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作家杯A組]小巷深處——懸橋巷風情錄3000字作文

前言

  小巷靚麗風景,其歷經千年滄桑,穿越歷史隧道,始終保持獨有韻味。

  小巷藏著童年夢。夕陽斜,落日餘輝撒青石磚與孩童純真笑臉。青磚黛瓦留最真實足跡。

  小巷庭院狹窄,抬頭仰望,璀璨星空編織美麗童話,直至甜美夢鄉。

  小巷掩埋多少文人雅士辛酸故事。

  小巷依舊沉寂,那些佈滿青苔牆磚,在默默訴說小巷歷史、小巷瑣事,小巷輝煌與小巷故事。

  目錄

  一、待到回首

  二、

  三、難忘

  四、夢迴

  待到回首

  “小橋、流水、人家”為蘇城的懸橋巷傳遞出詩一般的畫意,老街深巷,舊居古宅,蜿蜿小河,潺潺流水,跨上彎拱小橋,翹首而望,一排排白牆青瓦,一株株古樸樹木,映入眼簾。白色牆面上經歷著無數年風雨的浸漬,略見斑駁,神祕的石板路上,凹凸不平,卻顯光滑細膩。

  時光如此匆匆,歷史車輪不斷翻轉,古往今來,巷裡生活著平民百姓,也曾住過眾多文人墨客、達官貴人。走進小巷,穿越著歷史長廊,靜心領悟,似是踏入時空隧道一般,不由得帶到遠古時代、繁華如夢,但也只在隧道中留下足跡而已。

  小巷,自明朝修建至今,不知有多少人在其中踟躕徘徊,不知有多少人從小巷匆匆而過?小巷承載了無數腳步,以致於青石板光滑透亮,透出歷史悠久、歲月綿長。

  何時回首——懸橋巷,東起平江河,西至臨頓路,另有一個美名——迎春巷,若無此君造懸橋,更別有“懸橋巷”。此是福地,孕育多少一代天驕——幾百年裡從古巷走出無數名人,洪鈞、史學家顧頡剛、近代明醫錢伯煊、清代學者黃丕烈等等,曾踏著巷中的石板小路,飲用著巷裡甜甜的井水,滋潤出靈感,激發出美妙詩蘊,留下不朽詩篇與功績。丁氏祠堂也出身於地,而源於此地。

  唐初迎春巷、宋代縣橋巷、清代懸橋巷,一串串美妙上口的巷名,翻轉了年年歲歲,飄過萬水千山,記載著悠悠古韻的老巷,卻那樣恢巨集,小巷記憶裡,走動著故事,一條老街深巷,一座舊居古宅,讓人們追憶起往昔的人文薈萃,隔著早已長出鮮苔的黛瓦粉牆,小巷裡不起眼的老牆門裡,隨處都有如雷貫耳的名字在我耳邊輕輕迴響。驚訝文化歷史氣息,別處陽光燦爛,此處卻不顯威,照在巷子的牆上,反而顯現出巷中暗暗的幽深,襯得青苔,似要滴出水來。天上一線細藍,地上也是帶著珠碎卵石,星光閃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倒還真是有點巷的味道了。

  偶有路人騎摩托而行,小巷原本靜謐,伴著不和諧的音樂節符,音質刺耳,但只是一閃而過。待他走遠,如傷口癒合般令人舒坦愉悅。沒有失望,瓦片透歷史,牆壁射滄桑,古樹歷風雨。時光流逝,風雨侵蝕,舊時茅屋、板樓失去色澤與光彩,一觸控有修復痕跡。依有著完好小巷,人生最大的安慰。小巷經歷著光輝與風雨,也承載著變遷和動盪,但小巷依然顯得質樸與純潔,高雅中透露出清晰,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記載在小巷的歷史中,每當翻開其中一頁,不由得為之感慨,為之興奮,而胸中難平。

  於是,無論理由,無論情懷,這巷被譽為“讀書人家”,情感如此繁複,遠遠不止它是一條巷子,還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與勇於執著的精神。

  雨後

  古城懸橋巷,細長的流水、彎彎的拱橋,環繞著古木房屋,苔痕襯幽靜古意,經歷滄桑,但不顯蒼老。一陣夏雨伴隨輕風而來,灑在人家屋頂上,灑在古樸高大的樹木上,帶來了涼風與溫情,雨如絲,輕靈飄舞,不經意間,舞出一片朦朧,綿密與瓦片交織成青灰迷夢。一女子撐起紙傘,從巷裡輕盈走過,增添一道美麗風景線。

  雨後一道道彩虹掛在天上,我愜意地走在滿地青石小巷中,溼漉漉,溫陽下,房影婆娑,曲徑通幽、柳條飄曳、古意盎然。雨後小巷,簷有殘留雨水,輕擊在石板上,發出一連串動聽的音符,彈奏美妙樂章。

  青石板的路面上十分紛繁雜亂的履痕,誰又能分清哪是匆匆過客的腳印?哪是文人雅士韻步?一雙雙腳印都踩出了不同凡響的足音。我仔細聆聽,那一曲曲動人獨奏或齊唱。雙腳踩著溼漉漉石板,摸著古房斑駁的牆面。望著高低錯落、鱗次櫛比古瓦,一邊尋思。冥冥中我似乎捕捉到了不同尋常的節奏!時而急促,時而穩健,時而忙亂,時而踟躕,時而徘徊,時而無奈,時而落魄……這是誰的腳步聲?

  啊,步入古宅,透過紙窗,向外遙望。似乎看到一代名醫錢伯煊走街穿巷的身影,在這條古道漫步著;時而望著洪家大院,古樸磚牆、節節臺階、朱漆木門,一樣樣都那麼自然。思緒萬千,忽又轉思,一個服孝期間的洪鈞在這條小巷中,還不忘救人於水火之中,真是“為天下者,不顧其家;為名節者,不顧其身”的大義凜然,雨後會讓我想起許多許多。

  一陣涼風吹拂,回到眼前,灰白印記依舊清晰,粉牆黛瓦,灰得徹底,白得分明。走出古屋,踏上青石板小路,繼續前行,遠遠看見祠堂,還有書院,堂皇謙和,端莊質樸,儒雅姿態。平行於小巷周邊,彎彎流淌的河水,祥和而靜謐,悠然而古樸。小巷,高高低低、彎彎曲曲,縱橫交錯,蜿蜒向前方伸展。小巷還是當年的小巷,轉眼間,光陰飄忽而過,氣質未變。

  巷中,那深深宅院,其高度足以讓人仰望。高大巍峨,美輪美奐之磚刻,古樸典雅,上面題寫“世德流芳”四字,無一不昭示錢氏家族當年之輝煌。

  眼前夢幻般,高牆顯露出威嚴氣勢,流簷翹角,層層疊疊排列成飛揚的韻致。用手觸控青鬱的牆基石材,一種獨特的感覺傳來,堅實厚重的溼冷,有著穿越滄桑的深刻,石材表面雖有少許剝落,但仍堅硬無比,經歷著風雨。

  小巷旁,一石一瓦,一花一木,一廳一堂都散發著最原始的氣息,這樣的氣息讓人喜歡。從踏上小巷的那一刻,我的腳步始終是輕輕慢慢,生怕驚擾此處的幽靜。陽光傾斜地照在河面上,不經意間,映入視野的是一座座古樸房屋,水中的倒映,閃閃爍爍。

  小巷不只是個符號,更是安詳的別稱。它也是一種象徵,象徵著平平淡淡的生活,腳下苔痕或已沉寂幾世,我仍踏石而行。

  難忘

  房簷、庭院,襯托小巷。庭院歷盡滄桑,小巷守望著古鎮氣韻,質樸中拒絕華麗。偶爾走過那條小巷,伸手觸控斑駁黝黑的牆基石皮,看著爬山虎酣暢而愜意。腳步輕緩,裸露而光滑的青石上傳來寂寞的回聲。任歲月流逝,任小橋流水,蘇州古城,水城風味。小巷之中,兩岸民居,依河而建木柵花窗,倒映河中,映出別樣雅緻。想祖先們,圍坐船頭,把酒臨風,對聯吟詩,行令吆喝,船行水中,怡然自得。

  我愛散步,於清晨中,初陽暖暖,任清風吹拂,步於小道中,花開羞澀,搖曳柳條,鳥鳴雞叫,賞心悅目;走近小巷,喧囂頓失,石板上響起了足音。這條小巷很長,悠閒、自在、靜謐。鬧中取靜,悄悄、寂寂,這一片澄明如水的氣氛,足以淨化一切,籠罩一切,使人忘憂……追憶古時人文薈萃,黛瓦粉牆長出鮮苔,老巷牆門裡,讓人如雷貫耳的名字在耳邊迴響。

  巷裡是冷清的,也是熱鬧的。午飯前,這裡可以聽到刀剁肉板的聲音,噼噼啪啪的炒菜聲、丁丁當當的鈴鐺聲,聞到蔥花的辛辣味,菜油的噴香味,從身邊一陣風吹來,都會覺得那麼貼近;巷是細細的延伸向前,兩旁樓房,灰濛濛,散發著幽香。青苔幽幽的,向你訴說著故事。畫中描繪的小巷,沒有青苔是不真實的,就像古鎮水鄉一定不能沒有小橋。

  井可以說是小巷必備,每天取水者接連不斷。青石磚依偎著;青石路上,水印與苔痕,散發出古舊溼冷氣味。水漬和青苔,在這凸凹的牆面上點染成一幅山水畫,牆頓時顯得如此耐人尋味。年青力壯的叔叔,露出了寬寬的肩膀,肌肉隱約可見,提著兩桶水,步伐穩健地走著;樸實的阿姨,也不甘示弱,肩上挑起裝滿兩桶水的擔子,一步一搖向前走去,扁擔還發出吱吱的音樂聲,像是唱出一首勞動之歌。

  午後的暖陽下,老人穿得暖暖的,躲在角落,晒著陽光,臉上突顯滄桑,平靜安詳。小朋友跑出家門,來到青石板小路上,歡跳著,奔跑著,遊戲著……

  坐在橋頭,流水穿越著人家房屋,從未留戀風光,破落的石欄上,那裂痕哭訴著興衰,雜草從石縫間鑽出,雜枯黃,草長著,夕陽投下了一層餘暉,將小巷籠在一層光暈裡。此時的巷,人人過往,偶爾幾聲蟬鳴,給出更多的樂感。

  黃昏小巷,陽光恬靜,巷子窄窄,映照瓦片。小巷曲曲,編織花環,心中追憶。一棵棵香樟,綴著小巷的脊樑,腳印中藏著孩童心扉。憶小巷,是我最深回憶地方,兩邊是石頭搭起矮矮的牆。小巷很平常,石階的角落上有層層青苔,步入小巷,領略純樸民風。落日餘暉,看雲彩詭譎,晚風送來舒爽,花香漫天,落葉細語,深深小巷,悟人生趣事

  忽見一老者,坐在橋頭,臉上佈滿了層層皺紋,雙手通紅枯瘦,生滿老繭,結網的紋絡佈滿手背。一雙本來不大的眼睛眯起來,只留下兩條細細狹隙,在他的面前擺放著一張小方桌,桌上有幾碟小菜,和少許花生米,還有一隻精緻典雅的小酒杯,自斟自飲,嘴裡不時還哼起小曲,遇到熟悉之人,親聲招呼,好不愜意。在他身旁,另有一坐客,還拉起了二胡,一推一拉之間演奏出熟悉的“二泉映月”,優揚的曲調中,滄桑悲情,似要道出人生的經歷,又好像表白著什麼。河邊有幾位勤勞的阿姨,拿著搓衣棒,不停地敲打著衣服,衣服上的水珠連同汙垢濺淌出來,此時她們嘻笑著,談論著各自的心事,不時地發出陣陣爽朗的笑聲,迴盪在小河邊,迴盪在古巷中。

  太陽朝著我的身後滑去,幾縷陽光斜照著小巷,溫順和煦的陽光在牆面上灑影,忽隱忽現,彷彿是一個精靈在飄蕩的風中跳蕩;又好似特意剪裁,給它披上了衣裳……藤蘿,苔痕,枝蔓上下斑斑駁駁,鎖住了寧靜的夕陽,如同一朵夢想之花,轉首抬頭,天空已被晚霞溢滿。

  夜色慢慢籠罩著小巷,街旁小巧別緻的燈杆上掛起了一盞盞路燈,散發出昏黃的光線,照耀著並不寬敞的青石路面,投射在舊牆上,搖曳樹影,撲騰在窄窄巷間。一切都是那麼清新,自然,不加任何修飾。不知從何處傳來一聲吠,劃破了小巷的天空,迴響在深深小巷。吠聲後,使小巷更加靜謐。此時的小巷裡閃亮起千家燈火。映照下,小巷愈發顯得恬靜、柔媚而溫馨,城市清晰的脈絡裡流淌出古典韻律。那連綿不斷的屋脊,就象古城星空下緩緩流動的河水。從小窗中隱約可以看到幾位小朋友正伏在書桌上,翻讀書本,學習寫字,或許複習當天功課,或許預習第二天的學習內容。

  拭去小巷的風塵,還依稀能辨出昔日的風貌,繁榮與輝煌並存,美麗與質樸相融,這是懸橋巷的內涵所在,也是它的底蘊使然。回首,凝望小巷,一望無盡的小巷,鳥語花香的小巷,一個念念不捨的小巷!

  夢迴

  小巷鋪著青石板,窄小而幽深,幾乎相接屋簷僅留下那天光,昏蒙而又迷茫。青石板,歷經歲月的磨礪,留印著故鄉歷史。江南小巷,溫婉小令,青石板築成平平仄仄韻腳,斑駁磚牆和長有苔鮮的黛瓦,砌成古典意味的境象,偶爾出牆的樹竹繁花,生長出蓬勃的詩意。小巷的古屋,似凝固的音樂,漫步小巷,不斷領略到一幢幢古屋所承載著獨特的文化底蘊。

  小巷兩旁,古老的深宅大院,隨著艱辛的歲月消逝,絢爛和浮華復存在,所建此宅的人們,如何殫精竭慮,但如今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去。那門窗內,演繹過難以計數,或悲或喜、或奇或特的傳奇故事,為懸橋巷增添了幾許神祕和莫測。歷史像河水一樣不斷流淌著,青苔訴說著小巷裡那段歲月,故事便忽隱忽現起來。漫步在青石板小巷裡,從黛瓦粉牆的樓房中仰望蒼穹,天已成了一幅美麗的錦緞。

  每年的初夏五月,紫藤花開了,開滿了院落,一串串地爬出圍牆。只要從巷中轉過彎,就會看到美麗的紫藤花,小巷悠悠,流動著嫩綠色。水流穿行其間,我想她的面板是被水鄉里水滋潤過的,定是細膩柔軟,充滿無限的溫婉。每到年關,小巷會出現非常難得的場面,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小夥伴聚集在小巷裡玩耍做遊戲,在巷中捉迷藏、在院中滾蛋珠,青石板面上用粉筆畫線跳坊,叫喊聲連成一片,每天都翻著別有情趣的新頁。拿著長輩給的壓歲錢買新衣、買玩具。四處閒逛,放鞭炮、放煙花。新年的小巷重新已穿上了新衣,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居委會的阿姨,還在小巷的路燈杆上掛上紅紅的燈籠,熱熱鬧鬧的小巷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開心的春節,不知度過了多少個年頭,度過了多少個春秋。

  懸橋巷似是一幅空朦靈動、悠閒自然的水墨畫。豐富的大自然給了超逸的美麗、深遂的意境,孕育著世代勤勞的人們。從中獲得了美的薰陶、美的感染、美的教育,讓人魂牽夢繞!

  後序

  懸橋巷,一個耳熟能詳的巷名,曾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

  小巷的青石板路面上,曾留下無數輝煌的足跡。雨後的古屋樹木,顯得無比親切、自然、溫馨。難忘的清晨、午間、午後和夜間,一切都是那麼難捨。

  小巷的橋、小巷的水、小巷的井都是那麼熟悉,小巷勤勞的人們是那麼可愛。

  小巷的許多許多人和事,都讓我們戀戀不捨。

[少年作家杯A組]小巷深處——懸橋巷風情錄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