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作家杯B組]從矇昧中驚醒,自人間來——讀《看見》有感1200字作文

深藍色的封裝,一位極具親和力的女子和幾位老人的合照,中間大大的“看見”兩個字,署名是柴靜。無意間,在網上看見這本書,思索良久決定了買下它,不為其他,只為那封面上的微笑。本以為本書是一位記者輝煌一生的自捧,但事實往往出乎意料,她在這本書中寫下的是她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成長經歷

[少年作家杯B組]從矇昧中驚醒,自人間來——讀《看見》有感1200字

從進入央視到陳虻之死,十年看見,我看見的是一位尖銳、激進的少女逐漸磨平稜角,溫和圓潤,破繭成蝶的成人禮。將近一週,匆匆看完了這本書,它給我最大的震撼與共鳴,不是人,不是事,而是在一次次話語交鋒中正與逆的悖論。

在第二章《那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中,走進非典病房內,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病房深處那心若死灰不復溫的呢喃,更不是那個護士的失神彷徨,而是危難中柴靜奮勇當先的決絕,“我不知道能不能播,但我管不了那麼多了,一個聲音告訴我,我必須知道。”霎時我的心臟猛地一頓,血液停了一秒。腦海中又迴盪起她的話語“我摸著血管,這就是最原始的東西。活著就是活著。在所有的災難中,這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

第三章《雙城的創傷》裡,“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節目會以無解來結尾,一直到我明白真實的世界即使可能如此。對人的認識有多深,呈現才有多深。……雙城連續服毒事件調查到最後,我們發現,最大的謎,其實是孩子的內心世界。”故事最後的無解給我們以一種無能為力,但更多的是真實,柴靜是人,不是神。

第七章裡,《山西!山西!》頗有文藝範的開篇層層遞進引出了老生常談的話題,環保——汙染!她用近乎於白描的語言,平鋪直述講:“山西省長誰來幹,臨汾人民說了算”,“當年送我小蝌蚪的小男孩,是國土局的一個科長,服刑一年”平平淡淡的兩句話,給予了同為山西人的我一種深深的共鳴。

《看見》寫的不是人,不是事,而是人生。故事所透出的哲理性,思維性、邏輯性和真實性,引發了我們一個又一個深刻的思考。但更多的是對一個個現實悲劇的無奈與無能為力。我想“中國夢”就是想要建立一個美好的烏托邦世界,讓這些悲劇不再重演吧,這是國人的夢,也是我的夢。終有一天我要站到足夠的高度,為著這業奉獻我的熱血與生命。這是我的夢也是中國夢!

後記

從非典病房裡溫熱而跳動的血管,到雙城創傷中迷情的內心世界;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山西,到真假華南虎的精神檢驗,再從已命名之的“柴靜兩會觀察”,到5-12汶川告急……一件件如數家珍。十年已至,伴隨著柴靜的故事給予我們的震撼與共鳴,我們不假思索的從矇昧中掙脫,體驗真實的活著,正如她所說:“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記了我們為何而出發”

山西太原匯豐中學國二:冀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