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讀後感:湘行散記讀後感五750字作文

操著粗話的漢子呦,縹緲的櫓歌嘴邊來。山連山,水連水,歌聲竟被那群山清水擋回去了,河邊的洗衣婦羞紅了臉,掩面接上了櫓歌,歌聲不歇,水波漾不止,湘西是桃源罷!
  沈從文1934年還鄉的筆下,給了我這麼個樸素美好的想象。先生這此還鄉記下湘西的故友、湘西的水手、湘西的夜、湘西的流水……十幾年未回湘西,故鄉仍未如何變--卻又變了,那人有的'走了,那鎮換了個面……為什麼呢!
  人還是那麼地樸素大方,可那大笑背後藏著的盡是心酸!就那水手們,十六年前沿河的碼頭,有一半停著高大的運油船。寬平的河面,整齊的碼頭,來往的水手船上硃砂、水銀、苧麻、布匹……裝得滿滿當當。不說那白天有多麼人聲鼎沸,就是落日餘暉剩餘一片深紫時,浮蕩的催櫓歌聲,是如何壯麗稀有。可瞧瞧十六年後!各河沿岸破爛不堪,船被綁在一塊,標著“此船出賣”。水手買船!何等淒涼!當年大方愛笑的精悍作文青年呦,現在成了要為貨物分量爭吵的骨瘦如柴的小子了!為什麼?是什麼把這桃源攪得這般不好!悲憤過後也只能無奈地感嘆句:“時間造化弄人”。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鋼鐵大船揚帆啟航,誰還用小破船運貨?這是“人生”的苦味,慾望和悲哀都十分神聖。我們不配用錢或別的方法滲進他們的命運裡去,擾亂了他們生活上應有的那份哀樂。人總得看開,所以他們又大笑起來,只是有些苦。
  30年代面臨的,幾十年後仍在面臨,你看那中國南邊的某條河上,曾經漁民放一群鸕鶿入水,在竹舟上撐蒿,光著腳、卷著褲腿,黝黑的雙腳、嘹亮的嗓子一動、一吼,水飛濺,歌聲朗朗。一會鸕鶿躍出水面,被綁住的脖子卡著新鮮肥美的魚。這屬於江南出神入化的“鸕鶿捕魚”,還不是抵不過歷史的洪流,被淘汰了罷!
  那山仍是那山,那水仍是那水,那人卻不是那人。歲月蹉跎,物是人非。幸運的是,湘西的水手,還能在歷史哀樂中唱上一曲櫓歌。

國一讀後感:湘行散記讀後感五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