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練習題題目:反腐

【內涵挖掘】

2018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練習題題目:反腐

腐敗,漢語詞語之一,原意是食品因變質而產生臭氣、刺激味和毒性物質的一種自然現象,出自於《韓詩外傳》卷八。腐敗也指人的思想陳腐或行為墮落,出自於歐陽予倩的《梁紅玉》等。腐敗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分思想(內心)腐敗和行為腐敗,一般多指因官員作風不正,行為不正當引起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反腐即是反對腐敗,倡導廉政。“廉政”一詞最早出現在《晏子春秋·問下四》:“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其本來的含義即“廉正”,指政治上的廉潔清明。其反義詞是“腐敗”。反腐倡廉屬政治道德範疇,是廉政建設的基本內容,是思想道德建設的集中體現。要廉政就必須反腐,只有反腐才能廉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國共產黨歷來堅持“反腐倡廉”,尤其在經濟體制轉換的改革開放時期,更是把“反腐倡廉”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行動綱領。

  【三維解讀】

一、腐敗的定義

腐敗在今天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腐敗不但破壞了政治的合理性,揮霍了政府的收入,而且使國際貿易與資金流動失常,最終導致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然而對腐敗這一概念,至今尚無一個大家認同的解釋。透明國際將腐敗解釋為:“公共部門中官員的行為,不論是從事政治事務的官員,還是行政管理的官員,他們通過錯誤地使用公眾委託給他們的權力,使他們自己或親近與他們的人不正當地和非法地富裕起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腐敗是“濫用公共權力以謀私人的利益。”由此可見,無論是學者們還是機構組織,雖在各自的領域對腐敗進行了界定,但都指出了腐敗的根源,即公共權力的私用。公共權力是把雙刃劍,它的執行意味著兩個方面的可能性:一種是維護並實現公共利益目標;另一種可能是公共權力被用作私人謀利的工具,與公共利益背道而馳。

二、腐敗的危害

腐敗會破壞國防安全,導致社會壞人四處橫行、社會風氣腐化、人際關係冷漠,官員麻木不仁,高高在上,矛盾突出,人口素質低下,貧富懸殊,產生社會黑暗。由穩定的經濟社會引起的官員在職位上作風不正,行為不正當引起的政治和社會問題。由作風不正進而產生的結黨營私、徇私枉法、顛倒黑白等各種犯罪。也可利用出身背景,政治地位、經濟權力、熟人關係進行貪汙枉法,吃喝享樂。

腐敗有遺傳傾向,歷來就有。盜竊國家和人民的財產、危害國家政治安全、破壞執政黨的名譽、影響社會穩定、百姓利益。

三、反腐是時代永恆的主題

腐敗,是社會的醜惡現象,對世界各國的執政黨都是一個重大考驗,無論中外抑或古今,無不嚴懲貪腐、追求廉政。中國自不例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更是始終強調從嚴治黨,對腐敗絕不手軟。我們欣喜地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鐵腕決心,利劍出鞘,我們通過網際網路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幕又一幕的我們黨揮淚斬馬謖的反腐劇情,大快人心。可以想象,腐敗不除,國家就沒有希望,中國共產黨也沒有未來。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埠,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猛藥治痾的決心和勇氣,毅然決然地向腐敗宣戰,進行了一場自我革命。這是民之福、國之幸!

命題範例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澳門廉政公署培育廉政意識從小抓起,為國小免費提供《誠實和廉潔》教材,在社群專門開闢“廉政樂園”,設有教室、小劇場,還專辦了《澳門廉政》刊物,注重廉政文化品位和傳播,從2000年開始,在中文報刊開闢“廉政園地”,結合案例編成故事,不斷傳播廉政資訊,受到社會的廣泛支援。

芬蘭之所以能成為當今世界上“清廉指數”連續五年最高、腐敗程度最低、腐敗案件最少的國家,應歸因於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與社會價值、良好的教育環境、社會的透明與開放、完善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芬蘭公民通過良好的教育體系從小到大都在學習法律知識,學習社會學課程,普遍具有法律常識,知法守法。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請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不少於800字。

  【審題立意】

廉潔意識應該從小抓起,讓廉潔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約束、一種責任、一種追求;在全社會開展反腐倡廉教育,有利於奠定反腐敗鬥爭最廣泛的社會思想基礎,形成全社會共同反對腐敗的大環境,杜絕腐敗滋生的土壤,樹立主人翁的精神。反腐倡廉人人有責,反腐倡廉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也是每個公民的義務,要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拒絕誘惑,這樣才能“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