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談讀書議論文1000字作文

劉彝曾經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說讀書,是一種成長;那麼人生,則是一場旅行。人在旅行時,總是少不了要成才,所以人生不能少了讀書。

我談讀書議論文1000字作文

何為讀書?怎樣讀書?在我看來就是:“入之眼,出之言,思於心,行之舉”。

所謂“入之眼”,通俗一點說,就是用眼睛去看。有人會說,誰不會用眼睛去看啊?但是看,不是一樣的看。一本書一個思想,一個人一個世界,每個人看書時的思想是不同的,所以品出來的味道自然也是不同的。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像我們讓兩個人去炒一模一樣的菜,給他們一樣的材料,加入質量相同的調味品,讓一個人去品嚐,卻說味道不一樣。讓兩個人去品嚐一樣的菜,卻又說味道不一樣。這就是因為“火候”不同,個人口味不同而造成的差異。看到的東西不一樣了,境界自然也就有所不同。又有人問了:看了是看了怎麼用啊?這就要說起“出之言”了。

“出之言”,不難理解,就是從口中說出的話。讀書會改變我們的思想,思想的改變可以控制我們的言行。不然魯迅當年為什麼要“棄醫從文”呢?他也正是發現了人的思想才能根治亡國之病。如果一個人思想上得到了昇華,那麼他說的話便會賦予各種意義。讀書,就可以達到這一點。現下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當你開心的時候你可以說:‘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而不是隻會說:‘哈哈哈’”。但是我們怎麼做到這一點呢?光做第一步,我們就能悟到其中的思想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就要求我們要“思於心”了。

“思於心”其中的“心”,指的不僅僅是你的心,還有作者的內心。如果你讀書的時候,明白作者的內心,那將代表的是靈魂上的震撼。如果人的讀書,需要用眼睛去看,用嘴巴去讀,那麼它就要用心靈去品。像杜甫讀那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時的疑惑,為何用“望”字不用“見”字呢?反覆推敲後,才得知其中百變奧祕。有時候,讀書會成為一種信仰。讓我們陷入深思,或是觸及我們的靈魂,或是像嬌豔的鮮花盛開在荒蕪的大地上,或是像甘甜的露滴落在乾裂的土壤上,都是值得讓人陶醉其中的。

“行之舉”。讀書,滋潤的是我們的教養。讀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感覺到有萬丈光明照耀,同樣讀一本壞書也可以讓我們如墮深淵。所以選擇上的舉動,就叫行之舉。培養性格,友好的舉動,也是行之舉。我們從讀書中得到啟示,友好地對待世間的美好,友好地對待身邊的人。好的讀書將會培養好的修養,就像大樹常年積攢的營養,都是通過那暗無天日的大地中的根提供的,為的是枝頭將要綻放的綠。

“入之眼,出之言,思於心,行之舉”。在這個書香四溢的年代,讓我們用心靈去體會生活,用眼睛、嘴巴去感受真知,用理想與紛飛的夢幻腳步、背上千裡的行囊,用手中那支名叫讀書的筆,以閱讀的姿態,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山水瑰麗畫作、人生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