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學入學測驗徵文國中組]心歸處,是敦煌1000字作文

舍半生,給茫茫大漠,從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輩的火,開闢明天的路,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能經得起吹打,一腔愛,一洞畫,一場文化之苦旅,從青春到白髮,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是敦煌的女兒,是敦煌奇蹟的符號,茫茫沙漠,千年相繼,鳴沙山上,四百洞窟,每一點空隙,每一寸空間。都添滿了色彩,都添滿了樊錦詩的夢。他在敦煌的半個世紀中,在光陰與飛沙的吹打下,成就了中國面孔。
  樊錦詩於1963年來到敦煌,把大半輩子的光陰都奉獻給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她紮根大漠,似一棵白楊在戈壁灘上守望半生,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新管理,人們稱她為“敦煌的女兒”。
  1963年的一個夏天,一個瘦弱的年輕女孩在北京火車站揹著大大的揹包,頭戴草帽,滿懷理想整裝待發,這就是樊錦詩的青春,那年她25歲,她在敦煌整整呆了五十餘年,那個黃沙紛飛的荒蠻戈壁中,那個晚上只能用蠟燭或手電筒照明、通訊困難的大漠上,歲月的磨礪以及西北廣袤天地的鍛鍊,使樊錦詩的性格變得堅韌而執著,她甘於奉獻,守望未來,這屬於莫高窟人獨有的精神——莫高精神。這不禁讓我想起2020年春天的疫情爆發,一個是在廣袤遙遠的荒漠中守望,一個是在前線戰鬥,那些醫護人員為生命,為患者搭建出了生存之路,而樊錦詩卻為了文化——中國文化,而在她的“一線”奮鬥一生,疫情來臨之際,再看敦煌,看到的是一種信念,一種勇氣,一種不畏艱苦的付出,一種屬於中國人特有的力量。
  信念是把熱血和汗與淚熬成湯,澆灌在乾涸的貧瘠的土地上,看過多少臉龐,飛過多少異鄉。少年早已蒼茫,回頭望,敦煌仍在遠方,古蹟遺址,逾越千年黃沙漫漫,景觀歷史滄桑,仍展示著敦煌昔日的輝煌,看那些古老的壁畫,看到的不是壯觀,而是一代又一代人,艱苦的奉獻,那些清冷的夜晚,面對石雕殘垣他們流了多少淚,我們無從
  知曉,但那一張張為中華文化奉獻的背影,仍牽動著多少顆心。樊錦詩放棄良好的資源、職位,讓敦煌變得更加輝煌,她在歷史上留下絢爛的一筆,堅定信念,把心中的熱情灑向天涯海角,她是敦煌的守衛者——一位偉大的面壁者。
  從青春到白髮,守衛敦煌五十餘載,看到的是中國精神、中國情懷也是中國面孔,呼嘯的狂風吹不亂她那銀白的髮絲,貧瘠的沙漠吹不干她那永恆的熱情,疫情爆發之際,重見敦煌,看到了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情誼,也看到了樊錦詩和敦煌之間的關係,他把自己的生命與敦煌融為一體,千里迢迢來到戈壁大漠的深處,紮根開花結果,她是樊錦詩,一箇中國面孔。
  作者:閆奕含
  年級:國一
  題目選自:天津卷

[2020年大學入學測驗徵文國中組]心歸處,是敦煌1000字

本站專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中國小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本站”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