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作文

篇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1000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作文

人生的長河裡,能將自己擺渡上岸的人,只能是自己。(題記)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講述了蛤蟆先生原本愛說愛笑,突然一反常態,開始鬱鬱寡歡,繼而陷入抑鬱不能自拔。小夥伴們看到他這個樣子十分心疼,就介紹他去看心理醫生。在心理醫生蒼鷺十次面談的幫助下,蛤蟆先生逐漸拔開雲,勇敢地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終於找回了原來的自己,重獲新生。

蛤蟆先生屬於討好型人格,他在童年時就一直受到父親的打壓和批評,所以他一直都在尋求別人對他的肯定,他甚至說:“大家對我生氣時,我就會不自在,只要能讓他們重新喜歡上我就行。”在蒼鷺的引導下,他發現自己一直處在“童年的自我狀態”中。什麼是兒童的自我狀態呢?比如一個孩子面對父母的批評,他會感到憤怒。但是如果父母長期批評他,並且不允許他表達自己的情緒,那麼孩子就會適應這種情況,把自己的憤怒隱藏起來,反之,開始取悅父母,對父母順從、依賴。孩子也許會對父母感到憤怒,也會因為這種憤怒而產生內疚,這時候就只能犧牲自己的情緒,但是這種情緒並不會消無聲息地消逝,他會變成另一種怒火,這種怒火看似沒有什麼攻擊性,比如撒嬌、任性、慪氣、鬱悶、拖延、厭煩等,會有一些小孩子脾氣,彷彿回到了小孩子的狀態。

我們的童年一旦決定處於什麼樣的模式中,那麼後面就會無意識地堅持這種模式,這些態度和觀點成為了我們為人處世的底層結構。也就是說,在後面不刻意改變的情況下,一個人的“童年模式”將決定他的一生。

與其等待治癒,不如學會自愈。

蛤蟆先生徹底頹廢之後,一度想要輕生,好在朋友河鼠及時制止了他,並給他推薦了心理醫生蒼鷺。在之後每週一次的問診中,蒼鷺只是丟擲問題,任蛤蟆自己分析原因。蛤蟆先生才明白:他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不能指望別人來救贖自己。在蒼鷺的引導下,蛤蟆開始正視自己內心的傷痕,開啟了自我性格的探索之旅。

人生苦難重重,想越過苦難,撫平傷痕,最終只能靠自己。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自己的醫生,與其等待治癒,不如學會自愈。

幾個月以後,重獲新生的蛤蟆即將結束它的治療之旅。雖然他偶爾還會難過,為過去的傷害耿耿於懷。為此,蒼鷺在最後一次問診中,告訴蛤蟆:“如果你為自己負責,你就會知道你有力量改變環境和自己。”在自我療愈的過程中,蛤蟆不僅重拾快樂,還找回了魄力和勇氣。

蛤蟆先生用它自己的故事告訴了我們,生活能治癒的,永遠是自己願意走出來的人。想要掙脫厄運,旁人無能為力,只有靠自己的覺醒和行動,才能讓自己獲得救贖。生活中所有的痛苦都源於我們內心的感受,而所有的治癒,也得靠自己的力量,想要擺脫生命中的傷痛,就要敢於邁出自己的第一步。

也許我們也像蛤蟆先生一樣,曾經有過或者正在經歷情緒的低谷期,想要擺脫困擾,只有發自內心的行動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會經歷挫折,失去信心或不快樂的時候,我們可以主動找機會與朋友聊聊,慢慢釋放自己消極的情緒,讓自己成為自己的擺渡人!

篇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1000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一本關於心理諮詢的書,通俗易懂,讀起來溫暖而又治癒。蛤蟆先生由於原生家庭的原因,在自己的成長環境裡,遇到一些考驗,讓自己越來越迷失了方向,最後變得抑鬱了。從前那個詼諧幽默、助人為樂、願意在各種場合下嶄露頭角的蛤蟆先生,變得不修邊幅、憂鬱孤獨,完全是一副挫敗感的樣子。

他的朋友河鼠、鼴鼠還有獾子大哥都非常擔心,他們不願自己的好朋友被心理疾病糾纏,於是幫他聯絡了蒼鷺醫生。朋友的關心,讓蛤蟆先生無法拒絕,他迫於面子去跟蒼鷺醫生見面了,然而蒼鷺醫生並不接受蛤蟆先生的這個被迫的態度,他希望拿出蛤蟆自己的態度。

蒼鷺讓蛤蟆先生給自己的情緒打分,10分最高,表示心情愉悅,5分居中,表示情緒不好也不壞,蛤蟆在1和2之間給自己做了標記。蛤蟆告訴蒼鷺自己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他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生活過得一團糟,說著說著竟然掩面哭泣起來。在心理醫生蒼鷺的引導下,蛤蟆先生把自己的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影響,以及自己多年來的憂鬱和煩惱一股腦地傾訴出來。

每一次的溝通交流,都能讓蛤蟆先生看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從而糾正自己的思想和態度,蛤蟆先生漸漸快樂起來了。他們一共做了十次諮詢,最後一次見蒼鷺醫生,蛤蟆先生給自己的情緒打9分,他說盡管自己已經很開心了,但還是留1分,希望自己的未來越來越好。

蛤蟆先生重新換一個視角看待問題,從父母到朋友,再到自己,他覺得一切都變了,原來所有的不快樂都源於自己的態度。蛤蟆先生已經從憂鬱中走出來了,他的那些不堪過去再也不會影響到他的情緒了,他要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朋友們為蛤蟆先生慶祝康復,大家舉杯共飲,暢想未來,每個人都說出了自己的打算,他們為彼此祝福加油,唱起快樂的歌。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的作者是英國資深心理諮詢師羅伯特。戴博德,根據自己多年的心理諮詢經驗撰寫的一本書。這本書用經典童話《柳林風聲》的動物們作主角,來演繹一個心裡憂鬱的人去做心理諮詢療程的標準版本。這本書被認為是國民級的大眾普及版的心理諮詢書籍,比起那些晦澀難懂的心理學專業書籍,任何人都能看懂,而且讀起來輕鬆愉悅不乏味,一氣呵成。

做一個能夠掌控自己情緒的人,有強大的自我意識,瞭解自己的情感,能從悲傷和不幸中重新振作起來,在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的路上走得更遠。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帶傷的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相信,真正能夠治癒自己的人,還是自己。

讀完這本書,我跟隨蛤蟆先生的成長與改變,也讓自己經歷了一場心理療愈,從孤獨到快樂,自己完全可以做到。

篇三: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1000字

“你有多久沒有哭了,你有多久沒有笑,有多久沒有不熬夜,按時的睡個覺,想要開心是否還能找個朋友陪你鬧,在低落時又是否會有肩膀給你靠。”

蛤蟆本是一個熱情、時尚又愛冒險的傢伙,曾經惹出過不少的麻煩與笑話。可就在某一天,他的好友鼴鼠來拜訪他時,發現了這個讓他吃驚的蛤蟆!蛤蟆當時無比的悲傷,如用蛤蟆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整個人都不太好!”得知以後,鼴鼠便決定告訴了蛤蟆的好友,於是大家一同決定,要帶可憐的蛤蟆去看心理諮詢師——蒼鷺。

前前後後一共去了11次,最初初見諮師,蛤蟆便問道:“你認為我會好起來嗎?”諮詢師戰立了,直視著蛤蟆的眼睛說:“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有這份工作了。”聽完諮詢師的話後,蛤蟆並沒有太大的反應,但卻接受了治療。到了第二次面談,蒼鷺問起的蛤蟆抑鬱的原因,蛤蟆哭了,哭的像個受了委屈的孩子,一停一頓的向蒼鷺說出了自己的故事;第三次面談,曾露與他共同探討了“成長的寓意”,並給了蛤蟆一個作業,讓他回憶自己的童年;第四次面談,蛤蟆就向蒼鷺說出了自己“悲慘”的童年,至少在蛤蟆眼裡是,但這一次的諮詢讓蛤蟆和蒼鷺很輕鬆,在諮詢快結束的時候,倆人第一次真正地笑了起來,諮詢結束後,蛤蟆往家的方向走去,這次的面談讓他很開心,他很久很久沒有像當時那樣快樂了;第五次面談,蛤蟆向蒼鷺說出了自己憤怒的表現;第六次面談,蛤蟆像蒼鷺訴說了這周自己和老獾的一次交談;第七次面談,蒼鷺提出了“挑剔型父母”的問題並與蛤蟆一同探討;第八次面談,蛤蟆最終告訴了蒼鷺自己與老獾交談的選擇;第九次面談,是蛤蟆主動告訴了蒼鷺自己的人生故事;第十次面談,他們玩起了“人生座標和心理遊戲”;最後一次面談時,很明顯蛤蟆已經好起來了,他向蒼鷺說出了前十次的面談中,自己的改變與收穫,他還有一個重要的計劃——自己創業!他送給了蒼鷺一隻小而精緻的胡桃木碗,已作為告別,便再也沒同蒼鷺見過面了。

蛤蟆來到紅獅酒店,是他的朋友為了慶祝他的康復而組織的一個飯局。在此大家都有了新的計劃,就連一向笨手笨腳的鼴鼠也有了,各自說完了自己的計劃,吃完飯道別,便就各奔東西,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告別與新生吧。

整篇文章都非常有趣,把現實中的事物轉變為童話,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發現身邊的種種。現象,有痛苦,有愉悅,有心酸,有快樂,有失望,有希望,有留下的遺憾,也有新的開始。大家都會做錯選擇,會莫名其妙掉眼淚,走在路上會突然崩潰,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去看晚霞,再次愛上這個世界。

篇四: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1000字

在這個寒假我可能不像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看了一本又一本的書,早早地就把寒假作業寫完了。我是放了假每天十點半才起床,到處去玩。至於寒假作業嘛肯定是明日復明日了,只得最後幾天趕工,說來還是有些慚愧。不過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我精讀了一本書——《蛤蟆先生去看心裡醫生》。

這本書是關於心裡諮詢的書,通俗易懂,讀起來溫暖且治癒。他的作者是英國的羅伯特·戴博德。故事的開始是蛤蟆先生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和考驗結果卻讓自己迷失了方向從而得了抑鬱症。從以前那個活潑開朗助人為樂,願意在公眾場合表現自己的蛤蟆先生,變成了一個邋里邋遢整日鬱鬱寡歡還不修邊幅的“人”。它的朋友河鼠去找它時發現了現在這個抑鬱的蛤蟆先生,回家後他它把這事告訴了鼴鼠和獾子大叔,不久它的朋友都知道了也非常擔心它,不想讓自己的好朋友被心理疾病折磨就給它找了一個心理醫生——蒼鷺。朋友的好意它不好推辭只好給個面子去了。

這天蛤蟆先生和蒼鷺醫生第一次見面,剛見面蛤蟆就擺出我是看在朋友面子上才來的,你要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的敷衍態度,這時蒼鷺說心理諮詢的前提是自己自願而不是為了應付朋友,只有自己想,我們才能成為合作關係。幸運的是第一次諮詢的蛤蟆先生就和蒼鷺達成了合作關係。在諮詢的最後蛤蟆還是沒忍住說出了自己的懷疑,但蒼鷺卻說:“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但最終都取決於你”。就這樣蛤蟆先生的第一次諮詢就完了。

在接下來的諮詢中蒼鷺分別問了抑鬱的原因,成長的寓意、探索童年、憤怒的表現、祕密協議、蛤蟆先生的選擇、說出人生的故事、人生座標於心理遊戲、贏了遊戲卻輸了自己、最後一次面談。

在第四次的面談中蛤蟆先生回憶起了自己的童年雖然有些記憶早已模糊但其中的感受仍然記憶深刻。父親的嚴厲和把它當小孩的軟弱的母親陪伴下,蛤蟆先生必須先處理父母的矛盾和憤怒,比如人一生氣它就不分對錯的道歉,順從父母甚至掏討他們歡心這和它現在與人相處的模式很像。使它不可察覺的養成了依賴習慣,從而變成了適應性兒童。

接下來的諮詢中蛤蟆先生越來越好很快就到了最後一諮詢,蛤蟆先生從依賴——抵抗依賴——獨立在諮詢師的引導下,它進入了成人狀態,我好你好的生存模式研究,相信自己,相信他人。最後一次諮詢蒼鷺醫生讓蛤蟆先生給現在的自己打分,他給自己打了九分剩下的一分是給未來的自己留些餘地,或許事情會變的更好。

看完這本書讓我的內心加更強大了,讓我對抑鬱症有了不同的看法,如果這段時間情緒不好的你可以看看這本書哦。

看書不一定要看很多,但一定要看好書,一本好書真的可以影響一個人。這個寒假我雖然只讀了一本書,但我學到了許多對我有用的知識。心情不好時可以看書來緩解放鬆。最後讓我們以書中的話共勉吧:“今天的不開心就止於此吧,明天依舊光芒萬丈啊,寶貝”。

篇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1000字

蛤蟆本是一個熱情、時尚又愛冒險的傢伙,惹出過不少麻煩和笑話。可他因原生家庭的原因陷入抑鬱,不能自拔。他的朋友帶他去接受心理諮詢,通過和諮詢師蒼鷺的十次面談,蛤蟆走出了心理陰影,擁抱新生活。

這個故事看似很簡單,事實上它包括了太多案例和典型心理活動。首先,我想談談蛤蟆為什麼會抑鬱。在第三章時,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蛤蟆連我的忠告都聽不進去,他的健康狀況一定十分糟糕的了。”這樣一句話不僅可以看出獾性格上有些自大,這幅場景也更像是一個大人在批評孩子。相處模式,朋友影響,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在第四章中,在蛤蟆的回憶中,父親曾對他說過一句話:“他是個好孩子,可生性輕浮善變!”這也反應了蛤蟆原生家庭中父親的嚴厲,與對他“輕視”的評價。原生家庭,挑剔型的父母,為蛤蟆埋下了一顆抑鬱的種子,使蛤蟆處處順從,處處迎合他人,下意識地以父母行為去左右自己,去判斷是非對錯。蛤蟆,完全成為父母的翻版。

第三,蛤蟆本身原因。從整本書來看,蛤蟆前期一直是小孩子的狀態,我們將之稱為“兒童自我狀態。”這種狀態使他的一些感受和客觀事實發生了偏差。這也導致在朋友生氣時,蛤蟆會下意識討好,且那可能並不是他的錯。當然,狀態沒有好壞,只看場景,就像情緒和性格一樣。

也就是說,因為原生家庭父母的挑剔,因為朋友指責,因為自身情緒化,蛤蟆怎會不抑鬱?當然,我認為自身原因最重要,畢竟心態決定一切嘛!

很慶幸,蛤蟆經歷成人自我狀態,成為自己人生的主角。

接下來,我想談談,諮詢過程中我的想法和感受。蒼鷺,我們暫且將他稱之為智者。智者與蛤蟆的第一次談話讓我記憶猶深。他們只是坐著沒有說話,照常理,做為心理諮詢師不應該先入為主,說點什麼嗎?為什麼不呢?我認為,他是想讓蛤蟆知道,心理諮詢是個自發的過程,想要變好也得是自願。

第二次談話,蒼鷺幫助蛤蟆開啟心中的怨念,蛤蟆說出了那一段不想回憶的往事。其實,抑鬱的過程不過就是:壞情緒,壓制。壞情緒,壓制……這樣反覆下去,總有一天會抑鬱。而智者便是要蛤蟆自己把壞情緒放出來,像氣球一樣,把氣放出。經過第十次談話後,蛤蟆獲得新生,幸福地規劃未來。蛤蟆走出來了!蛤蟆終於走出來了!蛤蟆心裡充滿陽光,哪裡還有黑夜呢?

最後,我想說,讀完這本書,我的內心五味雜陳。因為我也有那麼一段時間像蛤蟆一樣悶悶不樂,可即便如此,我也和蛤蟆一樣走了出來。其中,我認為十分關鍵的一點——自身強大的信念!要相信:我可以,我可以,我一定能走出去!記住:縱使世界再黑暗,心中再痛苦,也要選擇微笑,選擇快樂,選擇自信,好好照顧自己,好好愛自己。真正能治癒你的,還得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