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作文立意

篇一:以德報怨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作文立意

余月渟

有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何也?與之不同的是,張弛有度與進退有禮都是“度”。此“度”非彼“度”。以君子之德報小人之怨是體現君子之“腹”的張與進最好詮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時候與夥伴們玩耍,一不小心打起來了,對方媽媽與自己的媽媽都會說:“讓著點別人,別非得打回去。”是人都會不憤,為什麼要我去“寬容”別人?越長大越知道,寬容是體現一個人內心修養的基本素質。但憤憤不平終究會讓自己受傷,何不如放寬心,秉著美德之心,報怨以德。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有“德”也要有“廢”。並不是一味去原諒,去寬容就是德。當今備受國內外關注的中日關係,由於中日兩國之間有段不幸的歷史,時而緊張激烈時而友好和平。眾人皆知,歷史是用來借鑑的。今非昔比,過去的已然過去,把握當下,展望未來才是最重要的。中國與日本的合作之間有著長遠的利益關係,我們應該學會寬容,不與過去的日本斤斤計較,在公平正直的基礎上合作,處理好中日關係,體現大國風範,弘揚中華美德讓世界看見。

善德以抱怨。子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但公平正直誰能把握其中的度呢?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人也不存在絕對的公平。因此以直報怨不切實際友善的德行既方便他人,又鍛鍊提升了自己的內心修養,何樂而不為?子曰:“君子有三畏。”其一便是畏聖人,請問君子,為何會畏聖人,而小人不會呢?因為君子有“謙卑”之心,也懂得規範自己的行為,而小人只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以德報怨,小人便以怨報德,若再以直報德,小人心裡只怕更不憤,“唯恐天下不亂”了。善德的“度”可以把握而公平正直無法把握“度”,每個人心中的公平“秤”,各有千秋,善德以報怨,實乃上上之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民層面提到“友善”且以君子之德報小人之怨。如此,善德以報怨,完美詮釋君子之“腹”。

篇二:“德”並不能處理一切“怨”

楊茗棉

我贊同論語中“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觀點。世上許多恩怨,是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若是讓我以德報怨的話,我想我不是聖人,所以,最好的方法,便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血淋淋的歷史堆積在每一代人眼前,日本曾對中國做盡了喪盡天良的事情,即便已經改朝換代,進入新時代,那些已成過去,但歷史書上的每一幕,無不把那些染滿鮮血的頭顱,日本人手上拿著的鐮刀,是刺進孩子心臟的罪能禍首,歷史的影子我們無法擺脫,即便如今,面對著日本人,仍沒有以德待其的想法。中國是一個倡導和平的國家,但也不代表可以接受一切,當別人用槍口指向我們時,仍然勸誠其回頭是岸。但我們也無法再去追究什麼,畢竟過去了。這並不代表"德”是處理一切”怨”的最佳方法,你以德報怨,而他人並非如此,在利益面前,你我都不是善人,唯有報之以直,才能解決問題。

當他人傷害了你,你報怨以德,勸誠他人苦海無涯,回頭是岸,這種人存在世上的機率是非常小的。據科學家統計,兩個人關係鬧掰後再次和好的機率小於百分之五十,這是為什麼?因為真實生活中,有些傷害造成了,便是無可挽回,可以當做陌生人,但也無法再對其施之以德。因為每個人都不是聖人,無法把心總調整到可以寬恕一切。

還記得,當年中日在釣魚島事件上,雙方僵持了多久。日本,是中國不可饒恕的國家,就像敘利亞無法饒恕美國一樣,是因為,那些明碼標價的敘利亞少女;是因為趴在槍口下的孩子,是因為夾在座墟的中的人們。一切一切呈現在眼前,如何以德報怨?若其他國家向我國開炮,我想我國定不會先報之以德吧。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不需用槍口對準施害者,而是用一顆公平正真的心去對待,對於別人給予的一切,都要以德報德,因為他們本可以不給予這一切給你所以,仍需感激,仍需用一顆仁德的心報之。上述的說,也並非是在說人不需要“德”,只是,德並不能處理一切”怨,不如以端正的心態,用公平公正的態度去對待?

篇三:不為天而怨德故以直報德

李若蘭

“怨”,理怨,怨念。中國上下五千年,其聖人不過泛泛。其中這兩師徒可謂最為出名——孔子和老子。他們他們對於怨與德有不同的見解,而我更為贊同孔子的見解。

老子的看法較為簡單,便是“以德報怨”。而孔子提出“何以報德”的概述,更為全面。對於當代的中國來說,是一種處理對外關係的好方法。

材料中北師大教授于丹在對於處理中日關係做法中,提出了孔子所說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言論。在中日兩國的發展歷史中有過尖銳的摩擦,這是無法否認的客觀事實,而在兩國交往過程中卻也有許多合作的機遇。我們選擇對日友好往來的做法,這不是摒棄歷史,當然我們也無法做到冰釋前嫌,我們不過是以新時代的需要去處理中日關係,這就不提供“以直報怨”,“以直報怨”,也就是用公平正直來報怨。正如2012年的釣魚島事件,日本對外宣稱中國釣魚島是日本島嶼,中國對外代表澄清並用事實說話。釣魚島從古至今為中國領土的契印都拿出來解釋,日本也不了了之。這就是以直報怨,既無失直,又無失德。因此以直報怨是對外關係的正確選擇。

2015年,菲律賓支援日本言論,寫出可笑標題“中國釣魚島是日本所屬島嶼”,海內外大陸同胞無不嘲笑菲律賓政府。此言論一出,菲律賓便失去了中國第一市場,無獨有偶,中韓關係也時處尷尬境地,禁韓星也打得全面,這不過是對於他們經濟上的警告,中國對外關係始終都是有底線的,所以以直報怨是處理對外關係的良策。

說了諸多以直報怨,其中也不乏以德報德。中巴關係是相處十分融洽的。巴基斯坦人民最愛的人用他們的話來講便是:中國人。他們對於中國人來其國旅遊,不僅商品優惠,更有打折,在商店有牌子寫著:中國人打折的字樣;中國不僅可以免費參觀連四方人都不能遊覽的景點,甚至還有vip通道。中巴關係是言不由衷的。中國也為此幫助巴基斯坦修築鐵,也不知是誰以德報德了。因此可見,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是處理對外關係的友好往來政策。

中國的對外關係的處理的方法、策略不過是以大見小,我們在生活中也應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篇四:德怨論

茹宗冠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許多從古流傳至今的言論也仍為人樂道。其中便有一句“以德報怨”,意為用高尚的品德對待壞人壞事,但對於這一句名言是否還可行,我表示深切懷疑。

對於個人而言,以德報怨是很難執行的。不得不承認的是,每個有都會有私心,都會有自己所珍視的東西。以德報怨在小事處可能可以實現,但在深仇大恨,如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面前,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很難做到。我們推崇的是公正地評判每一個人,做到對事而不對人的精神。謂之“以直報怨”。

對於他人而言,要求別人以德報怨是對他人的不公平行為。廣州話有一句俗語叫“針不扎到肉不知道痛”。的確,悲劇不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是很難切身感受到別人的痛苦的。現在網上有一類人,無論別人發生什麼慘事,他們都叫囂著要求別人以德報怨,卻從來沒想過當事人的感受。這種人被稱為“聖母婊”,意為像聖母一樣要寬恕任何事的人。

對於社會而言,以德報怨是不可取的。一味以德報怨,只會縱容犯罪,法律便如同虛設。試想一下這樣的一個社會:一個犯了罪的人,無論他是偷竊搶劫,還是殺人放火,被抓起來後只需用道德感化,聽一頓教訓,便可以被釋放,可以繼續去犯罪,這樣的社會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如果以德報怨便可以改變甚至改造一個犯罪的人,那每一個國家就都不需要法律了;如果法律只是道德條例,那麼就不需要刑法了。正是因為只用道德去改變一個人,尤其是一個犯了罪的人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才需要刑罰,需要法律,去公正地判決每一個人,而不是空談道理。是的,我們都十分羨慕,敬仰那些能做到以德報怨的人,但那畢竟只是少數人。我們不得不思考:以德報怨真的能改變那些犯了錯的人嗎?如果不能,那一味以德報怨是不是變相縱容了犯罪呢?社會在發展,也在滋生黑暗,以德報怨確實是美好的,但也只能成為美好的幻想了,我們所追求的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篇五:報怨以德還不如以直報怨

曾辛露

老子曰:“報怨以德”,孔子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我更贊同孔子,因為做人做事要公平正直用品德來解決道德方面的問題。

回顧歷史,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苦難的侵華戰爭,那個幾近黑暗,毫無光明可言的時代,相信很多人都不忍涉及。從一開始的1931年日本侵華,再到十四年後的無償投降,這其中,有多少個血肉之軀奉獻著?例如南京大屠殺,日本侵略者在中國領土殺、燒、搶,三十萬的百姓就這樣任人宰割,這樣的苦難相信沒有誰想重蹈覆轍,就如於丹所說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如果我們也到日本領土上做著一樣惡魔般的行徑,又或是到日本進行道德控訴,道德感化,這樣根本無濟於事,只有按照法律,以公平正直的形象來回報怨恨,以良好的品行來回報道德方面的問題,這樣,才能讓日本為自己曾經的行為感到愧疚和羞恥。

在2014年7日,有位中國遊客到日本商場砸商品,並宣稱:“這是你們以前欠我的!”,不僅如此,一些家庭甚至砸爛自己家的日產馬桶、電視櫃等並拍照發表於社交平臺,並附文“愛國,從身邊做起”。對於這樣的現象,我不禁感慨:難道砸日產的東西,抵制日貨,就是愛國嗎?不,不是。這並不是愛國,反而是一種拉低品德的行為。歷史需要我們去銘記,愛國也要常存於心,但這並不意味著要以這樣的方式來愛國。我們要豐富自身,提高自身素質,在這個處處有機遇,處處有挑戰的世界格局中,以良好的素養與品行,真正做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著名作家特萊遜諾娃曾說過:“良好的品德是我武器。”我們必須要培養良好的品德,才能如諾娃一樣把品德當成武器。

在生活中,我們要公平正直,要讓他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不是讓他人感到我們是為自己的行為或言論詭辯。在道德層面來講,我們要深層次的解讀道德問題的本質,並且利用自身道德來解決問題之源。

生活如此美好,每個人都有著多個的煩惱與不易,所以報怨以德還不如以直報怨,以德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