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800字(精選7篇)作文

篇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800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800字(精選7篇)作文

你是否有過此感覺:自己快樂的心態在一瞬間變成灰暗,覺得自己人生像一場悲劇,痛苦不安。但當讀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會讓有這種心理疾病的人有所恢復。書中的主人公蛤蟆先生去看訪過十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與幫助。

這本書曾寫道,人生分為三個時期:童年時期,家長時期與成熟時期,當在童年時期時,人們往往看一顆純潔的心靈,會根據自己的喜歡而去做,所以童年總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快樂的時期。家長時期的人,往往會多出教育與評價,喜歡做對比,喜歡教育別人。成熟時期的人往往理性了很多,會正確看待做事的分寸,會知輕重,明事理,成熟的人一般都完全經歷了社會。我現在正處童年時期,但沒有那麼頑皮,說白了我是一個青少年,讀完這本書讓我緩解最大的也許是即將面臨的會考,又或者是與父母不隨心的吵鬧,常常會讓我感到壓抑與煩躁,可又正如蒼鷺所言“救的了你的只有你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時,起國一直在聽從醫生的指令,總是會詢問“該怎麼治我?我該怎麼做?”我想能做的,是從你自己的內心來,醫生說過,我們只會提意見,只會給你講一些方法,但能真正幫助你治病的,是你自己,你要自己調解心情,平復狀態,慢慢恢復心理,誡焦誡躁。每一句蒼鷺提及過的話,我總是會再三咀嚼,似乎自己的煩躁心情也會跟著慢慢平復。

就在前幾天吧,因為很久才做完作業,被父母一頓數落後,我變得心急如焚,忐忑不安,總感覺自己如生病了一般,又開始喪失信心,喪失對考好高中的信心,甚至會哭會失落。我再看那幾句話,那幾句蒼鷺所說的話,我又平復了心情。信心是自己才能創造的,為什麼不創造一個?而後我的心情好了許多,也重拾了那份信心。

蛤蟆先生回想了自己的童年、成長與現在,找到了那種種的病因,他在生活中的壓力累積變成了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不是精神病,它可以調節,只要一個人朝前看,用心去調復,它都會變好,正如文中的蛤蟆先生,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與蒼鷺的指導,漸漸又恢復成了那隻活潑可愛的蛤蟆。

這本看似童話的小說,用幽默的風格展示出來,其實其中也講述著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心理問題,讀完後你便會知道該如何去調節,去恢復,對一個人的幫助還是很大的。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是精彩的,願大家都能遇見蒼鷺,都能從黑暗中走出來。要堅信,拯救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篇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800字

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題記)

你有沒有時常感覺在自己身體深處有兩種聲音:一種聲音在勸你說:“都什麼樣了,還是去看看吧!我一直在你的身體裡,對你不好。”而另一種聲音卻又反駁道:“不好就不好,沒有什麼過不去的,我才不會花錢去看心理醫生。”像這種心理情形的對話,就是被焦慮和抑鬱所籠罩的人的內心世界。他們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什麼也不想做。

正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中的主人公蛤蟆先生,當他的好朋友鼴鼠在去看望他時,發現原本熱情又時尚的蛤蟆先生竟然變得不修邊幅、邋里邋遢,整個人鬱鬱寡歡。於是鼴鼠告訴了好友河鼠,他們一起帶蛤蟆先生去心理諮詢師那裡看病。在十次諮詢之後,蛤蟆先生重新變得開朗起來,最終擺脫了抑鬱的生活。

蛤蟆先生曾經愈來愈不自信,覺得自己愈來愈無能。記得在接受治療前,他哭著對心理醫生蒼鷺說道:“我感覺自己沒有什麼價值,我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這種感覺也許我們似曾相識過,也許只是在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裡,在某個瞬間。一直積極樂觀的你卻失去了快樂的動力,甚至覺得活著也毫無意義。

這本書,將晦澀難懂的心理學知識,通過幽默的故事,深入淺出地、通俗易懂地將蛤蟆先生十次諮詢中那些難以理解的問題都精簡化了。如在面對自己心理情態的時候,心理諮詢師蒼鷺就把人的情緒分為“十分生氣、生氣、一般、快樂”四個座標,從而讓蛤蟆先生更加了解自己,去實行自我治療。

人們在閱讀中一定會有一些代入感吧,在面對蒼鷺的提問時,你是否會將你與蛤蟆先生的身份互換?又是否如蒼鷺所說的,去努力改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沒有辦法,你也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

還記得第一次蒼鷺對蛤蟆說過的話嗎?“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我相信你也能遇到屬於自己的蒼鷺。

更讓我受益匪淺的一章為“遊戲座標”的情節。每當我們深入痛苦時,卻又不知自己為何痛苦,竟把自己的人生活活地演成了悲劇,然後賣力地演繹著悲情、痛苦般的人生遊戲,最後贏了遊戲,卻輸了自己。

蛤蟆先生幸好在蒼鷺的指引下,慢慢成長起來,最終走出了陰影。沒有人能幫助你,能幫助你的就是你自己。所以,人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要堅信,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改變處境,去改變自己的!

篇三: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800字

“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題記)

讀完此書,我突然想起了文藝復興中但丁的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可事實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中的蛤蟆卻正好與之相反。

故事開始於被河鼠處處比下去的鼴鼠去尋找許久未見的蛤蟆先生,卻發現以前些幽默、乾淨的蛤蟆,變得不洗澡,不梳洗,毛衣上還粘著食物殘渣,變得鬱鬱寡歡了。朋友見他這樣,決定出錢讓他去看看心理醫生。隨著廣告的指引,他來到了蒼鷺小築,一隻高大的蒼鷺接待了他,問的第一個問題居然是:這幾次面談,費用誰出?蛤蟆認為蒼鷺貪財便如實回答,蒼鷺卻讓他體驗一次就行,蛤蟆生氣了,蒼鷺解釋“心理諮詢是一個自發的過程,不是為了取悅朋友,只有雙方自願,我才與你合作,真正幫助你。”蛤蟆若有所思地離開了。

次日,他又去了,蒼鷺也知道了他抑鬱的原因:因為他自己那奇異的經歷,因為他在朋友面前只有一味的謙讓、道歉。其實他一直處於“兒童狀態”——“自然兒童狀態”和“適應性兒童狀態”,蛤蟆顯然是第二類,因為他的童年一直處於兩個仁慈的獨裁者——他父母的統治之下,而他父母又是那種挑剔型的,所以讓蛤蟆成為了“適應性兒童狀志”。蒼鷺一直在耐心地聽他的故事,讓他明白自己如今的精神面貌,而他身邊也有一個因父母而養成的“父母狀態”——獾,他對蛤蟆也十分尖酸刻薄,一度讓蛤蟆想起自己童年時的生活,好在蒼鷺的開導讓蛤蟆看清了自己的人生座標並與他玩心理遊戲。

最後蛤蟆漸漸轉變為“成人狀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去理解事情為什麼會發生,以及這些事情給他帶來了什麼影響。他十分感謝蒼鷺,即使經常被蒼鷺的引導戳中痛點。後來蛤蟆送了一個木碗給蒼鷺,大家都來給蛤蟆祝賀。晚上,他甚至宣佈決定賣掉從祖父那裡繼承下來的莊園,擺脫他父親一直想讓他繼承的釀酒廠。與朋友們道別後,因為他趕緊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

我最愛的對話以及片段:

第一次見心理諮詢師,蛤蟆先生問他:“你認為我會好起來嗎?”諮詢師站了起來直視著蛤蟆先生的眼睛說:“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

蛤蟆先生正是因為曾不好好地做自己,受父母影響太大才會一味地去服從,謙卑的地循別人的意願,好在蒼鷺的及時開導,才讓他終於走出了陰影。

所以我們應該敞開胸懷,悅納自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篇四: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800字

抑鬱,死亡,絕望,這些話題一直是人們所不願提及的,大家都逃避、恐懼,因為這些離我們很近而又令我們討厭。(題記)

讓悲劇不再發生的唯一辦法,就是明白悲劇為何物。

讀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我感觸頗深。趕緊去網上搜看了許多患者抑鬱案例和患者的自述,頗有感觸,特別是我看到了一篇以“我”為題寫自己的長文,是一位與我同歲的女孩,現摘錄如下:

我是一位心理疾病患者,是我自己意識到的,或許你會覺得荒謬?不過我能夠確切地說我確實是病了,思來想去也沒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我該如何?我沒有什麼不幸的遭遇,沒有失去摯愛的親人,沒有觸及過校園暴力,我的生活平靜普通,沒有被打過,沒有患上不治之症,身體健康,客觀來說我很幸福。

可我就是病了,這是事實,這是為什麼?生病是有原因的吧,我在尋找或許是母親與我吵架時那一個個令人噁心的舉動,或許是同學間過分的玩笑話,或許是我討厭自己如今的這副模樣……

我以前很開朗啊,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感到鬱悶,我起初只認為是一種抑鬱情緒。可後來慢慢發現了不對勁,我會在一段時間裡陷入一種狀態裡無法自拔,那段時間會強烈地想要殺死自己,我曾掐住自己的脖子,捂住自己的嘴,心跳聲讓我感到煩躁,我顫抖,我拿起刀想要割傷自己。甚至希望有殺人犯將我殺死。我不止一次想要殺了自己。但我最終沒有,因為我怕疼,因為還有那麼多牽掛我的人……

這個案例在眾多心理案例中最不慘的一個,那我為什麼要列舉這篇呢?因為我認為我們應該要認識到心理疾病並不是要你的人生有多慘,有多悲催,才會患病的。

“自殺”這個詞彷彿已經成為人們心中所不能說的禁忌,可你們想過嗎?在某天你情緒低落,對人生、對未來感到絕望時,當這個想法出現在你的腦海裡,你又該如何去面對?

這其實離我們很近,我們需要去思考,就如同蒼鷺對蛤蟆開導那樣:當我們處在情緒低落時,就試圖讓自己進入成人狀態吧,去詢問自己,去理性對待自己。“為什麼不開心?”“我為什麼感到低落?”當你提出這些問題,那你的注意力將會轉移,就自覺地去尋找這個答案。別畏懼,勇敢去面對。蛤蟆最後不也是走出了自己的內心,發掘著五彩斑斕的世界的美好?

想一想吧,別等到心兒蒙上一層灰,才想到要去擦拭。去面對它吧,你的負面情緒,你的一切消極狀態,你的生命、生活以及死亡。生命如風,肆意、猖狂、環繞、低伏,可一旦我們決定要朝著某樣事物奔赴,風便停止在了觸碰的那一刻。

篇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800字

英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戴博德曾說:“人生就像一條河流。水面上往往風平浪靜,緩緩流淌,但水下卻常是暗流湧動,危機四伏。走在人生這條路上,你永遠不知道哪一步走下去就是暗湧。”

在表面平靜的生活背後,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洶湧的暗流,都會留下一些傷羅伯特結合多年心理諮詢工作的心得,撰寫了這本書,演繹了一個心理諮詢療程的標準模板和蛤蟆從患上抑鬱都康復過程。

書中的蛤蟆先生看似樂觀,但一路走來內心早已傷痕累累。他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壓迫和控制中,他有一個嚴苛的父親和軟弱的母親,他的童年沒有愛和溫暖,只有責怪。

蛤蟆7歲被送去私立學校,大學選擇拉丁語專業,畢業後繼承家族產業,他人生中的每一步,都由別人決定。

長大成人後,童年傷痛依然影響著蛤蟆,他為了獲得朋友們的認可與接納,總是去討好、取悅他們,但換來的卻是指責與辱罵。這些事深深傷害到了蛤蟆。

後來他患上了抑鬱症,徹底頹廢了。

他的朋友幫他聯絡了心理諮詢師蒼鷺,在第一次心理諮詢時,蒼鷺就問蛤蟆:“你能告訴我,為什麼來這兒嗎?”並且告訴他:為諮詢負責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在之後每週一次的問診中,蒼鷺只是提出問題,讓蛤蟆自己分析原因,尋找答案。

而蒼鷺的問題,也一直是這三個:

“這件事,你怎麼看?”

“你有什麼感覺?”

“你會怎麼做?”

在蒼鷺的引導下,蛤蟆開始正視內心的傷痛,深入瞭解自己。在就診的這幾個月中,他始終記得蒼鷺說的一句話:“要不要與生活和解,你自己說了算。”

在蒼鷺的幫助下,蛤蟆漸漸好了起來,開始關注自己的情緒。在最後一次諮詢中,他給自己的情緒溫度計打了八分,而他第一次給自己打的是一到二之間。

《肖申克的救贖》中說:“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

人生中充滿磨難,想要跨過坎坷,撫平內心的傷痛,只能靠自己。就像蒼鷺所說:“再好的心理諮詢,都出於就診者的自願。自愈的過程,都是為了讓你自己找到答案。”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自己的醫生。想要走出陰影,只有靠自己掙脫。

篇六: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800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一本小說,也是一本大眾心理學書。

書中的蛤蟆先生一向愛笑愛鬧,忽然一反常態鬱鬱寡歡。蛤蟆先生自己躲在屋子裡,連起床梳洗的力氣都沒有。朋友們非常擔心他,建議他去做心理諮詢。在10次心理諮詢中,蛤蟆先生在諮詢師蒼鷺的帶領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內心世界,也逐漸找回了信心與希望。

文章雖簡短,內容卻很豐富。第一次諮詢結束時,蛤蟆準備離開,問了自己的心理諮詢師蒼鷺:“你認為我會好起來嗎?”,蒼鷺站定了,直視蛤蟆的眼睛說:“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我無法保證事情一定會變好,但我可以承諾的是,我會對你傾注我全身心的關注,我也希望你對諮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們能像這樣一同努力,就能預見積極的結果。但歸根結底,這一切都取決於你。”

其實心理問題的解決,或者說情緒問題的解決,最終還是靠我們自己有改變現狀的勇氣和決心。就像第七次諮詢時,蛤蟆開始全面回顧他的前半生,他不再像以往那樣在回憶時譴責自己,他能找到事與事之間的聯絡,能夠客觀地去看,而不再感到愧疚,就這樣,他慢慢的開始理解為什麼有些事情會以那樣的方式發生。也像第八次諮詢時,蒼鷺所說的:“你想要探索你的基本態度和行為源自哪裡,想要理解你的現在,就必須回顧你的過去。”對啊,只有你勇敢地回顧過去,才能改變現狀。

書中還提到兒童、父母和成人三種狀態,當處於“兒童自我狀態”時,會用小時候的方式思考、感覺並表達;當處於“父母自我狀態”時,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別人;當處於“成人自我狀態”時,會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

比如寒假時我和父母一起去旅遊,路過一家寵物店。我看見店裡的鸚鵡特別活潑可愛,想都沒想就買了兩隻下來。結果因為是在旅遊中,自己也沒有養鳥的經驗,沒兩天就死了一隻鸚鵡。這就是用情緒化的方式來做事的後果,完全沒有經過思考就買下了鸚鵡,導致鸚鵡死亡。所以,我們不能用情緒化的方式來對待事情,在做事之前,要先仔細思考一下後果,否則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看了這本書後,我明白了,我們要用理性的思維去對待事務和問題,做事之前要“三思而後行”,這樣才能更正確的解決問題。

篇七: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800字

即使再有把握,都永遠不能預知下一刻會發生什麼。(題記)

臨近期末,學校提前把課外讀物發給我們,好讓我們在寒假閱讀。當我體育課回來的時候,我看見了自己的桌子上有一本未拆封的書,白色封面上的綠色圖案讓我覺得很滑稽,尤其是看到那個有著圓滾滾肚子的青蛙時,再配上那名字,不禁湧出來嘲笑的聲音。我就總覺得這本書很無聊,但還是沒法子,只好接受這本書。

寒假,我讀完這本書後,才發覺當時的我是多麼滑稽,多麼無知。這本書怎麼能被嘲笑呢?這本書很搞笑嗎?我真的讀懂了嗎?

最終,我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一本講述心理自助的書,內容十分簡單,是一位蛤蟆先生因為得了抑鬱症,多次與心理醫生蒼鷺諮詢面談,最後得到治癒的故事。它不是喜劇,也不是小品,它是照亮許多處於黑暗的人的書籍。可是,書中又有許多我很疑惑的地方,不能與蛤蟆感同身受,這大概說明我的心理比較健康吧。

在悠長的白天裡,他通常感覺好受些,可一到晚上,他就開始焦慮起來。

這是抑鬱的徵兆。朋友們,你情緒化嗎?你焦慮嗎?你有社交恐懼嗎?去書中尋找治癒的良藥吧。

“因為憤怒能夠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鬱,憤怒的人從不覺得內疚,因為他們總在怪罪別人。他們自衛方式,是把自己內心的恐懼對外投到別人身上,就這樣把自己的憤怒轉向別人。”

這話說的可真有道理啊,這倒教了我們一招,適當發洩情緒有助於我們轉移注意力,從而使自己內心放鬆,這樣就不容易抑鬱。這種方法我還是偶爾用過,效果很好。

“他們有強大的自我意識,瞭解自己的情感。他們能管理情緒,能從悲傷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也許最重要的是,他們能控制衝動,也得到延遲滿足,從而避免輕率的決定和不妥的行為。”

這一點我似乎完全都沒做到,甚至是我做難做到的。就因為這樣衝動、不能延遲滿足的事情的性格,使我在處理許多事情遇到了不少麻煩。真希望我能夠早點學會這一點。這樣不亦樂乎!

遠方還有值得追尋的美好事物,我們不應該輕言放棄,喪失希望。相信挫折後是一片光芒。希望這本書能讓更多的人閱讀,能讓更多受到挫折的人受到啟迪,戰勝困難,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