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溫州會考材料作文題目解析指導

讀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寫作的重要前提,沒有讀懂材料必然會模糊作文,以致出現偏題或者離題的現象。只有讀懂材料,我們才能從中提煉主旨,進行選材。那麼,材料中的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 中寫道:“偉大的事業降臨到渺小人物的身上,僅僅是短暫的瞬間。誰錯過了這一瞬間,它決不會再恩賜第二次。”這句話的主旨,在於強調“機遇”的轉瞬即逝,強調及時抓住機遇的重要性。中國古語亦有言:“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在寫作中,我們可以旁徵博引,引經據典,例舉和機遇有關的名人事例。同學們可以引用的正面例子有:諸葛亮隱居隆中,邊種地邊修學,靜觀天下,待機而出;陳勝、吳廣把握機遇,揭竿而起;毛遂在平原君門下三年,一直默默無聞,當機遇來臨時,便毛遂自薦……
  當然,我們也可以引用反面例子:項羽在鴻門宴上錯失良機,劉邦逃走,導致其日後的覆滅;司馬懿過於謹慎,在諸葛亮的空城計下錯失良機……
  除了名人的事例之外,生活中亦有許多關於“抓住機會”的故事:你爸爸抓住商機,果斷創業,在艱難的奮鬥中取得成功;你抓住比賽的機會,展現自我,第一次登上燈光閃耀的舞臺,唱出了自己的青春……這些生活中的事情,都可以作為本次寫作的素材。
  那麼,材料的第二句話,羅曼·羅蘭《名人傳》所說的“一團火焰熄滅了,另一團火焰燃起”,又該如何理解呢?
  這句話的主旨,和第一句話剛好相反,它強調的是生活中機遇、選擇的多樣性,正所謂“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當我們在處於一種絕望的境地、看到一個希望破滅的時候,不必心灰意冷,也許此時另一個希望正在到來,要永遠保持一種樂觀、展望的心態。正如陸游在《遊山西村》中所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明又一村。”
  正如魯迅,在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黑暗年代,魯迅抱著醫學救國的熱情東渡日本留學。當他從電影中看到中國人被日寇砍頭示眾、周圍卻擠滿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後,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為不幸的”。他毅然棄醫從文,立志用手中的筆來喚醒沉睡的中國民眾的靈魂。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更是這樣,一條路走不通,還有另一條路可以走。同學們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創作記敘文。

2017年浙江溫州會考材料作文題目解析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