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800字(精選8篇)

篇一:民俗作文800字

民俗作文800字(精選8篇)

於孟橋

新年鬧“獅”

這次的新年註定是不一般的。

拜年之際,偶然在牆上看見幾張海報,“舞獅”標題登時讓我來了興致:“此景”作為中國民間傳統表演藝術,認為能夠驅邪辟鬼,而恰逢春節之季,舞獅助慶必定十分熱鬧新奇。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決定前往一探究竟。

陣陣敲鑼打鼓聲與歡呼聲便相互混雜著傳入我的耳中。那“咚鏘咚鏘咚咚鏘”的聲音在我腦中反覆迴響,揮之不去,帶給我無限驚喜。今日所見竟然是青島並不常見到的南獅,又稱“醒獅”。南獅獅頭有些接近傳說中年獸的樣子,且色彩豔麗,令人眼前一亮。其中的各種活動中,“大頭佛”與“採青”等專案可謂是古人的“智慧結晶”了。

隨著一聲響亮的“咚”,一紅一金兩隻獅子中間,一個頭戴“大頭佛”、手裡搖著大葵扇的人像喝醉了酒一樣“亂入”舞臺。他走近那頭金獅子,一個翻身竟直接騎了上去,還用扇子輕蔑地拍了拍它的頭。那金獅原本還能勉強忍耐,現在見此,哪受得了這樣的“羞辱”,頓時“怒髮衝冠”“火冒三丈”,開始在場地內狂奔,並使出“河東獅吼”的“大招”,那氣勢,氣吞山河,驚天動地,好比真正的雄獅一樣“萬‘獅’莫當”。接著,只見他一個“鹹魚翻身”,把“大頭佛”摔倒在了地上。看著“大頭佛”滑稽的樣子,全場人不約而同爆發出笑聲,我也想:這個表演果真是新年鬧“獅”!

“大頭佛”灰溜溜地下臺後,才真正到了舞獅的高潮——採青。相傳“採青”原先是有“反清復明”之意,現時一般是取其意頭,有“生猛”,生意興隆的象徵,遂大家對其特別期待。先是紅獅子打頭陣,率先一躍,整個跳了上梅花樁。它在梅花樁上來回地奔走,一會兒單腳向上一跳,一會兒後退幾步,像是個頑皮的孩子。不久,那金獅子也輕輕鬆鬆地上來了,與紅獅子相遇的時候,它便一側身,與紅獅子擦肩躍過,讓觀眾們連連叫好。兩獅越跳越高,是時間採青了。這時,紅獅子來到了最高的一根木樁,下蹲,蓄力向上一跳,用大嘴把竹竿上的“青”咬了下來,人群便爆發出了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一人挑逗,二獅爭“青”,真是好一場新年鬧“獅”啊!這個新年註定要大鬧一場!

篇二:民俗作文800字

一彎新月升起了,淡淡的月光,繁星滿天,忽明忽暗,夜風吹在臉上涼涼的。傳來一股清香,那香,誘人,往東邊一瞧,是柚子樹傳來的香味,那香,在空氣中醞釀著,帶些青草味,聞後使人頭腦醒目……

每逢年三十,便是這香味最濃之時,而這,也是因為那民俗。

每每年三十晚,我們家總要用柚子葉水沖涼,而它,也是有講究的。1、必用自家種的柚子葉八片;2、必須自己在外擺鍋架鐵燒水;3、燒火必用荔枝柴;4、荔枝柴必須自己上山拾回來。

想到這,忽然記起來,荔枝柴還沒有上山拾,可現在已到傍晚,天色已晚,但憑爸爸的一句話:“這柴,必須去拾,就算再黑也不可以壞了民俗。”於是我就跟爸爸上山拾柴了。

剛入山,那黑漆漆的一片,讓我提心吊膽,再加上山上還有許多蟲子,爸爸讓我在這等,可我擔心爸爸,便隨爸爸一起上山了,雖然我知道爸爸可以保護我,但心還是亂如麻,背冒一身冷汗。“吱咔”呀!“嚇死”我了,不過還算有驚無險,是一個樹枝。

很快,我們便走到了山裡頭,這裡面的樹葉密密麻麻的,連月光都射不進來,這時,我才感覺到了原來眼前還有一束光,那是手電筒發出來的,這一束光,照亮了黑暗,猶如照亮了整片樹林,溫暖著我的心。很快,我們便拾夠了荔枝柴,便馬上趕回了家。

而那一身冷汗,也隨著火焰的燃燒而消失。

在家裡,媽媽摘下八片柚子葉,而柚子葉:長為愛心形,一片葉子有兩個愛心。而八片葉子,寓意為:大吉大利,心心相印。

由於晚上的荔枝柴有點溼,所以要用火熱一下後,便可以使用了,那荔枝柴燒出的縷縷炊煙,緩升上空,而那炊煙,承載的是祖祖代代們的愛。

很快,柚子葉,已從青而泛黃,水也開了。月光,繁“星”,為祖先們尋找回家的路。

打了水,回到洗手間裡,滿是油子葉的清香,沐浴著,迎來新的一年,獲得成長,不再為過去而煩惱,只為現在的幸福而驕傲。

一輪新月是一艘小船,承載著我們大大小小的愛,還有傳承(無論什麼困難,都不得已阻撓。)

淡淡的月光,在繁星的襯托下,更加耀眼,夜風是暖的,而這樣的習俗,定會得到傳承,永不遺失。

篇三:民俗作文800字

遊街的“火龍”

蘭黃平

燈火輝煌,月色嬋娟一支支油把,高高舉起襯著這元宵更加熱鬧。古鎮的人們跟著這隻火龍去探尋未來美滿的生活去追尋平安與健康。

鑼鼓聲,鞭炮聲在耳邊不斷響起。家家戶戶都舉著各家的油把前往蓮花洲集合,當時才七歲的我牽著媽媽的手在人群中穿梭著生怕趕不到油把隊。一支支油把發散出點點光芒映在池塘邊,映在星空裡,映在人們喜悅的臉上。“咦?怎麼停了呢?”爸爸把我駕在他肩上,眺望過去人山人海在仔細看火龍的頭在踏火堆呢!一群壯男駕著佛像,從火炭上飛馳而過,那火炭撲騰著星火在火炭旁飛舞著。

佛像從我們身邊經過時大家都會朝著佛像拜一拜祈禱新的一年平平喜樂。看著每個人都有油把自己卻沒有心裡蠻不是滋味母親看見便允許我舉上了一會兒。這大大的油把對於年幼的我很難操作,但舉一會的油把,享一會的知足讓天真無知的我十分的滿足。

今年過後,又到了一年的元宵已經15歲的我還是一樣對元宵充滿著無限,嚮往與期盼。別說那香氣撲鼻的湯圓;還是有趣的猜燈謎;更別說那好玩的剪紙,只有那舉油把才能滿足我雀躍的心。這次我可不需要牽著媽媽的手駕在爸爸肩上。我可以一人暢遊在這“火龍”之中,去遨遊去追尋幸福的路。不一樣的是今年的元宵還有晚會,看著舞臺上歡歌笑語手舞足蹈的人,讓我這雀躍的心更加興奮。

結束後,依靠在牆角的油把還未燃盡,熊熊烈火還在燃燒著如同我這雀躍的心久久無法平靜。

2020年新冠病毒的來襲打破了我對還有不久即將到來的元宵期盼的心。街上空無一人,沒有歡笑聲,人們的臉上也沒有了喜悅的笑臉,只有無奈。沒有了鑼鼓鞭炮聲只有風呼呼的躁動聲。本是繁星滿天的天空也已暗沉下來,久久地沉睡著無人喚醒無人知曉。

今早到大街上,突然才發現許多測溫的站點也已經撤去,我還愣了一下,呀,原來,春天來了,萬物也復甦了!是啊,春天來了,元宵也慢慢朝我們靠近。心中的雀躍的心又開始蹦跳,我默默在心裡期盼著再一次與火龍共同遊街,讓火龍去重新照亮。暗沉的天空,去點亮沉睡的繁星,讓人們的臉上重新獲得喜悅。

篇四:民俗作文800字

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不斷髮展,在發展中保留了最寶貴的國家之精粹,同時也誕生了一些地方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也同是國粹,它表現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期間,家家戶戶的大人小孩都非常忙碌,院裡院外每天進進出出好幾趟。這幾天,天剛破曉,一大群人就忙活起來了,兩個壯漢抬著一口大鼓,後面還跟著一群大人和孩子,還有一些人的身上繫著彩色的布條,像扭秧歌,但總是力不從心弄得一個個像滑稽的小丑,但人們不那樣說,人們說那是返老還童,非常可愛有趣。他們會挨家挨戶去慶賀,到了每戶人家,那家人早已準備上菸酒和瓜果,富裕一些的還會給錢。

最令我激動的是晚上的“跑龍”和棒槌火。晚上總是降臨得很慢很慢,人們迫不及待全都湧上了街頭,小孩子急躁得抓耳撓腮,當村中心鐘錶上的時針指向“6”的時候,人們沸騰了。一瞬間,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小孩子在人山人海中擁擠,好不容易擠出來了,卻又被觀看“跑龍”的另一撥人淹沒,如果人們說話,那就要吼著說:“元宵節快樂!”人們又把煙火點燃,天空綻放出斑斕的色彩,落到“龍”的周圍,一群小孩子高高興興,蹦蹦跳跳地拿著絢爛的煙火跟在“龍”尾巴的後面。

到了九、十點鐘,人們還沉浸在“跑龍”的喜悅中時,一群人悄悄點燃用黃土泥與磚壘成的棒槌火。它高約一米五左右,直徑約一米,爐子周圍用木棒槌穿出層層圓孔,外形像圓柱體,升起的縷縷炊煙有帶有大地氣息的泥土味。“跑龍”的休息了,人們沒有放棄對棒槌火的熱愛,熙熙攘攘的人們迫不及待地掏出已在口袋裡放冷的饅頭,迅速地飛奔向棒槌火,摩肩接踵的人們讓中間的棒槌火火勢更旺,更火熱喜慶,喧鬧的人們分批簇擁在一起,烤著香噴噴的饅頭。當人們咀嚼金黃酥脆的饅頭時,感覺格外香甜誘人,熱騰騰的饅頭向上冒著熱氣,裊裊炊煙都是幸福的氣味。聽年過花甲的老人說,吃了這金黃酥脆的饅頭可消除災禍,寓意著一年諸事順利,健康平安。

一項項不為人知的民俗,傳遞的是美好期盼;一張張快樂幸福的面孔,是因為多彩的風俗。不管哪一種民風民俗,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對故者的懷念。小時候覺得有趣,長大了,才懂得這是不朽的“國粹”。

篇五:民俗作文800字

五千年的悠悠歷史長河了,孕育了多少富有魅力色彩的民俗文化。那般如同銀河般燦爛的文明,傳承了先輩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憧憬,體現了現代人對幸福生活的想往。

而在我身邊,也有一個特別有本土氣息和名俗風情的文化傳統,那就是在我國南部沿海地區都有一種民風情調的文化——“年例”。或許有人聽過,或許也有人沒有了解,沒有關係,就讓我帶你們進入“年例”的世界了去感受吧。

在我的家鄉,同樣也會舉辦“年例”。所謂“年例”,就是一年一次類似於春節的重大日子。但是這並不乏各地風土情調,因為每個不同村莊所依照來主辦“年例”的主題都不盡相同,不免有幾絲幽美神祕卻總是吸引人的氣息。我家鄉的“年例”主題,據村中的長輩在夜中促膝長談中才知道,原來家鄉的先人們為了在農閒之際和家人朋友團聚,於是便定下主題,也就是立下規矩,在每年的正月十六都要把親戚朋友請來,團聚在一起。於是乎便成了我家鄉的“年例”。但是,各個村莊的“年例”來源是不盡相同的,充滿了他們本土的氣息。

到了正月十五晚,也就是元宵。在家裡人吃完湯圓後,就要開始準備明日的“年例”的活動事項了。首先通知親戚朋友,也有的時候提早通知。然後就從養的雞中挑出適合的雞,準備第二天用來敬奉神靈和招待親朋好友。接著就要去了解“遊神”的路線。所謂“遊神”,就是村裡的一些大人和小孩有的身披獅子的服裝舞動獅子,有的打鼓敲鑼,有的則拿著形形色色的旗子,以示神靈到來過你家並帶來福氣。確定路線後,就要決定第二天殺雞的時間,從而能在神靈到來之前擺好並端上桌子。

到了第二天,我們一家人早早就起來了,在決定的時間裡殺好了雞,擺放在碟子裡,並且把桌子擺放在家門前,把雞放在中央。在桌子上擺放了蒜,蔥,糖果,茶,酒等許多好寓意的物品。當“遊神”隊伍走過時,我們要先放鞭炮,然後他們在桌子前舞著獅子大展旗鼓,場面十分熱鬧,象徵著紅紅火火。“遊神”隊伍離開之時,我們要遞上紅包。

接著親朋好友紛紛到來,於是便開始了全家團聚的美好的團圓飯。

這就是“年例”,充滿了本土濃厚的氣息。成為眾多民俗文化的閃閃銀河中的一顆。

篇六:民俗作文800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題記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自然而然,不同地區的人們也形成了他們獨特專有的民俗。

在我們村裡,老一輩人最看重春節和清明節。春節這個詞被賦予了無限生機和希望。因此,在正月裡,人們又設了一個節目,名為年例。每個村過年例的時間都不同意,有附近的村莊,卻大多數會在同一天慶祝。

在當天早晨,人們就顯得異常興奮。年例對於他們是一個美好的祝願。待到親戚來後,便會進入自家的雞舍裡,挑選一隻肥大鮮美的母雞將其燙熟,拔毛後放置在一個盤子上,用竹籃提著,裡面還有酒、立香、蘋果等,踏著鄉間小道去拜神。

進入神廟,撲面而來的是一股煙香味。待煙散去後,正坐在神廟中央的是菩薩。他坐在蓮花座上,俯視著前來拜見的人們。

父親先後將雞、酒、蘋果等供品擺出,又仔細地數了數立香的擺放位置,用打火機幫我點燃幾根,萬分囑咐我不要擺錯數了。

“千萬千萬要小心,別擺錯地方了,每個位置都有其對應相的數量!”

我四顧環視,向父親確認無誤後,才小心翼翼地插上去。一時間,廟裡又煙霧繚繞,父親讓我站在供臺前,雙手合十,閉上眼睛,內心誠懇地向菩薩許願。這一刻,我彷彿看到了當年老一輩人在這裡許願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順,人丁興旺,無處不是對美好未來的展望。這並非是迷信,而是世代相傳的文化事項。

正如春節,過去人們貧窮時,唯有在過年才會願意將錢花在食物其餘的事物上。一家人在過年可以吃一頓好的,買大紅燈籠掛門前,換舊門神對聯,給小孩買新衣服,放鞭炮,一年內勤儉節約留下來的大部分錢都用在這個節日上。久而久之,這也成了一種風俗,並一直延續到我們身上,也必將從我們身上繼續延續下去。

不單單是家鄉過的年例,其他地區也有獨自的民俗,但無論形式還是講究不同,都是前幾代人對於安定、和諧、興旺生活的嚮往。也許菩薩真的有幫他們,美好生活真的實現了,但在那座神廟中辛勤勞作的人們還未消失,菩薩是他們精神寄託,更是留給後人的指引。

篇七:民俗作文800字

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家鄉,不管是柔情似水的江南,還是粗獷豪邁的東北,不同地方都有不同民俗民風,傣族有潑水節,彝族、白族有火把節。而我的家鄉是一座美麗的小縣城,它就是具有“千年古縣”和“三聖之鄉”之稱的——湯陰縣。

可能大家並沒有聽說過這座小縣城,沒關係,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我去感受一下我們家鄉的鄉風鄉俗吧!

說起廟會大家都並不陌生,相信每個地方都有新年廟會,而我們家鄉每年都會為了紀念岳飛在岳廟街,舉辦熱鬧非凡的廟會。在這一天整條街上都會熱鬧非凡,這麼熱鬧當然不會少了民俗節目,跑帷子、舞獅子、踩高蹺、扭秧歌、背閣、抬閣、小車旱船等各種民俗表演活動讓你眼花繚亂。來自四面八方的群眾也會攜親伴友走上街頭品美食,觀賞節目,在充滿快樂的節日氛圍中感受民俗文化獨特的魅力。

最具特色的民俗表演當屬湯陰“帷子舞”。它是活躍在豫北地區的一種古老的舞蹈表演,又稱經緯舞,家裡人都叫它“跑帷子”。聽家裡老人講,跑帷子是春秋戰國時代將士為紀念齊桓公的愛妃長衛女而舉辦的祭祀活動,這一王室祭祀活動不斷髮展而演變為模仿排兵佈陣的娛樂活動,而後又被髮展為寬泛的鄉民求神拜廟,歡慶節日的娛樂性活動。

跑帷子活動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表演者會手持一根兩米多長的木杆,頂端紮上帷帽,周圍掛上五彩繽紛的綵帶及銅鈴,100名舞者隨著鼓聲不斷變換出百餘種陣勢,氣勢磅礴。舞蹈表演時,帷子手踏著鼓點屈膝、微蹲做小步跑,有節奏的來回奔跑,每跑一步,帷子上的綵帶河銅鈴就會顫動一下,發出叮鈴叮鈴的響聲。舞前“龍頭”開道,舞后“鳳尾”告終,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龍鳳呈祥”不謀而合。2000年以來,湯陰縣加大了對帷子舞的保護力度,並且於2008年2月“帷子舞”被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便是我家鄉具有特色的民俗節目,只是聽我講大家肯定無法感受到它的魅力,如果有時間,希望大家能夠走進我的家鄉,去感受它獨特的魅力!

篇八:民俗作文800字

一歲伊始。暢遊於街道的鞭炮硝煙氣,熱氣躥冒迷人眼的火鍋,在推搡裡遞來推去的紅包,連成片的大紅色是中國年復一年的“年味”鑑證,亦是最溫柔的一脈陽光。

過年的民俗,正是如此溫熱的深情。長輩對晚輩以“過年好”為橋樑推去的那份紅包又附上了淺淺的笑意,孩子們亦以溫柔的祝福作為酬答。這一來一去之間,跳動的不只是紅色與年意,更是一份一份的深情與關懷。若是素不相識的人遞上的一聲問候,兩份相互的贈禮,便更是有了極大極溫存的善意。這種溫柔足以打破我們繁忙的日常裡為自已築起的銅牆鐵壁,暫時地開心下去,暫時地溫柔下去。我們不再是鬧市街區的孤獨者,人群裡的冷清者。打破這冷冷清清,我們仍舊願意感受世界的擁抱,感受溫熱的深情。

過年的民俗,亦是一份思念。是“望極天涯不見家”的答案,是“遊子久不至”的等待,是“漂泊得很久了,我要歸去了”的返回。我們回的不是家,而是故鄉。韓少功寫道:只有在那片土地上辛勤耕耘過的人,才能算是有故鄉。而過年的留白,給了我們一年少有的迴歸機遇,我們又與故土重逢,滿足思念,填補空白。而家鄉的親人們也有了難得與我們的一期一會,那是他們思念的滿足。

過年的民俗,是民族文化的接續,又是時代的見證。我們傳承著這麼多的歷史。將紅紙在門窗上與百千年的年意重合,在三十的夜裡以煙火明亮起下一年枯榮的去處,年年同樣的時間家家戶戶川流走動,問候隱隱又歡喜。一代又一代,接續的是民族的文化,是年這個永遠都講不盡,永遠都要續寫的故事。同時時代變遷,我們換以微信紅包或是視訊的問候報著平安與歡喜。今年的春節的仍然特別,新冠疫情仍然是人們的隱憂,許多人做出就地過年的選擇,年味裡,又是時代的那份責任與堅毅。但轉變的是方式,不變是年意與情意。

民俗便是如此,藏在流動的大紅色裡、藏在門簾上的紅紙黑字裡。那份一年一會的獨屬於中華民族的溫柔點亮我們一年的生活,溫暖我們一年的生活。那是人與人,人與民族最恆久溫柔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