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雖無字,常讀便是書作文800字(通用6篇)

篇一:生活雖無字,常讀便是書作文800字

生活雖無字,常讀便是書作文800字(通用6篇)

古牆在靜默中佇立,用無聲的語言和無形的文字講述它的過往,等著有心人來讀。

我曾經仰望故宮的朱漆紅牆。那時的我還小,高大的宮牆與我竟像大殿一樣威嚴,冬日的暖陽融化了牆上的薄雪,雪水蜿蜒而下,所過之處,朱漆愈發顯得生動;那牆在我看來卻成了一行行字,講述著這座牆,這座宮殿中被時間埋沒的過往。雪水很快蒸發殆盡,“字跡”也在北方乾燥寒冷的空氣中消失不見,但宮牆的傾訴沒有停止。我幼小的心靈中隱約意識到,它的故事還在續寫。

我曾經撫摸喀什老城的土牆。那是幾百年前人們用沙土一層層夯築而成,為古城中的人們阻擋著風沙。大漠的厲風夾帶著沙粒,日復一日擊打著它的軀體,牆面一層層剝落,似乎下一秒就要傾圮,重歸於泥土。當我的掌心貼上它粗糙的表面時,沒有一粒黃沙滾落。它日漸矮小的身軀聽盡了茫茫大漠的駝鈴聲,看見了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而今一心一意地守護背後人們的歡歌笑語。土牆上的黃沙講述著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過去的繁華,曾經的敗落,把這百年的歷史用它自己的語言向我傾訴。如果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這座金黃色的矮牆,沐浴在金黃色的陽光下,正伴著手鼓的節奏在靜止中起舞呢。

我曾經倚靠大鵬所城傷痕累累的磚牆。沿著海邊一條不起眼的土路,在黑暗中獨自走過半個小時,當希望即將耗盡時,古城的一角才遲遲映入眼簾。傍晚時分的深圳灣燈火通明,這裡卻只有一盞孤獨的路燈,勉強照亮城門上“大鵬所城”的牌匾。周圍再無一人,城門上那棵瘦削的將軍手植樹的影子被無限拉長,僅剩的幾片枯葉無力地垂掛在枝頭。我靠在城牆上,能明顯感覺到磚石上的一道道陷坑。清風拂面,送來伶仃洋上的嘆息。這裡曾是抵禦外侮的軍事駐地,城牆上的傷疤是它的榮耀;如今在這蕭索的夜,正在向我訴說著百年的孤獨與這片土地的屈辱。放眼望去,海邊一片繁華,反把古城襯托得更加冷清。

古牆是歷史的守望者,牆的那一面是過往,這一面是現在;牆中自有無形的文字和無聲的故事等著我們用心去讀,去感受。

篇二:生活雖無字,常讀便是書作文800字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記得前幾年與父母去故鄉小住時,常會看見這樣的場景:西邊黛綠的山上,總會有一兩隻風箏飄飄搖搖,裝點上亮麗的色彩。

有時我閒著無聊,便會找到那些孩子,和他們約定好,一起輪流放風箏。一群孩子就在草地上無憂無慮地瘋跑,不知何處是這原野的盡頭……玩累了大家就躺在柔軟的草地上,望著山峰邊的一抹絳色無盡遐想。天邊的雲霞就像一盞暗紅色的宮燈,被仙人隨手一拋,綻出無比絢麗的霞光。

某一天,我得知我將要離開這片土地,離開陪伴我多時的夥伴,離開那無憂無慮放風箏的日子,我感到無比憂愁。到了離別之際,我的夥伴們將一隻紙鳶放到了我的手裡。他們說這是他們一起做出來的,贈與我作紀念。我有些發愣,鼻翼間不禁有些發酸。紙鳶雖無字,但卻是一本鐫刻著我們友誼的書。我與他們相約,來年再相見。

“別了,我的朋友!”我心中吶喊,眼淚不由得從眼眶中湧出。溫熱的眼淚滴落在那隻鮮豔的紙鳶上,彷彿是一串串文字,書寫著我與鄉間夥伴們的友情。

第二年,正是秋光乍現的時節,我再次與父母驅車來到那片原野。啊!這片帶著友誼溫暖的土地!我手中緊緊地攥著那隻夥伴親手製作的風箏,踏上了闊別已久的芳香草地,看見了我正在放風箏的夥伴。

剎那間,時間彷彿靜止了,天上的風箏,憑風而動的青草地,連綿不斷的青山,皆定格在一瞬間。我與他們彼此相望,朝對方跑去,緊緊地相擁。小聚過後,我們還像從前那樣,牽著那五彩斑斕的風箏,牽著屬於我們的快樂,在草地上歡快地奔跑……

東風起,那幾只紙鳶乘著風飛到青山面前,排列成一行文字,刻錄下我與夥伴們友誼的約定。我的思緒似乎也追著紙鳶,飄向遠方。

太陽不知不覺地落下了,天邊只留下幾抹殘存的紅綢帶。我與夥伴們並肩躺在草地上,忽然,有人說那晚霞就跟連環畫裡哪吒的混天綾一樣神奇,變幻莫測。我說,那是一本書,摺疊著友情與思念的書,它系在風的衣襟上,悄悄落在我們的心尖。大家的臉上都閃著著光芒,嘴角掛著一抹淡淡的笑。

我捧起手邊的紙鳶,小聲地嘀咕了一句,紙鳶本無字,常讀便是書。

篇三:生活雖無字,常讀便是書作文800字

水鄉美如畫,唐詩宋詞寫不盡。

初到江南時,就被吸引了——如畫一般,好似步入了仙境。江南,這個煙雨水鄉,無一處是不引人的。

江南水鄉,以水聞名,大大小小的房屋,全部坐落於水中。這兒的水,四季都是綠的,那種綠,彷彿要溢位來,水卻又毫無波瀾,連船兒駛過,也只是微微泛起,不久便又歸於平靜,似鏡。水中自有雨。江南的雨,細,且密。綿綿的針兒落下來,打在青石板上,打在小巷裡,打在江面,大珠小珠落玉盤,滴滴答答,甚是歡快,將這本就乾淨的小城又清洗了一遍,頗有一番風味。似淨。江南的女子,纖腰,酥手,舉手投足間,頃刻風情萬種。她們自帶一種嫻雅的氣質,一頭青絲,一身素衣,別有味道,似靜。江南的園林,如飯食般常見,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等更是一年四季,人流不斷;太湖石、獅子石、鯉魚……一切都恰到好處,多不得一分,少不得一分。似景。——怪不得中國總有層出不窮的詩詞描煙寫雨,怪不得李煜寫它,李清照寫它,韋莊寫它,白居易也寫它!江南水鄉,是蘇繡繡娘繡出的一幅煙雨,似畫!

柳葉婆娑絛似錦,白牆青瓦秀逸寧。

在似畫的水鄉,令人感到俏皮的,便是柳樹了吧。這淘氣的玩意兒,為打發孤獨寂寞,一長就是一大排,齊齊往河裡探頭,照著靚麗的容顏。別說,她還真有資本如此,當一頭“綠絲絛”褪盡,只剩下小絮兒時,還有人將這飄揚的柳絮瞧成了雪,急急向伯父彙報:“未若柳絮因風起!”江南的房屋也十分不同,白牆,青瓦,在水與柳樹的映照下,顯得那樣和諧,一派秀氣的模樣。

條條大路通羅馬,江蘇以南船先行。

江南,水鄉,自是行船的。清晨醒來,透過薄凝結的視窗向外看,就能瞧見早起的船伕在擦拭著船兒,見你望著他,便十分靦腆地一笑,用詢問似的眼神看著你:坐船麼?

煙雨江南,是一本讀不完的書,無數文人墨客到此一遊;無數英勇義士劍走偏鋒……

捧讀煙雨江南,感悟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無字財富,數不盡的詩人詞人帶來的留香墨寶。

江南,煙雨,煙雨,江南——它,是整個文學史上著墨較重的一筆,也是值得我們去捧讀、感悟的珍貴財富!

煙雨本無字,常讀便是書。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讀煙雨江南,感受那盛世芳華!

篇四:生活雖無字,常讀便是書作文800字

我一直很嚮往那種屬於自己的寧靜。常常在傍晚時,拉開房間的窗簾,去欣賞那令人陶醉的夕陽,它高尚而又聖潔。

夕陽總是很熱情地迎接我,而我也好奇地注視著它。它就在離地平線不遠的空中,向人們微笑著,使人感受到它的溫暖與柔情。然而,夕陽畢竟不像初升的太陽那樣充滿活力,它沒有早晨的太陽那樣明媚,也沒有中午的太陽那樣火熱,更沒有午後太陽的那種令人流連忘返的嫵媚。可她散發的卻是生命即將結束時的餘輝。

一天,晚霞悄悄地透過窗簾,帶著粉紅色光芒與氣息,灑在我的書桌前,我輕輕拉動窗簾,便不由自主地來到原來觀看夕陽的位置,我微微抬頭向遠方眺望,無意中看到了西邊的天空有一片彩霞,那一輪火紅的太陽正慢慢落下,不知不覺西沉的太陽看起來特別大,特別美麗。它所發出來的柔光也更是迷人。

此時,西方的半邊天就像一個巨大的調色盤,不斷和其他顏色相互混合,重疊,靠近夕陽的那一邊是深紅色,十分鮮豔;中間是緋紅色,往外是淡紅,再往外是粉紅,層層遞進;然後是橘黃,橘黃旁邊是黃色,五彩繽紛的顏色相互交錯,給我帶來了視覺上的衝擊。天空像是有無數朵形態各異的彩雲在不停地變幻,一會兒像飛禽走獸,一會兒又像花草樹木。遠遠望去,那一大片彩霞好似一幅遊動的畫卷,鑲嵌在西方的天空中,而創作這幅風景鉅作的正是那看起來平庸,沒有追求的夕陽。此刻,在漸漸變深的天色中,我彷彿看見了比平時更火紅,更美麗的夕陽。

看著這夕陽造就的美景,我思緒萬千。夕陽的生命雖然接近尾聲,但它沒有因此而悲傷,它不僅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人們,更可貴的是它還把周圍的雲朵,打扮得更加漂亮,創造出屬於大自然的美麗!它絲毫不計較自己的名與利,這一點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

夕陽,你雖然沒有初升時的活力,卻為傍晚天空造就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你雖比不上朝陽的高昂卻始終保持樂於奉獻的精神;你雖沒有午後陽光的嫵媚,卻能留住每一個從你身邊走過的人,你有自己的追求與理想,不僅令我們尊重,也值得我們去學習。

夕陽雖無字,常讀書便是書,因為它高尚而聖潔。

篇五:生活雖無字,常讀便是書作文800字

蘇先生曾說過:“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不能一帆風順,自然也有不完美的時候,但也是這份不完美,才最美。

兒時總愛與奶奶坐在梯子上賞月,奶奶總是用蒲扇為我一下一下地扇風,蟬兒和蛐蛐爭著唱歌,吟出夏的歌。我躺在奶奶膝上,她一搖一搖地晃著,我也就跟著輕晃起來,恍惚間,月亮也在晃,她緩緩地搖擺著她鋥亮的臉頰,露出一抹淡柔的笑。爺爺就在一旁看著我倆,點著頭,慈祥的目光灑了我們一身。兒時的月,總是那麼圓亮,她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是比上帝頭上的光環更閃耀的希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竟發覺那枚月亮,早已大不如前了。一個淒冷的午夜,奶奶急切地把我從睡夢中搖醒,緊握著我的手,說:“你爺爺去世了……”我極不情願地把我那垂著睡意的眼皮撐開,抱著無所謂的心態,“哦”了一聲又接著對奶奶說:“去世是什麼?很嚴重嗎?比我睡覺還重要?應該沒什麼大不了的吧……”她聽後強扭出了一勾笑,幹皺的嘴皮深深地陷了進去,她再次招呼我睡下,我明顯地感到從從她的手心中傳來一陣沁涼,隨之則是微微的顫抖。藉著一縷月光,我看見她清亮的雙眸突然渾濁,彷彿是一團化不開的愁,久久糊在她的眼上,斑斑紅鏽爬滿了她的眼球。月光在房間裡像把銀刀那樣切下來,正好落在奶奶疲倦的背脊上。我的心,也被那厲寒的月光割得生疼……

豆蔻之年的我對去世和死亡有了清晰的概念。回想起那夜奶奶對我擠出的六個字,至今痛心。那晚的月光是那樣殘零敗落,卻在我記憶中那樣深刻。每當看到奶奶坐在長椅上賞月,我的心都不自如的一揪。她對我說:“你爺爺正在月亮的背面看著我們呢!”奶奶的眼睛被月光染上一層銀色,卻是那樣清澈皎潔,今夕何夕!又有多少人現在在昂視天空,昂視這月亮,遊人或是離子?親人或是戀人?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亮的背面,是人與人之間無盡的掛念。

從那以後,我喜歡夜晚,我從不畏懼夜的黑,因為我知道,總有一枚清澈的月兒印照在人的心間:心亮了,世界也就亮了。雖然敵不過太陽那般耀眼,但這月光卻是人與思念連起的一彎虹線。

我不再奢求完美,也不願回首或後悔,人生如月,或是一曲不完美的缺月;或是一個完美的半圓。正因為不完美,才最美。

篇六:生活雖無字,常讀便是書作文800字

青花雖無字,常讀便是書

歷史,是記錄時間旋律的樂章,它大若一座城牆,有時又小若一粒塵埃。那抹青花,卻醞釀著恬靜的美。

時光迴轉至那年的暑假,我回到了老家。白牆灰瓦,泥濘小路,香甜的杏花隨風起舞,雨點淅淅瀝瀝,彷彿在演奏輕快的樂章,不禁使人想到“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的美好意境,促使我輕踏著被雨水所積澱的小路,去探索這鄉間的奇妙。

一排排被藤蔓遮擋的老屋裡藏著一座鄉鎮博物館,走進一看,老舊的外牆,似乎在向我述說著它經歷的春秋。而在這抹陳舊中,排排潔白的青花瓷映入了我的眼簾。皎潔的瓷器不知為何,散發著古典而高雅的氣質。近看,深藍的線條將其包裹,給人騰雲駕霧般奇感。線條好像舞者,時而旋轉,時而跳躍,時而柔和地將身子展開。墨色輕巧蔓延,好似隨意的雨點兒。只只青花瓷並無文字,卻好像都在彈奏著自己的故事。

在展櫃的一旁,播放著青花瓷的製作過程。道道複雜的工序從我眼前掠過,使我吃驚的是,這看似高白無瑕的青花瓷,卻是由自然而形成的泥土,在高爐中忍受高溫的痛苦的折磨,才慢慢成形,塑造出這高雅的瓷器。

我驚歎,這青花瓷要忍受住工匠的一次次敲打,一次次的炙烤、塑性,而在這過程中,瓷器從泥土逐漸演變成瓷要。要從世俗中與周敦頤所說的蓮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才能成就中古今中外都為之讚歎的藝術。回憶起曾經的我,常因生活中的小挫折而失去前行的動力,與這不畏烈火焚燒的瓷器相比,又算什麼呢?

我們先人的頑強如石,堅韌如絲,絢爛如畫,優雅如瓷,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就從我的眼前漸次“活”起來,從一石一絲一畫一瓷開始吧,鋪陳的是傳奇,激盪的是國魂!

這偉大的青花瓷經歷了極度的高溫烘烤,才鑄就了這藝術的瑰寶。也正如中國的歷史一般,經歷風雨歲月的沉澱和那無數的煙熏火燎。

青花雖無字,常讀便是書。青花瓷的精髓,正蘊含了中國人骨子裡的堅忍不拔,鋼鐵般的偉大堅毅,而這抹青花,如支無形的筆,書寫著自己的堅強,給予我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