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的長征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作文

篇一:十四歲的長征讀後感600字

十四歲的長征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作文

堅守信仰,勇敢追夢

八十多年前,有一群人,有一條路,這條路有陡峭崎嶇的萬丈深淵,有天寒地凍的冰層雪山,有深不可測的泥潭草地。這條路,有兩萬五千裡,這群人,靠雙腳丈量了大半個中國,那是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數血淚鑄就的傳奇,這條路叫長征,這群人叫紅軍。

看過很多關於紅軍長征的故事,而這次看的《十四歲的長征》,也許是故事的主人公與我們的年齡更加接近,再次點燃了我的淚點,讓我久久不能平息,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跨越百年時空,回溯崢嶸年代小革命者們熱血激盪的奮鬥青春。

長征,是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和悲壯色彩的傳奇,是一部百折不撓、氣壯山河、蕩氣迴腸的英雄史詩。而我們的故事裡的小主人公雖然沒有名沒有姓,卻也是這個悠長畫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者沒有一味空洞的描寫主人公異於常人的意志與樂觀,而是以真實的符合年齡特徵的心理描寫,帶我們走入那個時代環境下小主人公的內心,在血色浪漫裡開出晶瑩的童心之花。

雪山,在我們新時代孩子的眼裡,是一個欣賞風景的浪漫之地。對於一個還未攀登過雪山未經歷生死的小紅軍來說呢,一開始也是如此。主人公小丫望著遠方的雪山,覺得像棉花像白糖,皚皚世界,雪連著天,天連著雪,對於長在南方的她來說覺得格外壯觀。這一段描寫的非常真實和貼近生活,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

和平年代的我們可以在雪上滑雪坐雪橇,但長征途中的雪山卻是小紅軍們生死考驗的凶險之地,作者用舒緩的、溫暖的、成長的筆觸其實給我們展示的是時代對比下一個個關於意志和信念的故事。

毛主席說,長征是播種機,後人收穫的是長征精神。八十多年過去了,但願新時代的我們,再一次看見草地看見雪山時,除了欣賞沿途的風景,也能想到長征,想到那些歲月裡用熱血的青春譜寫的歷史長卷,以及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能夠堅守信仰,勇敢追夢。

篇二:十四歲的長征讀後感600字

綻放的花朵

高爾夫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一本好書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關於紅軍長征方面的書——《十四歲的長征》。初讀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反應時不太真實,他們中多半是一些少年,一些小紅軍,年齡大多在十五歲上下。的確長征在我看來太艱苦了,以至於到達了難以置信的程度:他們吃野菜、啃樹皮、吃皮帶┈┈在自然環境惡劣、敵人圍追堵截、糧食短缺,而且還是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取得了成功,真的不可思議。在絕對的逆境中,他們有著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激勵和指引著小戰士們一路向前。

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說“要做到堅韌不拔,最重要的是堅持到底。”心中有信念,風雨又何懼?我一直在思考,紅軍戰士是那樣迎難而上,我自己的長征之路呢?幼兒園的時候,我開始學習民族舞,而要想練好舞,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剛開始練功時,舞蹈房裡充斥著“噝噝”的吸氣聲和痛苦的尖叫聲,老師會毫不留情地給我們開胯、壓胯、壓腿、一字馬,那時我會疼得哇哇大叫。眼淚、鼻涕一時間奮力湧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也是我在練習中媽媽對我說過最多的話。

有一回比賽中,我被參賽隊員絆了一腳,直接摔倒在地,疼得我直咬牙,“這可是省級比賽啊,花費了好幾個月的努力爭取來的機會啊!我不能放棄,要重新站起來,堅持把舞跳完。”於是,一朵紅色的小花又一次綻放在舞臺上,旋轉著……

天上的雛鷹,也都是經過刻苦的練習才能展翅翱翔。練習舞蹈很辛苦,但我相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更要向小紅軍學習堅持不懈的拼搏精神,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要從一件件小事做起,無論遇到任何困難,決不氣餒,通過閱讀《十四歲的長征》,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越來越遠離那個時代了,但我們不能遠離那些英雄,更不能遠離先輩們高揚的英雄主義旗幟!

篇三:十四歲的長征讀後感600字

雪山上的紅色足跡

在中華歷史的長河中,團結、意志堅定、勇往直前、捨己為人,這些品質就像金子一樣閃著光。它們將來需要我們傳承下去,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十四歲的長征》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十四歲、沒有名字的女孩和紅軍踏上了翻越雪山的路程,主人公名字叫小丫。在翻越雪山的過程中好多戰士犧牲了,有的掉進了雪坑一下子沒了蹤影,在那一瞬間,大家看起來那麼渺小,對著個即將消失的生命感到無能為力。有的戰士被刺骨的風雪凍成了冰雕,大家不能停下前進步伐。還有的,在長途的跋涉中把食物讓給了別的戰士,衣服讓給了別的傷員,自己卻犧牲了。活著的人帶著犧牲戰士的遺志,咬著牙腦海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能翻過這座山”。他們互相鼓勵和幫助,最終翻過了山。

紅軍所具備的難道不是中華民族引以傲為榮的精神嗎?他們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自己卻犧牲了。這不就是捨己為人的品質嗎?他們的動力正是那成功的信念。他們在途中互相幫助,多麼團結呀!

堅不可摧的信念是無價的。一個小小紅軍的堅定信念讓我想起了我加入少年先鋒隊時,舉起右手宣誓的情景,跟隨著輔導員喊出口的口號。那時堅定的信念就已經成為我內心中的一顆小種子,它會隨著我的長大而長成參天大樹。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堅定信念的人。那就是我們的白衣天使,疫情不停肆虐下,他們為了每一位人民,奔赴前線。他們每天穿著白色防疫服,又悶又沉,一穿就是一天,汗水就像雨一樣滴在他們的衣服裡,也滴在每位人民的心坎裡,但是他們卻無怨無悔,是什麼信念支撐著他們呢?他們以“治好患者”作為最堅定的信念。我們尊稱他們為抗疫英雄,他們默默付出,努力研究疫苗,正在前仆後繼艱難地穿越疫情這座大雪山。我深深地被他們堅定信念而感動。

漫漫長征路,百年赤子心。致敬紅色的革命、紅色的共產黨、紅色的中國!

篇四:十四歲的長征讀後感600字

堅定的信念使人更強大

“漫漫長征路,百鍊赤子心。”這是對紅軍走完長征後的描寫。那漫漫的長征路上,紅軍戰士們是如何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呢?為什麼在這困難重重的長征路上上演著一幕幕動人的故事呢?為什麼今天讀來,依然讓我熱淚盈眶呢?

在《十四歲的長征中》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孫強。他是一個把生命留給別人,把死留給自己的人。在長征的路上,他借來了一頭棗紅大馬,他並沒有自己用,而是把它給了比自己更小的戰士,而自己卻永遠的留在山谷裡。生命如此可貴,沒有人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但為什麼孫強能做到呢?因為信念。

合上這本書,我來思緒萬千,不禁回憶起那次運動會的經歷。

三年級的運動會上,老師讓我挑戰跑八百米,這是我第一次代表班級去參加八百米,心裡非常緊張。賽前,我在跑道上心情忐忑,一時間各種雜念湧上心頭。可隨著一聲“砰”的槍聲,沒有猶豫,我馬上衝了出去。耳邊的風呼呼響著,余光中看著一個個對手健步如飛,我也不敢放慢一步。前兩圈我還在領先的位置,可跑著跑著,我體力漸漸不支了,到第三圈的時候我累得氣喘吁吁,看著前面的跑道,我舉步維艱,不知不覺也慢了下來。到第四圈的時候,我更加跑不動了,幾乎都是走了。恍惚間,我似乎也聽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加油聲,我告訴自己:“既然參加了,不管怎樣也要跑完全程!”於是我咬咬牙,奮力向終點跑去。最後我不禁跑完全程,還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

看了《十四歲的長征後》現在回想起來,我才明白過來,當初支撐我跑完全程的是對班級榮譽的信念。信念是一種忠於責任、一種堅定理想、一種堅持希望的精神,它給人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給人崇尚光明的力量。今後,我們無論是對待學習還是對待生活中那一份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需要的是信念,信念使我們更強大!

篇五:十四歲的長征讀後感600字

一拿起這本書,我的心中便滿是感慨,在那個時代僅僅‘豆蔻年華’的孩童,卻跟著部隊翻過雪山,跨過草地,走完了這‘萬里長征’,這究竟是什麼讓他們堅持了下來,接下去將由我揭曉答案。

主人公之一的小丫是個樂觀開朗的女孩,她的爸媽在她出生前後便離開了小鴨,於是小丫便於比丘尼們生活到了14歲。在這些年裡,小丫聽說了許多關於紅軍的故事,不知何時小丫便悄無聲息地跟上了紅軍的長征隊伍後來小丫加入了宣傳隊,常常在隊伍中,唱歌跳舞大家都十分喜歡小丫。

不幸的是,小丫在長征路上得了傷寒頭髮,大把大把的往下掉,本以為它已經命不久矣,小丫卻靠著對戰友們的感激與堅定走完長征的信念好了起來,走到了長征結束的最後一刻。

隊伍裡還有一個小戰士叫做小麥,是個小男孩,從國小著媽媽的樣子唱歌,以至於小麥在軍民聯歡會上唱了一首歌,便被宣傳隊的戰士們邀請進入了宣傳隊,14歲的小麥穿上了肥大的軍裝,跟著隊伍,戰友走到哪裡,他就走到哪裡。後來隊伍走到了雪山上,小麥的戰友楊民生因為飢餓而嘆息,一旁小麥聽到後便將自己珍藏的大餅分了一大半給楊民生自己將另一半又放回了自己的口袋。這樣的舉動讓楊民生想起了自己的兒子,他把小麥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憐愛。

在讀到這本書的末尾時,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也給我起一個名字吧》中的內容,小丫與戰友們滑行下了雪山後,小丫對楊英說:“英姐,你說過到部隊了,都會給取個名字,你給我也取個名字吧!”楊英看向了遠處的雪山,落日的餘暉,把雪峰照應的宛若一個披著紅紗的少女,她對小丫說:“你看那紅霞多美,彷彿閃耀著希望,你以後就叫曉紅吧。”小丫聽的滿心歡喜。

‘蒼茫學弟靜默無聲,戰士們莊嚴地向他們的來時路,行了個軍禮,向所有長眠於雪山的戰友告別。’這意味著,長征的結束,回想故事,每一位長征者都憑藉著頑強的長征精神走到了最後。“漫漫長征路,百鍊赤子心”各位長征戰士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篇六:十四歲的長征讀後感600字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長征的故事我聽過很多,但每一次讀都能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受。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依靠一顆光禿禿的樹幹坐著,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像。他渾身都落滿了雪,已經無法辨認面目,但仍可以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菸,火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戰友借火。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生活在新時代下的我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衣服,天冷了有羽絨服,有衝鋒衣。我們還要比誰的羽絨服款式更好看,誰的牌子更高階。而紅軍們有的連個棉襖也沒有,吃的也沒有,都能堅持把兩萬五千裡的長征都走下來了。而我們穿著棉襖開著空調,卻覺得寫個作業都不願意,想想我就覺得慚愧。

這是紅軍長征途中的另一幕:一位炊事班長牢記指導員的囑託,想盡辦法釣魚煮野菜湯,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他把釣到的魚都給到小戰士,而自己因為沒有食物而不惜犧牲自己。魚鉤閃耀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象徵著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陳賡看見一個非常瘦小的紅軍,於是便把自己的糧食分給他。小紅軍拒接了,並拍拍自己的包說還有很多糧食。分開後,陳賡再一次看到小紅軍是,發現他已經死了。開啟它裝糧食的袋子,發現裡面是一個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剛才的小紅軍戰士在生死的考驗面前,寧可犧牲也不吃陳賡的東西。而我們平時吃東西都是挑三揀四的,這個菜不吃那個菜不吃,經常吃不完直接倒掉。而紅軍們連飯都吃不飽,過雪山的時候也只能喝點辣椒水。想到這些我內心就就的慚愧極了。

在以後的生活中我一定要養成不浪費,不攀比的生活習慣。我們一定要努力刻苦的學習,好好珍惜先輩們為我們創造的這美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