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蘇州會考語文試題和答案(已釋出)作文

您可以點選收藏此頁,及時瞭解2013會考語文資訊。

2013蘇州會考語文試題和答案(已釋出)

2013年蘇州市國中畢業暨升學考試試卷

  語文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共22題,滿分13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點名稱、考場號、座位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並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準考號、姓名是否與本人的相符合;

  3.答選擇題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他答案;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寫在答題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題區域內的答案一律無效,不得用其他筆答題;

  4.考生答題必須答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和草稿紙上無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據漢語拼音寫出漢字。(4分)

  ①綠▲(yīn)如蓋②月光▲(jiǎo)潔

  ③笛聲▲(yōu)揚④心情愉▲(yuè)

  2.下面一段話中有四個錯別字,把它們找出來填入表中,然後改正。(4分)

  那屈折幽深的小巷,婉如歲月一般。粉牆黛瓦的老屋依然,清水盈盈的古井依然。慈詳的老人,端著茶杯,搖著扇子,閒閒地聊天,鄉音瀰漫……那是我的小巷,每一點青苔,每一株綠草,每一叢蔓沿著的爬山虎,都藏著我的童年。一個夏日,夢迴蘇州,陽光把我的記憶照亮……

  3.默寫古詩文名句,並寫出相應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問君何能爾?▲。(陶淵明《飲酒》)

  ②▲,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③會當凌絕頂,▲。(杜甫《▲》)

  ④▲,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⑤亂花漸欲迷人眼,▲(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⑥▲,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⑦▲,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遊山西村》)

  ⑧予獨愛蓮之▲,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4.名著閱讀。(5分)

  (1)下面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促使"我的意見"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閒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2)下面的詩句涉及了哪三個梁山英雄?請依次寫出他們的姓名。

  ①只因義勇真男子,降伏凶頑母夜叉。

  ②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當先出馬。

  5.閱讀下面的漫畫,結合當前有學生沉迷於遊戲的現象,把畫中母子兩人的對話補充完整。要求:①用語簡明,能反映畫面內容,每句話不超過5個字(不含標點);②補充完整後的對話能賦予該漫畫諷刺的意味。(3分)

  (1)母:該睡覺了!子:▲

  (2)母:▲子:▲

  第二部分(44分)

  閱讀《小石潭記》中的兩段文字,完成6~9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6.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2分)

  A.潭中魚可百許頭B.全石以為底

  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自以為不如(《鄒忌諷齊王納諫》)

  C.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C.皆若空遊無所依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

  7.下面哪一個句子中的加點詞不屬於詞類活用現象?(2分)

  A.日光下徹

  B.腰白玉之環(《送東陽馬生序》)

  C.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D.尉果笞廣(《陳涉世家》)

  8.閱讀第一段,說說"伐竹取道"對錶現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點的作用。(2分)

  9.在節選的語段中,哪些地方能讓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點?請結合有關語句作簡要說明。(2分)

推薦:2013蘇州會考作文題目:遙遠的眼神

  2013全國各地會考語文試題彙總

更多會考作文資訊請點選:會考作文頻道



  閱讀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10題。

  甲乙二人同遊太行山。甲曰:"本大行,何得稱太行?"乙曰:"本太行,如何稱大行?"共決於老者,老者可甲而否乙。甲去,乙詢曰:"奈何公亦顛倒若是?"答曰:"人有爭氣者,不可與辯。今其人妄謂己是,不屑證明是非,有爭氣矣。吾不與辯者,使其終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1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奈何公亦顛倒若是?

  ②吾不與辯者,使其終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閱讀《故鄉》中的幾段文字,完成11~13題。

  "哈!這模樣!鬍子這麼長了!"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起來。

  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脣,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

  我愕然了。

  "不認識了麼?我還抱過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親也就進來,從旁說:

  "他多年出門,統忘卻了。你該記得罷,"便向著我說,"這是斜對門的楊二嫂,……開豆腐店的。"

  哦,我記得了。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裡確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著白粉,顴骨沒有這麼高,嘴脣也沒有這麼薄,而且終日坐著,我也從沒有見過這圓規式的姿勢。那時人說: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但這大約因為年齡的關係,我卻並未蒙著一毫感化,所以競完全忘卻了。然而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彷彿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崙,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冷笑說:

  "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那有這事……我……"我惶恐著,站起來說。

  "那麼,我對你說。迅哥兒,你闊了,搬動又笨重,你還要什麼這些破爛木器,讓我拿去罷。我們小戶人家,用得著。"

  "我並沒有闊哩。我須賣了這些,再去……"

  "啊呀呀,你放了道臺了,還說不闊?你現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說不闊?嚇,什麼都瞞不過我。"

  我知道無話可說了,便閉了口,默默的站著。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鬆,愈是一毫不肯放鬆,便愈有錢……"圓規一面憤憤的迴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裡,出去了。

  11.第一段中,作者寫楊二嫂的話時連用了三個感嘆號,請分析其作用。(2分)

  12.節選的語段中,"我"眼前的楊二嫂與記憶中的楊二嫂相比,除外貌、年齡外還有哪些方面的變化?請簡要概括。(3分)

  13.聯絡上下文,簡要分析下面這句話中加點的詞語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3分)

  圓規一面憤憤的迴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裡,出去了。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6題。

  由"到此一遊"想到的

  ①埃及盧克索神廟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浮雕上,赫然刻著"×××到此一遊"的漢字。神廟與漢字,兩大文明競以如此方式相遇,實在讓人尷尬。不管是真心喜愛、跟風模仿還是年幼無知、出於炫耀,這種行為都汙損了人類文明的瑰寶,也為中國遊客添了一筆不良記錄。

  ②相對大多數中國遊客的有序有禮,少數人的不良表現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燈下。不講衛生、不遵守公共秩序、無視一米黃線、在飛機上爭奪行李架空位……因為這些行為,在國外一家市場調研機構的調查中,中國遊客名列"最差遊客榜"第二名。"每個人都是一部中國讀本",當中國出境旅遊人數從2000年的1000萬人次快速增長至2012年的8300萬人次,這句提醒更有特殊意義。

  ③面對"到此一遊"的刻字,在媒體大討論中,譴責、反省成了評議這場風波的主調。當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動聯絡媒體,公開道歉,並承擔疏於教育的責任。"年輕人犯錯,上帝也會原諒",尤其是未成年人,犯錯在所難免,我們應予以必要的寬容並助其改正。同時,我們也應以此為鏡、檢視自己:在公共場所我有隨意吐痰的習慣嗎?行駛在擁堵的公路上我有隨意變道的舉動嗎?在別人排隊等候時我有加塞插隊的行為嗎?在網路空間爭論是非時我有惡語相向的粗口嗎?我們更要問一問,這種不文明行為何以會代代相傳?何以會"走向世界"呢?

  ④平心而論,這一回的"到此一遊"遠涉重洋,是國人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覺"輸出",它的出現並非偶然。君不見,大江南北的名勝古蹟上,這樣的胡塗亂抹實在屢見不鮮:北京故宮大水缸上的劃痕,杭州岳飛墓前秦檜夫婦被捏得發亮的鼻子,蘇州千年古塔上的塗刻……這些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習慣了闖紅燈,出了國可能也會"紅綠色盲";習慣了大聲喧譁,在國外也難以主動調低音量。從這個角度說,文明習慣的養成不分海內外,國人文明素養的整體提升,更需要每個人的日常踐行。

  ⑤今日中國,吃飯穿衣已不是問題。然而,很多人卻感覺"兩手滿當當,心中空蕩蕩"。的確,生活上逐漸富裕的我們又怎能放任精神文明的貧乏?政府部門倡導"健康文明旅遊方式",出臺"文明行為指南",這些都讓人看到,提高國人文明素養已越來越成為"發展的必修課"。

  ⑥讓我們在心上刻下這令人蒙羞的"到此一遊",以此自戒自省,規範言行,為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盡一份自己的力。

  (摘自《人民日報》2013年5月27日第5版,作者李浩燃,有刪改)

  14.文章第②段中說"每個人都是一部中國讀本",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15.文章第④段中,作者列舉大江南北一些名勝古蹟上胡塗亂抹的現象有什麼用意?(2分)

  16.根據文章內容,探究提升未成年人文明素養的途徑。(2分)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題。

  春天是改革家

  鮑爾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當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樹葉長滿每一根枝條時,花朵已謝了,有人說:"我怎麼沒感覺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這樣,它高瞻遠矚。它從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颳大風。風過後,草兒綠了。再下點雪,然後開花。之後不妨礙春天再來點風,或雨,或雨夾雪。樹和草不知是誰先綠的。河水解凍了,但屋簷還有冰凌。

  ③事實上,我們在北方看不到端莊嫻靜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黃著,蝴蝶飛飛。柳枝齊齊垂在泛著綠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鵝黃。黑燕子像鑽門簾一樣穿過枝條。這樣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適合被畫成油畫、水彩,被拍照和旅遊。北方有這樣的春天嗎?沒見過。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後。

  ④在北方,遠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帶,走近才發現這些冰已酥黑,灌滿了氣泡,這是春天的傑作。雖然草沒有全綠,樹沒有吐芽,更沒有開花,但腳下的泥土不知從何時起泥濘起來。上凍的土地,一凍就凍三尺,是誰將冰凍的土地化成泥濘?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樣,春天慣於在幕後做全域性性、戰略性的推手。讓柳葉冒出芽尖兒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遲。春天在做什麼?剛剛說過,它讓土地解凍三尺,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變成夏天--春天認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歸宿,夏、秋才是歸宿或結果--這事還小嗎?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簡出,偶爾接見一下青草、燕子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開會,在討論土地解凍之後泥濘和骯髒的問題。許多舊大臣認為土地不可解凍,解凍就亂了,泥濘的樣子實在給"春天"這兩個字抹黑。這些言論是呼呼的風聲,我夜裡常聽到屋頂有什麼東西被吹得叮噹響,破門拍在地上,舊報紙滿天飛。這是春天會議的一點小插曲。

  ⑦說幹就幹,絕不拖泥帶水,這是春天的作風。春天一邊招呼一幫人開會,另一邊在讓土地解凍,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葉,把熱氣吹進冰層裡,讓小鳥滿天飛。看上去一切都亂了、髒了,一切卻在突然間露出了嶄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讓土地復甦,讓麥子長出來,青草遍佈天涯。"草都綠了,冬天想回也回不來了!"這是春天常說的一句話。春天並不是從冬天到達夏天的自然過渡,而是改革。世間最艱難的鬥爭是自然界的鬥爭,最酷烈的,莫過於讓萬物在冬天裡甦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絕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點點滴滴的變化。一變化,冬天就不成其為冬天了。正如不變化,春天不成其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勝。誰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敗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認為自己這麼厚永遠都不會融化。如果它們是錢,就永遠花不完,但是積雪沒想到自己不知不覺間就變成溝壑裡的泥湯濁水了。

  ⑨春天樸素無華,春天大象無形,春天弄髒了世界又讓世界進入盛夏。春天實現了改革大計,它不貪功勞,改變了江山就退隱。它認為柳枝的葉苞就是葉苞,它並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負改革使命的春天,說來就來;完成改革使命後的春天,說走就走。在北方,愛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難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張影,春天的腳步比照相機"咔嚓咔嚓"的快門聲還要快。

  (摘自《文匯報》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動)




  17.在作者看來,有人"沒感覺到春天"的原因是什麼?(3分)

  18.文章第③段中,作者為什麼要寫江南的春天?聯絡全文說說你的看法。(3分)

  19.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寫"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兩個問題?寫這兩個問題對錶現"春天"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麼作用?(4分)

  20.聯絡上下文,簡要分析下面這句話中加點短語的表達效果。(4分)

  誰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敗一米厚的白雪。

  21.根據全文內容,分條概括"春天"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點。(3分)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在你的生活中,你曾遇到過怎樣的眼神?那留在你記憶深處的眼神,又曾怎樣長久地撥動著你的心絃?

  請以"遙遠的眼神"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②除詩歌、劇本以外文體不限;

  ③不要少於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現(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2013年蘇州市國中畢業暨升學考試試卷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1.①陰②皎③悠④悅

  2.

  錯別字屈婉詳沿

  改正曲宛祥延

  3.①心遠地自偏②長風破浪會有時③一覽眾山小望嶽④但願人長久蘇軾⑤淺草才能沒馬蹄⑥不畏浮雲遮望眼⑦山重水複疑無路⑧出淤泥而不染

  4.(1)藤野先生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

  (2)①武松孫二孃②扈三娘

  5.(1)再玩會兒。(2)該起床了!再睡會兒。

  6.D

  7.C

  8.①表明作者被悅耳水聲吸引,產生一探究竟的願望,突出其內心之"樂";②表明小石潭無路可通、人跡罕至,側面寫出其環境幽僻的特點。

  9.寫小石潭"全石以為底",說明水清澈見底;寫魚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遊無所依"等讓人感覺不到水的存在,說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10.①為什麼您也如此顛倒(是非)?②我不和(他)辯論的原因,是讓他終身不知道太行山啊。

  11.加強語氣,突出楊二嫂當時說話突然,聲音大、尖利、怪異,寫出"我"的吃驚,表現了楊二嫂言語輕率、無所顧忌。

  12.動作姿勢;說話方式;生活境況;性格品行。

  13."憤憤"寫出楊二嫂在要求被拒絕後很生氣的樣子;"絮絮"寫出她抱怨不停的情形;"慢慢"寫她為搜尋可拿之物故意放慢腳步的狀態;作者用這三個詞語修飾楊二嫂離開"我"家時的一系列動作,生動刻畫了一個言語尖酸、自私貪小的庸俗小市民形象。

  14.這句話採用比喻的手法,指出個人形象代表國家形象,含蓄地提醒出境遊的國人要注意言行舉止,以免國家形象受損。

  15.列舉事實證明國內不文明現象的普遍性和嚴重性,指出孩子不文明行為產生的原因,增強文章的針對性,為下文觀點的提出提供有力的依據。

  16.父母要盡到教育孩子的責任;成年人要從自身做起,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政府部門要加強引導和管理。

  17.在北方,春天的腳步快,來去匆匆;一般人看不懂春天從事的工作;春天常在幕後做工作。

  18.通過對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覺察的特點,為後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貴品質作鋪墊。

  19.(1)改革本身帶來的"泥濘和骯髒"問題;在改革中,出現了一些反對的意見。(2)寫這兩個問題說明春天能正視改革自身存在的問題,不畏阻力,表現了其堅持改革的決心。

  20.一寸高,強調小草的矮小柔弱;一米厚,突出白雪的厚實強大,兩者形成強烈對比,形象地寫出春天與冬天的酷烈較量,鮮明有力地體現了春天不畏阻力、厲行改革的精神。

  21.(1)具有全域性性、戰略性的思想意識;(2)具有說幹就幹、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3)具有不怕困難、堅持改革的決心;(4)具有堅信改革成功的樂觀精神;(5)具有樸實無華、默默工作的品格;(6)具有不貪功勞、功成即身退的豁達胸懷。

推薦:2013蘇州會考作文題目:遙遠的眼神

  2013全國各地會考語文試題彙總

更多會考作文資訊請點選:會考作文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