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賞析《江冷樓前水》(二)作文

上午講了《閱江樓記》的開頭。大體意思是說,雖然歷來有好幾個朝代以南京這地方為都府,但他們是德不配位、小家子氣,不配呆在這個地方,所以王位被人奪走了,王朝也很快沒有了。而當今皇上非同一般,在此建都,眾望所歸。這是上午為大家做的一個簡單翻譯。可以這麼說,我們讀懂了《閱江樓記》,就差不多讀懂了張恨水的《江冷樓前水》。希望大家把握住。

佳作賞析《江冷樓前水》(二)

來看下文:

京城之西北有獅子山,自盧龍蜿蜒而來。長江如虹貫,蟠繞其下。上以其地雄勝,詔建樓於巔,與民同遊觀之樂。遂錫嘉名為“閱江”雲。

這一段大體上講的是建造閱江樓的來由。“京城之西北有獅子山,自盧龍蜿蜒而來。”的意思是:在京都——南京城之西,有一座獅子山,這座獅子山是從盧龍蜿蜒伸展而來的。“長江如虹貫,蟠繞其下”的意思是:長江有如一條長虹,圍繞山勢,盤繞著流過。看看古人寫的東西,為什麼可以寫得大氣磅礴?就是因為他心胸開闊,眼界高遠。明明是一座小山包,但要與盧龍(山脈)、長江扯上,那就氣勢非凡了。

我們多次講過,如果兩個人逛街,走散了,打電話,說我在王麻子大街,李小二包子鋪下,恐怕兩個人要找著,那是相當不容易;如果說在天安門廣場,在西十三公里麥當勞下,兩個人再次相見的概率就大很多了。我們講一些英雄人物,總是這樣講:在我堂堂中華泱泱大國,有一個英雄豪傑,名叫劉胡蘭。雖然我們說的這些是笑話,但這樣的方法在文章中是很常見的。

以前我們講過杜甫的《望嶽》(是寫一座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這分明寫的是一座山,但與齊魯大地、天地自然、陰陽八卦扯在一起,就顯得相當豪放。從詩歌上來講,如果扯在一起的東西是曠野、高山、長城、邊關或長空,那就是豪放派;如果與小橋、芭蕉、錦書、紅燭這些扯在一起,那就是婉約派。我們要囑咐孩子多讀豪放的詩,多瞭解歷史,開闊胸襟,才能大氣一些、奔放一些、豪爽一些,而那種哭天抹淚、執手相看淚眼的詩就不好,讀多了容易得病。

“上以其地雄勝,詔建樓於巔,與民同遊觀之樂”——當今皇上,覺得這個地方的景色雄壯殊勝,於是就下詔書,在這個獅子山的山頂建造一座樓,也讓黎民百姓同遊共樂,“遂錫嘉名為‘閱江’雲”——於是就為這座樓賜了一個美名,叫“閱江”。

登覽之頃,永珍森列,千載之祕,一旦軒露。豈非天造地設,以俟大一統之君,而開千萬世之偉觀者歟?

“登覽之頃,永珍森列,千載之祕,一旦軒露”的意思是:登臨遊覽的那一刻,永珍陳列、美不勝收,千年難求的勝景、祕景,豁然顯露。“豈非天造地設,以俟大一統之君,而開千萬世之偉觀者歟?”的意思是:這難道不是天造地設,來等待一統天下的君王,才顯示出的雄偉壯觀嗎?(通俗地講,就是: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這麼雄偉壯觀的景緻,在這一刻不就是為了我們偉大的、光榮的皇帝嗎?——這馬屁拍的!不只是寫作的意法,更是思想的意淫了。

再往下:

當風日清美,法駕幸臨,升其崇椒,憑闌遙矚,必悠然而動遐想。見江漢之朝宗,諸侯之述職,城池之高深,關阨之嚴固,必曰:“此朕沐風櫛、戰勝攻取之所致也。”

上文大體的意思是:這一天,風和日美,皇帝坐著馬車幸臨寶地。三氣兩喘爬上山頂,扶靠著欄杆,向遠方望去,一定會有一種悠然自得的“瞎”想(遐想)。什麼“瞎”想呢?看到江漢的水歸流於大海;看到各諸侯、地方要員來述職表功;看到城池高深、關隘嚴固,這時候一定會說:這就是朕櫛風沐雨、攻城掠地才得到的成果吧。

本文中的“見江漢之朝宗”可直譯成歸於大海,也就是歸於本源,歸於江漢之水該去的地方。但這個“宗”是什麼意思?“宗”的本意,是源頭的意思。如:我們講祖宗,本意是指這個家族的源頭、本源,或者說是“根”。由此,我們就講到宗教,興許一聽說宗教,有些人就會將它和迷信掛鉤。“宗”所表述的意思是源頭,是根、是根源,那宗教應該就是源頭之教。源頭之教又是什麼呢?簡單地講,就是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我”是怎麼來的,人是怎麼來的。換個說法,這個源頭之教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信仰。

我們往往會有一個誤區,一說宗教似乎就是迷信,我們把宗教換成信仰,可能就好理解了。可悲的是,因為我們把宗教當成了迷信,所以自然地把信仰也當成了迷信。這也許就是我們當下這個社會缺失信仰的一個原因吧。我們不知道這個“宗”是源頭、是根源,所以我們就不會主動給自己一點時間,去尋找一下自我,思考一下自我,總是把時間讓步給革命工作。同理,也就是我們不去了解、尋求這個宗,所以在教育孩子時我們往往會重視學業分數,而不重視道德情操的“宗”(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有的時候,想想我們這一代還有一點認祖歸宗、做事要對得起先人的意識。但未來的孩子,如果他們天不怕地不怕、祖宗也不怕,那是什麼事都可以做得出來的。

馬上要到清明節了,我們要去祭奠一下先人,做一些儀式,“捎”(燒)一些錢給故去的人。怕的是我們這一代人若是故去的話,下一代沒有人為我們“捎”錢了。不要把這些當成是迷信,且看成是一點點文化的傳承,看成是一點點的信仰吧!

我們再來學習“中夏之廣,益思有以保之。”這個“中夏”,就是中國華夏。全句的意思:對於廣闊的華夏領土,就要想辦法去保全它。因為江山來之不易,所以就要想方設法地保全這個成果。

見波濤之浩蕩,風帆之下上,番舶接跡而來庭,蠻琛聯肩而入貢,必曰:“此朕德綏威服,覃及外內之所及也。”用寫作的技法來講,這是第二個對稱段。大體的意思是:看到波濤翻滾,白浪滔天,還有無數的風帆舟輯飛馳其上。這是外國的船隻接連不斷地來朝見,是遠方邊境的夷人帶著寶貝來進貢。這個時候皇帝大爺一定會說:這是朕恩威並施、武力威服四方,德恩傳遍八野的地方,是他們來朝服與進貢啊!

說到這,不免又想扯了。我們先說點遠的,就是北京有一個縣(現在改為區了),叫“懷柔”。這個懷柔是從哪來的呢?在《中庸》第三卷裡有一段話,也可說是一個國君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原文如下: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簡單的意思是:一個君主、國王、皇帝或一個統治者,在治理國家時,有九個大的原則方針:一、修身。正所謂上行下效,上樑不正下樑歪,所以要修身。二、尊賢。對於德高望重的人,要尊重,要為全社會樹立一個榜樣。所以古人講要尊賢。三、親親也。就是對自己的家人要好,家和萬事興。家不和容易引起宮廷政變,你奪我搶天下大亂。四、敬大臣。《論語》中講: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五、體群臣也。對於一般的公務員,要關心照顧、體恤溫暖;六、子庶民也。就是把老百姓當成自己的孩子,細心照看、愛護,愛民如子;七、來百工也。“來”即是招攬,對於各行各業的人,要學會招商引資,多一些優惠,少一些萬“稅”。八、柔遠人也。即安撫遙遠地區的人,讓他們平安生活;九、懷諸侯也。即安撫諸侯。做到這九點,就可以“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我們明白了《中庸》裡的這一段話,就理解了懷柔的意思。也可以幫助大家理解本文中“番舶接跡而來庭,蠻琛聯肩而入貢”的意思。所以在本文中“四陲之遠,益思所以柔之”,就有了對於遙遠地區的人,要更加地、好好地去懷柔他們,也可從《中庸》的思想中體會到本文的“益思所以柔之”,也可以講“柔遠人也,懷諸侯也”是中國文化傳統中政治治理的一個重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