了,有的席地而睡,有的坐在地上打盹,隨時準備起來奔向下一個“戰場”。其實他們不僅是戰士,也是別人家的兒子、丈夫、父親,更是我們身邊一個需要我們關愛的普通人,只是因為他們是人民子弟兵,他們的心裡時刻裝著對人民的關懷,對祖國的熱愛,對生命的敬重,所以在每一次危難時刻,他們總是挺身而出,義不容辭。

水災無情人有情,平凡之中見英雄。這些洪水中奮不顧身抗洪搶險的子弟兵用自己樸實的行動告訴我們: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

暴雨之下,洪水之中,一個個挺身而出的平凡身影,一次次感人肺腑的熱心援助,讓人動容。這一個個古道熱腸的普通人,都是無愧於天地的真心英雄。正是因為有了這一個個平凡的英雄,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加強大!我們的民族才更有凝聚力!

向英雄們致敬!

篇三:我心中的英雄徵文1000字

趙奕賀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每當這首英雄的讚歌在我耳邊響起的時候,我的腦海中都能浮現出一名滿懷熱忱、無私奉獻的英雄形象。

我心中的英雄——“警察媽媽”王紅心。她曾榮獲全國最美志願者、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三八”紅旗手、“助人為樂模範”等稱號。她始終堅持扶危濟困、關愛他人。以她名字命名的“紅心志願服務隊”已由幾十人發展到3000多人。憑著“一片紅心”的點滴付出,她先後幫教失足青少年200多名,救助貧困學生500多人,300多次走進校園做愛國勵志教育的演講。

她照顧素不相識的老人,她幫流浪孩子找到家,給生病的孩子安排治療,為輟學的孩子送來捐款,給迷戀網咖的孩子過生日……那些感受到她溫暖的孩子,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媽媽”。

自2004年起,王紅心就時常照顧市區一位80多歲的孤寡老人。老人叫劉豔芬,沒有子女,沒有養老金,靠著每月幾百元的低保過日子。王紅心常到老人家中探望,心裡酸酸的,從那時起,她的心裡多了一位老人,劉豔芬老人多了一個“女兒”。她常給老人買愛吃的東西,替她幹一些家務活;逢年過節,她給老人帶去生活用品和禮物,還依照相關政策,為老人辦理了城鎮居民低保和醫療保險;她給老人換了液化氣,買了燃氣灶;老人電話欠費了,她立即去交,而老人並不知曉;老人的藥吃完了,她買了送去,而她從來沒要過老人的錢。

2008年11月,當她把低保證和銀行卡送到老人手裡時,老人感動地說:“警察,我拿什麼來報答你?”——她照顧老人7年多,老人始終不知道她的名字,一直喊她“警察”。王紅心說:“我就是您的閨女啊!”

2010年冬天,在走訪看望孟村貧困學生過程中,王紅心發現國小生乜樹長和弟弟乜樹根雙手有殘疾,指間有蹼,需手術治療。更為不幸的是,孩子的父親溺水身亡,母親承受不住打擊,患上精神病,靠親戚資助和13歲的姐姐乜福力輟學打工維持生活……

王紅心第一次走進那個牆壁斑駁的家,望著3個孩子無助的眼神,她心疼得不得了。她籌集資金,聯絡醫院,給兩個孩子做了手術,給患病母親做了治療,同時聯絡了技校,讓福力學得一技之長,又聯絡了滄州市南湖學校接收兄弟倆,免費供他們讀到國小畢業。福力說:“那天,王姨接俺們來滄州上學,俺們就商量好了,不叫姨了,就叫‘媽’!”

“生命無所謂長短,通過自己的幫助,照亮他人的生活,無論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因為對一名共產黨員來說,奉獻是一種幸福。”“警察媽媽”王紅心這樣說,她用愛心、奉獻和忠誠溫暖著更多的人……

英雄的讚歌仍在我耳邊迴響,英雄的故事將永遠被人們傳唱。我心中的英雄——“警察媽媽”王紅心,我將以您為榜樣,好好學習,為人民服務,報效祖國!

篇四:我心中的英雄徵文1000字

一個人必須在艱辛和艱辛中成長,才能成為一個堅強的人。這就是我心中英雄的定義。

——題記

一段段刻骨銘心的事蹟,在我的心中烙下了沒齒難忘的回憶。半年前,我觀看了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電影中一幕幕在眼前閃過,猶如一根羽毛在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劃過,留下了無法抹去的美好。

一開始中國女排屢戰屢敗,在福建的一個很小場地裡,在袁偉民高難度的訓練下,運動員在那裡灑下了一滴滴汗水。她們曾想過放棄,但是在奪冠的信念下,堅持住了。為了那個夢寐以求的冠軍,她們堅定的踏上為夢想拼搏的路途。身上的傷見證了她們的成長,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咬著牙挺了下來,可她們終究也是女孩兒啊,誰不想要個美好的少女時代;誰不想穿上仙氣飄飄的裙子,留著飄逸的長髮,自由自在的奔跑在學校的操場上;誰不想在空餘時間與朋友聊天?

終於在1981年的日本奧運會,贏得了冠軍。見她穩穩地把球拋起來,再奮力打過去,對方拼力化解,我們的球員接球,回擊,絲毫不敢有半點馬虎。天空中飛翔的球緊扣著觀眾的心絃,球向對方的場上飛去,近了,更近了!球與地面只有那麼一點兒距離了,快!快呀!平時一瞬而逝的兩三秒鐘現在怎麼如此難捱。

終於,我們聽到了那個優美的聲音“啪”!隨之而來的是一陣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勝利了!”“太棒了!”姑娘們在賽場上揮灑汗水,拼盡全力,不顧身上的累累傷痕,只為了祖國的榮譽和那閃耀的獎盃,這正是中國女排數十年來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結果。當她們邁著自信的步伐走上領獎臺,舉起那從來只屬於外國人的榮譽。他們笑了,笑的是那樣甜蜜,那樣的純真。可得到的這一次冠軍並沒有使他們驕傲,他們依舊夜以繼日的刻苦訓練,在排球界嶄露頭角,一次又一次的獲得了冠軍。

誰不是一邊受傷,一邊堅強。在勝利的背後是數不盡的傷痛,不論輸贏她們的付出都不該被埋沒。中國女排是我們華夏兒女心中的英雄,是我們心中永不坍塌的豐碑,是我們永遠的榜樣。為了夢想努力拼搏與奮鬥的你們,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

中國女排,這四個字,是一個無比神聖、輝煌的名字。她們震撼國人,震撼了全世界,震撼了那些瞧不起中國人的老外。30多年來,女排姑娘有過成功登頂的榮耀與輝煌,也有過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的有多深,反彈就有多強”。正如主教練郎平所言:“中國的女排精神與輸贏無關,不是說贏了就有女排精神,輸了就沒有。可以被打敗但是絕不會被打倒”,“哪有什麼洪荒之力,不過是在咬牙堅持”,中國女排正是憑著這樣的執著勇毅去拼搏去奮鬥。

女排精神將永遠留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中國女排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篇五:我心中的英雄徵文1000字

“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歷經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黨哪有新中國……”每每哼唱起這首《在燦爛陽光下》,就讓我情不自禁地想到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幸福生活的英雄!

英雄是什麼?英雄的胸懷似高山,深沉無比;英雄的胸懷似大海,廣闊無邊;英雄的胸懷似草原,遼遠難及。習爺爺曾經說過,一切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而犧牲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擺脫外來殖民統治和侵略而英勇鬥爭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掌握自己命運、開創國家發展新路的人們,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國家榮光。

於是,我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尋找英雄的足跡。

在暢遊書海中,我認識了諸葛亮。他搖著蒲扇,捋著鬍鬚,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計、借東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似乎神仙一般,神機妙算,無所不能。諸葛武侯一生,實當得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八個字。

在老師的傳道授業中,我認識了少年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激勵中華兒女的勵志名言,是14歲的周恩來在回答老師提問時說出的。為了把人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振興?周恩來開始了艱辛的求索。到南開學校畢業時與同學們互贈“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的留言,到日本留學又回國參加五四運動,再到歐洲勤工儉學又回國投身革命……就一直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少年定下初心,之後為之奮鬥終身,周恩來這種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執著的人生追求永遠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在爸爸的故事中,我認識了黃繼光。在他那繪聲繪色的講解中,似乎把我帶回到那個硝雲彈雨、炮火連天的抗戰年代。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奔赴朝鮮戰場,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展開了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面對敵人的機槍噴射的火舌,黃繼光用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口,為戰友們奪回高地贏得了寶貴的時機。黃繼光的事蹟讓無數人為之動容。他的大無畏精神,猶如一面旗幟,引領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所以,在我的心中有了英雄的定義:英雄是林則徐,他虎門銷煙,捍衛了人民的健康,捍衛了國家的尊嚴;英雄是康熙皇帝,他平定葛爾丹,為世人造福,為國家造福;英雄是戚繼光,他抵禦外侵,抗擊倭寇,維護國家穩定和平;英雄是王二小,他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保護了轉移躲藏的鄉親……

可有人告訴我,在社會主義的今天,人民衣食無憂,我們已不再需要英雄。這句話似乎很有道理,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曾告訴我們病毒很危險,叫我們小心提防,不要去武漢,可一轉身他自己卻去了武漢,不顧安危,奮鬥在一線。與此同時,有一群人,他們正衝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軀為身後的億萬中國人築起防護的堡壘,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不眠不休,戰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最前沿。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們是新時代的最美先鋒人物,他們是可親可敬的白衣天使,他們是新時代的英雄!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的事蹟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由無數英雄血淚拼搏出的詩句正是民族魂魄傳承的寫照,中華民族的歷史正是由無數英雄先烈捍不畏死前赴後繼的歷史!

篇六:我心中的英雄徵文1000字

陳梓涵

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英雄者有凌雲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在他人身陷困境之際,英雄不懼危險,不計名利,挺身而出,報效國家,幫助他人。在漫長的中華歷史上,英雄輩出,我最欽佩李大釗同志。

百度一下“李大釗”,我們可以讀到這樣一段文字:李大釗,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同志一生的奮鬥歷程,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緊密相連,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緊密相連,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歷史緊密相連。

回想李大釗的短暫人生,中國多災多難,他憂國之所憂,哀民之所哀,下定決心為挽救“神州陸沉”、“再造中華”而努力介意,因為在他心裡,國家和民族的前途重於泰山,自己的學業微不足道。他始終把自己的學識與拯救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絡在一起,奮不顧身、英勇戰鬥。那種英雄氣概永遠值得我們敬仰。今天,神州大地發生的歷史性變化,有李大釗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勳。

歷史銘記住他的卓越貢獻,人們傳誦著他的光輝人生,我卻被他人生最後時刻深深感動:

那是1927年4月6日,李大釗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獄昏暗的牢房,滴水深處殘存的積水,折射著昏黃的燈光,一閃一閃,夜晚凜冽的風透過狹小的窗,呼啦著吹翻了桌上的稿紙。日被雲籠住,不遠處傳來烏鴉的哀嚎,他的腳拖著沉重的鐵鏈,咔嗒、咔嗒,一聲聲迴盪在幽寂的走廊。

“仲浦啊,那個偉大的明天我是不是看不到了啊!”李先生自顧自的說,走到了鐵門旁。

“回去!”一個黑洞洞的槍口對著他的臉。

“這人誰呀,老劉。”

“切,一個共產黨員。”咔,一絲火苗在黑暗中亮起,接著很快熄滅了,一陣煙霧升起,“用什麼刑,嘴皮子都不動一下,像個倔牛,明明中國革命的小火苗已經被深海的陰冷埋沒,況且自己的命也快保不住了。”

李先生望著黑漆的上方,陷入了無盡的沉思。

學生們揮舞著赤旗,前面一排黑壓壓的士兵。

鳴槍,眾人退縮,此時他站了出來。面對著槍口,他昂首挺胸:“同學們,你們怕死嗎?”

眾人鴉雀無聲,望著前方的李大釗,他們的領袖。

“我,李守常,當然也怕死,可是與自由相比,與人民相比,死又算得了什麼。”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但是生是什麼,死又是什麼?很顯然,李先生已完全詮釋了生與死的界限。

一步,兩步,三步。

高臺上的繩索,窗外的抗議聲撼天。

“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4月28日,李大釗同志遭反動軍閥絞殺,年僅38歲,李大釗受盡各種嚴刑拷問,始終堅守信仰、初心不改,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為中華民族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敬仰學習的榜樣。

篇七:我心中的英雄徵文1000字

楊佳睿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英雄,他可能是自己的父母、家人、老師、朋友,但我不一樣,我心中的英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他們就是日夜守衛國門的邊防戰士。

他們是挺拔的。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徐徐上升時,他們挺拔的身影,為國旗疏通了一條接受陽光的通道。

他們是無私的。他們無私地為祖國捍衛疆土,無私的為祖國獻出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這些邊防戰士們,他們為人民貢獻了太多太多,索取的又太少太少。

1997年,高中畢業的祁發寶入伍參軍,駐守阿里駐地,把如火青春奉獻給國家西部邊陲的“生命禁區”。祁發寶曾用四根帳篷杆,在人道罕至的雪山親手製作了一根旗杆,為的就是每週能和戰友們一起升起那面鮮豔的紅旗。他說沒有國旗,大家執勤就沒有自豪感。為了節約物資,大家常去山裡打柴。身為團長的他要求戰士每次背柴不超過50斤,但自己卻背100多斤的木柴。

去年6月,印度公然違背兩國共識,在中印加勒萬河谷邊越線挑釁。在交涉鬥爭中,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邊疆苦嗎?當然苦!家人也曾勸他換到舒適一點的崗位,他卻說:“阿里確實苦,如果因為苦大家都不願意呆在這裡,那我們的邊防誰來守?”

部隊從來都不是享受的地方,危險與艱苦才是尋常。

00後戍邊戰士陳祥榮從小就很獨立。一直夢想去軍營的他高中畢業後報名參軍。他在集訓中奮力表現,終於脫穎而出,如願以償奔赴最艱苦的前線。他跟家裡人說:“去部隊不吃苦還要享福?”家人都支援他,理解他,為他的決定而感到驕傲。

在去年6月的中印加勒萬河谷邊境衝突中,陳祥榕英勇犧牲。戰鬥結束清理戰場時,戰友們發現他緊緊趴在營長身上,保持著護住營長的姿勢。

滄海桑田,道義永恆。此刻,天安門廣場上,人民英雄紀念碑肅然挺立。歷史的長河裡,他的高度不會改變,但一代代人民英雄的名字所積累起來的民族豐碑,卻在不斷長高,愈發厚重。軍裝從來不只是簡簡單單一件衣服,它代表著軍人的身份和職責,象徵著軍人的精神和靈魂,意味著堅守,奉獻和犧牲。

我們是全新的下一代,下一個一百年將由我們譜寫!我們的祖國要依靠我們,縱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哪一個朝代不是因為沒有以民為重而隕落、滅亡?在新中國的我們要吸取古之訓教。重觀歷史,展望未來。建立一個更加輝煌,更加富強的國家,讓中國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讓中國與宇宙共生死,把那些豺狼虎豹拒之於國門。只要我們一往無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一定會抵達中國夢的彼岸!

我心目中的英雄,給了我莫大的鼓勵。何俱風雨來,我輩請長纓。離家萬里路,鐵馬伴此生,何俱風雨來?我輩請長纓!離家萬里路,鐵馬伴此生!我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篇八:我心中的英雄徵文1000字

王藝錦

馬衡,字叔平,浙江鄞縣人,別署無咎、凡將齋主人。金石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考古學研究室主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他主持過燕下都遺址的發掘,對中國考古學由金石考證向田野發掘過渡有促進之功,被譽為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先驅。這位名垂千古的學者,便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作為“故宮人”,我想馬衡先生可以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故宮博物院奉命南遷文物。1933年,日軍攻陷山海關,兵鋒直指華北。在這樣的危局下,故宮決定實施國寶南遷計劃。2月5日晚第一批文物2118箱通過火車安全運往南京。隨後幾個月,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易培基先生又監督第二、三批文物運出北平。到了5月初,故宮第五批文物即將起運時,易培基院長卻受被稱為“民國第一驚天奇案”的“故宮盜寶案”所誣,7月被迫辭職。馬衡任故宮博物院代理院長,並於次年4月實授,負責全院事務,繼續將文物運往上海。

從沉重而珍貴的石鼓,到輕薄卻脆弱的書畫,共63735件文物。以國之重寶——石鼓為例,可管窺其中的艱辛。石鼓原存於國子監,由故宮博物院代運。10個石鼓,每個重月1噸。石鼓上的字是刻在石皮上的,日久年深,石皮與鼓身已分離,稍有不慎,石皮就會落下來。作為著名的金石學家,馬衡先生精心研究石鼓的裝運方法,並在《跋北宋石鼓文》中記錄此事“餘鑑於此種情狀,及既往之事實,知保護石皮為當務之急。乃先就存字之處,糊之以紙,縱使石皮脫落,猶可黏合,次乃裹以絮被,纏以枲綆,其外復以木箱函之。今日之南遷,或較勝於當日之北徙也。”毫無疑問,馬衡先生的辦法成功了!以後屢次開箱檢查,石鼓都沒有增加任何新的傷損。這些文物在馬衡等人夜以繼日的工作中有條不紊地被安全裝箱,陸續離開北平。文物南遷共分五批進行,第二批遷運由馬衡先生押運。在他的指導下,故宮博物院的留平文物和運滬文物得到了妥善的清點並登記造冊。“七七事變”後,南京形勢日趨緊張,故宮博物院的南遷文物再次西遷。從1937年到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馬衡先生在這八年中策劃排程,鞠躬盡瘁,親赴多地考察選址,後又駐守重慶指導各辦事處的工作。馬衡先生在民族、國家岌岌可危的境地裡,頑強地守護著故宮這份珍貴的民族文化瑰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斯人雖已遠去,但他的品格與胸懷卻以融入故宮精神,成為惠及後世的寶貴財富。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馬衡先生這位為捍衛國家寶藏、延續文化命脈而奮鬥一生的守護者,而我也會把馬衡先生尊為我心目中名垂千古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