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民俗的故事600字作文(精選4篇)

篇一:我和民俗的故事600字作文

我和民俗的故事600字作文(精選4篇)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在我們村裡,除夕是絕對的盛事,因為每年這個時候,村裡各家各戶都會有人到村裡的祠堂祭祖,甚至一些遷出去的人也會回來。祭祖之盛至此可見一斑了。

每逢祭祖,我們會提前兩三天準備好祭品,如三牲(分別是雞、豬肉、魷魚);年糕;米酒(或茶和飲料等)和水果(如蘋果、桔子、火龍果)。它們代表了不同的寓意。但無一例外的,它們都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到了除夕,大家都會將準備好的祭品再次清點一番。中午十二點開始,大家開車的開車,走路的走路,大包小包地向祠堂出發。我則會每年跟隨爺爺前往。一些後生們將祭桌擺放好了,大家的祭品有條不紊地向上擺放。爺爺放好祭品,便準備開始祭祖。

爺爺站在眾人的最前面。我作為爺爺的孫子,便站在落後他半步的地方。這是個規矩,親人們要站在一起,而爺爺是請神人,也是宗族中的宗長,自然站在最前面。

爺爺念“請神文”那叫一個流利,連我這個中學生都自愧弗如,而且爺爺的“請神文”可是有他老人家自己的元素,請看:“……做生意者賺錢萬兩,用國產大飛機載回潮汕機場……為官者清廉奉公。緊隨習總書記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者名標金榜,考上清華北大,留學美國哈佛……科技工作者……”大家聽了都嘖嘖稱讚。是啊!請神文的創新,不也是反映祖國的高速發展嗎?

風俗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人們對幸福的渴求。爺爺的請神文不正是這樣一個縮影嗎?祭祖不正是人們對文化的傳承、對美好願望的渴求嗎?

篇二:我和民俗的故事600字作文

在我的家鄉,逢年過節都少不了許許多多的糕點、粄之類的。這些粄都各種各樣,味道也各有不同,但令我最忘不了的還是菜頭粄的味道。

菜頭粄就是用蘿蔔做成的一種糕點,它的味道隨著不同家庭用不同做法做出來的也不同。以前逢年過節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做,做出來後會把自己家裡的粄送給熟識的鄉鄰品嚐。大家往往慷慨好客,因此每當過年的時候,連續十幾天頓頓都有的吃,頓頓味道都不同。

現如今大多數有手藝的都老了,做不動了。為了方便,現在大多都是年輕人從鎮上訂來的,讓節日更有味道。雖然味道上單調了許多,但每次聞到那味道都會有家鄉的感覺。

即使能從鎮上買來純正的粄,但我的外婆每次都要堅持自己做。外婆以前是一名廚師,雖然現在老了,但她仍然喜歡研究各種年輕人的食物,對傳統美食的做法也瞭如指掌。她總是說:“小孩喜歡,那就做嘛。”,即使是一把年紀,她依舊能做出大家喜歡的味道。

我很少親眼看見菜頭粄的製作過程,因此也不清楚流程,只記得每回過年回到外婆家的時候,桌上總會擺著幾盤吐著白氣,剛做好的菜頭粄。而外婆總會放下手中的活,笑著邀請我們吃她做的各種糕點。我挑了一盤菜頭粄,雖然很燙嘴,但我仍大口大口地吞了下去,那味道我至今都忘不了。

一想到菜頭粄,總會想起在村裡各種粄的味道。鄉鄰們做的菜頭粄味道各不同,鎮上買來的菜頭粄味道香醇,外婆做的菜頭粄味道難忘。這些粄帶給我的感覺都各不同,有鄉鄰人的熱情,外婆的愛;但這些粄的味道又都相差無幾都是家鄉的味道。

篇三:我和民俗的故事600字作文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燦爛的人類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我的家鄉豐順,也有許多民俗,然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陪伴我整個童年的美食——碗粄!

記得在小時候,每次快過春節的時候,我都會央求母親做碗粄給我吃,母親也總耐不住我的軟磨硬泡,只好動手做起來罷。首先先把水和紅糖混合,煮成糖水晾涼至溫水,然後將粘米粉與酵母混合,加入糖水,攪拌成米漿,再放置一個小時左右,待米漿出現氣泡,就可以上鍋蒸了。煮水前,蒸鍋上碼好碗,等水煮沸,將漿倒入碗中,大火蒸20分鐘。我看著鍋中的碗粄慢慢漲大,隨後竟像笑臉般笑開了,這樣便好了,出鍋後,我火急火燎地拿起一個,略吹涼後,咬上一口,十分鬆軟,入口甘甜,又有一般濃濃的米香,不用牙齒嚼動,入口即化,一股妙不可言的細膩幽香在整個口腔和食道徜徉擴散,讓人回味無窮。

小時候,碗粄也是我們小時候的必備零食。每當中午的時候,總會有一個老爺爺拉著一車剛做好的碗粄,來到處村裡吆喝:“碗粄,好吃的碗粄!”每當我們這些小孩聽到了,個個都急忙跑回家,找大人要個一兩元,就只為吃到一個碗粄。當然,我也不例外,不一會兒,老爺爺的車旁就被圍的水洩不通,小朋友們個個都手拿一個碗粄,狼吞虎嚥地吃起來,但當我拿到碗粄時,卻被小夥伴不小心碰掉了,看著地上那個自己排了好久的隊才買到的碗粄就這樣沒了,我不禁大哭起來,老爺爺看見了,連忙安慰我,並從箱裡再拿出一個碗粄給我,慈祥地對我說:“別哭了,小妹妹,這個碗粄送給你了,不要你的錢!”我看著手裡的碗粄,瞬間破涕為笑,吃著手裡的碗粄,既暖和了我的胃,也暖和了我幼小的心靈!

碗粄也是客家人各種節日的必備。春節時用來回客人,拜太公,清明節用來掃墓等,碗粄的寓意就來自於它為“笑”,這預兆著來年閤家過上平安順利,生意大發,笑口常開的美好日子,所以它又有“笑粄”一稱,它作為一種吉祥物,歷來備受人們的喜愛!

篇四:我和民俗的故事600字作文

浸潤了古色古香的騎樓,陽光溫暖了初醒的青石路,街巷中小鋪縱橫,三兩個小孩倚坐在石階上吃著雲片糕。

一切甜食中,我獨愛那潔白的雲片糕。記得,兒時閒來無事的夜晚,爺爺總會拿出一小盤雲片糕,沏上一壺濃茶,悠哉地聽著收音機中播放的潮戲。濃茶我是喝不得的,用爺爺的話講就是:“吃濃茶,晚上會睡不著的”於是我便只能嚐嚐那雲片糕。

雲片糕綿綿軟軟的,一片片像宣紙冊頁,入口香軟綿柔,清甜細膩。它的口感,一是甜,二是軟,捻起一小片抿抿,似雪般融化,也似墜入世俗的雲那般輕透。含在口中,彷彿整個春天路過。

在那樣寧靜的夜晚,月光傾瀉,濺得一地的斑駁。爺爺吃著濃茶,聽著潮劇;我嘗著雲片糕,聽著樹間的蟬鳴。爺爺偶爾興致一起,便同我講起民間的奇聞異事。

相傳乾隆帝有回下江南,品嚐到了一種切成薄片,晶瑩潔白的糕點,甚是喜愛,本打算賜名為“雪片糕”,可揮毫題字後才發現錯寫成了“雲片糕”。因是皇帝賜名,便也不再更正,後來的糕餅店便沿用了“雲片糕”這個名字。

兒時的故事現也只記得這模糊的一個,記憶猶新的卻只有爺爺那慈愛的笑意,眼角的皺紋像是灌著晚風。而那記憶梗概中很輕很甜的雲片糕,也只能在那樣的夜晚才可吃得。

張愛玲小時候常常夢見吃雲片糕,說吃著吃著,薄薄的糕變成了紙,除了澀,還感到一種難堪的悵惘。長大的歲月裡,一片片雲片糕的孩提時代漸行漸遠,我竟連吃雲片糕的夢都不曾做過,想來也是慚愧。

兒時的故事,比雲片糕還甜蜜,令人動容。朝朝暮暮,歲歲年年而過,每逢月夜,我心中惦記的始終是那一小盤雲片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