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可以得滿分

什麼樣的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可以得滿分

什麼樣的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可以得滿分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教授、博導、國家973專案首席科學家肖傳國在浦東機場被捕。原因是他涉嫌僱凶。肖傳國承認,他用10萬元人民幣僱人襲擊“學術打假鬥士”方舟子,意在報復方舟子。肖傳國認為,方通過媒體、網路對他的學術成果進行打假,導致其未能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事發後,華中科技大學表示絕不會袒護肖傳國,將根據司法部門調查結果對其作出相應處理。記者電話採訪了協和醫院泌尿外科的幾位醫生和多位武漢醫療界知名人士,他們告訴記者,肖傳國手術做得很棒,但個性太強。一位泌尿外科醫生甚至稱,肖傳國情商較差。一個熟悉肖傳國的醫療界人士透露,肖個性偏強,在學術交流時有些偏激,他的一個北京的好朋友就因一次聊天時,肖傳國有人身攻擊之嫌而與之絕交了。

請自擬標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滿分70分。

自2009年起,為保證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閱卷的公正公平,由華東師範大學主持,上海市相關部門啟動了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閱卷教師全員培訓。培訓的主要方式是主辦方事先設定幾個作文題目,由高中生寫作完成,閱卷教師現場評閱打分,以考核其閱卷水平,也幫助老師理解作文評價的標準。

“肖傳國事件”就是其中一個材料作文題目。對這個材料在審題方面的要求是:首先把握材料的主要意思:肖傳國報復方舟子事件。圍繞這個事件有三層意思:第一是報復的簡單過程,第二是華中科技大學的態度,第三是同事對他性格為人的評價。按照材料作文的批改要求,結合三層寫或者從某一個層次出發來引申、分析、拓展,均算正確。中心組特別提醒參訓教師,不要事先預設主題,更不要僅僅以立意的高下深淺作為確定幾類卷的唯一標準。要結合“怎麼寫”和“寫什麼”來綜合評價作文。

《專家的淪亡》是一篇滿分作文。對這篇作文給予滿分,出於以下考慮:第一,學生作文尤其是考場即席作文,不是深思熟慮的創作,因此評價不能太嚴苛,滿分作文也可以有不足甚至有缺點。第二,滿分作文的評價標準不可缺少的一個原則,就是有比較深刻的思想、獨特的角度或者其它方面的獨創意識,而這篇作文在這方面做得恰恰是相當優秀的。第三,如何把握批評的度,是一線老師在教學中感到頭痛的事情,正因如此,為求保險,有的老師乾脆基本否定了學生這樣的寫法,其結果是我們在大學入學測驗作文中見到的更多的是思想相似的寫作,很少見到獨特大膽、尺度把握恰當的好作文。所以給予這樣的文章滿分,其實是向廣大師生說明,寫有品位的真話,說我們聽得懂的人話,以有說服力的獨特性來表達,是學生作文應該努力的方向。

《把純粹還給學術》,被評為一類中等的作文,與第一篇的差距有兩點:第一篇文筆老到有個性,第二篇規範清晰,但個性比較缺乏;第一篇的思考有深度和廣度,第二篇文章在切入點較為深刻,但更進一步的思考尚嫌不足。然而,一個高中生面對這樣一則極具時代性社會性的材料,能夠在短時間內用如此簡潔明瞭的語言來分析事件原因以及我們由此應該思考的問題,實屬不易,所以也應該進入一類卷。

給《偏激是事業的墳墓》以“二類中”,是希望老師確立如下觀念:“二類卷”並非好作文,而只是語言、結構、立意等方面比較合格的文章。以往第一線的老師在作文評價當中,把二類卷當作比較優秀乃至很優秀的作文,給予學生58分以上都十分吝嗇,這不僅傷害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而且也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所以,看起來平淡無奇但內容充實的文章獲得“二類中”對學生學習作文,教師有效進行作文教學,都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顯然,《中庸之道》的審題產生了偏差。大學入學測驗閱卷對於離題的作文一向不給不及格,即使語言表達再好,思想再深刻,也不能越過此線。審題錯誤、思想深刻的文章中相當一部分是事先背好的套題之作,如果給予更高的分數,將會有相當一部分不喜愛寫作的學生,背好文章應付了事。給予這類作文不及格,有利於確保大學入學測驗評價的相對公平。

另外,希望通過這幾篇作文,中學生能夠明白,好作文不可能一蹴而就,所謂”應試作文”倘若沒有長期的語文素養乃至綜合素養的積累,不可能獲得閱卷教師的青睞。正所謂: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廣熠”。

把純粹還給學術65分

日前,華中科大教授、國家“973”專案首席科學家肖傳國被捕,原因是僱凶殺人。而事情的起因,只是他認為方舟子的“打假”行為使他未能當上中科院院士。

這樣一件似乎有些荒誕的事,讓我們痛心疾首,唏噓不已。原本一個前程似錦的科學家,完全地毀在了自己手裡。有人說他個性太強,情商偏低,甚至有些偏激。誠然,他的這些特點是這件事發生的原因之一,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現如今學術界的功利和一種純粹的流失。

中國人一直在問:為什麼我們沒有自己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教育部把它歸咎於教育體制和在教育上的力度問題,接著就是大刀闊斧的改革。可二十幾年過去了,一切還是老樣子。反觀日本,在提出一個狂妄的“五十年出三十個諾貝爾獎”計劃後,卻一步一步地接近自己的目標,並不因為別的,而只是學界的風氣。像日本的一位獲獎化學家白川英樹,他研究了一輩子高分子材料,在晚年才獲得諾貝爾獎。而在中國,很少有科學家耐得住性子十幾年研究同一個專案,總是想著如何出成果後晉升,名利雙收。更別提肖傳國之流,為了中科院院士的頭銜急紅了眼。科學本身就是最神聖、最奧妙的,它需要潛心地去研究。它本是一個純粹的聖地,如今卻似乎夾雜著一些銅臭氣。肖傳國正被這樣的銅臭薰壞了思想,為中科院院士的頭銜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同時讓我感慨頗深的是斯蒂芬·霍金,一個幾乎與牛頓、愛因斯坦齊名的物理學家。有人曾這樣描寫過他在劍橋大學的生活:遠處緩緩地過來了一輛輪椅,斯蒂芬·霍金坐在上面,似乎在沉思什麼。沒有人打擾他,沒有人找他索要簽名,更沒有記者。是的,只有在劍橋才可以有一個如此純粹的環境,只有在劍橋才會孕育出像斯蒂芬·霍金這樣的人物。那裡沒有喧囂,沒有名利,有的只是智者在劍橋上沉思的風景,還有驚世駭俗的一篇篇論文。

試想如果肖傳國一直都處在這樣一個純粹的環境裡,或許他也沒能當上中科院院士,但他一定是一個出色的醫生、教授、博導,一個令人景仰的科學家。只是現實沒有如果,功利心已經“殘害”了無數才華橫溢的人。中國學術界如今最缺的是一個純粹的環境。

曾有外國學者來華交流,看到校內的等級制度大為不解。原來,中國大學的校長都是有“官位”的,有的是正廳級,有的是副廳級,校園儼然成了一個小官場。回想蔡元培時代,他的第一守則就是不當官,甚至還曾為一學生看行李在門口等了一天。這樣純粹的學風實令人嚮往。

嗚呼!誰能帶走嫌犯肖傳國,而還回一個教授肖傳國呢?誰能把純粹還給中國學界呢?也許我們的教育改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點評】此文不僅針對肖傳國事件,更對中國學術界所存在的問題提出追問,提出學術、學者應該比較純粹,更應該有純粹的環境,這顯然已經將對個體事件的思考引向深入。所謂深刻,其表現之一便是此類作文。此文寫法上是比較規矩的議論文。行文屬於“老師可以教的出來的”規範之文。對此也應該加以鼓勵。但此文距離滿分尚有距離。主要原因是對純粹環境消失之社會原因缺少分析。

專家的淪亡70分

方舟子遭襲一案隨法院之判決塵埃落定,原告方抗訴被駁回,肖傳國等人僅以“尋釁滋事”之刑名進入高牆五個月。這樣一位頭銜長達幾十字的學者的鋃鐺入獄,又是一例活生生專家變“磚家”的例項。

方舟子的愛人在事發後更新的微博中,似乎希望讓更多人蔘與打假,“別讓方舟子一個人力抗群魔”。恐怕方舟子要面對的,正是接踵而來的“磚家”們。

在民眾普遍常識缺失的今日中國,專家的權威是顯然的,至少在大多數地方,農人、牧人們對他們的話深信不疑,醫院的相應門診也依舊供不應求。以前常有電視廣告,其中一學者模樣的人會侃侃而談,讓人覺得產品之效果必然甚佳,後來人們發現時常可在廣告中見到他,五分鐘前是保健專家,五分鐘後已然成了工程院院士——如此演員,也成了一時笑談。可現在的“專家”一詞,當真已向貶義詞邁出了步子,其中意味甚至不是變體的“磚家”能涵蓋的。以前在電視新聞中當著大忽悠的“專家”們,不過是說說有害氣體不會對人體產生毒負作用的高見,提提“中國物價漲40年也超不過美國”的論調。他們的“專”,促使他們犯下一個個連常識都稱不上的錯誤,——要知道,一個謊言要用十個來圓。但往日他踐踏自己的知識與道德,並厚顏地揹著詞時,我們尚可慶幸法律對他們的作用。現在,肖傳國已開始踏足法律神聖之域了。情商差,個性偏強,作為一名業務上出色的科學家,社會可以寬容地接受,畢竟“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真言於耳畔縈繞。然而,如今的“磚家”已到了違法犯禁的地步了啊!花十萬元僱凶傷人以求報復,恐怕這是每個良心未泯,有所敬畏者都不會考慮的事情吧。更何況一名高階知識分子,要說不懂法,誰信?當心中狂野壓倒了知識分子賴以存身的理性,這不就成了赤裸裸的“磚家”了嗎?

方舟子遇襲一案,我且不評說公權力部門應於學術打假中承擔何種義務,如何能讓一名普通公民如此身處險境。只談今日專家變“磚家”之事實,公權力部門就脫不了干係。

是偽證讓這些跳樑小醜有了登堂入室的機會?其中不乏一些為了尋求所謂政績的地方相關部門官員,殊不知這正損害著公權力部門的公信力。說他們不會為黨和政府以及廣大老百姓所容自然是不爭的事實。

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可今時今日,某些人為了一己之私利而謊言惑眾,早已行不通了。

當專家變成“磚家”,甚至要僱凶傷人時,我們還能相信誰?

【點評】此文由材料引申出對社會現象的思考、批評,對專家淪為“磚家”的現象和原因作了深入的剖析。行文有雜文味,語言較為犀利,見解深刻。可貴的是,作者沒有囿於所謂應試作文四平八穩的窠臼,敢於思考且善於思考,實屬有思想且比較有說服力的上乘之作。給予滿分,也是對有才華有思想的學生傾情鼓勵。

中庸之道38分

肖傳國因對方舟子進行報復被捕,而他只是因為方舟子對他學術進行打假導致不能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一原因,做出了違法行為。視其本質,不難發現肖傳國個性好強,這是促使他報復的主要原因。

自古以來,中國都以中庸之道作為人生做事的準則,試想,如果肖不為院士失敗一事所動怒,那麼他也不會有今天的結果。

馬家爵一事幾乎是整個社會無所不知的事情,成績優異的他誰都想不到會成為一個殺死四人的殺人魔鬼。當然殺人動機也是“報復”二字。雖說馬家爵是忍不住室友的欺辱才殺人的,但是細想一下,那麼優秀的他何必為如此之事動怒呢?是因為他的個性麼?我想如果他內心在為人處事上能夠中庸一點,那麼如今他依舊是那麼的優秀,而不會是地獄裡的一個小鬼。

有時候,中庸確實比好強要來得好。俗話說:“槍打出頭鳥,做事何必要那麼好勝呢?”

劉備在得知關羽、張飛死後,悲痛不已,衝動的他急於報仇,最後兵敗人亡,落了個“白帝拖孤”。試想,如果他能等上幾年,兵力強大之後再去攻打敵人的話,那麼在勝利的同時也為二弟、三弟報了仇。其實,中庸一點並不是什麼壞事,劉備就是因為那一次的放棄中庸,而成為了蜀國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也並不是說好強就完全錯誤。大清王朝從開始的強盛到最後的腐敗,主要原因離不開閉關鎖國政策。清政府太過於享受現有的,滿足於現有的,而不去憂患一下,導致最後的滅亡。如果說清王朝能夠稍微好強那麼一點,估計我們現在還是清朝的子民吧!

萬事不能超過一個度,中庸即可,1592年,日本的豐臣秀吉,在統一了全日本後,在擔任了太閣之後,不滿足於現狀,出兵攻打朝鮮,導致失敗。這一次讓他患了重病,於1598年7月死於大阪城。而他的死又讓日本成為了亂世。直到1603年,德川家康才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試想秀吉如果能夠滿足於自己所打造的日本,不攻打朝鮮,那麼百姓才能不去多過那5年的受苦於戰亂的日子。

總之無論是肖傳國還是馬家爵,還是那些名人事蹟都讓我們知道,凡事都要有個度,中庸之道乃最佳選擇。

【點評】此文屬於四類卷,所謂不及格之文。文章在開頭將肖傳國事件簡單歸結為性格好強後,便提出了中庸之道,但全文可見作者對中庸之道的理解偏差很大。文中所舉事例並非均可歸結為“中庸之道的缺失”。顯然生硬了。另外,全文論證方法也很單一,開頭結尾之外,幾乎全部是例證法挑大樑,不僅單薄,而且單調。

偏激是事業的墳墓58分

肖傳國報復方舟子的事早已家喻戶曉。作為一個極富聲望的科學家,卻因為偏激的性格埋葬了大好前途,豈不哀哉?

古往今來,偏激誤事,數不勝數。項羽一時激憤抗殺二十萬秦兵,為他不得民心,敗於垓下作了鋪墊;王安石一心推崇變法,因其與眾不同的性格與眾人格格不入,變法不成反遭貶。這些難道不是因為性格上的偏差,情感不能自抑而導致的一時意氣用事嗎?近兩年的楊佳襲警案,不正是心感不平而“以牙還牙”造成的悲劇嗎?偏激的心態如同海中的巨浪,攪動著原本平靜的理智思考,回到了最原始的“以眼還眼”。

理智的情感被偏激的心態所淹沒,完全是因為情感不能自抑所致,所以這種事一般都在情商較差的人身上發生。身無長物的人倘若情感脆弱,最多隻是發發脾氣;而身負技藝和金錢等資源時,偏激的性格會帶來非理性的決策,甚至不可逆轉的災難。所謂偏激誤事,多半如此。教育對情商培養的忽視對學科知識的過分強調,都是滋生“肖傳國”的溫床。

古人中庸的思想或許能幫上我們的忙。中庸並非平庸,而是像一架天平一樣,保持平衡。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各取其半卻能同時品嚐到其鮮味。對於智商和情商,教育不能偏袒其中任何一方,因為這兩者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缺一不可。智商是車的後輪,助人前進;情商是車的前輪,控制著前進的方向。肖傳國就是沒把握好方向盤,才會加足馬力,開向萬丈深淵的。同時,對法制的蔑視和無知需用有效、公正的法律給予教訓。法制對人的處罰雖屬亡羊補牢,但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威懾後人。只要法律處事公正,合乎人心,它就能起到律人的效果。

肖傳國的事令人扼腕哀嘆,然而最重要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它留給後人的經驗和教訓。偏激如火,把一個前途光明的醫學權威毀得一乾二淨。這不禁讓人意識到心理平衡的重要性。中庸之道,公正之法,都應拿來,用來警醒後人,不要重蹈覆轍。願中庸的智慧能化解偏激的戾氣。

【點評】此文觀點明確,層次清晰。從“偏激誤事”的事實,寫到偏激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智商與情商的平衡。可謂文從字順,邏輯清楚。該文立意較為平淡但內容充實、行文規範,符合二類卷“平實”的標準。這類文章完全可以通過教師的教學實現,給予此文二類中等分數,也是對師生辛勤勞動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