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實習報告作文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實習報告
時間:XX年7月10日至8月29日地點: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一環南二段16號)我的專業是圖書館學,有幸到西南地區最大的情報中心去實踐所學知識當然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因此放假前我就積極的做了準備工作,首先是與對方主管領導(朱江老師)聯絡,然後實地考察、熟悉工作環境,並對各個閱覽室的基本工作及其操作流程進行諮詢瞭解。7月10日是正式實習的第一天,按照協議是在電子閱覽室值班。剛開始我以為值班就只是簡單的坐在那裡計時、收費同時簡單的維護機子。到了之後,當天的帶班的邵老師說還要抽空對新刊物進行分類登記。目前我國圖書館界對圖書的分類主要是依據三種分類法: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即中圖法,各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使用,包括我校圖書館)、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即人大法,主要在人民大學圖書館使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即科圖法)。以前在學校不論是專業學習還是在圖書館都是接觸的中圖法,乍一接觸科圖法還有些不適應,好在它是數字編碼,簡單明瞭,不像中圖法既有數字又有字母。在實際工作中給我的第一個“下馬威”是四角號碼(書目記錄卡片都是按照四角號碼排列的),雖然以前學習過,但也只是背了一下口訣:“橫一豎二三點捺,叉四插五方框六……”然後稍稍練習了一下。口訣背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在實際運用中會有很多變化,而且有些變化好像根本沒有“規律”。比如“成”字的第一個(左上角)碼按照口訣應該是“「”取7,但實際上是5,而又根本找不到“插”筆在何處;再比如“熟”字的第二個(右上角)碼按照口訣應該是“┓”也取7,然而卡片上也是5,原來是去的“丸”字的“‡”筆。像這些情況只能靠熟記了。隨著實習的不斷深入,我越來越覺得順手,“不適應”的感覺也逐漸消失。後來還參與了中文/外文的現刊上架、過刊下架、文/理科外借還書上架以及工具書、報紙的上架上欄等工作,當然更多的是一些日常事務。比較遺憾的就是沒有參與其中的圖書編目、館際互借原文傳遞等工作。但就是這些已經讓我獲益匪淺了,還有在與各位老師共同工作的過程中受到的一些行事方法的影響。首先是朱老師,他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人,不多話。有個週末我在電子閱覽室值班的時候將桌子上的刊物分類登記完了就在那裡乾坐著,朱老師後來就問我怎麼不把旁邊儲物室裡的刊也分了,我說沒注意到。他就對我說:“要你去找事情做,不要讓事情來找你做。”我想,“等事情做”想必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通病吧。還有一位楊老師,比較溫和,也不多話。他做事很快,無論是上報紙還是登記刊物,他的速度起碼比我快一倍。這自然是熟練之功,但是也有很多“技巧”的。我後來請教他,他就教我,上報紙呢就應該先把兩份報紙的相同版面放在一起,而這個工作可以在室內做,這樣到室外上報紙的時候就很快了,而在室內分報紙由於地勢比較寬也比在外面分要快一些;而登記刊物可以先將刊物按其刊名四角號碼排列起來這樣就可以直接對應的查詢卡片而不是滿箱滿櫃的翻。準備的工作看起來很煩瑣,但是做好了正式做工作的時候就很快了,這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以上只是眾多老師的“代表”,其他比如陳力老師對讀者的熱情,鄭甦老師做事的仔細,邵志明老師對業務的精通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教育。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獲得了很多東西,首先是專業知識面拓寬了許多,以前只是瞭解以中圖法為基礎的高校系統圖書館的運作,現在還了解了以科圖法為基礎的科學院系統圖書館的運作;其次是知識的跨越,從單純的理論到實際的應用讓我認識到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再次就是從作為接受者的學生到面向讀者、作為授予者的“圖書館員”的身份過渡讓我學會了換位思考;同時通過短期的社會實踐還為明年的專業實習做了思想和知識上的鋪墊。能夠獲得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我還得向本專業的師姐餘傑同學和本專業導師沈治巨集教授致謝。如果有機會,我還將到該中心去進行專業實習,瞭解並實際操作其他工作,如圖書編目、外文期刊編碼、館際互借原文傳遞等,讓自己的專業知識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