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精選20篇)

篇一: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精選20篇)

萬里長城永不倒

古人云:危樓百尺跨長城,雉堞秋高氣肅清。我嘆:北風瀟瀟,掠於一條青龍之上,連綿起伏,寬廣豪邁。遠於萬里,乃氣勢磅礴,穿崇山峻嶺,消逝於茫茫白,融於天地之間。此乃萬里長城也!

長城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工程,已經有約2200年曆史了,即使明長城也有超過400歷史,最早建於西周時期,直至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各國開始大修長城,進入了長城的第一個高潮,但長度仍然較短。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其他長城,修繕長城,使長城進入第二個高潮,長度達到了12344。38千米(加秦長城120千米)。直到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

長城主要分佈於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共15個省、市、及自治區。其中河北省境內長城長度2000多千米,陝西1833千米。據調查,明長城長8851。8千米,漢長城長約5000千米,而西周至秦末長城長12344。38千米,總長度達到21196。18千米。

長城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有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完整防禦系統。牆身是長城的主要組成部分,平均高為7。8米,最高可達14米。平坦的地方較高,陡峭的地方較低;重點地區較高,無人區較低;地基寬約6。5米,牆上寬度均有5。8米,可以保證兩輛馬車同時並排通行。牆身由外簷牆和內簷牆組成,內填泥土碎石。牆身上的每一塊磚塊都是手工打磨而成,有條不紊,嚴絲合縫,好比一塊塊魚鱗,堪稱鬼斧神工!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佈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同莫高窟,秦兵馬俑成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7月8日,長城被列為新七大奇蹟之首。中國再一次向世界展現了自己的文化!

壯麗的萬里長城啊!你龍盤九州的一聲長嘯,燦爛了祖國的歷史;你在戰火風煙中涅槃重生,激起了我們的鬥志;你不屈的雄姿震驚世界,你騰起的未來是不朽的詩篇!

萬里長城永不倒,震雄披靡絞黃滔!

篇二: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趙冉

大家好,我是長城,我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這2000多年裡,我經歷了建設,戰爭,損壞,重建一直到了今天這個樣子。

在北京、在河北、在天津、在山西等都有我的身影,從河北省山海關到甘肅嘉穀關,足足有2萬多千米。所以,大家總叫我“萬里長城”。你可別小瞧我,我建設時一共用了1億多塊磚,看我這龐大的局面,你一定會不禁感嘆,古人真是智慧無窮啊!告訴你們,我的用處可大了,當時,因為常常有匈奴在邊疆襲擊,秦始皇就修建了我,用來抵防匈奴。如果匈奴想打破我,那麼邊疆戰士就會出動,惡戰一場。在每一次的亂戰中,我都得以重修建,唯獨清朝沒有修建我,康熙說:“守國之道,不再修城,而在修民。”的確,在明朝賣力的修建了我,不惜將一切放在我身上,不但明軍沒有抵擋住清軍的攻擊,反而讓我在八旗鐵騎下加速衰亡,戰亂結束後,我又經歷了許多波折,然後一直到了處在和平年代的今天重現輝煌。

雖說這是和平年代,可是還有人在破壞我,把我專用的磚卸下來做房子還有的在我身上亂寫亂畫,我經歷了那麼多的歲月,成功的挺到了今天,你們千萬不要把我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毀了我。你們應該保護我,更加愛護我。

在1987年12月,我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上的一大瑰寶,請切記:長城維護你我他,世界瑰寶靠大家。

篇三: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黃山

人們都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我覺得,黃山的風景確實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

黃山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因奇鬆,怪石,雲海,溫泉等“四絕”名揚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李白曾用“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來形容黃山之石怪且奇,著名的革命家惲代英運代英也曾寫到“蒼茫天壤四望闊,綽約奇峰一眼收”讚美黃山之美之絕,總之對黃山的欣賞;從古至今,不勝列舉。

黃山鬆奇在姿態,有的形式撐開的傘,有的則形狀似筆直的哨兵,還有的形式生長雙臂迎接著遠道而來的客人……但更奇在生命力,它們在花草無法生存的岩石縫隙間生長,任由風吹打,還是頑強地生長著。

黃山奇在形狀怪,有的好似一個從天而降的大蟠桃,有的好似一隻極目遠眺的猴子,還有著好似一位為遊客指路的仙人……簡直惟肖惟妙,讓人百看不厭。

黃山雲海奇在變化莫測,時而如同風平浪靜的湖面,時而如同波濤起伏的大海,讓人歎為觀止,

除此之外,黃山溫泉也是一絕,在溫泉中,抬頭仰望,便可欣賞雲海;側目遠望,便可觀察怪石;極目遠眺,便可觀賞松樹,簡直一舉四得。

黃山,它不僅是一座山,更是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體現。

篇四: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樂山大佛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非遺文化雕刻藝術品多如繁星,而在中國的四川省樂山市,坐立著一件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雕刻藝術品——樂山大佛,它也是中國著名的5A景區。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樂山市的市郊,腳下就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交匯處。江水洶湧澎湃,從樂山城邊奔騰而過,好似一群群飛馳的野馬。

據說,唐朝有位叫做海通的和尚,在一次遊歷中,見到江水十分洶湧,給兩岸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便想幫助百姓。於是,海通決定修佛消災。他帶領當地人在山岩上日復一日地開鑿,歷經三代人的努力,終於在凌雲山上建成了這座舉世聞名的彌勒佛像。

樂山大佛足足有71米高,而整座凌雲山也才72米高,所以當地人用“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形象說法來稱讚樂山大佛的高大雄偉。它的頭長14。7米,寬10米,需要20多個小朋友手牽手才能把它的頭圍起來;它的兩隻耳朵長7米,可以裝下2個高大的成年男性;它肩寬24米,足足可以站立10多個人;它的手指有8。3米,看到這巨手,我不禁想到《西遊記》中孫悟空怎麼飛也飛不出去的如來佛祖的手掌。

樂山大佛慈眉善目地坐在江邊,好似一位守護者,正莊嚴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為何它歷經千年風霜,卻依然屹立在滔滔的岷江之畔?這與它精妙的設計息息相關,大佛背後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溼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而這也是為何它能夠成為非遺文化的最重要的原因。

樂山大佛不僅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世界非遺文化的重要財產,我們要保護好非遺文化,才能更好地將民族精神傳承下去。

篇五: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太和殿屋脊上的神獸

太和殿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它位於北京故宮。那你們留意過太和殿屋脊上的神獸們嗎?今天就讓我講講屋脊上的神獸吧!

中國的古建築物一般有五條脊,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古人喜歡在垂脊上裝飾很多小動物,這些小動物被他們叫做脊獸。而古人在這屋脊上放各種“仙人走獸”就是盼望著他們的幫助,如辟邪、避災、保佑家宅平安等等。比如說“騎鳳仙人”吧。傳說有位君主聽信奸臣的讒言,結果被敵人打得落花流水,逃命途中差點被敵兵追上一命嗚呼。幸好這時有隻鳳凰路過,他便乘著鳳凰渡過了大河絕處逢生。所以“仙人騎鳳”就有逢凶化吉的寓意。

那回歸正題,讓我來介紹其他小夥伴吧(太和殿屋脊上的神獸)!太和殿上有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狎魚、狻猊、獬豸、鬥牛、行什這些神獸。大家看看這些神獸的名字肯定有許多疑問,比如:為什麼有隻神獸叫“鬥牛”?“鬥牛”不是西班牙的嘛,怎麼跑到中國故宮來了。原來鬥牛它牛頭龍身,是個防洪專家,可是個土生土長的中國鎮水神獸呢!而這些神獸還有一個“超級學霸”,那就是獬豸。獬豸智商極高,有一雙火眼金睛,能明辨是非。

建築物上脊獸的數目有著嚴格的規定,根據建築等級的不同,脊獸的個數也不同。故宮裡級別最高的建築就是太和殿,仙人後面排著10個脊獸,代表著天子至高無上的地位。再往下就是皇帝居住的乾清宮,有9個脊獸,“九”可是皇帝獨享的數字,是九五至尊的象徵;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室,有7個;妃嬪居住的東西六宮,用5個;一些配殿,就只有3個甚至1個了。

在民間還有著一首用來記脊獸的歌謠:一龍二鳳三獅子,海馬天馬六狎魚,狻猊獬豸九鬥牛,最後行什像個猴。可見這些神獸還真是有趣呢!

篇六: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李佳興

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處,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它是一座長方形的城池,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外朝分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的地方。內廷分為朝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是皇上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故宮巨集偉壯麗,建築明朗開闊,紅色的宮牆和金色的琉璃瓦看起來格外輝煌,愈發讓人沉醉其中。如果你仔細觀察,可能會發現每一個宮殿的石柱以及屋簷都刻有著龍和鳳的圖案,它們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它們盤踞在屋簷屋頂之上,彷彿下一秒就能騰雲駕霧,扶搖直上九萬里。故宮的建築不僅樣貌端莊雄偉,而且還具有對稱性,每一個宮殿屋頂的四角上各有十隻神獸,生動形象。東西六宮各有宮牆隔開,秩序井然,向遠眺望,像一個個五彩繽紛的小點分佈在故宮的各個角落,把宮殿點綴得更加富有光彩。

在看了故宮的樣貌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那就是乾清宮,乾清宮是皇上的寢宮,宮內富麗堂皇,它是由四根巨大的紅柱子支撐著屋頂,正中間的匾額上寫著“正大光明”四個大字,匾額下是皇上經常坐的龍椅,龍椅旁邊還有兩個金色的香爐。

看完故宮後,我為我們的中國有這樣的古建築而自豪!

篇七: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峨眉山

“震旦國中,峨眉者,山之領袖”讀到這你可能早就猜到是峨眉山,然而這句話足夠證明它的氣勢雄偉。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峨眉市西南方向。景區總面積為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山中有五處主要大寺院。

“一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峨眉山風景秀麗,秀甲天下。在金頂上向南眺望,雲濤滾滾,氣勢恢巨集;北望百里平川,彷彿鋪上了錦繡,大渡河、青衣江盡收眼底。站在峨眉之巔峰,素有“一覽眾山小”之感嘆。

峨眉山有三大自然景觀:日出、雲海、佛光,三大建築聖燈,金殿、金佛。金佛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四面十方普賢。還有世界上最大的金屬建築群,金殿、銀殿、銅殿,氣勢雄偉。

峨眉山不僅氣勢雄偉,還是中國的佛教聖地,被譽為“佛國天堂”,是普賢菩薩的道場。主要寺院有:萬年寺、報國寺、伏虎寺、善覺寺、光相寺。另外萬年寺僧茂真重建六大寺並鑄造了普賢菩薩銅像一尊,重六十二噸,供奉於萬年寺。萬年寺、伏虎寺修建於晉代,報國寺、善覺寺修於明代萬曆年間,光相寺(現金頂)建於東漢。

在陽光的照耀下,峨眉山雄偉的身姿在全國人民的眼前展現。

篇八: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李想

想必大家都去過故宮吧,那你們知道故宮的文化歷史資料嗎?如果不知道的話,那就讓我來給你們講一講吧!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2座,房屋9000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淫賤到永樂18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十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故宮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評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的建築可真是氣勢恢弘,規模巨大,這就是我想介紹的故宮,你也有你想介紹的名勝古蹟吧,你也來和我分享分享吧!

篇九: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別俊熙

泰戈爾曾留下一句話“因殘破而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因蜿蜓而影射著古老國度。”這句話描述的正是中國萬里長城。

莽莽群林,連綿山樑,蜿蜓盤旋,雄偉壯闊。兩邊的樹木長得非常茂盛,已經形成了樹蔭,彷彿給長城穿上了一件墨綠色的紗衣。

站在八達嶺的敵樓上遠望,它像一條不見首尾的巨龍,巍峨雄奇。它巨大的身軀盤旋於群山之巔,藉助大山的力量,把一種偉大的人文精神昇華至天際之間。它是一座不朽的豐碑,屹立於世界的東方,蜿蜒於上下千年,縱員百橫萬里的廣闊時空。明長城總長度約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長度超過1萬千米左右,總長超過約21萬千米,1987年1月2日長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裡,因此又稱萬里長城,長城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它是世界十大奇蹟之一。

長城是一道高大、堅固的軍事防禦建築,用以限隔敵騎兵的行動。長城不是像我們現在房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烽火戲諸侯、孟姜女哭長城等許多關於長城的故事。孟姜女哭長城講的是相傳秦朝時,秦始皇派的八十萬民工修築萬里長城,範喜良和孟姜女剛新婚三天,範喜良就被迫出發修建長城,勞役繁重,不久後他因為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下。遠在家中的孟姜女久久不得丈夫音信,時值深秋、孟姜女親手縫製了棉衣準備帶給丈夫,歷盡千辛萬苦才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去世的訊息,孟姜女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長城崩塌了一面城牆,露出了範喜良的屍體,兩人又見面了。可見長城的建築十分巨集大,是用億萬人的生命建成的啊!

上下千年,縱橫萬里,誰知長城,問夢關山。長城,顯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啊!

篇十: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聳立在西北的一盞燈

說起中國西北,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無邊無際的茫茫大漠,古人稱西北為“西域”,在這一望無際的大漠中,別提文化了,就連幾個人都很難找到。但事實並非如此,在這廣袤無垠“黑暗”中,有那麼一盞“燈”在照耀著,它就是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莫高窟。

莫高窟,又叫千佛洞,它是在河西走廊之西端的敦煌,它不僅是一個建築,也是人類四大文明的彙集地,是盞燈照亮了中外貿易,照亮了世界文明。

莫高窟始建於前秦苻堅期,後經過北朝、隋、唐、五代十國、西夏、元的朝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它的體內包含了洞窟735個,45萬平方米的巨匠之作的畫卷,還有2415尊泥質彩塑都與它形影不離,外部的飛簷翹角也負著石塊高貴地立在空中。整個莫高窟都由石頭精雕細刻,這盞燈照亮了建築學的成就。

莫高窟的內部可謂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瞧,正的南北線就有1680米長,現存洞窟735個,打個比方,你進了一個洞窟,在裡面走幾圈,說不定就找不到出口了。一個鏡子迷宮僅僅是個平面迷宮都讓人摸不著頭腦,而莫高窟是一個分上下1至4層不等的特大型迷宮,想想都令人瑟瑟發抖。

這盞燈,又照亮了藝術。比如它色澤鮮明的畫卷,裡面的人物數不勝數,它們宛如一個個富有生命力的人物。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鮮明的,獨一無二的感情色彩。它們有的開心,有的悲傷,有的憤怒,有的恐懼。雖然這只是一幅畫,但是這確的是一幅活著的畫。除了畫卷,還有成千上萬的彩塑住在這裡,彩塑雕的都是佛像,這佛像除了樣貌栩栩如生外,建造技藝絕對是無人可比。佛像大到356米高的彌勒像坐像,小到只有十幾釐米高,巧妙地結合了印度與中國的文化。

莫高窟,是聳立在西域大漠的一盞明亮的燈,它產滿了鮮明的生命力,是一盞活著的燈!它是照亮中外貿易的燈,是照亮建築學的燈,是照亮藝術界的燈,更是照亮了我們祖先的汗水和智慧的燈!這是僅是一盞令中華民族自豪的燈。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篇十一: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孫宇辰

如果你靜下心來,一定能從莫高窟五彩繽紛的窟壁上,聽到歷史留下的雄厚凝重的迴響。

——馮驥才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省敦煌市,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它規模大的就像法國的盧浮宮,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現有洞窟730多個,泥質彩塑2400多尊,還有壁畫4。5萬平方米。

莫高窟有那麼多洞窟,是不是每個都是一樣的呢?當然不是。莫高窟的各個洞窟都各有各的特點。如第428窟,是北朝最大的洞窟,也是敦煌早期最大的中心塔柱式洞窟。

而儲存最完好、壁畫繪製最精美的還要數第285窟了,中間塑主尊一身,兩側各塑一禪僧,洞窟中心有一低矮的小方臺,其形制將禪修與殿堂及古旋禮儀的內容集於一窟之中。牆上的壁畫五彩繽紛,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是“越千年,風姿原貌,世界確實難見”啊!

莫高窟這麼輝巨集,是怎麼鑿成的呢?其實啊,關於莫高窟,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公元366年,敦煌鳴沙山。一個孤獨的人影,那,是一位僧人,他叫樂樽,他想尋一處有緣清靜地,鑽研佛法。他去過許多地方,尋找專研佛法的好地方。來到鳴沙山上時,不知已走了多少里路。樂樽站在鳴沙山上遠眺時,對面的三危山竟籠罩在一片燦爛的金光之中,彷彿千佛現身,度化眾生。樂尊頓時明白過來,原來就是自己苦尋的聖地啊!

於是,樂樽在敦煌東南的鳴沙山壁開窟,後來就成了巨集偉的莫高窟。

莫高窟是那麼輝巨集,是那麼的歷史悠久,它那麼厲害,誰見了不讚揚幾句呢?

莫高窟真不愧是我國勞動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啊!

篇十二: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泰山

你看,泰山氣勢磅礴,危峰兀立,風雲變幻,古鬆爭奇。讓我們走入泰山的世界吧!

泰山,海拔約1545米,總面積約426平方公里。差不多有18個學校那麼大。他位於山東省東部,橫跨泰安、濟南兩市。我在高山仰止。自己小的如螞蟻一般。不愧是“五嶽獨尊”啊!

我來到十八盤,聽說這裡是泰山最陡峭的景點,它在濃郁蒼翠的大俠谷裡。猶如天空飄落下的一條長長的白色絲帶,宛轉悠揚,又似長龍飛天,氣勢恢巨集。十八盤,共有1633級石階。如果抬頭瞭望,石壁兩側有“天門長嘯”“層崖空谷”“天門雲梯”諸石刻。十八盤,其中有三個十八,分為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緊十八,緊十八西崖又巨巖懸空,側影似佛頭側枕,高鼻禿頂,慈顏微笑,名為“迎笑佛”。在泰山一帶,曾流傳著一句“上山不上山,先拜王靈宮”的俗語。這王靈官手拿火雷金鞭。傳說十八盤通道就是他一鞭抽出來的。

明朝祁承襥曾有一詩描繪其景:“拔地五千丈,沖霄十八盤,徑從窮處見,天向隙中觀,重累行如畫,孤懸峻若竿,生平饒勝具,此曰骨猶寒”

泰山不僅危峰兀立還風雲變幻。

泰山那多彩的雲朵,紅紫交輝,瞬息萬變。有的像萬馬賓士,有的像神仙降臨,有的像鳳凰展翅,有的像孔雀開屏。但見滿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雲海融為一體。猶如巨幅油畫映入眼簾。

在晴朗的早晨,東方的天空隨著繁星淹沒,天空的顏色先是灰濛濛的,然後由灰,變黃,變紫。漸漸在地平線上拉開一條縫隙。縫隙越來越亮。忽然一道陽光衝破晨曦,劃過天際。

除了這些,資源最豐富的還是在泰山。現存樹齡100年以上古樹18195棵。300年以上樹木有1821棵。藥品有幾十種。包括靈芝等名貴藥材也有,動物更是數不勝數。礦產資源就有一個小區那麼多。泰山資源豐富不是一般多!

泰山是中國的瑰寶,更是中國的驕傲!

篇十三: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長城

人們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內外皆故鄉”,“不到九門口,枉來長城走”……長城是我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們中國古代的人民的汗水與智慧,更是一個奇蹟。

長城是誰建的?又是建來幹什麼的?讓我慢慢說。長城又名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勞動成果。長城的建造可追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的烽火戲諸候就在此。在春秋戰國時期,建築進入了高潮,各國都在建長城只是長度並不長。後來秦始皇統一後,將長城連線和修繕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修長城的,我們看到的大多是明長城。

長城在古代還是防禦工程,它高大又堅固可以用來防禦敵人。長城並不是一個孤獨的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將大量城、隱、亭、標相結合的防禦系。說到這,我覺得中國古代人民可真是聰明。

長城還有一個有名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相傳,孟姜女的丈夫範喜良被抓去修長城,就這樣,孟姜女等了很久,都沒等到丈夫,便去尋找丈夫,最終得知,自己丈夫範喜良在修長城時逝去。孟姜女十分悲痛,哭了三天三夜,把長城哭倒了。

長城是我國偉大工程之一,更是人民的毅力與勞動的結晶。如今,長城被破壞,有人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是遊客亂扔垃圾,亂塗亂畫等。自然因素是每天的風吹日晒。

長城是我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長城對我國很重要。所以,讓我們一起攜手呵護長城吧!

篇十四: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

長城是世界上最長的城牆。它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約為二萬一千一百九十六千米,因此又叫做“萬里長城”,相當於一百一十個操場那麼長。遠眺長城,它猶如一條沉睡的巨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長城十分高大堅固。它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很寬,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上有兩米高的齒形牆,這叫垛子。垛子上有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其中,凹下去的部分是瞭望口,方形的洞是射口。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這是屯兵的堡壘,打仗時這些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長城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它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越浩瀚沙漠,奔入蒼茫大海。由於萬里長城氣勢雄偉,工程艱鉅,歷史悠久,不僅在我國古代建築工程中少有,在世界上也是很罕見。

那麼為什麼又要建造長城呢?因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相互防禦,就在地勢險要之處修築長城。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了防禦匈奴,連線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此後歷朝歷代幾乎都曾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長城是明代的長城。

長城不僅歷史悠久,關於它的民間故事也有很多。“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孟姜女的丈夫——範喜良被迫修築長城,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在長城腳下獲悉丈夫已經因為飢寒勞累而死,她悲痛欲絕,放聲痛哭,那哭聲驚天動地,八百里的長城轟然倒塌。

長城彷彿是一個時間見證者,見證過唐代的繁榮昌盛,見證過元朝的寬廣疆域,還見證過清朝的腐敗淒涼……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文明史上建造的一座大豐碑。

篇十五: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秦兵馬俑

傳說,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支軍隊,他們黑衣如鐵、迅捷如風,他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令天下為之喪膽。他們被稱為虎狼之師。如今兩千年前那支所向披靡的軍隊就靜靜地佇立在這裡聆聽著後人的評說。他們就是那支秦始皇的軍隊。

1974年2月,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農民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打井時偶然發現了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的兵馬俑。從此,一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地下軍陣被挖掘出來,並建成了博物館。

秦兵馬俑系秦始皇陵的陪葬俑。古代施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到秦國時正式廢止人殉制度,出現以俑殉葬,即用陶木俑等來代替人殉。而秦兵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由一號、二號、三號坑組成。出土的陶質陪葬武士俑和兵馬俑共計8000個,排列成陣,氣勢壯觀。分為將軍俑、鎧甲俑、跪射俑等。坑內還有數萬件實戰兵器。

秦兵馬俑規模巨集大,型別眾多,個性鮮明,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俑是雷同的,可謂是“千人千面”:有的目光炯炯,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好像在聽候號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視著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

秦兵馬俑凝聚了我們祖先的智慧,是中國古代塑造藝術臻於成熟的標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人類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寶”。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聽完了我的介紹,你想不想去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去看看呢?

篇十六: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最古老、迄今為止仍發揮作用的偉大工程,它是由李冰率眾修建的,位於都江堰的岷江上,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科學地解決了江水分流、排沙、控制進水量等問題,被國家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一道工程是魚嘴,它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把岷江分成內外兩江,西邊叫外江,東邊叫內江。它利用地形地勢,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務,而且在洪枯季節不同水位條件下起著自動調節水量的作用。春天,岷江水流量小,這時岷江主流進入內江,以保證灌溉用水;洪水季節二者比例又自動顛倒過來,使灌區不受水澇災害。

第二道水利工程是飛沙堰,飛沙堰又稱“洩洪道”,它能疏通洪水、分流以及排沙石的功能,是確保成都不受水災的關鍵因素。它的作用是當水量超過寶瓶口上線時,多餘的水便由此自行溢位,如果遇到洪水,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迴歸岷江正流,而它另一個作用就是“飛沙”,岷江攜帶著大量泥沙石塊等,飛沙堰會將上游帶來的泥沙、卵石、石塊等拋入外江,以保證內江的通暢。

第三道水利工程是寶瓶口,它起著節制閥的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在前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寶瓶口”,亦取“保佑平安”之意。

除了飛沙堰、寶瓶口、魚嘴以外,都江堰水利工程還有伏龍觀、玉壘關、鬆茂古道……望著這凝結著古人無窮智慧的工程,我心中滿是對他們的敬佩。

篇十七: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有著”世界八大奇蹟“的稱號。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來參觀。

秦兵馬俑坐落於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東邊1。5千米處的俑坑,佔地面積非常大,由三個俑坑、馬車房和南北廂房組成,僅僅一號坑就佔地約14260平方米,深約5米。兵馬俑分為十一種——將軍俑、軍吏俑、鎧甲俑、武士俑,六射俑、跪射俑、立射俑、騎士俑、跪坐俑、車士俑。每個兵馬俑都有神態和動作,栩栩如生,遠遠一看,好似來到了戰場,他們隊姿整齊,默默肅立著,那場景威嚴又壯觀。

兵馬俑有著深厚的歷史。你知道嗎?從秦兵馬俑建成到現在,已有兩千多年了,秦始皇即位後,召集了70多萬名工匠,耗39年才完工。古代相傳,死後有另一個世界,為了讓死去的人們在那個世界享受奢華生活,於是貴族們用活人殉葬,以便死後繼續享受服侍。公元前381年,秦獻公廢除了這種殉葬制度,於是陶俑、石雕成了貴族的隨葬品。

現在,秦兵馬俑受到各地人民的喜愛與關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第一批被全國重點關注的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只可惜,由於技木方面原因,兵馬俑上的大部分一出土就被氧化了,考古人員也只好放棄了發掘工作。

希望有朝一日,所有兵馬俑可以展現全貌。

秦兵馬俑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一磚一瓦都在講述霸秦的傳說……

篇十八: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崔世安

頤和園位於北京市西北郊,佔地約290公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頤和園的建築風格融入了中國各地建築的精華。東部的宮殿和內廷區是典型的西北方四合院風格,南部的湖泊是杭州西湖風格,萬壽山北部是典型西藏喇嘛廟宇風格,北部蘇州街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格。

頤和園最著名的景點當屬長廊了,長廊位於萬壽山南側,面向崑崙湖,長700多米,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最長的遊廊。長廊分為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和風景,幾千幅畫中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我們都知道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燬,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如今開放的頤和園也曾多次遭到破壞。清漪園於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燬,1888年重建,改稱為頤和園,用作消夏、遊樂。1900年,頤和園又不幸遭到八國聯軍的破壞。1902年大體修復之後,頤和園又多次遭到破壞,多次被修復。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見證了他所在時期下舊中國的屈辱。

頤和園是中國人民勞動與智慧的結晶,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榮耀和驕傲。現在,我們在感受頤和園獨特魅力的同時,更應該好好保護它。

篇十九: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青城山

說到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有人喜歡北京那巨集偉的故宮,有人喜歡西安那氣勢磅礴的兵馬俑,有人喜歡福建那壯觀的土樓……但是,我卻一直深愛著一個可以令我心靜如水的四川名山——素有“青城天下幽”這一美譽的青城山。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面,景區總面積約200平方千米,全山共有36座山峰,最高峰“老君閣”海拔高約1260米。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和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後山。前山大多為人文景觀,遊客絡繹不絕,只可惜那兒的香火味實在是嗆人,它飄散在空中,幾乎遮擋了所有景緻。後山完全是由自然景觀構成,這裡的遊客比較少,但在我看來,這裡是詮釋“青城天下幽”的最好景觀。後山全部都是青蔥的樹林、石頭砌成的小道和清涼的泉水。

誰也不知道這水的源頭在哪裡,只見得泉水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谷流下來,時而急、時而緩。沉澱的鵝卵石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更加耀眼。當泉水從高處流下來時,如同小瀑布一般,飛濺起團團水霧,水面上也暈開了層層水波,好似一位舞者在那兒輕盈地旋轉。這泉水清澈見底,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水底的些許沙石。水淙淙流淌著,那“嘩嘩”的水聲,好像是一首樂曲,調子忽高忽低,時斷時續。

當你快走到山頂時,就會發現這裡的樹葉沒那麼密了,漸漸變得稀疏起來,它已經無法擋住那無孔不入的陽光了。每處縫隙都被耀眼的陽光射了進來,林間便如同到處掛著金色紗綢,叫人心曠神怡、神情恍惚、令人陶醉。

這真可謂“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啊!

篇二十:五下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令人震撼的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陵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1974年—1977年,考古專家在秦始皇陵東1千米處,發掘出作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馬俑坑。一號坑在南,東西長230米,寬62米,面積14260平方米。二號坑東西長124米,寬98米,佔地面積為6000平方米。三號坑佔地面積520平方米。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質戰車18輛,陶馬100多匹。按兵馬俑現在排列形式推算,這三個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件,戰車100輛,戰馬100匹。陶俑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

兵馬俑是在1974年3月份發現的,出土後周身黑乎乎的,因此,很多學者認為:“秦代尚黑,秦代都是一抹黑,所以兵馬俑是黑的。”其實不然,考古工作者將一個跪謝俑身上殘留的顏色進行恢復後,發現了它真正的樣子,大部分俑在挖掘出土時,顏色基本上沒有保留,只有這個俑,顏色保留得好一些,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這個彩繪跪謝俑,它的顏面部分是橙紅色的,鎧甲是黑色的,由此可見,兵馬俑並不是黑乎乎的一片,而應該是絢麗多彩、非常漂亮的。

兵馬俑的全稱是秦始兵馬俑,源於古代的人殉葬俗,人殉就是用活人來殉葬,但戰國時期,諸侯各國先後廢止了人殉制度,出現了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來代替人殉,秦兵馬俑就是以俑代替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頂峰。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有200多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又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