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招,再來認識一下帽衣鞋

全文頭身腳,段落帽衣鞋。

作文的招,再來認識一下帽衣鞋

這裡講戴帽穿衣套鞋。

孩子寫作文太散亂,主題不集中,這是常見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戴帽穿衣套鞋”的方法來解決。穿衣戴帽,

大家想一想,自己會不會穿衣戴帽?如果今天戴一頂太陽帽,要穿什麼樣的衣服?是不是應該穿運動服或者休閒一類的衣服。如果戴上禮帽了,那就應配上西服或是正式一點的衣服。一句話,衣服要與帽子配套。

我們現在把一個自然段,也當成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文章,也要有頭身腳。為了更形象,我們把頭身腳換掉,叫作“戴帽、穿衣、套鞋”。

當然,這個不是什麼創造發明。專業的寫作教程裡,把它叫作總分結構,也就是先總後分,或者叫分總結構,也就是先分後總。這個說法太專業、不形象。我們就跟孩子講戴帽穿衣。什麼叫戴帽?就是一個概括。這一個自然段中要講什麼,把中心意思小結出來,這叫戴帽。帽子戴好了,身上穿的就要與帽子協調配套。這叫穿衣。帽子有了,衣服有了,為了整體形象,要下個結論,或是作個補充,這就叫套鞋。

來看這個範文:《我的老師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有星星一般多的偉人。他們無一不需要明師的指點,就算是聖人孔子,在他感到有不解之處時,也會跨越國界去尋找老子為他答疑。

每位老師的教育方法也不近相同,方法各異。當我走近現在的這所中學的時候,我就感受到了老師們的都有教育孩子的寶典。

語文老師的寶典是:幽默風趣,和藹可親。在老師為我們上第一節講的時候,她就對我們說她喜歡“忘年交”,對我們是以朋友的身份來教育我們。在講《童趣》那一課時,老師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讓我真正的身臨其境,和作者一起在賬中觀鶴。

數學老師的寶典是:悄無聲息,引人入勝。國小的時候,數學老師的講課也很生動,常常加入一些課外資料。而國中的數學老師雖少了些課外的資料,但是她的啟發式的提問、設問、解問,調動了我們思考問題的慾望,老師的這一靈丹妙藥,讓我們在不知疲累中集中了注意力。

英語老師的寶典是:快樂輕鬆,成績不落。每天早上的第一節課大多是數學和語文,因為精力集中所以難免體力不濟。但是,上過英語課後,精神反而會放鬆許多。這是因為英語老師時而帶著我們唱唱歌,時而還跟我們講一些小笑話。這些都讓我們邁著快樂的步伐加快了學習的收穫。

荀子認為:人之初,性本惡。正是因為人性有不善的一面,所以就更需要用知識來教化人,改變人。知識需要老師們教給孩子們,而且一個美好和諧的社會也需要靠人的善良去構建。在這個學校中有這麼多這麼好的老師,只要我們用一顆善良的心來對待學習,我們一定不會辜負老師的希望,在未來,為這個天天向善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先不看整個文章的頭與腳,看中間的“肚子”。

語文老師的寶典是:幽默風趣,和藹可親。

這就是我們講的戴帽。把這個帽一戴上,就好象孫悟空的緊箍咒,就跑不了了。

數學老師的寶典是:悄無聲息,引人入勝。

這是另一段的帽,這個帽一戴上下面的衣服就好配套了。

英語老師的寶典是:快樂輕鬆,成績不落。

這是第三段的帽子,一戴上了就好辦了,全部就集中了。

戴帽穿衣套鞋,似乎有死板之嫌。但從寫作文的入門來講,沒有規距怎麼能成方圓,這個死板是必須的。這是一個思維的過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西方的拳擊裡就是三個拳法,一是直拳,二是擺拳,三是勾拳,這三種是基本功。練好了,練紮實了,才可以有變化,才可以靈活。

我們的孩子不是曹植,不要奢望孩子們能七步成詩。任何事,包括包括教孩子養成好習慣,輔導孩子學習作文,一定有幾個過程:一是僵化;二是固化;三是強化;四是優化。不能功夫不成,就要玩花樣。一定要學的有板有眼、有招有式。

再來看看真正的名家是怎麼寫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節選)。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這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肚子。文章大家不陌生。現在我們試著找一下帽子在哪裡?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這是第一自然段的帽子。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這是第二自然段帽子。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是第三自然段的帽子。

大家再看一下,下面的衣服是不是與帽子吻合?

我們先教自己的孩子僵化,等有一點優化了,成了高手了,這個帽子戴的就高明瞭,不必拘於形式了,就在那潛移默化中體現了出來。

來看看每一段的“鞋”在哪裡?

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是不是套的鞋?

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是不是套的鞋?

第一句話是帽;中間的是衣;最後一句話是鞋。形象的教孩子學會戴帽穿衣套鞋。這樣寫思維不亂,文章自然不散;結構穩固,作文自然就有功夫。

要補充一點,鞋不必要求每段都穿。鞋是補充,是從屬的地位。所以,在有的段落裡,一些地方可以有“鞋”,一些地方可以沒“鞋”。寫得靈活了、遊刃有餘了,就不必拘於形式了。但對孩子來講,“戴帽穿衣套鞋”的要求必不可少。這即是思維的鍛鍊,也是形式上的要求。從小就打好這個基本功,文章就寫的有章有法了,這就是功夫的體現。

最後提醒一下:作文沒有頭,拉出去斬首,穿衣不戴帽,抓起來當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