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尋找紅色史蹟·走進葉飛將軍故里》有感(精選6篇)作文

篇一:觀看《尋找紅色史蹟·走進葉飛將軍故里》有感

觀看《尋找紅色史蹟·走進葉飛將軍故里》有感(精選6篇)作文

潘思瑩

在南安市金淘鎮的一個半山腰上有一座閩南紅磚古厝,古厝門前有一石碑,陽光下碑上“葉飛故居”幾個大字熠熠生輝,石碑前方則是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它於2014年5月在葉飛將軍誕辰100週年之際開館。

裡面全面展示了以葉飛將軍為代表的213位泉州華僑革命先輩的豐功偉業。葉飛將軍是我國的開國將軍,他的父母在菲律賓生下了他。他從小就被父親教導,要愛祖國。5歲便送回中國,在少年時代讀過中學,而且是高材生,是開國元帥中少有的學者型軍事家。

他的一生命運多舛。16歲之時在廈門坐了一年半的牢,1933年身中4彈而不死心,被營救後,以傷痛之身,裝扮成回孃家的婦女而脫險,1934年叛徒設計誘捕葉飛,被他機敏躲過,一年冬天又遇到“南陽事件”。

他那傳奇的一生令我吃驚,也讓我知道了當時社會環境,人民是如此惶恐不安,猶如秋後的螞蚱——沒幾天蹦頭。葉飛將軍為了人民而奮鬥,為了人民而簡樸,為了人民而付出。

我想要深切緬懷以葉飛將軍為代表的泉州籍華僑。向他們學習參與支援祖國,為實現國家獨立,民族復興前赴後繼頑強奮鬥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

篇二:觀看《尋找紅色史蹟·走進葉飛將軍故里》有感

洪元舒

回顧歷史,在這瀰漫著紅色氣息的大地上,每一段經歷、每一步發展、每一次滄桑鉅變,都包含著許許多多愛國革命者揮灑的熱血,都蘊含著最剛烈的靈魂,也承載著催人奮進的紅色傳統和紅色基因。那些革命先烈的光榮事蹟與精神,總是令我們欽佩、敬畏。

今天我們跟隨著葉萬蒼先生,來到了葉飛上將的故里,來領略他的英雄事蹟,探尋他光榮璀璨的一生。

海外赤子,投身革命,葉飛將軍報國之赤誠之心,令我敬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社會動盪,帝國主義不斷侵略,國內反動派力量強大,在大部分人想要逃到一個穩定安寧的地方時,葉飛作為海外華僑,卻能有一顆強大的愛國心,投身革命事業,從海外華僑到三野“悍將”。不論是建立了閩東紅色革命根據地;還是領導軍民堅持了極其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亦或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受命炮擊金門,有力打擊了美帝國主義企圖分裂中國的陰謀……都是巨大的貢獻。他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只為用他的錚錚鐵骨守護人民、守護國家。他的光輝業績和卓越貢獻,深深銘記在我們心中,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清正廉潔,艱苦樸素,葉飛將軍雖以“軍人”立身,但其身上獨特的風節、對生活所懷揣的態度,更能體現之傳奇。葉飛上將即使在戎馬生涯中也一直讀書不斷,身上有一種豁達的文人氣息,當時無論是上級領導還是閩東當地群眾,都把外表斯文的他叫“小葉”。老百姓叫他小葉,他高高興興地答應,從來也沒覺得掉價。他就是這樣一個淳樸的人。在抗日戰爭時期,部隊生活十分艱苦,葉飛將軍要求戰員嚴格遵守紀律,發揚人民軍隊優良傳統,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要經得住考驗、吃得了苦。就是這樣一位有著赫赫戰功的上將,“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棉”。筆至此,我感慨萬分,這或許就是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最真實的寫照吧。

青山肅立,綠水長歌。正因為有無數的革命先烈前仆後繼、無私奉獻,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生活,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生活在一個和平、美好的環境裡,我們更應銘記歷史,努力學習,在新時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篇三:觀看《尋找紅色史蹟·走進葉飛將軍故里》有感

魏哲遠

通過視訊,我參觀了華僑將軍葉飛專題陳列展區、葉飛故居,瞻仰其生前學習、生活的環境,在文字資料、歷史圖片、影像中,我瞭解了葉飛將軍戎馬一生的輝煌事蹟:葉飛,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在革命戰爭年代,他出生入死,戰功卓著,為民族獨立和新中國誕生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建國後,他為福建省的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我感受了將軍的革命精神、愛國情懷,重溫了我黨艱苦奮鬥、砥礪前行的光輝歷史。

參觀葉飛將軍故居,映入眼前的是一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土木建築,懸山頂,上蓋青瓦,土牆白灰粉刷,廳堂和房間用的是普通的木門。沒有飛簷翹角,沒有雕樑畫棟,但是在青山碧水的映襯下,整個故居顯得古樸高雅,氣勢不凡。走進大門,內堂分作六個單元佈置講述了葉飛將軍戎馬一生的故事,分別為家鄉、家族、童年,投身革命,烽火歲月,心繫海防,建設祖國和餘熱生輝,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是一部革命主義、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的活教材書。

我們深刻感受到了葉飛將軍傳奇的光輝色彩和革命先輩們的艱辛,英勇無畏、無私奉獻的精神;葉飛將軍為祖國解放、建設發展孜孜以求、不懈奮鬥,他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一生忠於黨、忠於人民。我深刻認識到現在的幸福來之不易,我們更要好好珍惜。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共青團員,我們不僅要牢記歷史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努力學習、開拓進取、無私奉獻,更要真正把革命精神存之於心、踐之於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篇四:觀看《尋找紅色史蹟·走進葉飛將軍故里》有感

張譯丹

通過觀看了葉飛將軍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葉飛將軍不折不撓、一心為民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打動了我。正是有許許多多葉飛將軍這樣的革命先輩,才有了新中國。

將軍幼時便立志要像鄭成功一樣為國家幹大事,他是戰爭時代的百勝將軍,也是和平年代的政壇鉅子。在七十餘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建樹。

通過觀看葉飛將軍故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葉飛將軍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清廉優良的工作作風,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更加堅定了理想,好好學習,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要緬懷革命先烈、珍惜現在生活、繼承光榮傳統,為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鬥同時感受回顧黨的光榮歷史。

“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我們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傳承葉飛將軍堅定的理想信念,樹立遠大志向,自覺將實現自我的個人夢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相連。傳承葉飛將軍的艱苦奮鬥精神,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傳承葉飛將軍實事求是的精神,在學習上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一步一個腳印,以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精神磨鍊自己,將來為實現中國夢奉獻智慧和力量。傳承葉飛將軍甘於奉獻的精神,時時刻刻以葉飛將軍為榜樣,從小事做起。加強道德修養,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促進社會良好風氣。

追尋將軍足跡,傳承革命精神。同學們,讓我們牢記歷史,聆聽不朽的精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尋訪紅色足跡,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努力學習,成長成才吧!

篇五:觀看《尋找紅色史蹟·走進葉飛將軍故里》有感

林濱濱

“我一生至少有五次應該死而沒有死”這是著名的開國上將葉飛將軍曾經過說的話,在他離世後,醫生才從取出了留在他心臟附近的一顆子彈。今天,跟隨福建教育五老說“四史”學習教育第二期的步伐,我也走進了葉飛將軍的故里,聆聽了葉飛將軍生平激動人心的故事,我大受震撼,深有啟發。

葉飛將軍一生屢建奇功卻平易近人,無數功名卻生活簡樸。我痴迷於將軍高超的戰略戰術,佩服於將軍勤儉樸素的生活習慣,欽佩於將軍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更敬仰於將軍對黨對國家的赤膽忠心。

可以說,葉飛將軍的出現,讓家國情懷、軍人的使命與擔當就這樣在一代老戰鬥英雄和未來國防希望力量之間實現了無聲的傳承。他的光輝業績和卓越貢獻深深銘記在我的心中。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質,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民族復興,國家崛起。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的同時正是因為有人逆行走向了黑暗,託舉起了光明的火種。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思想和實踐上要求新求變,精神上更要時常回望來時路,傳承革命先輩們偉大的愛國精神,向傳奇英雄致敬!我們正值青春,祖國正值繁榮,我們要在無數偉人為我們創造的芳華時代裡譜寫更加絢麗的華章,不負使命,不負韶華!

篇六:觀看《尋找紅色史蹟·走進葉飛將軍故里》有感

劉慧

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葉飛毫無疑問是個傳奇式的英雄。在他的身上,凝聚了極精華的抗戰精神。2014年5月,在葉飛將軍誕辰100週年之際,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正式開館,通過豐富的文史資料為人們展現了以他為代表的泉州籍華僑革命先輩們的豐功偉績。

歷史與現實的相遇,總能振奮人心。在博物館中,我們跨越時空的阻隔,在回望中深切地體會到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之處——是炮火連天,濃煙滾滾的戰場中,一個個滿身鮮血,汗流浹背、奮力拼搏的八路軍戰士們;是萬山叢中,青紗帳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遊擊健兒隨處可見的英豪之姿;是在黨吹響抗戰的號角時,奮不顧身地衝向前線的身影。這些令人動容的瞬間,教會了我們要銘記歷史,不忘初心,永遠地前行下去。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有作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獨特精神著稱於世。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根植於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繫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繁榮發展不懈奮鬥。

抗日戰爭使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得到了極大昇華。中國自古就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傳統。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就是中華民族覺醒的歷史程序,就是中華民族精神昇華的歷史程序。這種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昇華,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抗日戰爭以其前所未有的氣勢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激勵國人“以民族國家利益為依歸”,彰顯出氣貫長虹的愛國主義精神。在那個血腥風的年代,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意志,全體中國人在抗日問題上找到了契合點。愛國必須抗日,抗日即愛國。一切為了抗日,抗日高於一切。抗日成為區分是否愛國的唯一標準,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信念。愛國主義較以前任何時候都表現得更強烈、更廣泛、更持久、更具戰鬥性,在理論與實踐上實現了高度統一。1939年5月18日,東南亞歸國華僑機工白雪姣給父母留下了一封感人肺腑的告別書,信中說道:“這次去,純為效勞祖國而去的,雖然我是社會上一個不值得注意的蟲,雖然是在救國建國的大事業中,我的力量簡直是夠不上‘滄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匯成大海。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抗日戰爭激發起中華民族團結禦侮的巨大能量,使中華民族的團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史無前例地增強了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面對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機,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全體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共禦外侮,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為尊嚴而戰,匯聚起氣勢磅礴的力量,義無反顧投身到這場關係民族生死存亡的偉大斗爭中。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這個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鬥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這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