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作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

篇一:敦煌莫高窟

五年級作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

凌凌

在甘肅省敦煌境內鳴沙山1600多米長的陡崖上,密密層層地建造了700多個洞窟,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它是由建築、繪畫、彩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敦煌藝術的發源地。

敦煌莫高窟儲存著2000多尊彩塑。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有強壯勇猛的力士,還有一尊長達16米的臥佛。那尊臥佛側身臥著,眼睛微閉,神態安詳。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讓我們不得不讚嘆古代藝術工匠高超的技藝。

敦煌石窟藝術中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部分是壁畫,西方學者稱其是“牆壁上的圖書館”,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些壁畫畫在洞窟的四面牆壁上、佛龕內,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飛天。你看那些飛天儀態萬方,多麼美啊!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琴絃;有的綵帶飄飛,漫天遨遊;有的閉目凝視,側耳傾聽……飛天是由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是多種文化的複合體。如今,飛天已成為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成為敦煌藝術的標誌。

敦煌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它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巨集大、歷史最長久、內容最豐富、儲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藝術寶庫。

篇二:世界文化遺產——西藏布達拉宮

陳雪莉

布達拉宮坐落於中國西南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市中心的紅山上,“布達拉”為梵語“普陀”的音譯,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布達拉宮始建於吐蕃王朝第32代贊普松贊干布時期(公元7世紀),當時稱“紅山宮”,後來隨著吐蕃王朝的沒落而逐漸譭棄。

公元17世紀時,五世達賴喇嘛在紅山宮的舊址上重新修建了巨集偉的宮殿,稱“布達拉宮”。此後這裡一直作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布達拉宮規模龐大,氣勢巨集偉,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36萬餘平方米,主建築共13層,高117米。它是著名的藏式宮堡式建築,也是藏族古代建築和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譽。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包括白宮、紅宮以及周邊與之相搭配的各種建築。以白宮為主體的建築群建成於1648年。白宮是歷代達賴喇嘛進行政治、宗教管理的地方,建築坐北朝南共7層;紅宮位於布達拉宮的中部,以紅宮為主體的建築群竣工於1694年,共6層,這裡是供奉歷代達賴喇嘛靈塔以及進行各種宗教活動的場所。此外,布達拉宮還包括有山上的僧官學校、僧舍、東西庭院以及山下的雪老城、西藏地方政府馬基康、印經院、監獄、馬廄、布達拉宮後園、龍王潭等附屬建築。從17世紀中葉到1959年以前,布達拉宮一直是歷代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從事政教活動的重要場所,是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

布達拉宮氣勢雄偉、規模巨集大的建築中,蘊藏了藏、漢、蒙等民族在文化、藝術、宗教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今天,布達拉宮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聖地的地位,成為世所公認的藏民族象徵。宮殿的設計和建造根據高原地區陽光照射的規律,牆基寬而堅固,牆基下面有四通八達的地道和通風口。屋內有柱、斗拱、雀替、樑、椽木等,組成撐架。鋪地和蓋屋頂用的是叫"阿爾嘎"的硬土,各大廳和寢室的頂部都有天窗,便於採光,調解空氣。

宮內的柱樑上有各種雕刻,牆壁上的彩色壁畫面積有2,500多平方米。這麼美麗的地方,因該保護哦!

篇三:天壇

林欣怡

天壇,是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是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天壇,現在位於北京市南部,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天壇的佔地面積約是二百七十三萬平方米。天壇是建於明永樂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天壇是清明兩代皇帝祭祀的地方,是他們祈求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的地方。

只要你走進天壇,首先看到的是一棵棵百年大樹,它們都蒼翠欲滴,一棵棵都筆直的站立在天壇公園道路兩側,像一個個將士一樣守護著天壇,它們經歷了幾百年的風吹和打,卻人仍然提拔屹立著。

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方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心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的建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據史料記載,有正式祭祀天地活動,可追逆到公元前兩千年,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

據史料記載,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的崇敬。在1900年八國聯軍曾在天壇齋宮內設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捲而去,建築、樹木慘遭破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對天壇的文物古蹟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保護和維修。進行過多次修繕和大規模綠化,使古老的天壇更加壯麗。

2018年7月12日,天壇公園園長李高介紹,天壇公園將增加綠地面積近2萬平方米,擴大對遊人開放面積2。24公頃。

經歷了種種困難,現在天壇終於又重新的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天壇之美,無法以語言描述。

篇四:樂山大佛

黃心樂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今天,我來帶你們參觀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北距成都一百六十餘公里,它是依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大佛為彌勒佛坐像,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樂山大佛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稱。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型臥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9年4月1日,歷時近半年的四川樂山大佛殘損區域搶救性保護前期研究及勘測工作結束,樂山大佛正式“出關”,景區的九曲棧道和佛腳觀光平臺重新開放。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扶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七十一米,頭高14。7米,頭寬十米,髮簪1051個,耳長6。7米,鼻和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三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九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十六米的護法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與天王共存的還有數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匯聚成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

有一首詩描述過樂山大佛“頭大與山高,足寬踏浪濤。千年仍未老,靜坐看朝朝!”好了,今天的樂山大佛一日遊到此結束啦,以後如果還想來樂山大佛參觀的話,記得叫上我喲!

篇五:福建土樓

何藝菲

去年,我和爸爸媽媽去著名的福建土樓。一聽到土樓,大家可能會問:這土樓是不是那種風一吹就倒的樓?回答必然是否定的。實際上,土樓的堅固是無與倫比的。

據記載,在1981年,當地發生強烈的地震,白天曆時20分鐘,夜裡繼續震動,但土樓卻安然無恙,始終挺立著。

土樓是以夯土為牆的集體建築。它最早的樣子是方形,後來,才相繼出現圓形、半圓形等等。各種造型的土樓,不但各具特色,而且帶有幾分神祕。在所有的土樓中,承啟樓被稱為土樓王,是所有土樓中居住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圓形土樓。

我們一家在土樓腳下轉了一圈又一圈,因為它15米的高度著實讓人目瞪口呆,還因為它厚約1·5米的牆著實令人歎為觀止。土樓是福建特有的一種建築,你們可不要一看見“土樓”二字,就以為土樓是種用泥巴糊起來,在風雨中搖搖欲墜的樓。

其實,土樓可堅固了,有一座土樓還在一場7級大地震中只是牆面裂開了一道20多釐米長的空子,還會自動合攏呢!土樓完全成熟於明末清初。因為可以就地取材,依山傍水,因此受到了許多人的歡迎。而且,土樓內的空間很大,可以容納下很多人,這在當時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此,土樓便被人們大量建造,現存的土樓約有5000多座,年齡最大的有700多歲,最小的也有31歲。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樓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小社會。如,永定承啟土樓擁有384間房間,最多時曾有800多人居住。

“土樓對建設和諧社會最有用!”中國土樓建造技藝大師徐鬆生說,“住在土樓裡,有事情大家會互相幫忙,鄰里和睦。孩子孝不孝會有口碑。好的學習,壞的批評,起到教育約束的作用。

這便是奇特、巨集偉、溫馨的福建土樓。這塊中華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篇六: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西藏布達拉宮

許紫琳

西藏的布達拉宮,位於中國西南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是我國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傳佛教名寺。全部建築群樓重迭,殿宇嵯峨,氣勢雄偉,體現了藏式建築的鮮明特色和漢藏文化融合的一些風格。1994年被錄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11月與2001年12月,大昭寺和羅布林卡作為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的擴充套件專案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堅實墩厚的花崗石牆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牆領,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鎏金寶瓶、幢和紅幡,交相映輝。紅、白、黃三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的,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

2015年8月,西藏自治區十屆人大通過《西藏自治區布達拉宮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此舉將使布達拉宮文化遺產保護納入法治化軌道。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布達拉宮,將進一步得到保護。保護辦法對違反規定的行為制定有非常具體的懲罰措施,這對布達拉宮整體的保護無疑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用嚴格的手段和方法進行管理和保護,能使其真正的體現出文化遺產的價值,能讓下一代的人更好的瞭解布達拉宮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布達拉宮的美麗實在讓人感嘆!下次我一定要去那裡看看。

篇七:圓明園

吳燁林

圓明園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它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從1709年建造至1809年造了整整150年。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它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又稱圓明三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小園分佈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搬得環繞在四周。美不勝收,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中許多景物更是巧奪天工。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徵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園中也有許多景物是仿造各地名勝風景建造的。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文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島瑤臺、武陵春色等。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裡。

圓明園不但建築巨集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個種奇珍異寶,所以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可是這麼美的景物,到最後卻被毀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入圓明園把圓明園大鬧一通,把拿的走的就拿,拿不走就摧毀。把圓明園滅的慘不忍睹。更加可恨的是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民侵略者奉命在院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

同學們,我們一定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把中國變得更加強大。使別的國家不敢侵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