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閱卷中這三種情況視為抄襲

三種情況視為抄襲

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閱卷中這三種情況視為抄襲

那麼大學入學測驗閱卷中何種情況可認為是抄襲捲呢?福建兒童發展學院副教授鄭偉早年也曾經參與大學入學測驗作文評卷工作。他認為,“一般人理解文字雷同或照搬就屬抄襲,但我認為嚴格上說這篇大學入學測驗作文並不算抄襲,因為即使拿掉那些被認作是‘抄襲’的部分,仍然是一篇不錯的文章,可以看出這名學生的寫作水平和他博覽群書以及超強的記憶能力,那些雷同的文字並非生搬,上下文銜接得通暢,也表達了自己的思想,不能一棍子打死。”

鄭老師告訴記者,雖然考題中明確要求“不得抄襲”,但要判斷是否抄襲確實很難,並沒有明確規定出套用多少字算抄襲,每個評卷教師也有自己的評價眼光。按照他的經驗,以下三種情況可視為抄襲:一是完全照抄;二是大部分文字是別人的,只是在過度句上進行勾勒;三是構思、立意都是別人的,有意地用自己的文字改造。

不該下“套”過早

為什麼喜歡套?“是因為教學的過程中出了問題。快大學入學測驗了老師們發現考生還不會寫文章,於是就出了‘套用’這個下策。”鄭偉老師告訴記者,很多老師都喜歡教考生寫“安全作文”。之所以“安全”,說明評卷老師還是有一個框架在那裡,有他的“潛在標準”,於是就有一定的套路,學生經過訓練可以迎合這樣的“審美情趣”。

鄭偉老師認為,之所以出現“應試作文”,出現此類的“有備而來”,關鍵問題是不適當的時候做了不適當的事:國小的時候應該保持孩子的靈氣,讓孩子對寫作有興趣,而我們過早地把一些所謂“方法”、“概念”、“規律”教給他們。如果到了國中再講方法和規範,到高中對“思想深度”有所提升的話,不僅能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方向,考生們也就不需要再套題,一樣能夠寫出精彩文章。

  □連結

  歷年大學入學測驗涉嫌抄襲作文

2001年,四川一考生大學入學測驗滿分作文《患者吳誠信的就診報告》涉嫌抄襲當年第7期《雜文選刊》刊發的《患者吳良知先生的就診報告》;

2003年,海南一考生的大學入學測驗滿分作文《最美麗的鳥》涉嫌抄襲《故事會》雜誌刊發的《愛的誤區》;

2004年,重慶大學入學測驗考生的滿分作文《我是一隻想死的“老鼠”》涉嫌抄襲《微型小說選刊》2004年第9期的《我是一隻想死的鼠》。該文原載《文藝生活》2004年第3期。(天涯網友整理)

  舊作成大學入學測驗滿分作文

  原作者維權惹爭議

2006年,供職於《成都晚報》的曾穎在搜尋自己2002年發表於《新快報》的文章《桃花源祭》時,發現這篇舊文變成了2004年大學入學測驗中的一篇滿分作文。這篇作文除了個別遣詞造句外,基本上與曾穎的文章一致,就連題目都一樣。

曾穎遂在天涯社群發帖披露此事,並表示要“追究到底”。該帖在天涯的點選率超過14萬,3000多人次參與討論。部分網友認為曾穎“不厚道”、“借維權之名,進行自我炒作”,併為學生抱屈,認為“沒必要把一個學生逼上絕路”。

曾穎對部分網友“黑白顛倒”的是非觀非常惱火,他表示,通過此事的曝光和爭吵,希望能讓正在迎接大學入學測驗的語文老師放棄押題背作文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