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史讀後感(精選4篇)作文

篇一:紅軍長征史讀後感

紅軍長征史讀後感(精選4篇)作文

陳高遠

一個沒有精神的人,是心靈荒涼的人。

一個沒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

——題記

一個獨特的名字,一段悲壯的歷史,一個不屈的信仰,一種不屈的精神……這就是我閱讀了《紅軍長征史》之後對於“長征”這個概念的理解。

《紅軍長征史》是一本記述紅軍長征悲壯故事的史書,它以翔實的史料再現了紅軍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光輝歷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工農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了兩萬五千里長徵。長征路上,紅軍從瑞金出發,擊潰了敵軍無數次圍追堵截,跋山涉水,翻過連綿起伏的五嶺,突破了艱難險阻——烏江,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最終勝利會師……

這是一段光輝燦爛的革命歷史!這是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這是一部熔鑄著愛國精神的詩篇!

讀完之後,我不由得感慨萬千:面對百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面對難以忍受的飢寒交迫,這支英勇無畏的革命隊伍卻履險如夷,橫掃千軍,這是怎樣的一種頑強的精神啊!

掩卷沉思:“紅軍取得勝利靠的是什麼呢?”答案不難找到,那就是一種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是堅韌不拔的意志,是無私奉獻的胸懷,是艱苦奮鬥的品格,是把民族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信念,是為國為民而不惜犧牲一切的情懷,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作風……

紅軍長征距今80餘年來,長征精神始終如天上璀璨的星星,閃耀在中國人心靈的天空,激勵著每個中國人逆風而行,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80多年來,偉大的人民在黨的帶領下,用長征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打贏脫貧攻堅戰,現在,國家發展蒸蒸日上,多項科技創新取得歷史性突破,GDP穩居世界第二。在這和平又偉大的年代,我們不僅要珍惜祖輩先烈們為我們創造的幸福,更要居安思危,直面發展過程中的種種艱難險阻,腳踏實地,迎難而上。

現實中,有些同學享受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卻忘記了歷史,缺乏奮鬥精神,碰到失意和挫折就選擇放棄,遇到困難就猶豫彷徨,甚至沉溺於網路遊戲和小說中而不能自拔,在各個方面都得過且過、隨意而為,這樣怎能成為祖國的接班人?怎能肩負建設國家的重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現階段的我們,也在進行著屬於我們的長征。在朝著理想奮鬥的路上,我們要跨越許多“雪山”、“草地”,要征服許多“婁山關”、“臘子口”。當想要退縮、放棄時,要銘記先輩們不怕困難、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始終堅信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攻不下的堡壘,沒有翻不過去的火焰山。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實現中國夢需要我們弘揚並踐行偉大的長征精神,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意氣風發地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進行新的長征。儘管人生之路會有叢生的荊棘,也有高懸的崖石,更有各種各樣的驚濤駭浪,但只要吾輩堅定理想信念,接過先輩們手中的接力棒,傳承與發揚長征精神,就有可能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新長征!

精神不朽在東方!我們將永遠走在長征的路上,去迎戰風雨雷暴,去擁抱彩虹藍天!

篇二:紅軍長征史讀後感

樊宇璨

1934年10月10日夜,在一束束火把的引領下,8萬餘人的紅軍離開瑞金,開始戰略轉移。誰能料想,在接下來2年時間裡,他們將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無人預知,這一轉移成就了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蹟!轉戰14省,翻過18道山脈,渡過24條河流,穿越1。5萬平方千米的草地……讀《紅軍長征史》,我彷彿走進了一座崇高精神的加油站。

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奮勇向前,砥礪我直面成長的煩惱。在二萬五千裡的長征路上,“頭上飛機炸,腳下拼刺刀”,紅軍戰士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鳥兒飛不過”的夾金山、走過荒無人煙死神獰笑的草地,堅定向前、從不言棄……進入國中,我在學習中也遇到過很多困難,有發揮失常的可惜,也有屈居人後的無力,常常讓我自我懷疑、裹足不前。回頭想想,這些困難與紅軍戰士遭遇的炸彈、飢餓、寒冷、病魔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如果我和紅軍戰士一樣堅強和勇敢,什麼困難、煩惱不會退卻呢?

紅軍戰士團結一心、不怕犧牲,激勵我在集體中實現自我。為了長征勝利,紅軍戰士將寶貴生命和家庭幸福拋諸腦後。毛主席就在長征路上接連遭遇噩耗:女兒剛出生就被送給了當地老鄉、弟弟毛澤覃英勇犧牲、妻子為了掩護傷員身負重傷……內心的傷痛尚未平復,毛主席又全身心地投入戰鬥。我不是紅軍戰士,只是長征勝利80多年後的一名國中生,但我也是集體的一份子。作為班幹部,除了做好分內工作,我想,我應該更多地參與班級活動、珍惜集體榮譽,在集體中釋放自己的光和熱。

紅軍戰士信念堅定、樂觀向上,鼓舞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長征途中,國民黨反動派在重要關卡設定道道障礙,妄圖致紅軍於死地。血染湘江,5萬戰士犧牲,沒有動搖紅軍的意志;四渡赤水,時而向東,時而向西,為了以少勝多不辭勞苦;金沙水拍,3萬紅軍面對湍急水流,硬是靠7只小船,用9天時間星夜渡過;雪山草地,紅軍與死神較量,一次次掩埋好戰友的屍骨再次向前……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他們教會我:堅定必勝信念,克服畏難情緒,始終樂觀向上,勇敢迎接每一次比拼,才能實現更高的人生目標。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作為紅軍後代的習近平爺爺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雖然紅軍長征已經過去80多年了,但英勇頑強、團結一心、信念堅定的長征精神,仍然是我們當代少年成長的加油站。讀完《紅軍長征史》,我會更加精神振奮地,走好屬於我們自己的長征路。

篇三:紅軍長征史讀後感

餘正陽

又是一個金色的年輪,又是一個豐收的歲月。當炎黃子孫都在為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週年而慶祝時,我便會情不自禁的想起《紅軍長征史》那段長途跋涉,浴血奮戰的艱難時光……

八十多年前,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紅軍被迫離開中央根據地,從中國江西瑞金等地出發,開始了漫漫長征,八萬紅軍攻堅克難,一路上餐風宿露,浴血奮戰,不僅面臨著環境險惡,物資短缺的困難,還要面對地方軍閥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但紅軍戰士們並沒有為此屈服,他們勇敢的面對困難,翻過冰雪覆蓋的高山,越過洶湧澎湃的江河,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激烈的戰爭。無數的紅軍戰士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憑藉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完成了歷史使命。長征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是歷史上的一場偉大壯舉,紅軍的精神,更是為世人代代傳頌。

《紅軍長征史》記載了八萬紅軍歷史兩年,行程兩萬五千裡的武裝大遷移的艱難經歷,卓絕鬥爭,勝利會師的真實全貌。從原先的八萬多人到勝利會師的兩三萬人,雖然犧牲慘重,但是紅軍戰士們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他們用血肉之軀譜寫的光輝歷史,讓我們心靈震撼。讀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紅軍長征史》那一幅幅浴血奮戰的畫面,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他們用百折不撓的堅定意志,抒寫出了一首蕩氣迴腸,感動世界,震驚世界的英雄史詩。

八十多年彷彿在一瞬間,從指縫間悄然溜走,當今的中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已不再是當年的中國,如今的我們已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僅一次小小的失敗,就足以讓我束手無策,喪失信心,但在前輩們過雪地翻雪山甚至吃草根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我們的學習生活,也如同一場長征,難題,考試就是我們“長征路上”的困難,我們要向紅軍戰士學習,克服學習上的種種困難,不斷拼搏,努力進取。歷史雖已過去,但我們仍要緬懷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勳,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發揚紅軍戰士的長征精神,為中華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

讓我們一起緬懷革命先輩的光榮歷史,將偉大的長征精神發揚全世界,為祖國的未來共同繪出一幅璀璨的“紅”圖。

篇四:紅軍長征史讀後感

樓子睿

“天是被子地是床,野菜野果是主糧。飢同飛鳥爭餘粒,倦向芳草索繡衾。”長征,是無數革命戰士用血肉之軀譜寫的光輝歷史,它創造了令全世界震驚與讚歎的奇蹟。《紅軍長征史》是唯一一部記述紅軍長征的正史,它再現了中國工農紅軍歷時兩年、跨越兩萬五千裡武裝大遷移的真實全貌。百年黨史,長征是其中極為重要的大事件,而長征精神也已經成為中國人民精神力量的象徵。習主席在紀念長征80週年大會上講到“長征歷時之長、規模之大、行程之遠、環境之險惡、戰鬥之慘烈,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戰爭史乃至人類文明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長征精神不僅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在新時代新徵程中,依然照耀著我們砥礪前行。它是中國人民的精神財富,更是全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財富。看完《紅軍長征史》,感動與感慨交織,使命與危機並存,在歷史與現實交錯的時空裡,我看到了那些前仆後繼的身影,還有我們中華兒女不屈的靈魂。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掩卷沉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長征路上,每一箇中國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責任。”

於是我想,長征精神應該是一種信念,信念不移,精神不倒。信念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當你堅信自己能成功時,你必能成功。如果沒有共產主義必勝、革命必勝、人民必勝的信念,我們的紅軍何以能在前有阻敵、後有追兵的情況下長驅二萬五千裡而取得最終勝利?如果沒有那最後一片葉子,《常春藤》中的瓊西何以能戰勝病魔?2021年的暑假,新一輪疫情又向我們襲來,面對疫情,中國通過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免費接種疫苗等措施來堅定大家的信念,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使疫情再一次得到有效控制。而反觀境外一些西方國家,政府以“民主人權”為藉口聽之任之,最終造成的卻是越來越高的新冠確診率和死亡率。政府如此“不作為”,民眾又怎麼可能對抗疫有信心?

於是我又想,長征精神應該是一種神魂,是民族之魂、是團結之魂。為了儲存有生力量,血染湘江,英雄惜折過半;十八勇士強渡大渡河;二十二勇士飛奪瀘定橋;一碗青稞面,兩塊羊皮襖。長征途中這一幕幕感人的故事,展現出紅軍戰士團結互助、排除萬難、不怕犧性、大局為重的革命精神。7月末河南遭暴雨襲擊之時,我們看到某地鐵車廂內,老人-婦女-兒童-青年有序下車,把更多的生存機會讓給他人的身影;我們看到鴻星爾克等民族企業在自身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毫不猶豫慷慨解囊向災區捐款的身影;“人心齊、泰山移”,長征精神,民族之魂,照耀著中國的山川大地,庇佑著華夏的炎黃子孫。而反觀歷史,東漢末年,袁紹討伐董卓,如果十八路諸侯不是貌合神離,諸侯聯盟又怎會這麼快瓦解?太平天國,輝煌時曾佔半壁江山,如果不是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又怎會最終被清軍圍剿?

於是我再想,長征精神應該是一種氣概,勇往直前,百折不撓。“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長征一路,紅軍遭受的苦難不計其數:雪嶺陡峭、激流洶湧,飢寒交迫中爬雪山、過草地、啃樹皮、嚼菜根。如果沒有這英勇無畏的情懷、昂揚向上的鬥志、堅毅不屈的意志,又哪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閒”的豪情?又哪來那具有歷史決定意義的三軍大會師?2021年8月1日,第一次殺進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名將蘇炳添以9秒98獲得第六,書寫了中國田徑乃至中國體育的嶄新歷史,他是第一個進10秒的亞洲人。其實,現年32歲的蘇炳添並非天才型選手,他腿沒黑人選手長,力量沒黑人選手強,肌肉也沒有黑人選手發達,那麼,他又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績的?從新聞中我們瞭解到,蘇炳添能站在這條賽道上,背後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這就是蘇炳添成功的唯一祕訣。看看奧運健兒,再反觀自己,蘇炳添跑百米的時間我只能跑60米,別人看書學習的時間我在睡大覺玩遊戲,遇到困難就退縮,遇到挫折就消沉,今天的事明天做,明天的事減半做。日復一日,造成了我的學習成績進進退退沒起色。究其原因,還是怕苦怕累,還是缺乏勇氣與毅力啊。

2021年,百年大黨恰是風華正茂。2021年,13歲的我,“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於是最終我明白:長征永遠在路上,長征精神永存在心中。年少如我,光陰如梭,只有揚起百折不撓的帆,開著勇往直前的船,一路載著長征精神乘風破浪,生命之舟才能駛向勝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