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與儒作文800字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論道與儒作文800字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將這兩首詩PK一下,似乎正好代表道家和儒家,每個人對它們都有不同的理解,對於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們就來“微語論道儒”。

《飲酒》中的前四句表現了一種避世的態度,也就是對權位、名利的否定。最後兩句是全詩的總結,實際是説人與自然的和諧,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邏輯的語言不足以表現它的微妙與整體性。其實道家強調的是自耕自食、簡樸寡慾的生活方式,重視人和自然的統一與和諧。完美的生命,只能在迴歸自然中求得。

《春望》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瑟的景色,到眼觀春而淚流,耳聞鳴而怨恨,再寫戰事持續很久,以致家裏音信全無。最後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相比而言,我更欣賞《飲酒》的意境。陶淵明所追求的是賞祖國大好河山,過悠然閒適、淡泊名利的生活。人世間,很多人追求的是在官場上叱吒風雲,獲得權力、地位和名譽。但是要得到這一切,必須要費盡心機、裝腔作勢、吹牛拍馬。人與人見面,內心不再單純,每個人都各懷心思,人與人之間爾虞我詐。倘若有一天社會真的變成了這樣,其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放棄追名逐利,過一種閒適淡泊的生活又何嘗不好?道家便是如此灑脱。

儒家則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詩中杜甫牽掛着國家,牽掛着百姓的安全,牽掛着戰事的進展,牽掛着家人的安危,牽掛着自己。他的心中牽掛了太多太多,每天心中牽掛這麼多事情,所以杜甫才會“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再看看道家的代表陶淵明,自己在庭園中隨意地採摘菊花,無意中抬起頭,目光恰與南山相會。這就是自然的平靜與完美,他不會像世俗中的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他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在道家和陶淵明看來,世間總有那麼一些趨炎附勢、同流合污的人是無法體驗到這種生活理趣的,而這種悠然忘我的心境,儒家的杜甫也未必能體會得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