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時鮮素材——屢打屢開的黑診所

看病難、看病貴,很多人就會想到大醫院人滿為患,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黑診所。就在北京這個大醫院集中城市,存在大量黑診所。據北京市衛生監督部門調研顯示,全市有7個區26個重點街道和鄉鎮累計出現1000多家“黑診所”。它們共同特點是:環境差、衛生條件不達標,醫生不具備執業醫師資格。就是這樣黑診所卻屢打屢開。那麼,黑診所存在社會土壤到底是什麼?屢打屢開背後折射怎樣社會現狀呢?

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時鮮素材——屢打屢開的黑診所

記者在北京市近郊東營村看到有四家沒有執業許可證診所在營業。這些黑診所環境簡陋,居住、吃飯、診療在同一間屋內,連基本衛生條件都達不到。診所內所謂醫生大多沒有行醫資質。

資料顯示,2008年北京衛生監督部門取締黑診所3300多例,其中3%的黑診所出過致殘致死事故。2009年初至今,北京市共發生6例未登記醫療診所致死事件

面對問題重重黑診所,前來看病患者卻絡繹不絕。記者看到,東營村緊鄰建築工地,周圍有三四千外來務工人員。東營村公立的社群衛生服務站,由於下班時間早,對農民工來說不是很方便;而大醫院由於存在總體收費高、藥價貴、離工地太遠、手續複雜不方便等問題,很難滿足農民工的需求。

黑診所存在反映出一種社會無奈:它為低收入就診者提供基礎、廉價醫療服務,低收入人群成為“黑診所”固定客戶來源,雙方各取所需。這樣一個畸形就醫鏈條反映出公共醫療體系供給不足和醫療水平失衡。除了持續打擊和理順舉報渠道外,加大公共醫療體系供給,平衡並提高公共醫療服務能力,才是徹底解決“黑診所”問題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