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必讀:如何讓你的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打動閱卷人

“新意”來源於真實生活

高三必讀:如何讓你的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打動閱卷人

高亮

 (復旦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2007年大學入學測驗語文135分)

作文作文,可以稱之為“文”的,首先應當是成篇的語句。語句來自單個的字詞,而單個的字詞是從心的內裡表達出來的。所以作文字身的目的,就在於表達內心的一種看法,一種體會,一種情感。

在前幾年的優秀大學入學測驗作文中,出現了一股“向古人致思”的熱潮,以古為鏡,以此明得失,觀成敗,品人生。寫得好的文章,拿來眾詩人文人,與全文融會,的確可以深化主題拔高思想內涵。這是一種文法思路,然一味向過去的興衰看,寫的多了,觀者也難免生厭,聰明的模仿也並不一定能成為聰明的選擇。

那麼,怎樣才能寫出“新意”呢?怎樣才能從數十萬份試卷中跳出來,“閃亮”閱卷老師的眼睛?聰明的答案剛好與一句宣傳口號一致——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真善美”的作文境界

“真善美”一直是一種人見人愛的狀態。而這三字中,又以“真”來牽引。

“真”可謂是“善”和“美”的前提。那麼作文中,“真”這個要素的引入自然是必不可少。比起以說理論辯之嚴謹取勝的議論文,我更提倡高中生在大學入學測驗中選擇散文和記敘文這兩種文體。這就是我想說的“從我做起”。在這兩種文體中,真情實感可以有極大的發揮與流露,而感觸人人不同,所以是新鮮而靈動的。主題的真摯,很大程度上能給閱卷老師一個良好的印象分。

那麼“真”要怎麼表現呢?首先自然是要在文章中最大程度的使用自己風格的文字和語言。下面讓我們在看這樣一段文字:

“那天晚上,我在擺滿了打好的行李包的房間裡,打開了那個鞋盒子。

近來,鞋盒子裡的小物件已經不再給我以安慰了,只能引起我的回憶,只能幫助我獨自一人品位那些酸甜苦辣的回憶。然而我還是不能夠扔掉它們。它們一直陪伴了我很多年。我舉起鞋盒子搖了搖,裡面的破爛發出乾巴巴的嘩啦嘩啦聲。”

這段文字來自於青山七惠的暢銷小說《一個人的好天氣》。撇去其主題意義,文字本身讀上去就很有真實的情境感。從這平淡而樸實的文字中,可以清晰讀出一股淡淡憂傷的懷念和不捨的情緒。青山七惠的這部小說能夠得到芥川獎的青睞,也與這種真切清淡的“小我”世界息息相關。

“我”,作為主觀世界的本體,擁有的是最私密的情緒。這些情緒不誇張地說,是可以縈繞成文章的“氣場”的。一篇擁有“氣”的文章,才是活的文章。

“真善美”的考場策略

當然,我們在大學入學測驗有限的時間與空間裡,是不可能完全淋漓盡致地發揮我們所要表達的情感世界的。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主題要真,感情要順,思路要整”。

首先是主題意識。主題是文章的靈魂。一篇好的文字不一定要有高超脫俗的主題,但一定要有真實可信的主題。例如自己的心路歷程,例如一次小事對於自己的轉變。這樣的主題如果有好的表述,不僅不會顯得低齡,反而會在眾多無病呻吟的文字中脫穎而出。主題怎樣定,應當從文題出發,貼合給出的要求。通常來說,關於“愛”的主題都是最能打動人心的。

第二是“感情要順”。一篇文章不能太過平淡,但情感轉變要自然柔順。怎樣表現這樣一個情感的蛻變過程,是大家值得思考的問題。一般而言,可以從大段心理描述的舊套路中跳出來,考慮一個承載情感的主體,以它的變化來突出主人公情感世界的波折。例如,在王安憶的《長恨歌》,首章就用“里弄”來承載了主人公的成長,非常生動形象,同時又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是要有整體的思路。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極易犯的毛病就是思路不清,常常是開始寫的時候想表現的是一個主題,寫到最後表現了另一個主題。這樣在匆匆的閱卷過程中,很容易引起老師的疑惑:這位考生究竟想表現什麼主題?所以在開始寫之前,不妨在草稿紙上寫好自己文章的主要情感基調,以及情感的走向和所想表現的主題,以此來時時提醒自己。

先感動自己,再感動別人

一篇記敘性質的文章,要怎樣才能打動人心呢?最終要的莫過於先感動自己。

令人感動的事情,往往不必是“大事件”。從小處著手,以小見大,更能表現作者的才情。小事情往往蘊涵不一樣的情緒。之所以稱之情緒,因其一時性往往更加使人動容。之前舉的例子《一個人的好天氣》就是以小事動人的典型範例,有興趣的同學不妨參考一下這種文風。同樣的,生活化是文字的起點。只有來自生活的文字才會真切感人。

一言以蔽之,一篇優秀作文真正需要的,仍然是對於生活真切誠摯的感觸。所以,多多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吧,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也許會讓你有不一樣的欣喜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