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精選5篇)作文

篇一:《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精選5篇)作文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後,我受到了強大的震撼,內心久久不能平息。

48年前,有一所這樣的學校:幽暗閉塞的環境,陰森陳舊的建築,笨重而又結實的大門,還有晦暗斑駁的教室。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池塘之底”,這裡沒有光芒,更沒有笑容、燦爛、嬉戲……而一個人的出現卻將這所學校改變!

克菜門特·馬修是新來的學監,他將管教徹底這些問題學生,但當他來到後,發現了學校存在的問題,這所學校使用的管教方式極其殘忽,那些在校長口中所謂的問題少年們似乎被囚禁在這兒,他們每天都要面臨殘忍可怖的懲罰、面目凶狠的老師,沒有尊重,沒有包容,沒有友情,這使少年們憎恨學校、老師,遠離家長。

但馬修不一樣,是他堅信少年們能實現夢想,能變成那光芒萬丈的星星,他讓同學們重拾理想,教他們唱歌,在他們犯錯時一次又一次包容,耐心地指導他們,並且組建了一隻合唱隊,當孩子們那美麗純淨的歌聲在這幽暗的“池塘之底”迴旋時,學校中出現了光,這束光芒帶來了歡聲笑語,帶來了孩子們原本無憂無慮的時光!

“池塘之底”徹底改變,馬修的出現讓“魔鬼”校長有了童心,但最後,馬修被開除了,那時候,孩子們已經有了光!馬修在那一刻開心,歡樂,因為孩子們有了信心,那所學校被光籠罩!

這部電影結束了,但也讓我懂得了:人是有光的,哪怕只是一個人真誠的眼神、一個溫暖的微笑,一句關切的問候,都有可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在這世上,還有多少光芒無法照到的陰暗處,還有多少個“池塘之底”在無聲哭泣!讓我們: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將心中的善良化為別人眼中的光吧!

篇二:《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謝學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才知道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般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複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種希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後又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景象。

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我的記憶深處也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著的手訴說著留戀與不捨,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在這部電影的最後,這個班級的一切都改變了一幅幅美麗的春天景象,在每個孩子腦海中浮現,他們從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天的提心吊膽害怕犯錯的恐懼,而漸漸轉變為了馬修對他們慈父般的愛。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挖掘,怎麼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教育者固然需要技術上的探索和創新,但同時更需要博大的胸懷、寬廣的愛心和對任何一個受教育者永不放棄的耐心。馬修用他博大的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們所有的過錯並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馬修用他寬廣的愛心熔化了孩子內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馬修永遠對每一個孩子都深懷信心,給他們最基本的信任。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味。

篇三:《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今天,老師帶我們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影電影,讓我印象深刻。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音樂老師馬修來到一個叫做池塘之底的學校做學監,可他面對的是一群被大人們放棄的野男孩,馬修到學校後發現這裡居然沒有音樂課,便想能不能通過音樂,來改變孩子們的性格,於是他偷偷組織了合唱團,可畢竟紙包不住火,很快,馬修組織合唱團這件事情,就被校長知道了,校長一開始並不覺得這個合唱團很好,一度甚至想取消合唱團,可舉辦合唱團這件事被公爵夫人知道了,公爵夫人來到這個學校聽同學們演唱,當她問這個合唱團是誰的主意時,校長卻說這是他的主意。我覺得校長哈森把名譽和金錢以及加官進爵看得太重,就像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一些地產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向政府人員行賄。

可正義終究會戰勝邪惡,這些地產商和受賄官員被一網打盡,至於後面嘛,你就自己去看吧!

篇四:《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有教育意義的法國電影,故事情節雖不是跌宕起伏,但也令人感動。

馬修本是一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因為懷才不遇,來到“池塘之底”教育所當老師。這裡的校長殘忍暴戾,自私貪婪,臉上都是刻板乏味的線條,謾罵和處罰是師生之間唯一的交流。馬修並不認同這樣的教育,處處維護學生,包庇寬容這群野性的孩子,利用其他非暴力手段來處罰學生,因此,學生們也漸漸喜歡上了馬修。

一天晚上,馬修來到學生的寢室,發現孩子正在唱罵馬修老師的歌,馬修並沒有發火,反而注意到了幾個好嗓子。歌唱中的孩子缺乏唱歌技巧,甚至跑調,但是用音樂表達內心、自然、快樂而又滿足的神態震撼著馬修,他從孩子們的眼神中看到了清澈乾淨,向善向美。於是,馬修決定組建合唱團,讓圍牆裡的孩子們枯燥的生活充滿快樂,孤獨自卑的內心敞開,師生在歡躍的五線譜上學會了理解、寬容和愛。

他不在怕校長,他用自己的行動庇護著學生,合唱團從地上轉,地下,繼續著孩子們樂趣的“樂園”。在那次他與校長談話時,我感受到他的堅定、對學生的信任。在馬修被校長開除的那一天,從樓上飛下來一個個紙飛機,上面是學生給馬修的信,那是學生們對馬修的尊敬,一隻只小手搖擺著,代表著他們的感激,更代表他們對圍牆外生活的渴望。

孩子們的天籟之音,打動了不少人,而他們也有春天,只是從來沒有放蕩過,我只想說,在你們的歌聲裡也有你們嚮往的春天!

篇五:《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裡的放牛班其實是由一些難纏的問題學生組成的班級。這裡教育理念是“行動一反應”原則,如果有學生觸犯了紀律,全校師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將受到嚴厲的懲罰。若3秒內找不到肇事者,所有人都要關6小時禁閉,取消所有娛樂活動,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發為止……

但他們是幸運的,他們遇見了馬修老師。馬修老師是一個其貌不揚的禿頂老頭兒,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他在事業低谷期選擇來到“池塘之底”學校做了學監。他從不打罵學生,給學生最大的寬容和保護,尊重每一位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他讓不會唱歌的小派皮諾當副指揮,讓老走音的郭邦當架子。他讓每個孩子享受到音樂和集體合作的快樂,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春天”。

和“池塘之底”學校裡的孩子相比,我真是太幸福了!我不僅擁有疼愛我的父母,還擁有和藹可親的老師。學校就像我們的家,處處洋溢著蓬勃的朝氣。教學樓每層拐角處設有“溢香書吧”的閱讀角,讓我們走出教室,就進入書的海洋。樓內設立了充滿想象力的“氣象萬千”“奇思妙想”“E想天開”“童心飛揚”等活動天地。學校還組織了圍棋、繪畫、書法、古箏、舞蹈、籃球等多姿多彩的社團活動,豐富我們的課餘生活。作為青海湖路的學子,我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