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印刷術作文600字

用雕板印刷書籍,唐朝還沒盛行這個。五代時期的馮瀛王開始印刷五經,以後的這些典籍都是用雕板印刷術印刷的。到了宋朝的慶曆年間,有個平民叫畢昇,他發明了一種新的印刷術——活板印刷術。

活板印刷術作文600字

活板印刷術?它有什麼高妙之處?它這“活”字是如何體現的?我將從以下幾方面詳作介紹。

首先,這種印刷術的字是“活”字。人們選用膠泥,為每個字刻一個印,字的厚薄度如同銅錢的邊緣。用火燒一燒,膠泥就能變得堅硬。有的字在一個版裡要數次用到,如“之”“也”等常用字,就多刻一些備用;有的字生僻,事先沒準備好字印,就臨時現刻現用,方便、靈活。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用泥,而不用木刻字印呢?木的紋理,有的疏,有的密,一旦受潮或沾上水,木容易脹大變形,刻出的字印就容易變得高低不平。而用膠泥刻字,才是又好又便宜的選擇。刻好的字印如暫時不需用,就把它們按韻部整理好,貼上標籤,一排排放置在木格里,方便隨時取用。

其次,板是“活”板。要印刷書或文時,可根據某頁文章用字的需要,把一個一個活字字印撿好,放進鐵製的模具裡,組成一板。印完,這些字印可拆開,重變成一個一個的字印,等著組成新板。一個一個的字印如何能組成一塊整體的板,不鬆動不搖晃?方法是:拿一塊鐵板來,上面鋪上松脂、蠟和紙灰一類的東西;把字一個一個排好,再拿一個鐵模子放在鐵板上箍住這些字,然後用火燒鐵板,板上的松脂、蠟和紙灰之類的“藥”慢慢熔化,就能使一個一個的字印連在一起,組成一塊整體的板。

第三,印刷靈“活”。在一塊鐵板上排好字、制好版,可以同時在另一塊鐵板上排好字、制好版,在一旁準備。這樣,兩塊板交替排字、備印和印刷,省時,靈活,瞬間就可印好書、文。

第四,效益新“活”。如果只印三兩本書,是不能突出這種印刷術簡便容易的特點的;而要印百十上千本書,就能突顯其神奇的高效,效益的新活。

畢昇這“活字印刷術”真是偉大的發明。在他死後,他的那些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及諸子侄得到,一直珍藏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