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精選19篇)作文

篇一: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精選19篇)作文

姓名:介xx

民族:漢

籍貫:陝西

出生年月:1959年2月

畢業院校:西北工業大學

工作單位:

西北工業大學

主要事蹟和貢獻

介xx教授是材料凝固技術與晶體生長專家,長期致力於液固相轉變原理與應用研究。為金屬凝固和晶體生長理論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在工業合金凝固組織預測與控制,巨集、微觀偏析計算與控制,鑄件緻密度控制原理,以及化合物半導體熔體生長、偏析與缺陷控制等基礎研究中做出原創性貢獻,使他成為有國際影響的凝固技術專家。開發出兩種大型複雜薄壁鋁鎂合金構件鑄造新技術及裝備,解決了航空航天領域多型號關鍵構件鑄造的瓶頸問題,使我國在該領域躍升到國際領先水平。開發出高能射線探測用碲鋅鎘、太赫茲技術用碲化鋅等化合物半導體制備技術,解決了我國在核科學、核安全監控、空間科學、醫療裝置、工業無損檢測及太赫茲儀器等領域的空“芯”化問題,使我國成為少數幾個掌握相關材料與器件核心技術的國家之一。

介xx教授始終站立在科研第一線,以國家需要為己任,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先後主持國防基礎研究專案、國家重點基礎研究專案(973)、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裝置開發專項、國家重點研發專項等國家重點專案30餘項,獲授權發明專利63件,獨著學術著作1部,合著2部,以第一及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410餘篇,論文他引4500餘次,國際會議和國外學術機構邀請報告30餘次,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3項。1998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999年獲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介xx教授作為學科建設負責人,在科研求真的道路上甘為人梯,甘做提攜後學的“鋪路石”和領路人。“十一五”期間,他負責“航空航天特種功能材料”團隊建設,入選2008年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主持建設了“輻射探測材料與器件”工業和資訊化部重點實驗室,形成含16名教授共36人組成的研究群體。作為國內唯一掌握探測器級CZT晶體材料及器件技術的團隊,成立了該領域國內唯一生產企業——陝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形成重要的社會經濟效益。

介xx教授近年來主講本科生課程1門,研究生課程2門,年均教學工作量550多學時。在研究生培養工作中,他嚴格要求,認真把關,鼓勵學生勇於創新,多方面發展,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睿智之士。至今,他已經培養博士生畢業59人,其中19人已晉升教授,1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援計劃”,1人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1人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援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人入選“青年長江學者”,1人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獲洪堡訪問學者,1人獲JSPS訪問學者。

介xx教授勤奮敬業,學風正派,始終堅持在教學和科研一線,精心栽培學生,積極建設和培養團隊。他曾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國防科工委優秀教師,陝西省師德楷模等稱號。

篇二: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吳xx

民族:漢

籍貫:陝西省渭南韓城市

出生年月:1968年2月

畢業院校:西安礦業學院

工作單位:

陝西陝煤陝北礦業有限公司

主要事蹟和貢獻

吳xx,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2018年政府特貼專家,西安科技大學客座教授。多年來,緊扣黨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驅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政策落地,站位“讓世界煤炭看中國,中國煤炭看陝西”的事業情懷,挺立“創新擔當、勇探新路”的科技精神,面向行業關鍵發展趨勢和現場重大需求,發力行業核心技術突破、智技型人才培養、新技術轉化推廣等主要工作,創出了煤炭工業邁進“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陝西方案”,引領全國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定煤炭強國理想,首創採煤工藝技術革命。負責的“110-N00工法”採煤工藝被譽為“第三次採煤技術革命”,編入《中國製造2025—能源裝備實施方案》。迭代了英國1706年以來的“121”採煤工法。2014年以來,完成科研專案116項,核心智慧財產權20餘項,專利440件,科技成果達到國際領先13項、先進22項;國內領先19項、先進25項,有力推動煤炭強國。

二是擔當行業發展使命,首創煤炭行業核心技術系統升級。負責研發地質透明化、全礦井智慧化、立體式生態保護修復、井下空氣質量變革等“八大行業核心技術研發”,引領行業核心技術升級,創造了15項“煤炭行業第一”,礦區工效居國內領先,2014年、2016年、2020年承辦了全國煤炭行業技術升級現場會3次,體現出“陝西貢獻”。

三是開創生產服務網際網路新平臺,首創煤礦生產服務資訊平臺。建成全國首家煤炭生產綜合服務“煤亮子”資訊化平臺,2020年預計銷售額突破20億。平臺客戶涉及國內13個省份,上、中、下游企業超過4000多家。

四是矢志科技成果孵轉化,首創煤炭知識技術孵化轉化平臺。建成全國煤炭首家科技成果孵化園,構建“政府+企業+科研單位+金融機構+服務機構”五位一體的創新生態體系,累計在神木孵化註冊公司68家,其中31家被評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

五是實踐奮進轉型升級,開創煤企高質量發展路徑。對標德國“魯爾”,研發費用年均投入2億元以上。創立“五個一流”工作體系,以“開採三無化、生態立體化、全員創客化、運營數字化、產品定製化”的“五化”技術路徑升級煤炭工業,以“全員創客”管理提升全員技術素養,企業於2017年獲“陝西省質量獎”、2018年獲“中國工業大獎”、2019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示範。

六是挺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創行業經濟社會效益領先。以系統化的核心技術突破和應用,優質產能從2013年的4300萬噸提升到2019年的7100萬噸。2017、2018、2019年連續三年企業實現年利潤均超100億元,位居全省二級企業第一。2009-2019年,累計生產煤炭6。46億噸,上繳稅費超過500億元,社會公益捐助5億多元。資淨資產收益率32。89%,均為行業領先;投資6。9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開發建成榆林紅棗、黃芪等產業深加工扶貧專案6個,助力陝北榆林南六縣實現脫貧。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獲省履行社會責任十大傑出企業家、“助力脫貧攻堅”、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等先進個人;取得專利10件,其中發明專利6件;軟體著作權5件,標準5件,核心期刊科技論文8篇,專著6部。帶領全體職工努力將“煤黑子”打造成“煤亮子”,以敢為人先,求真務實的科技精神譜寫我省能源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篇三: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湯xx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長,二級研究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成員,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暨執行專家組成員,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重點研發計劃等科研專案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SCI/EI論文和一級學報論文50餘篇;獲得部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1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省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項);獲農業農村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國務院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科技人員等榮譽稱號。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湯xx便一直從事作物栽培生理和耕作制度研究。主持研發了小麥稻草覆蓋栽培技術、免耕帶旋播種技術,菜-稻-菜、薯-稻-薯高效種植模式,參與完成西南小麥兩次大的更新換代……他是名副其實的麥田“守望者”。

田間地頭,就是湯xx研究農業科技的“天然實驗室”。

完成多項重大技術攻關並轉化

累計增糧超50億公斤

累計推廣2億多畝、增糧50多億公斤、節本增效100多億元……這是湯xx針對重大技術需求,潛心攻關,完成多項重大技術攻關併成功轉化而創造的成績。

湯xx回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農村勞動力快速轉移,勞力依賴型生產技術無法維繼,生產滑坡;另一方面,農村燃料結構出現根本性變化,使稻草成為累贅,就地焚燒成為重大環境問題。

如何將農業生產問題與環境問題結合起來解決?湯xx成功推出小麥(油菜)免耕覆草栽培技術,將增產技術與秸稈還田巧妙結合,為解決秸稈焚燒和耕地培肥找到了出路。該技術不僅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還被引入南亞諸國推廣。

為了解決長江流域小麥生產長期面臨的“播不下、出不齊、長不好”的重大技術難題,湯xx花費十多年潛心攻關,自主研發出“免耕帶旋播種機”,大幅度降低人工、燃油、種子、肥料等投入,提升了單產和效益,深受農戶歡迎,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全國主推技術。

同時,湯xx還參與選育並主持推廣重大新品種,完成西南小麥兩次大的更新換代。“川麥42”成為本世紀頭十年西南主導品種,農戶大田驗收畝產首次突破700kg大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川麥104”是近十年主導品種,最高驗收畝產達729。8kg,創造了西南冬麥區新的高產紀錄,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百折不撓

田間地頭就是他的“實驗室”

重大技術攻關的背後,離不開經年累月的龐大規模的田間試驗。

曾經,為了研製出能適應複雜生產環境的小麥播種機,在每年秋播開始之前的七、八月份,湯xx都要對新型號機具進行嚴格的大量測試。酷暑八月,他曾因大量失水導致虛脫,暈倒在田間。經過反覆而艱苦地工作,終於成功研製出免耕帶旋播種機,該播種機具有顯著的節本增產增收效果,被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廣泛採用,效果十分突出,連續多年出現供不應求局面。

正是基於大量的田間試驗資料,楊武雲、湯xx他們才得以從龐大的遺傳群體中篩選到一個優良株系R-104。“此株系參加四川省和國家小麥區域試驗,一鳴驚人,最終通過國家審定成為一個重大新品種‘川麥104’——集‘高產、抗病、抗逆、優質’於一體,成為農民心中的標杆品種”。

更新品種,增加產量,讓種糧的老百姓增收致富,是湯xx的堅守。他曾到涼山州木裡縣依吉鄉開展扶貧工作,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解決了小麥生產的品種結構問題,為全鄉完成品種更新換代。新品種增產幅度高達30%—100%,當地農戶十分高興,盛讚“嚇死人的好!”

除此之外,湯xx還授人以“漁”,不斷創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服務模式,提升產業發展。累計培訓基層技術人員和新型職業農民21600多人次,一大批職業農民獲得全國全省表彰。

篇四: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張xx

民族:漢

籍貫:陝西神木

出生年月:1963年4月

畢業院校:陝西省廣播電視大學

工作單位:

神木市生態保護建設協會

主要事蹟和貢獻

張xx,中共黨員,高階農藝師/農學教授,神木市生態保護建設協會會長。現兼任國家林業局長柄扁桃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中國沙業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陝西省森林文化協會副會長、陝西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副理事長、陝西省土壤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生態學會副會長、榆林市科協二屆委員會委員、神木市商會副會長等。他先後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被國家林業局、中科協、科技部、中國生態環境部、全國綠化委員會等授予“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全國防沙治沙標兵”、“全國綠化勞動模範”、“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突出貢獻榮譽稱號”、“光彩事業國土綠化貢獻獎”、“關注森林20週年突出貢獻個人”、“全國綠化獎章”、“陝西省防沙治沙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一、堅守17年毛烏素,弘揚榆林“治沙精神”。2003年,張xx同志辭去工作,承包了位於神木市錦界鎮圪醜溝——毛烏素榆林市最大一塊無人荒沙地42。8萬畝,開始了他17年漫長的治沙之路,克服了沒有道路,沒有電,沒有通訊的環境,克服了駐地被風沙掩埋、林木盡毀的可怕境地,面對資金斷裂,亦然賣掉所有住房、花盡所以積蓄。2004年,在神木市科協的指導下,在林業部門的幫助下,成立了“神木市生態保護建設協會”,團結國內外公益科研團體單位,走上了一條從科研、科普、生態教育、生態造林、生態惠民的迴圈林業發展道路。截止目前,累計栽植人工林40萬畝,管護面積50萬畝,林草覆蓋度從3%,提高到65%,2019年被國家林業局評為“中國七大最美沙漠”,被媒體稱讚為“毛烏素中的馬爾地夫”、“毛烏素中的塞罕壩”。

二、科學造林,以科技創新走出一條迴圈治沙之路。張xx同志創新治沙理念,首次提出,毛烏素沙地治理的三個階段:從防沙治沙——到治沙用沙——再到生態迴圈模式的建立。即:初期目標達到沙漠穩定,中期目標達到有效保護與產業形成,終極目標實現生態——居民——產業迴圈利用發展。因此,遵循這一目標,創新了混交造林模式、生態經濟林模式、種九留一模式、十年齡樟子松林下綿羊輪牧模式、林業秸稈與林區有機廢棄物回收資源化利用模式、林下食用菌天然生長模式等,為當地林業部門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實踐支撐。

三、科研實踐、科技普及,建立科研、科普、生態文化教育基地。

從2005年開始至今,神木市生態協會合作引進土壤環境、水文、微生物、植物、動物昆蟲專家學者累計200多人,在治沙基地建成了“中科院西安分院毛烏素生態試驗站”、“國家林業局長柄扁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院士工作站”、“陝西省農業專家服務站”、“陝西省科技廳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以此為平臺,由張xx同志主持承擔了科技部科技惠民專案——“陝北能源化工基地生態修復惠民工程專案(總投資9600萬)”、完成國家林業局、國家標準委、國家糧食局、陝西省科技廳專案22個;主持起草國家行業標準3項、陝西省省級地方標準(綜合體)1項、出版專著2部、國家專利12項、省級科研成果鑑定3項;組織培訓約80期,培訓人員約8000人次。

四、扶農惠農,助推脫貧攻堅。與當地村民合作成立“神木市禿尾河源林業生產合作社”,2003年至今,推廣木本油料長柄扁桃基地種植40萬畝、發展林業苗木育苗基地2000多畝、紫花苜蓿種植基地6000畝,引進樹莓、花楸、釀酒葡萄以及林下鴯鶓、綿羊生態養殖和食用菌種植產業等,引導周邊村民在基地內參與採摘與務工,每年幫助為周邊村民實現林業產業收入及務工收入2000多萬元,使治沙造林基地及周邊區域農民生產方式和收入結構根本改變,駛入良性生態迴圈發展軌道。

篇五: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李xx

民族:漢

籍貫:陝西岐山

出生年月:1975年6月

畢業院校:陝西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工作單位:

陝西四季春清潔熱源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事蹟和貢獻

經過多年積極探索、潛心鑽研,李xx同志於2013年成功研製我國首例無干擾地熱供熱技術,實現了從地下只取熱不取水,利用介質傳遞置換地熱能為建築物提供節能環保、綠色低碳、安全可靠的熱源,成功研發了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清潔環保地熱能供暖技術。該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陝西、北京、上海、青島、太原、金寨(安徽)、鄭州等多個城市,我市(含西鹹新區)實施包括了陝西省委、西安海關、灃西能源供應站、西部創新港、高速紫禁長安等多個重點專案建設,實施供熱專案總面積達到1000萬平米以上,經計算每一個採暖季(4個月)與燃煤鍋爐相比,替代標煤16萬噸,減少CO2排放量約43萬噸,減少SO2排放量約1360噸,減少氮氧排放物約2496噸,減少粉塵排放量約1536噸,治汙降霾功效顯著。該技術通過中國工程院、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等各方論證和測評。

李xx於2016年11月獲得西安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成果一等獎;2013年參與起草國家標準《水源熱泵機組》(GB/T19409)和國家行業標準JB/T《冷凍空調裝置用管式換熱器》;2016年牽頭制定陝西省地方標準《無干擾地熱供熱系統工程技術規範》(DB61/T1053—2016),2018年11月參加中國工程建設標準《中深層地熱熱泵技術規程》;2020年5月主編陝西省工程建設標準《中深層地熱地埋管供熱系統應用技術規範》(DBJ61/T166—2020);2016年1月經西安市科技局組織專家鑑定該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20年7月經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組織專家認定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得專利累計63餘項;2018年榮獲“西安十佳質量工匠”,2019年榮獲“西安工匠”;2019年榮獲“西安標準創新獎”;2019年榮獲西安市科技領域“西安之星”;2019年榮獲中國製冷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獎;2019年被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院聘請為校外指導教師;2017年在《暖通空調》上發表《中深層地熱源熱泵供暖系統能耗和能效實測分析》;2019年在《清潔能源藍皮書》上發表《無干擾地熱供熱技術發展、應用及推廣前景》。

李xx同志帶領他的團隊,多年來秉持嚴謹的科研態度,在獲得經濟回報的同時,踐行企業科研人員的社會擔當,收穫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為清潔能源的技術創新、革新和推廣普及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六: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張xx

民族:漢

籍貫:湖南省桃江縣

出生年月:1982年2月

畢業院校:西安交通大學

工作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

主要事蹟和貢獻

張xx同志政治立場堅定,堅決擁護黨的方針、政策、路線,不斷學習理論知識,時刻以黨員的要求來約束和指導自己言行;踐行新時代西遷精神,廉潔行醫;生活作風端正,群眾基礎優良。

於2020年2月2日至4月6日,作為陝西省第二批援武漢醫療隊副隊長兼醫療組組長、臨時黨支部副書記、武漢協和西院七樓西病區主任,在重危型新冠患者救治定點醫院的武漢協和西院參與抗疫工作46天;所在醫療隊為陝西省在武漢援助時間最長的非軍隊系統醫療隊,榮獲武漢“工人先鋒號”集體稱號。

先後獲2020年“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第24屆“中國五四青年獎章”、第19屆“陝西五四青年獎章”、2020年度全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優秀指導醫師”、2020年“陝西省住培優秀指導醫師”、2020年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學分會“急診崗位勝任力建設特殊貢獻者—急診未來傑出青年急診醫師”獎、2018年獲陝西省醫師協會急診醫學分會“優秀青年急診醫師獎”,作為號長帶領科室獲得2017-201“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2017年以第二完成人獲陝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2016年獲第一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優秀管理者獎”、2016年獲西藏阿里地區優秀援藏幹部稱號等。現任《實用休克雜誌(中英文)》青年編委、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第九屆委員會創傷學組委員、陝西省醫師協會急診醫學分會常務委員、陝西省保健協會急診創傷重症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陝西省醫師協會創傷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常委兼總幹事、西安醫學會醫學科普分會主任委員、西安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西安醫學會院前急救分會副主任委員等。

在急診科工作13年,常年工作於臨床一線,時刻以病人為中心,是科室危重症救治技術CRRT、ECMO、有創機械通氣、有創血流動力學監測等方面的技術骨幹。科學態度嚴謹,主要研究方向為胰腺疾病與膿毒症,共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0餘篇;主持省廳級科研專案4項:1)膿毒症急性腎損傷C/EBPβ調控訊號通路的研究(2020SF-121,在研)2)目的miRNAs篩選、轉染及其對胰腺導管腺癌的網路調控機制(2016SF-047,已結題)3)高血氨在肺性腦病中的意義及機制研究(2018D057,在研)4)醒腦靜注射液對膿毒症大鼠腎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JCMS037,在研);參與國家級科研專案3項。熱心醫學科普工作,依託西安醫學會醫學科普分會、西安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組織開展“科技之春”、“學術金秋”等活動,針對基層醫療專業人員、養老院工作人員等特殊人群及普通民眾進行科普宣講,讓急救知識走進社群、校園、工廠、地鐵、警隊等;通過新媒體途徑,如在“醫邦網”錄製科普視訊、製作“急診線上”、“生活中的急診”等急診相關課件、開闢“達醫曉護”等專欄,為大眾學習科普知識提供多種選擇。

篇七: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王xx

民族:漢

籍貫:遼寧省西豐縣

出生年月:1963年2月

畢業院校:第四軍醫大學

工作單位:

西北大學附屬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

主要事蹟和貢獻

本人王xx,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現任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心血管分院院長,主要從事糖尿病冠狀動脈微血管方面的研究,擅長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診斷和介入治療,對於心臟起博器的植入、起搏器治療心力衰竭及安裝體內自動除顫器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曾創造了世界多項“首次”和“第一”。參與的《心腦保護的關鍵分子機制及圍術期心腦保護新策略》,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工作上秉持探索求真的工作理念,帶領團隊實現多項業界“首次”:1997年,成功開展了西北首例三腔起搏器治療心力衰竭;2000年,完成西北地區首例三腔起搏器體內植入式除顫儀;2001年,在國內最早開展植入性心臟除顫器(ICD);2002年,在國內率先開展了Carto指導下的射頻消融治療複雜快速心律失常;2003年及2005年獲得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7年,牽頭完成了中國首例國產藥物支架在複雜冠脈病變中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試驗;2008年8月,完成的《冠狀動脈磁性支架防治PCI術後再狹窄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榮獲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2015年6月,成功完成西北首例起搏器電極拔除術;2011年,研究方向糖尿病冠狀動脈微血管的病變特點及發生機理,作為重大成果一部分內容,以個人排名第5參與《心腦保護的關鍵分子機制及圍術期心腦保護新策略》研究,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18年,作為主持人和討論嘉賓,將“FIREMAN全國多中心註冊研究一年隨訪結果及糖尿病亞組分析”試驗結果,在美國TCT學術大會上向全球轉播,展示了我國學者在國際最高介入心臟病學會議上的形象。

擔任科主任期間,從基礎醫療工作抓起,同時注重技術發展,經過全科室努力,心內科快速發展,冠狀動脈病變介入數在全國排名前三位;幾乎從零開始的科研、論文、基金、SCI論文,每年平均以二十多篇增長,上了一個大臺階……2013年,西京醫院心內科進入復旦大學排行榜科室排名前十。目前,已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療達30000例次以上,成為全國開展此類手術最多的醫生之一。獲得了原總後勤部科技銀星,培養了博士、碩士近百名,其中有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優青,擔任三甲醫院科室主任的學生達10人以上。

2020年爆發了全球性的新冠疫情。戰疫就是戰鬥,作為一個老兵,我必須上!在疫情面前,我是白衣戰士,更是一名老兵!在黨和人民最需要我的時候,我積極主動報名參加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醫療隊。到達武漢後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作為專家組成員,率先進入隔離病房,參與隔離病房的規劃、工作流程制定,參與醫療隊的培訓、管理工作。當隨州市疫情告急後,我作為隊長又帶領50餘名隊員急赴隨州,接管一個危重病人多的隔離病區。工作中處處身先士卒,堅持每天第一個進入隔離病區,檢視每一位危重病人,參與每一位危重病人的救治,關心和照顧每一位醫療隊員,以一個共產黨員、革命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我經常給我的學生講:“心臟是人體內最勤勞的器官,人的一生中,一分鐘都不休息的就是心臟,跳動不止、生命不息;研究心臟的人,在臨床和科研工作中也一定要學習心臟的這種勤奮……”在今後臨床工作中,我將盡自己所能地創造條件,鼓勵科室每個人發揮專長,爭取培養出更多的心血管領域高階人才,力爭獲得具有原創性的重大科技成果,為國家的醫學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無愧於黨和人民,無愧於自己的職業初心和曾經的軍醫誓言。

篇八: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馮xx

民族:漢

籍貫:陝西黃龍

出生年月:1970年5月

畢業院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工作單位:

銅川市種子管理站

主要事蹟和貢獻

該同志二十多年如一日在農業生產第一線從事小麥育種和新品種推廣工作,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實際選題。先後主持或參加了省市科研和技術推廣專案38項,其中6項獲得市科學技術獎,6項獲省科學技術和推廣獎,對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和科技扶貧做出了突出貢獻。2004—2017年,連續被銅川市委、市政府授予“銅川市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2007年被團省委授予陝西省青年“五四”獎章;2011年被銅川市委、市政府授予“銅川市勞動模範”;2011年3月,被省婦聯授予“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2013年,被授予全省糧食生產管理先進個人;2016年獲陝西省第十一屆青年科技獎。

種子是糧食生產的最重要科技載體,旱地小麥產量作為影響小麥總產的關鍵因素,是最具潛力的糧食增產領域。陝西全省小麥面積1500畝,其中旱地面積800畝。馮xx同志多年來立志旱地小麥品種選育,潛心課題研究,先後參加和主持了銅麥系列1-6旱地小麥品種選育,填補了銅川市沒有自選農作物品種的空白,並累計推廣2124萬畝,累計增產糧食5。31億公斤,新增總產值11。4億元,新增純收益10。5億元,對改善渭北旱塬種植業結構,增加種植區農民收入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其中銅麥1號、2號的推廣獲得銅川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陝西省科技推廣三等獎,銅麥2號的選育獲銅川市科學技術二等獎,銅麥3號獲得銅川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和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銅麥4號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銅麥5號獲銅川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和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經過攻克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關,馮xx主持選育的銅麥6號旱地小麥品種2012年5月通過陝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其主要特點是節水、抗倒伏、抗寒抗白粉和赤黴病,且穩產性好,廣適性強。2015年6月,以676。09公斤單產,創下陝西省旱地小麥小面積單產最高紀錄,先後獲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和銅川市科學技術一等獎,2019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成為陝西省近十年來唯一通過國審的旱地小麥新品種,為旱地小麥品種更新換代和糧食安全奠定了基礎。為使國審品種儘快投入生產應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馮xx深入貧困地區,先後參加各種農民培訓45場次,培訓農民技術員5800人次(含貧困戶867人次),銅麥系列旱地小麥品種推廣獲陝西省科技推廣二等獎。

另外,為了解決銅川主要扶貧產業中藥材產業中存在的外引品種退化、產量和品質不穩定的問題,從2018年起,馮xx設計黃芩品種篩選鑑定試驗,從野生黃芩品種中馴化改良,目前已經基本確定優良品系,經測定,產量和品質提高可累計為貧困戶實現增收12萬元,為全市科技扶貧做出了重要貢獻。

篇九: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王xx

民族:漢

籍貫:陝西延安

出生年月:1989年5月

畢業院校:中國醫科大學

工作單位:

延安市人民醫院

主要事蹟和貢獻

王xx,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延安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延安市人民醫院內科支部委員會委員。先後在西安交大二附院、陝西省人民醫院進修和學習。

1月26日,王xx代表延安市加入陝西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馳援武漢,支援武漢市第九醫院,負責急重症護理工作。在武漢支援55天中,累計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117人,其中重症48人、危重症69人;累計治癒出院65人,其中重症44人、危重症21人;病情好轉穩定轉出18人,核酸檢測120餘人次,靜脈輸液900人次,動脈採血58人次,靜脈採血80餘人次,書寫護理文書58份,測量生命體徵2000餘次,生活護理500餘人次,心電監護500餘人次,持續吸氧400餘人次,加壓吸氧100餘人次。曾使用過有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除顫儀、氣管鏡、B超機、心肺復甦儀,多次為患者行CRRT治療。

因為接管的是重症監護室,裡面都是重症患者,他們不僅要負責患者的生活護理和心理護理,還要負責患者採血、吸痰、採鼻咽拭子等近距離操作;更換沉重的氧氣筒;協助醫生進行深靜脈置管、氣管插管、支氣管鏡檢查、胸腔閉式引流術等一些侵入性操作。

曾發表過《呼吸機治療重症胸部外傷的療效觀察與護理》

曾榮獲陝西省文明辦“陝西省抗擊新冠肺炎最美醫務工作者”、“陝西省五四青年獎”、陝西省急危重症專科護士培訓班優秀學員、延安市共青團“延安青年五四獎章”、延安市委“聖地先鋒”、延安市2月份“道德模範”、延安市“市直衛健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延安市先進工作者”、延安市援鄂護理“先進個人”、延安市人民醫院“最美逆行者”等榮譽。

篇十: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張xx

民族:漢

籍貫:陝西鳳翔

出生年月:1967年10月

畢業院校:南京資訊工程大學

工作單位:

渭南市氣象局現改辦

主要事蹟和貢獻

張xx同志紮根基層一線30年,政治理想信念堅定,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恪守科學道德、無私奉獻,敢於擔當,把科研成果和論文寫在大地上,融於科普中,成績突出。主持和參加完成課題25項,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獲得廳局級以上獎勵30多項。主持研發的渭河流域雨情監測系統,在渭河“03。8”、“05。10”洪澇災害防禦中,助力政府果斷撤離災區群眾,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氣象決策依據。溫室大棚大風、連陰天、強降溫、暴雪災害風險區劃及預警技術研究成果,為規避溫室大棚風險和減輕災害影響提供了科學依據。研發的櫻桃凍害防禦和膨大期裂果適用技術為櫻桃生產提供了氣象保障。負責組織完成渭南市政府氣象專項規劃或方案8項。負責完成渭南“十三五”重點工程可研報告,渭南市發改委批覆立項。積極投身科技精準扶貧,為幫扶村舉辦技術培訓9次,培養2名技術帶頭人,聯絡專家測定土壤養分,及時解決白芨生產中的技術難題。組織完成了合陽南溝村63幅477平方米的氣象科普漫畫牆,成了村上的一道靚麗風景。

獲陝西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陝西農業科技成果推廣二等獎1項;陝西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獲陝西科技調研成果三等獎2項。獲渭南市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獲中國氣象學會涂長望氣象科技二等獎,第三屆陝西青年科技獎。獲中國氣象局優秀值班預報員,全國優秀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獲省氣象局青年新秀,全省氣象系統先進個人;獲首屆渭南優秀科技工作者;渭南市“05。10”抗洪搶險先進個人。獲中國氣象學會優秀學會工作者。獲渭南市“三八”紅旗手,渭南最美科技工作者。

負責建成的渭南氣象科普教育基地,被中國科協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被中國氣象局授予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中國小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爭取教育部研學專案經費136。5萬元。連續3年獲中國氣象局全國優秀氣象科普教育基地,獲中國氣象學會全國氣象科普工作先進集體。3次獲中國科協全國科普日優秀特色活動獎,獲陝西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先進集體,連續5年獲陝西“科技之春”宣傳月活動先進單位,連續6年組織參加陝西科普講解大賽,渭南市氣象科普基地獲最佳組織獎。

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組織開發了渭南市氣象局門禁二維碼,解決了疫情防控中接觸感染問題。作為小區臨時黨支部書記,帶領黨員和志願者核查家屬院56戶170多人的資訊,確保防疫工作不漏一戶,不落1人。解決2起小區人員發熱和武漢返渭人員的檢查、報告、隔離和善後問題,阻擊了疫情傳播可能性。積極進行防疫政策宣貫,發現解決問題5個,提出建議2條,撰寫報道5篇,獲杜橋街道辦工委抗疫先鋒。

篇十一: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劉xx

民族:漢

籍貫:陝西潼關

出生年月:1959年5月

工作單位:

潼關縣秦東鎮荒移村衛生室

主要事蹟和貢獻

44年來,他勤勉好學、孜孜不倦,不斷學習鑽研醫療知識;

44年來,他淡泊名利、不計得失,診療時經常不收一分錢;

44年來,他情繫桑梓,努力救治、幫助和安慰每一位患者。

他,就是潼關縣秦東鎮荒移村的鄉村醫生劉xx。

“要把病人當成親人,以心換心オ能以心暖心。”這是劉xx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從醫以來,劉xx先後接診病人10萬人次,出診近萬餘次,走遍了周邊80個村及鄰省20多個鄉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被群眾親切稱為身邊的“守護神”。

1976年,剛剛高中畢業的劉xx憑藉在學校醫療班積累的醫學知識,踏上了從醫之路。

為了能幫更多患者減輕病痛,劉xx抓住一切能學習醫療知識的機會。只要誰身體不舒服,他就去看望,甚至跟到醫院,看大醫院的大夫如何治療和用藥,並把治療方案抄下來學習。

“群眾需要啥,我就學啥。”劉xx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看到村民幹農活、挖草藥容易扭傷腳踝、關節脫臼,他就到縣醫院學習推拿矯正、骨骼復位等技術;得知有村民喝農藥輕生,他就去學習洗胃;為了減輕患者家庭的護理負擔,他學會了導尿…

在不斷學習鑽研中,劉xx自創了一套針對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中西醫相結合的診療方法。該方法讓病人痛苦小、花錢少,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為了方便夜間出診,劉xx索性住在村衛生室。不論颳風下雨,只要一個電話,他總能第一時間趕到患者家中。因此,鄉親們稱他為“荒移村的120”。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劉xx一直奮戰在農村疫情防控第一線,盡職盡責,為群眾測量體溫、宣傳防疫知識,用實際行動守護群眾的健康。為了確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他和志願者三天之內走訪摸排了荒移村315戶1345人,其中有48名外地返鄉人員,併為他們開展了連續20天的體溫檢測;同時蒐集整理疫情防控相關知識,發動有文藝特長的志願者,錄製成快板、順口溜等在流動宣傳車、移動小喇叭上宣傳,提醒大家時刻做好消毒防護。

他還帶領村裡的志願者服務隊,在村口設定檢查點,對進村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和資訊登記,全力奮戰在農村疫情防控第一線。同時在全村疫情防控物資緊缺的情況下,他個人出資購買口罩200只、酒精、消毒液若干,並捐款5000元。在他的帶動下,全村共捐贈50000餘元,有力地支援了疫情防控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關鍵時期,他動員近80餘名志願者和醫務工作者獻血21400CC,有效緩解了全縣血庫緊張的情況。

在今年第57個學習雷鋒日之際,劉xx帶領志願服務隊為全村39名空巢老人進行免費義診,讓老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從醫44年來,為了給鄉親們治病,劉xx先後墊支醫院治療費近5萬元。群眾欠他的醫療費用超過25萬元,但他卻從未向任何一個人要過賬。

結合工作實際,劉xx還為全村1500多人建立了電子及紙質檔案。慢性病患者的服務和管理、傳染病的預防等村級公共衛生專案,他都做得有條不紊。

在劉xx的感召下,潼關縣800多名醫務工作者成立了“劉xx志願者服務隊”,長期活躍在醫院、社群、診所、敬老院、福利院,累計開展志願服務活動163次,服務群眾7萬餘人次。

近年來,他先後榮獲“中國好人”、“三秦最美醫生”、“陝西省勞動模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三秦楷模”等30多項榮譽稱號。

篇十二: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張xx

民族:漢

籍貫:陝西安康

出生年月:1967年3月

畢業院校:西安交通大學

工作單位:

陝西省人民醫院

主要事蹟和貢獻

張xx,醫學博士,二級教授,主任護師,碩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華護理學會科技工作者,國家科技專家庫成員,科技部重點專案評審專家。從事臨床護理、醫院管理33年。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立場堅定,牢樹“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立足崗位,無私奉獻,開拓創新,取得諸多突破性成績,被陝西省紅十字會推薦為第48屆南丁格爾獎章候選人。

不斷進取,引領學科。完成護理、法學、公共衛生、流行病與衛生統計等多專業學習,赴美國、義大利等10多個國家研修。是陝西省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主持省重大統籌專案、重點研發計劃專案又獲省科學技術獎的臨床護理工作者。作為護理學科帶頭人,帶領醫院榮獲全國優質護理示範醫院,護理專業成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獲得400萬學科建設經費,2018年全國科技量值前100強,推動了護理學科有力發展。

潛心研究,成果顯著。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老齡化難題,開展了老年綜合評估及干預策略研究。面向管理前沿,構建了十位一體崗位管理模式、多元化專科護理小組模式,解決了護士管理和人才培養瓶頸難題。面向患者需求,構建了失語病人管理模式,明確了氣管切開術後感染病原菌分佈,突破核心技術。主持及參與科研專案20餘項,獲2項陝西省科學技術獎,發表論文108篇,主編出版著作7部。組建國家政策-專項研究-專科護理研究團隊,攻關學術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科研近100項,取得專利105項,新技術新業務20餘項,促進成果轉化,為解決臨床問題和促進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創新管理,培養人才。提出“人文護理、精準護理、安全護理”、護士“四過關”、責任護士“十項責任”目標要求,建立72項特色服務模式,率先開設護理門診,推行護士主導的MDT、醫護一體化等多元護理模式和外科加速康復,實行風險防範和預警機制管理,推行個案管理師模式,推進中醫適宜技術,老年護理服務發展工程,改善患者體驗與就醫結局。實施“新護士規範化培養、年輕護士導師制帶教、低年資護士單兵達標、骨幹護士六個一培養、優秀人才國內進修、管理人才境外交流”六項人才培養機制,培養專科護士185人,專業化護士651人,專業小組護士1141名,明確了護士的職業方向,提升了護士的專業價值。

健康扶貧,擔當使命。組建由486名護士組成的護理志願服務隊,50多次進社群服務群眾數萬名。開展千名醫生走基層、進社群義診,近百次到476個社群受益31886民眾。免費舉辦陝西省護理學術月、長安護理高峰論壇千人大會和多期基層培訓,培訓基層人才5000餘名,線上收視300多萬人次,輻射陝西及周邊省市基層醫院、西藏阿里地區醫院。赴基層醫院指導、學術講座、質量檢查等50多次,多次到扶貧點橫山、安康健康扶貧。醫院榮獲“全省醫療扶貧貢獻獎”,本人被評為全國“中國護士志願精神貢獻獎”。

抗擊疫情,果敢有力。第一時間周密部署,完善制度18項,組建1010人應急隊,分層級、按需調動500多人抗疫19215天,築起醫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堅強堡壘。深入發熱門診督導慰問,成立援鄂護士“結對子”幫扶小組,解決後顧之憂。開展疫情防控研究,申報傳染病暴發預警、應對與運營優化體系研究國科金專案,構建“四位一體”應急防控體系,相關成果在國家級期刊發表,帶領護理部榮獲“全國抗疫三八紅旗集體”。

資源下沉,帶動發展。2020年11月20日,為了強化上下聯動、協作共享、優勢互補工作機制,在張xx的精心策劃下,陝西省人民醫院牽頭將組建270多家醫療機構和高等院校組成的陝西省護理聯盟,提出“同心、同向、同力、同行”聯盟宗旨,以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集中智慧提升聯盟成員單位整體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更好地對接人民群眾需求,助力健康陝西、健康中國建設。

突出的成績,醫院多次被國家衛健委、陝西省衛健委表彰獎勵,被健康報、陝西日報、華商報等媒體報道表揚,本人多次榮獲全院及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創先爭優先進個人、目標考核先進個人等榮譽,2016-2018年連續4次獲省市級優秀護理工作者。面對崗位,她總是勇於接受挑戰、出色完成使命;面對榮譽,她總是將其轉化為動力,不斷創造佳績。工作33年以來,她以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善於抓實事、謀長遠,敢啃硬骨頭、勇於擔當的精神,為護理事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篇十三: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汪xx

民族:漢

籍貫:河北省灤南縣

出生年月:1964年1月

畢業院校:東北重型機械學院

工作單位:

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主要事蹟和貢獻

汪xx1984年畢業分配到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重型院”)工作,30多年來一直奮戰在重型機械成套裝備開發研製工作一線,潛心科研、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為中國重型院改革發展和我國冶金裝備行業的轉型升級作出重要貢獻,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8項,發明專利11項和實用新型專利20項,公開發表論文16篇。2016年被評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作為獲獎代表參加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並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接見。

汪xx同志作為專案總設計師,主持研發了國內首臺12000噸航空鋁合金板張力拉伸機,該裝備是國家“大飛機”專案相關鋁合金厚板生產線關鍵裝置。汪xx作為研發團隊的領軍人,面對歐美髮達國家的技術封鎖以及缺少相關參考資料的情況,頂著巨大壓力,經過艱難反覆的計算論證工作,首次提出滿足裝置技術要求的多項創新技術方案,最終帶領團隊成功研發出我國首臺超大噸位(12000噸)鋁合金板材張力拉伸機。該裝備於2011年底成功投產並工業化生產,多年的生產實踐證明,裝備應用效果良好,令業界驚歎。該裝備的成功研製和投產使我國擺脫了大斷面航空鋁合金厚板依賴進口受制於人的局面,為國家“大飛機”專案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材料支撐。專案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總體效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斷帶緩衝保護技術等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專案獲批為國家“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專案。2014年獲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特等獎、201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汪xx作為研發團隊核心與科研專案的主持者,長年兢兢業業、鑽研技術,始終以科技創新、市場開發、和團隊競爭力提升為工作重心,多年來帶領專案組成員先後開發了多項技術先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冶金機械裝置,填補多項國內空白並廣泛推廣應用,為中國重型院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市場信譽,為我國冶金機械行業技術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主持開發了系列高精度管材矯直機,精度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廣泛應用於各精密管材生產廠。主持開發了液壓快開式鋼管矯直機,至今已經形成F114~600mm液壓快開式鋼管矯直機系列,並已成功應用於國內數家石油制管企業。主持開發了國內首臺1000噸大H型鋼壓力矯直機,專案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開發研製出鋁型材張力矯直機系列,應用於國內大型鋁加工企業;開發出獨有的鉗口同步技術、夾鐵緩衝技術、霧化潤滑技術等新技術;成功研發有色金屬軋製領域國內首創的Φ160三輥鋁穿孔機組;成功研發新十輥高速、高精度合金鋼棒材矯直機組等。

除了攻克大量的重大技術難題,汪xx也承擔了團隊建設與人才培養的責任。他立足當前,籌措未來,潛心研究,把握國際裝備技術發展的新動向,為所帶領的科研團隊的未來發展盡心竭力。工作中注重培養年輕科技人員踏實、敬業的的工匠精神,勇於創新、敢於擔當的思想品質。

汪xx胸懷科研報國之志,學術造詣深厚,業務和工作能力強,始終堅持求是創新,作風正派,業績突出,傾力培養中青年科技人才,是中國重型機械裝備研發領域優秀的學術帶頭人之一,是孜孜不倦、奮鬥不止的最美科技工作者。

篇十四: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權xx

民族:漢

籍貫: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

出生年月:1976年7月

畢業院校: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工作單位:

西安牆體材料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主要事蹟和貢獻

從事牆體材料行業工作20多年,曾組織並承擔國家“863”專案、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專案、國家公益(農業)專案與省級重大科技專案等30餘項,特別是在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和建築節能方面,取得了諸多成果,極大的推動我國牆材行業發展和轉型升級。

目前,主持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城市汙泥和礦化垃圾製備綠色牆材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和“河湖淤泥的高效脫水技術及其製備多孔保溫磚的研究”課題,曾組織完成國家公益專案“生活汙泥資源化生產牆體材料工藝技術與裝備的研究”,推動汙泥資源化牆材行業發展。主持完成國家“863”專案“鐵尾礦製備節能燒結牆體板材研究”,開啟了燒結保溫牆板發展的新市場。主持開發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成套工藝技術並建立生產線,使得生活垃圾資源化建設投資和環境影響降到最低,實現零排放,開闢生活垃圾資源化新途徑。曾完成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專案“地震災區建築垃圾資源化與抗震節能示範房屋建設”中3個課題,開發了建築垃圾資源化成套技術,建立示範生產線和示範建築,獲2011年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中國建材聯合會與矽酸鹽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設計建成陝西西安和新疆伊犁百萬噸級建築垃圾資源化生產線工程,均獲得2014年國家重大示範工程。

在節能方面,組織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節能燒結類牆體材料成套應用技術研究”、“功能化複合牆體板材的研究”以及國家公益專案,開發了國際領先的燒結保溫空心砌塊生產工藝技術,獲得2017年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另獲得行業設計一等獎2項和技術革新獎3項及中國建材集團科技類獎5項。獲得授權專利20餘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發表論文50餘篇,歷經5年編著書籍1部,為牆體材料行業發展起著重大的引導作用。參與國家科技部“十二五”規劃、“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指南、國家工信部“十二五”建材規劃等編寫,主持、參與省部級科技專案的評審、鑑定等數十項,建立了一定的行業影響力。

2009年第一批被評為“陝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2年享受“三秦人才津貼”,所帶團隊獲2013年“建材行業科技創新先進集體”,2015年獲“陝西省綠色牆體材料創新團隊”帶頭人,2016年獲“陝西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點主持在建3個省級平臺,完成1個國家級和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為地方和行業科技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篇十五: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肖xx

民族:漢

籍貫:陝西

出生年月:1973年2月

畢業院校: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工作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主要事蹟和貢獻

申請人長期堅持在本科教育教學的第一線,始終堅持堅定理想信念、堅持立德樹人,做到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致力於數學與生命科學、公共衛生的交叉研究,在新冠疫情爆發時申請人帶領著生物數學團隊進行了高強度的科技攻關,對於早期新冠傳播風險、中後期的復工復產的風險及時的進行了預測預警,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出數學人的力量。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應用數學模型助力科學抗疫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雖然困於湖北山區,在科研條件和生活條件極度匱乏的情形下,帶領團隊成員勇挑重擔、敢於擔當,從事新冠疫情的模型研究。發展模型思想建立實際的數學模型,發展理論分析技巧和數值計算方法分析系統的動力學性態,創新資料分析方法,估計系統引數和決定傳染病的傳播風險。特別的,給出了新冠病毒傳播風險的估計值,得到了COVID-19病毒傳播力非常強的預警,這與後期專家的結論“新冠比SARS的傳染性強”一致。團隊基於交通大資料和疫情多源資料,構造複雜網路模型研究了湖北省內人口流動對二次暴發的影響,主要結果顯示3月2日前不建議復工,3月9日和17日復工並配合較強的個人防控措施是可行的,該結論和3月10日湖北地區逐步解封、15日省內流動相吻合。研究了陝西新冠疫情的傳播風險,建議了錯峰有序的復工對疫情的二次暴發影響不大,這些結果對陝西省的有序復工復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團隊先後發表了10餘篇科技論文,其中有2篇文章發表在《中國科學。數學》,相關研究工作和科研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引用、媒體的相關報導,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勇於探索,追求學術創新作為數學與統計學院的生物數學學科帶頭人,致力於實際問題的建模與分析,長期從事問題驅動的傳染病動力學的研究,在突發性傳染病傳播風險的估計、艾滋病發病率的估計和非光滑系統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創新的成果的,為國家艾滋病防控、突發性疾病預測預警提供決策與智力支援,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公共衛生安全和綠色生態建設。成果獲得陝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二完成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包括1項重點專案。注重問題驅動的數學研究,積極與生命科學、公共衛生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特別是與國家疾控中心性艾中心聯合進行艾滋病建模與分析研究,參與了艾滋病傳播趨勢預測的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科技重大專項研究。目前任國際五個SCI雜誌編委,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援計劃,自2017年起擔任中國生物數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弘揚傳承西遷精神,立德樹人成效顯著。在教學、科研以及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積極發揚西遷精神,不斷努力進取,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學術水平和業務能力。2016年獲得了“西安交通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的稱號,2019年獲西安交通大學“王寬誠育才獎”。

篇十六: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井xx

民族:漢

籍貫:陝西蒲城

出生年月:1980年1月

畢業院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工作單位: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渭南市果業研究院

主要事蹟和貢獻

陝西省創新人才計劃“青年科技新星”入選者(2015年),紐西蘭皇家植物與食品研究院訪問科學家(2017年)。現被聘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外合作指導教師、陝西省花粉研發中心和楊凌花粉研發中心主任(兼)、陝西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理事、渭南市科技特派員專家、渭南市科普講師團成員,獲得首屆“渭南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現為國際園藝學會、美國園藝學會、韓國遺傳學會、中國園藝學會獼猴桃分會、陝西省園藝學會會員;中國園藝學會柿分會理事、曾任陝西省農村科技開發中心科研部部長(正科)、兼任漢中獼猴桃研究所所長。因科研工作突出,先後應邀擔任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科技副鎮長(掛職)、西鄉縣獼猴桃產業發展高階經濟技術顧問、河北省生物肥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特聘專家、國家新農人培訓講師、中國綠色迴圈創新農業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凌獼猴桃聯盟特聘專家、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金草帽”全國百名基層農技專家。中央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專案評審組專家、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專案指導專家。

近年來,累計主持參與國家、省部級等專案16項。以第一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共40餘篇;參編著作5部、獲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體著作權6項、國家發明專利4項、陝西省地方標準1項、國家獼猴桃科技創新聯盟金獎1項、獼猴桃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獎勵1項、第五、六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陝西賽區金獎1項、銅獎2項、渭南市第十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及學術成果二等獎1項。作為一名基層科技工作者始終以“發展現代果業技術事業,繁榮學術思想,推動經濟社會進步,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為使命,以“服務廣大果農”為己任。2017年組建成立了渭南市果業研究院,先後建成了“渭南市現代果業綜合示範基地(獲批“陝西省雙百工程基地”)”,渭南市果業研究院綜合試驗站(市級站),同時建立了我省第一個市級專科植物種質資源圃“渭南市獼猴桃種質資源圃”,為全市現代果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並先後使渭南市果業研究院成為國家獼猴桃科技創新聯盟成員單位、中國綠色迴圈創新農業聯盟理事長單位、國際中醫農業聯盟發起單位、中國園藝學會柿分會成員單位、全國獼猴桃聯盟和楊淩示範區獼猴桃聯盟理事單位、陝西花粉研發中心依託研究院成立(籌)。目前正在發起成立“渭南市果樹學會”和“渭南市現代果業聯盟”。連續獲得“首屆全國優質獼猴桃品鑑會金獎”(國家獼猴桃科技創新聯盟、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和最佳風味獎(獼猴桃產業國家創新聯盟)。

為助力脫貧攻堅工作,井xx博士本著“創新模式、培育動能、永久脫貧”的目標,實施“院校+政府+村委會(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貧困戶”模式,先後與渭南市臨渭區、華州區、潼關縣、蒲城縣、大荔縣相關村與扶貧產業園合作參與扶貧工作,參與技術幫扶貧困戶1000餘戶。截止2020年10月份,共培訓貧困戶果農1萬餘人次,使果農獲得了自我脫貧的能力。堅持將論文寫在老百姓的田間地頭,幾年來駕駛著自己的車累計行駛里程達4萬餘公里,為農業企業、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戶無償的進行了大量的生產技術指導,全市累計培訓果農近10萬餘人次,發放資料5萬餘份。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渭南市臨渭區和華州區果農代表自發送錦旗3面,上書:“心血沃渭華科技富果農”、“獻大愛心繫果農永感恩不思勞苦”、“情繫果農愛心無價”。工作中注重產學研融合發展,科研成果轉化效益顯著,近兩年先後指導我市相關農業企業進行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為企業累計創收超1億元,帶動當地相關產業增收超2億元。《草畜肥果菌迴圈農業技術整合創新與示範》專案入選2020年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首批推薦的5個專案納入涉農科技成果“工具包”,面向52個未摘帽貧困縣推廣。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井xx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將價值2萬餘元的獼猴桃、葡萄和蘋果200餘捐贈給了渭南市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渭南市第二醫院和守護渭南市東大門的渭南市高交大隊西潼中隊民警。在其號召下,先後有多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累計捐獻獼猴桃2萬餘斤;同時他作為九三學社社員率先向九三學社、母校和家鄉抗擊疫情捐款捐物,疫情期間累計捐款捐物2萬餘元。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各類果園春耕生產的關鍵時期,井xx嚴格落實疫情期間春耕技術指導“不進村入戶,不停技術服務”的要求,採取“網際網路+農業”的方式開展面向全市的果業春季生產管理技術培訓,每週定期開展不少於2次的線上培訓,並邀請了多名一線鄉土專家開展講座,完成了10次培訓,累計受眾2萬餘人次,為10餘個新型農業主體進行了多種方式的指導工作,幫助果農聯絡收集接穗,利用研究院科技服務中心組織一線技術能手開展嫁接服務工作。在發揮專業優勢服務農村農業、捐款捐物及履行好班主任和教師職責的同時,他還加入渭南市疫情防控工作隊,赴臨渭區西南京路天鬥小區,與社群同志肩並肩,做好小區人員出入管控、檢測登記、消毒宣傳等工作,堅守崗位,兢兢業業,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一名高層次人才的使命和擔當。

井xx同志在我市廣大農村和農民中樹立了很高的威望,被同行專家稱讚為:“高學歷人才能俯下身子放下身份潛心紮根基層,服務基層的典範”;被母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9年評選為“突出貢獻校友”。

篇十七: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張xx

民族:漢

籍貫:陝西武功縣

出生年月:1972年7月

畢業院校:西安醫科大學

工作單位:

漢中市中心醫院感染科

主要事蹟和貢獻

個人作為市中心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從事感染性疾病工作25年,戰疫伊始便和同事們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25名科室同事也一一按下紅手印,寫下支援武漢的請戰書。自2020年除夕接到的電話,接下來的57個日夜,沒進過一次家門、沒見過一面親人,和同事們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全力以赴救治14例確診患者和5例疑似患者,確保了患者零死亡,醫護零感染。3月24日下午,在檢視完病人後,正在辦公室洗手,突發大面積腦梗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先後在漢中市中心醫院、西安交大一附院搶救治療,目前仍在四川華西醫院進行康復治療。疫情防控過程中先後獲得了:2020年漢中市“最美系列人物之最美戰役人”,“漢中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先進個人”,“最美抗疫醫生”,漢中市總工會“最美戰役職工”,漢中市中心醫院“最美抗疫醫師獎”。

個人從事多年的感染性疾病工作,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以及各型結核病、不明原因發熱等疾病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且深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推動個人業務成長和醫院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一直孜孜不倦的在努力,先後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主持和參與各級各類課題2項,獲得過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07-3-92-R6),漢中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105-R7),漢中市第十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DSJS67),漢中市第十一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2018Y01),中國繼續醫學教育雜誌社年度“百佳”優秀學術論文等諸多榮譽。

個人在擔任醫院感染科主任的同時,也被西安醫學院聘為兼職副教授,並參加了一些學術團體,通過相互交流和學習,以此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科研素養。具體參與學術團體情況如下:陝西省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分會第七屆委員會重症肝炎學組委員;陝西省乙肝防控專家組組員;陝西省防癆協會臨床專業分會委員;陝西省保健協會母嬰感染性疾病傳播防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陝西省保健學會肝臟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春暉行動——基層醫院技術幫扶專案”省級專家團成員;漢中市醫學會第三屆感染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篇十八: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毛xx

民族:漢

籍貫:陝西省山陽縣

出生年月:1982年5月

畢業院校:成都中醫藥大學

工作單位:

安康市中醫醫院

主要事蹟和貢獻

參加工作10餘年來,該同志始終牢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以一顆醫者仁心,懸壺濟世、救死扶傷。哪裡需要,那裡就有她的身影;哪裡危險,那裡就有她的身影。數千個患者在她手裡減輕了病痛,或者被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她更是奮不顧身、勇於擔當,真正體現了一個合格共產黨員和優秀科技工作者的本色。

安康與湖北接壤,兩地人員往來密切。此次疫情發生後,安康確診人數達26人,僅次於西安,位居全省第二。嚴峻的形勢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也牽動著300萬秦巴兒女的心。疫情蔓延迅速,群眾健康遭受威脅,控制住安康的疫情,就守住了陝西的南大門,就讓3800萬三秦父老的健康多了一道保障。危急時刻,她挺身而出、主動請纓,申請到一線參與患者救治工作。

一是全程參與。1月27日,她正式成為醫院發熱門診首批增援醫師,24小時接診發熱患者;2月3日,她以新冠肺炎中醫藥救治專家組成員的身份進駐定點醫院,承擔起全市確診及疑似病例的中醫藥防治工作;接下來的日子裡,她全身心投入救治工作,直到3月11日最後一例確診病人出院。

二是直面風險。在隔離病區內,由於全身上下被防護服包裹,脈象比平時更難把握,需要靜心沉著、交流定奪,往往一個病人就得花費半小時以上。接觸時間越長,就意味著被感染的風險越大,但她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儘可能準確瞭解患者病史、脈象、舌苔、體質……,隨時掌握病情變化,確保對症下藥。每天,她都堅持查房3次以上,每個病人的病情變化都在她腦海中形成了動態曲線。

三是發揮專長。在西醫治療方案效果不明顯時,她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主動思考、設計中醫方案,並運用在治療過程當中。經中醫藥介入干預治療的所有患者,臨床症狀大為改善,治療病程明顯縮短,截止3月11日,26例確診患者、47例疑似患者全部治癒出院,隨訪兩月無一人復陽。

四是抓緊科研。新型冠狀病毒的致病機理、治療方案對比等,都是非常有價值的科研課題。她結合臨床觀察和積累到的大量資料、資料,專門向市科技局、省中醫藥管理局申請了“中醫藥在防控安康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中的隨機、對照研究”“安康地區新冠肺炎中醫症候演變規律及中醫治療方案的臨床研究”等3個課題,已被正式立項。她還參與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清肺排毒湯聯合西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研究”等3個省市科研專案;作為陝南地區代表在全省中醫藥科研應急專項及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交流會中發言。並有多篇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

在參與救治病人的38個日日夜夜中,她有家不能回,有孩子不能見,甚至洗個澡、睡個囫圇覺都成了奢望。因為連續性、高負荷的工作,她一度累到眼睛充血、聲音嘶啞、痰中帶血。那一刻,她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瞞著家人進行了影像和核酸檢測,確認沒有被感染後,毅然決定繼續堅守在崗位上。因為她知道,如果再換一個醫生進來,就要多一份被感染的風險,就要重新熟悉病人、病情,從而耽誤寶貴的治療時間。因為抗疫工作紮實、實績突出,她的事蹟被“學習強國”等多個平臺或媒體刊登,並被授予“三八紅旗手”、優秀共產黨員、抗疫先進個人等稱號,還在今年科技工作者日受到市政府表彰。

篇十九: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蹟

姓名:劉xx

民族:漢

籍貫:陝西橫山

出生年月:1966年4月

畢業院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工作單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眉縣獼猴桃試驗站

主要事蹟和貢獻

劉xx,男,無黨派人士,陝西橫山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註冊諮詢(投資)工程師。現任陝西省獼猴桃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獼猴桃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園藝學會獼猴桃分會副理事長,全國果品專業技術標準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獼猴桃產業化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工作。

獼猴桃原產於中國,但是我國獼猴桃產業發展的起步晚,產業化技術水平相對滯後,與紐西蘭、義大利等產業發達的國家仍然有較大差距。如何迎頭趕超國際先進,振興獼猴桃產業,成為劉xx的一種強烈使命。2009年,他從紐西蘭訪學回國後,深入獼猴桃產區進行調查研究,探尋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為此,他帶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2名專家常年駐紮眉縣橫渠鎮西小寨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眉縣獼猴桃試驗站,全心身地投入到獼猴桃科學研究、示範推廣、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交流工作之中,破解了一批困擾獼猴桃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性難題。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和實踐探索,制訂了涵蓋建園、種植、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貯藏、保鮮各個環節的7個技術規範,形成了《陝西省獼猴桃標準綜合體》。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為獼猴桃標準化生產“八大關鍵技術”,在以眉縣為中心的秦嶺北麓獼猴桃主產區大力推廣。他帶領團隊率先提出陝西省獼猴桃產業“東擴南移”理念,在陝西境內沿秦嶺東西和南北發展達150萬畝,獼猴桃正成為陝西省繼蘋果之後又一個具有競爭優勢的朝陽產業、富民產業、百年產業。

近十年來,在首席專家劉xx的帶領下,在眉縣組織實施了“獼猴桃產業化科技示範與科技入戶工程”,創新性地採用1名西農專家教授、2名縣技術骨幹、2名鄉土人才和多名職業農民技術組成的“1+2+2+N”的技術推廣模式,在眉縣建立了10個示範村,包抓50個示範戶。眉縣獼猴桃種植面積從2006年的8萬畝增長至30。2萬畝,佔全縣耕地面積的90%以上,經濟效益由2。2億增長至52億,農民人均收入從846元增長至10000元以上,並輻射帶動秦嶺北麓百萬畝獼猴桃標準化技術推廣。

嵐皋縣是我國山區深度貧困縣,山大溝深,森林覆蓋率90%,但野生獼猴桃資源豐富。首席專家劉xx帶領團隊在這裡探索挖掘獼猴桃,建立了第一個山地獼猴桃專業性試驗站和技術推廣工作站,通過試驗研究、實踐指導、技術培訓、示範推廣等方式,2020年嵐皋獼猴桃已達到4萬畝左右,帶動幫扶576戶1670貧困人口脫貧摘帽,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他還帶領團隊在渭南、城固、洋縣、平利等其它地區發展獼猴桃產業,應用科技學技術助推“東擴南移”戰略實施,並取得良好成效,獼猴桃產業已成為全省發展的支柱產業,是農民致富增收“金蛋蛋”。

作為“三區”人才和科技特派員,劉xx積極認真對貧困地區進行科技服務。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依然心繫果農,帶領團隊開展線上培訓20餘場次,小區一解封,他就迫不及待的來到試驗站,組織團隊深入各產區一線,指導農戶在疫情期間不誤農時,加強獼猴桃果園管理。在今年獼猴桃銷售不暢期間,聯合猴娃橋果業專業合作社幫助貧困戶銷售獼猴桃200餘噸。劉xx帶領團隊為陝西各產區培養了50名獼猴桃專業技術骨幹,40名鄉土專家,近1000名獼猴桃職業農民,為獼猴桃產業發展不斷輸血造血,不斷壯大產業人才隊伍,確保獼猴桃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十年磨一劍,劉xx先後主持省部級獼猴桃重大科研專案11項,主持併成功選育出4個獼猴桃新品種‘臍紅’、‘農大獼香’、‘農大金獼’、‘農大鬱香’,主持完成的“陝西省獼猴桃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整合推廣”於2014年獲得陝西省農業科技成果推廣一等獎,農林漁牧豐收獎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6項,主編出版獼猴桃專著4部,發表科技論文30餘篇;2020年,被授予安康市“三區”科技人才先進個人、安康市高階人才、眉縣第五批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

2019年,由劉xx為理事長的“獼猴桃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的成功組建,將整合全國優勢獼猴桃產業科技力量,正在密切跟蹤國際先進產業技術前沿,為科技引領獼猴桃產業發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