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朱光潛的一封信談讀書(通用6篇)作文

篇一:給朱光潛的一封信談讀書

給朱光潛的一封信談讀書(通用6篇)作文

沈諾伊

敬愛的光潛先生:

見字如面。

我是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忠實讀者。我從您的字裡行間中悟出了許多深奧的道理。

您在您的第一封信“談讀書”中提到,“如果你以為念講義看課本,便盡讀書知之事,就是大錯特錯。”這道理本是告訴我們不能做井底之蛙,目光短淺,卻被誤解成課外書,只是課本的牆頭草。當今社會,課本有誤的爭議還在繼續,爭議內容竟是講義內知識與課外知識內容不符。我記得您還說過,“我們要以批評的態度去看待書籍”。是啊,但有一個人站出來,也就不會釀成這麼大的“悲劇”了。

您的觀點提到好啊,可就是有幾個人太固執。我的老師也總是這樣,看到任何書籍內的知識與講義不符,便毫不猶豫地斷定,一切都按照課本里的內容來。這個社會怎麼了?更嚴重的是,只要是名家提出的道理,任何人都選擇無條件信任。您聽說過牛頓第一定律嗎?首次接觸到這一定律的大科學家是在一几几年提出的,直到一八几几年才被重新提出並修改。這能說在這麼長的一段時間沒有出過一名科學家嗎?不能。我想,伽利略的想法和您一樣,要敢於突破重重權威的障礙,打破人們心中的執念。

光潛先生,是您的文字點破了這人們心中的固執,是您的文字拉我們上岸,給我們精神的家園。

“讀書好比冒險,總有些事是值得我們去批判的。”書也是作家們一筆一筆譜寫出來的,又有誰能保證一字不錯呢?

在此,我是多麼希望您可以再用您的那隻溫暖的筆桿,幫社會譜寫更加美好的未來!

此致,

敬禮!

您的讀者

8月8日

篇二:給朱光潛的一封信談讀書

羅欣婷

親愛的光潛先生:

青年就如您說的一般,內心的躁動,心理、生理上的煩惱與外界帶來的種種,總會讓我們變得脆弱。

青春期給我帶來了許多的顧慮,我知道這顧慮從哪來,為什麼而來,但我卻不知道如何解決。

有時我也會學著廣大學者一般,看著那一幅幅字畫,總認為自己明白了很多,但回過頭,卻發現其實並沒有。我那自以為是的心性,從未進步一星半點。就如您說的那般,“因為我所知道的學生們、學者們和革命家們都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類似美國旅行家看《蒙娜麗莎》了。”

但等到我讀完您的作品之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後,我的煩惱與疑問大部分都被解除了。您用幽默的語氣、真實的例子來包裝背後的道理,和對我們的勸誡。我許許多多的觀點也得到了您的支援。我與您在心靈中總會產生共鳴,也許我們應當成為朋友,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光潛先生,您的每一句話在作品中,總能讓我受益匪淺。我希望這本書能陪伴我度過在成長中的難關,為我點燃一盞燈,為我指明一條路。

您的讀者

8月8日

篇三:給朱光潛的一封信談讀書

朱雅靜

親愛的光潛先生:

您好!

我是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忠實小讀者,您的十二封信使我受益匪淺。我看完您的信後,我能可以在字裡行間感受到您對我們這一代青年的真情實感。

在您寫的十二封信中,《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最能引起我的共鳴,我認為您的信裡無不是真理,無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您的“在什麼者只言什麼”的顧慮完全可以消除了。當今中國的教育,很重視我們琴棋書畫的全面發展,牢記歷史已成為中國小生行為準則。我聯想到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一群青年人挺身而出。現在的社會上,青年人依舊是主力,愛國之心不斷跳動著。您在文章裡想表示:“單方面鑼鼓打鼓不成鬧臺戲。”對嗎?

我們身處和平年代,更應該這樣。就拿周恩來總理來說吧,他在和我們一樣年齡時就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現在大家嘴上說著愛國之情,心裡並沒有為國家著想,所以我們一定要通過知識不斷強化自己,報效祖國。

您在信的結尾說:“到民間去!”我作為一名學生,不能因為知識去嘲笑別人。只有放下架子,才能有資格談論愛國。對嗎,光潛先生?

期待您的來信。

此致

敬禮!

您的讀者

8月8日

篇四:給朱光潛的一封信談讀書

繆語薇

尊敬的光潛先生:

時代變了,讓我們成天人心惶惶。自打我讀了您的十二封信後,讓我對世界有了另一種看法,在此很感謝您。

“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這句話你寫得太妙了。談起了六年級時的情景。每當下課鈴一響,我就從抽屜摸出一本書,出神地看著,彷彿餓狼正津津有味地吞噬一隻肥羊。正如魯迅所言,“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肯擠,總還是有的”。我對您《談讀書》這篇十分欣賞,就如文中說的,“你與其讀千卷萬卷的詩集,不如讀一本《國風》或《古詩十九首》,你與其讀千卷萬卷談希臘哲學的書籍,不如讀一部柏拉圖的《理想國》”。簡直說到我心裡去了,對此我對讀書有了另一種的理解。

很少有人會去談靜,在這些人當中,又有更少的人能去理解靜。畢竟“人生樂趣一半得之於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於感受”。也許我們不能夠懂靜,但每個人卻必須做到靜。無論你多痴多傻,都說了“世間天才之所以為天才,固然由於具有偉大的創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強烈”。正像您在《談靜》這篇中寫的,“我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遠不沉寂的”。光潛先生,您看待世界的眼光不同,也讓我大開眼界。

不過我還是有一點不太贊同。

在《談多元宇宙》這一篇當中,您說到“戀愛的宇宙”中的,“所以為戀愛而受社會攻擊的人立刻就登報自辯”。可不是每個人都會這麼做。有些人可能會憋在心裡,自己忍受。

總體來說還是挺好的。

此致,

敬禮!

您的讀者

2021年8月8日

篇五:給朱光潛的一封信談讀書

林雨菲

親愛的朱光潛先生:

見字如面。

如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已經成為了中學生的必讀書目,其內容樸實無華,情感真摯動人。您總是以您的朋友光潛落款,讓我們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也讓我們看到了您對我們新一代人的殷切期盼。

令我感同身受,很有共鳴的是第六課《談在盧佛爾宮所得的一個感想》。其中談到了一個很有深度的故事。一位法國的嚮導帶著一群美國遊客參觀,粗略地說了一句“這就是著名的《孟洛裡莎》”。一群人只欣賞了不到三分鐘就蜂擁而去。這說明了當代人看待任何事物沒有一點鑽研精神,認為每樣事物其背後的原理很簡單,從不假思索,加以探究。

光潛先生,我覺得我也陷入到了這樣的麻煩當中。上課不想思考,敷衍了事,課後的作業習題中的難題中的點題從來沒有再看看,再想想的習慣,只想著快點做完,不會的空著先。“困難日益少,而人類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覺愈輕浮粗率,而艱苦卓絕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

現在的科技發展太快,用腦子不斷研究的時代好像不復存在。隨便什麼題目只要用於手機拍照上傳,就可以得到又快又準的答案。所以,現在的我越來越依賴手機,動不動就要開啟作業幫查查答案,連爸爸媽媽勸我都沒有用。

“我們固然沒有從前人的呆氣,可是我們也沒有從前的苦心與熱情了。”所以,光潛先生請用您的雙手幫幫我,幫助我脫離這樣的煩惱,給我指引照亮前方的路燈!

期待您的回信。

此致,

敬禮!

您的讀者

2021。8。8

篇六:給朱光潛的一封信談讀書

葉惠萍

朱光潛老先生:

您好!

我最近剛讀了您寫的書,說實話深有感觸,我知道你是一位特別關注青年現狀的文人。您的許多提議給我的幫助挺多的,謝謝您。

您在十二封信中的署名都稱為朋友,我覺得十分親切。您的勸解總是有理有憑據,使人信服。您在書中寫到的每一句話,雖富有深度,可仔細想都是正確的。特別是有一句我認為您說的很對,“許多人因為人生多悲劇而悲觀厭世,我卻以為人生有價值,正因其有悲劇”。正因為有一些煩惱的事等著你去解開,人生才會充滿精彩。所以,那些因悲劇悲觀厭世的人,永遠也不會體會到活著的精彩。

我記得我有個朋友,她總是覺得學習只是表面,到了社會上,這些知識都是沒有用的,所以就不好好學習,整天遊手好閒。我不贊同她的這種消極態度,因為您之前說過,“書是讀不盡的,知識是學不完的”。我也曾與同學一起勸導她,她就是不願意聽,怎麼辦好呢?

還記得您說過的,“談擺脫”中有多少人擺脫不掉很多事,導致了一幕幕的悲劇。可我是弄不明白,世界上是有什麼擺脫不開的呢?只是取決於要不要擺脫罷了。

在此我必須向你說聲謝謝!

此致,

敬禮!

您的朋友

20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