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諸葛我評說(精選15篇)作文

篇一:千秋諸葛我評說

千秋諸葛我評說(精選15篇)作文

唐惠娜

諸葛亮是集才華和顏值一身的天才!是一個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志慮忠誠的人。他是一個具有強烈色彩的人。他有治國治軍的才能,忠君愛民、謙虛謹慎的品質。他一生輔佐皇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東漢末狼煙不休,繼忠誠,承責任,予希望。諸葛亮下定決心勸孫權,就有了水師所長江抗曹劉,體現了諸葛亮機智善謀。草船借箭最為經典地體現出了諸葛亮的智慧。鎮赤壁雄風赳赳,運籌帷幄,英雄拂袖,陰謀,陽謀,明仇暗鬥都化作一江濁浪東流。聰明才智誰敵手!

嘆亂世幾時了,光陰逝,千秋過,先生千古,永世流芳。

篇二:千秋諸葛我評說

自受任於敗軍之際,就嘔心瀝血、夙夜憂嘆;從奉命於危難之間,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天下梟雄,誰不懼其神機妙算;古今好漢,誰不服其博大精深。此之者誰?諸葛孔明也。

青山依舊在,感卻花已盡。物是人非事未休。曾幾何時,諸葛孔明的那份為人臣子的忠誠不曾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一條盤踞已久的臥龍,頂起百姓頭頂的一片天,也許只因為當年劉備的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也許是因為他對劉備的那份君臣之情依舊,正是他,手中羽扇輕搖,看破江山紅塵。

“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師表見老臣心”

報先帝,忠陛下。本以為失去了伯樂的千里馬,必將悲慘後生,卻為了白帝城託孤的重任,日夜辛勞,恐付不效,我感慨於孔明的感慨,同時卻也惋惜於孔明的惋惜。

雖有蓋世英才作丞相,卻也有昏庸無能的劉禪作後主:天才的靈魂寓居陋屋下。就因為諸葛亮太過忠於陛下,所以無取而代之之意,漢室傾頹不是沒有你的責任,但誰又忍心去斥責?畢竟這一切始於你那份肝膽相照和那顆對先帝和後主的赤膽忠心。

收二川,排八陣,取西蜀,定南蠻,六出七擒,東和北拒,誰與爭鋒?諸葛在與天博,身處草廬卻能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儘管結局是不盡人意的……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還記得他火燒新野的胸有成竹,還記得他七擒孟獲的寬忍恢巨集……再怎樣博大精深,再神機妙算,時間的磨蝕終究消弭不了一代忠臣的人格魅力。

篇三:千秋諸葛我評說

中軍帳裡卜卦,誰輕搖羽扇指點江山?天下亂時初出,誰空城彈唱退了梟雄百萬?每讀青史,我涕零著亮的涕零,恍若看到了臥龍的天下,亂世的天下。

隆中,茅廬,三顧

臥龍始出山,這一出,驚得天下英雄盡折腰,驚得亂世風雲急湧。收二川,排八陣,取西蜀,定南蠻,他縱橫在時代的縱橫裡,淡然在天地的淡然間。他沉如大海潮生,瀚如廣漠無際,動則明察如鷹隼,靜則運籌帷幄中,當真只有亂世才生得出這般人物,也只有亂世才能養育著這般人物,像星辰般劃破日與月的邊緣,撕裂隱晦的黃昏與後夜。

白帝城,先帝託孤

伯樂終於要走了,他成就了千里馬的榮耀。可是千里馬,終究只能與伯樂共鳴啊!我在想,失去了劉備的孔明該會多麼寂寞,失去了三顧知已的臥龍會怎樣傾頹。託孤?是啊,當年桃園三兄弟一一死去,徒留孔明孤單一人,撐起蜀漢江山。值此危亡,他非同司馬一氏般謀權篡位,忠義在這個已權傾朝野的蜀相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像上古盤古一樣撐起了國家的天地,劈開混沌與阻礙。

五丈原,燈盞將昏

七七四十九盞,燭光晦暗,黑白無常與小鬼們已帶著鐵索來捶門了啊!“諸葛亮!爾等速速與我同走,何必牽念那個小皇帝!”鬼神叫囂著,賊人也叫囂著。——“將軍!將軍!”門外忽進一人,行動生風,卻巧巧的熄滅了一盞火燭——就這樣,就這樣離去了吧!傾盡了所有的崢嶸歲月,帶著不盡的夙願與金戈鐵馬張揚的呼嘯離去吧!

臥龍一死,縱是看遍這天下英雄,看盡千秋江山,也是黯然失色。千年一瞬,我附和著的讚歎過孔明的睿智,虛偽著的驚訝於八陣圖的變幻,可至今也不懂他的睿智,不解八陣圖的變幻。孔明也不需要謬讚吧?亂世沒有對錯,沒有正義與非正義,只是各為其主罷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才是他一生的寫照。

篇四:千秋諸葛我評說

丞相:

透過歷史的漫漫煙雲,回眸你一襲白衣,循著琴音尋你,在那低陋的茅屋裡,你指間的深藍旋律,似空谷幽蘭,扣擊我的心絃。

初遇你,是多年前一卷三國。那時我觀三國,只為二人——白衣諸葛青衫奉孝,你們錯落而生,卻綻放了同一種美麗。

我一度想要讀懂你,但我忘記了,能被人輕易讀懂的又怎是真正的孔明,也許你不曾想過幾千年後有一個女孩追隨著你思想的印記,但你一揮羽扇令萬物暗淡的泰然,成為了她心底不可磨滅的慰藉。

於是,東漢末年的你,21世紀的我,在一種無形的力量作用下,心相近,心相惜,那一刻關於時間關於其它一切,也都不再是隔閡。

歸於原點,在隆中躬耕的你,淺吟《梁父吟》的你,還只是自己的孔明。直到那個男子叩響了你的柴荊,直到你在他的眼中找到了仁慈,直到你決然三拜二十七年傾隨的陋屋,便註定了,你將是蜀漢的孔明,是天下的孔明。

於是,從此放卻閒雲野鶴之身,擔起任重道遠之責。

你離開的是隆中,走向的是天下。玄德是你一生的折點。你是玄德一世的明燈。三國歸一在你的眼中,已成己任,知遇之恩在你心裡,甘奉畢生。

他人讀三國,讀的是丞相的足智多謀。我讀三國,讀的是丞相的情深義重。所謂借東風,氣公瑾,擒孟獲,擺空城。不過是後人強加於你的枷鎖,而真正的你,是隆中對時的豪邁,是輔後主時的無奈,也是撫孤堂裡的沉重承諾,沉重到讓你積勞成疾、青絲換華髮。

白色的城牆白色的雲,白色的衣襟白色的你,榻前的一字一淚,驚起一行北上的歸鴻。也許正因為有你,玄德才毫無顧慮的離開,但你也說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知道此後這句話安慰了別人,是否安慰了你?

丞相,究竟真正的你是什麼樣子?是智者,還是義士?大擺空城之際是何樣的心情,是忐忑,還是泰然?三國紛爭在你眼中又如同何物?是浮雲,還是迷?我想知道的不會過多,只是一個真切的孔明罷了。

三哭馬謖以謝友,七縱孟獲換貞心,我分明看到了一個重情重義的孔明。郭嘉、周瑜都是我最心愛的賢相謀士,而你卻是我心中最崇敬的聖人。因為有你,我幻想回到東漢之末,陪你看亂世紛爭,城外廝殺,陪你嘆世事蒼茫,爾我渺渺。

有一方寸土有桃花散盡的幽芳,有清骨殆盡的陳香——提起五丈原,那是一個令諸多人腸斷的地方,總會突顯些許悲涼和寂寥。但對於你,這裡是曾經征途塵起的地方,也是你最後的歸宿,連這時的落日都是血一般的壯美。

你的出山,結束的是紛亂;你的殞落,結束的是責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你用一生書寫。

我,讀得懂天下英雄誰敵手,卻讀不懂你眉間一點哀愁;

你,讀得懂公瑾的蕭蕭《長河吟》,為何卻讀不懂自己的悽悽《梁父吟》?

丞相,今夜為你點亮一盞孔明燈,你的恢弘,待後人敘寫——

篇五:千秋諸葛我評說

千百年來無數中國人都念爛了的名字,除了李白和老天爺,就只有諸葛亮了。諸葛亮數不清的名號和傳說中的事蹟也已口耳相傳,不必再說,只是作為中國萬里挑一的智多星,他被人銘記到永遠一定是有原因的——在智力之外的,除了足智多謀和臨危不亂,最重要的當數他願意為別人付出真心。諸葛亮大可以當第二個曹操,在劉備死後挾劉禪以令諸侯,甚至比曹操做得更出色,但是他願以一片真心去賭,賭一個充滿絕望,根本不可能東山再起的阿斗的未來,他錯了嗎?好像有點幼稚,明知可以過得更好,可以昭告全國,或者密謀阿斗來掩人耳目,獨自掌管大權。他沒錯嗎?在那個真相撲朔迷離的時代,在那個戰火不休的時代,或許人們赤誠的心正在慢慢消失,桃園三兄弟同年同月同時死的誓言和他們最終的結局對比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或許你會說,古代像諸葛亮這樣盡心效忠到最後一刻的臣子不止他一個。是的,當然。但是,諸葛亮最無私的精神,在他智商的映襯下才能大放異彩。他當然能對全國賣弄學問,得到全國人的崇拜,但是他的學問最終都去了哪裡呢?——庇佑百姓,振興社稷,他把他的智慧奉獻給了國家。人情局中,誰不想為了自己而活下去呢?誰想每天每夜都為了一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願望而心力交瘁呢?即使想,也鮮有人堅持半生,甚至一生。諸葛亮就是這樣一個人,這盤未來的棋,他贏了嗎?或者說,只從他自己出發,輔佐劉禪給他帶來了什麼?心裡安慰?這個問題,可能無人不知,也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如果把諸葛亮的故事放在今天,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那就是——諸葛亮,亦或是諸葛亮的品行從未遠去,他是永遠的,不朽的。

當今很多人,或者說華夏五千年裡,像諸葛亮這樣的人,其實還有很多,但是是不是由於機緣巧合,才顯得諸葛亮格外出色呢?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期待著更多人的答案。

有一個原因,大概是出自因為這些人物所努力的事物上:大多數英雄所奮鬥的事業都是很有希望的,比如中國的航天事業,比如抗日戰爭,比如上個世紀國中國救亡圖存的探索道路和社會主義的種子,只要看到希望了,即使至死都不會完成,也會有後人替他們完成,這些英雄們是第一種;而另一種事業,那種再也無法回頭,無法更改,無法朝著更好方向發展的事業,才是最讓人痛心的,比如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比如南宋的滅亡……明知不能扭轉命運,卻還是堅持到死的人,是第二種。當然每一位英雄我們都要感激和敬佩,只是最讓我佩服的,是第二種。

許多英雄都是屬於“對得起未來和子孫”的,但是,也許諸葛亮這樣的,(說他是英雄有點奇怪,但是沒有別的詞了www)可以稱之“對得起自己”。如果人之初性本善,那麼奸詐之人,遺臭萬年之人都沒有做到“對得起自己”吧。他們大多數陰險狡詐,驕奢淫逸,當然是沒有遵從他們自己善良的本心了,這是一個我覺得很有趣,值得玩味的地方。

絕對的善良和邪惡,我認為是沒有的,除了神話中的人物,而凡人之中最接近這兩種人的,才能被人們記住。三國裡確實還有很多值得思考的東西,都很有意思,諸葛亮只是其中之一罷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我們可能無法達到他們那樣的極端,但是正視歷史,迎接未來是恆久不變的真理。文史不分家這個結論,正是在這樣的見解中所得到的。

篇六:千秋諸葛我評說

從臥龍崗上的草廬到五丈原的軍營;從避世隱居能與劉備侃侃而談天下局勢到羽扇綸巾坐鎮帳中卻能絕勝千里之外。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也是家喻戶曉的智多星。

有人認為諸葛亮是愚忠,既然最終目標是光復漢室,何不就將那朽木一般的劉禪取而代之?既然對劉備那麼忠心耿耿,那劉備說的話為什麼不聽?在我看來,有兩個原因。

首先,在傳統儒家思想的忠君守禮的影響下,他不能也不敢“篡位”,即使他真的這麼做了,原先的將士,百官,又有多少人會願意聽從他的調配?

其次,從諸葛亮個人來看,他不會這樣做,因為選擇追隨劉備這個決定,是不可動搖的,即使面對各種困難,他也不能拋棄自己內心的良知。因為最終,沒有什麼功業能與做一個忠臣相比。

篇七:千秋諸葛我評說

諸葛亮,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因此人們對於他的評價各有千秋,那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兩朝開濟老臣心

他是賢臣、忠臣的代名詞。就其“賢”來說,諸葛亮主要有“兩賢”。第一賢,賢在識人。諸葛亮為蜀漢後主劉禪推薦了郭攸之,蔣琬等人,在危難之中增強了蜀國的力量。第二賢,賢在政務。諸葛亮出任蜀國丞相時,實行了一系列正確的措施,讓蜀漢境呈現興旺的景象,為北伐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至於他的“忠”,那更是毋庸置疑的。北伐前,諸葛亮上書《出師表》,其中“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足以見諸葛亮的赤膽忠心!在劉禪能力不足以治國之時,劉備臨終前留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若其無才,君可取而代之”的遺言的情況下,仍盡力輔佐退而幕後做謀臣。

名成八陣圖

同時,他也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諸葛亮初出茅廬,便巧妙利用曹軍輕敵這一特點誘敵深入,大敗久經沙場的夏侯惇,一戰成名!再往後,諸葛亮平定南蠻,七擒孟獲!如此顯赫的戰績,足以見孔明的軍事見地。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除此之外,他也是一個好父親。父子情深,最能體現這一點的莫過於《誡子書》了。“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殷殷教誨中蘊含著對兒子的期望。這樣的孔明,又有誰能說他不是偉大的父親呢?

諸葛亮,好一個偉大的父親!好一個治世能臣、卓越軍事家!

篇八:千秋諸葛我評說

自古天下風雲變幻,硝煙戰火四時瀰漫,自是英雄四起,豪傑併發,天下,卻是有能者而居之。

諸葛亮,你自恃才比管仲,智比樂毅,忠心不二,匡扶漢室,輔佐劉備,為其辨偽去妄,鋤奸拔佞,更是助其三分天下,自立為王,你卻孑然一身,清高自傲,一心為主,謹小慎微,成就你完美偶像,無上崇高的千古一相。

難道你,便就此知足?

你既有大才,卻為何不懂得審時度勢,你有沒有想過,若天下為你諸葛亮所掌控,歷史是否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且莫說你才學淺薄,擔不起天下之大任,試問天下梟雄,縱是萬千豪傑,峰侯各路,又有幾人能在你之上?且莫說你只是紙上談兵,無真刀真槍之能,看火燒連營,赤壁大戰,哪一場仗打得不是轟轟烈烈,酣暢淋漓?!

若論統帥之智,你不下於樂毅,論相臣之識,你更是不下管仲半分;你不缺用人的眼光,不乏度勢的氣量,你少的是那“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的自信與霸氣。

或許你誤了蜀國的錦繡前程,或許你錯過了蜀國的大好河山,可是,我卻在你字字珠璣的《出師表》中看到了你的真心。

你並非是不懂的認清事實,而是你對劉禪有著太多的期待與希冀;你並非是不知道江湖若是由你掌控會風生水起,而是你對劉備,對蜀國有著絕對的忠心與信任。

你是諸葛亮,你是那個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天之驕子,豈會與常人所苟同?你是諸葛亮,你是舌戰群儒聯合孫權打敗曹操的諸葛亮,豈會有尋常世人看穿你的心思?

誰人能懂你把一生為國、死於戰場當做你最美的歸宿,誰人能曉你把一生奮鬥,輔佐二帝當做你最好的堅守。或許在歲月漸漸失去的歷史長河中,你驗證了自己當時的淺短,我卻在你厚重的歸去中聽到了你赤誠的呼喊:我,不後悔!

歲月的飄帶劃過你逝去的衣袂,帶走你的過往,帶去你的輝煌,你卻完美的合上眼瞼,仰天長嘯,讓歲月的歷史上烙印下你的身影,讓後人知道,曾經有這樣的一個人,擁帝王之才,卻甘居丞相之位,不是由於他不識時局,不是由於他不識明君,而是因為,他飽含著對國家的忠貞,對君主的期待。因為他是諸葛亮,一世英雄,千秋翹楚,諸葛亮!

篇九:千秋諸葛我評說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進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題記

“有一諸葛,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正如錢穆教授所言,諸葛亮在三國舞臺上大放光彩,不僅使“三國照耀後世”,其本人也在後世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形象。

從三顧茅廬、隆中決策到赤壁鬥智慧、定鼎荊益,再到白帝託孤,北伐中原,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一覽無餘,而他在文學與教育方面的造詣則更勝於此。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我中間。”《出師表》便是諸葛亮寫給候著劉禪的表文,其議論、記敘、抒情兼用,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劉禪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來興復漢室。同時也表達出自己忠貞不二的思想感情。這篇表文情真意切,千百年來,無數的人都被其感動。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他在《誡子書》中,滿滿都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和無限期望。這篇家書也也成為了後世人們藉以修身立志的名篇。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杜甫在《蜀相》中對他的評價是如此之高,而他也確實如此。他治理的蜀地,百姓安樂,是三國中的淨土。

這樣的諸葛亮,難怪留名千古!

篇十:千秋諸葛我評說

諸葛亮是一代賢臣,也是一代名帥,更是一位偉大的領袖。

諸葛亮出身卑微,但有幸遇到賢君以施展起雄才大略。劉備在時,他與劉備共商政事;劉備因病去世以後,幾乎是他獨自挑起了光復漢室的大梁。三國鼎立之時,即使群雄輩出,諸葛亮卻仍能名垂千古,成為當時屈指可數的人物!

他是文臣,文治不在蕭何、管仲之下,卻常年征戰沙場,以一州之力博萬乘之國,被蜀漢後主劉禪追封為“忠武侯”。在“文”方面,他治理有方,蜀漢政權穩定、經濟持續發展;在外交上,他舌戰群儒,說服東吳共同撫曹。在“武”方面,他能率軍七擒孟獲、平定南方叛亂,赤壁之戰均想出火攻之計,並設伏華容道。即使兵臨城下也能設下空城,嚇退魏軍。

就是這麼一位軍事、政治卓絕之才,卻至死效忠蜀漢。他即便知道後主的平庸無用卻仍不肯自立為王,只因先主三顧茅廬便用一生的精力去報恩。“遂許先帝以驅馳”這一許便是這一生的責任與衷心。

劉禪沉迷享樂不顧江山存亡,但他諸葛亮關心。我想,當他看到罔顧天下的君主,難道沒想過大業已去想要放棄嗎?我想,他應該是想過的。但是他更明白自己的放棄意味著蜀漢最後的希望破滅——先帝大業失敗,無數將士鮮血白流,屬地百姓將承受亡國之痛。所以他為了蜀漢大業放棄了功成身退的願望,選擇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條道路,直至最後勞累過度病死故園。這不僅僅是忠君思想,更是一種家國情懷!

我不知道是什麼力量驅使他邁出每一步,抱著熱切的希望,走向必將滅亡的結局。是報恩的信念嗎?我覺得應該還是那家國情懷。

篇十一:千秋諸葛我評說

是他,揮動著羽扇借來了東風,燃起了赤壁的雄雄烈火,燃起了蜀漢的希望之燈。臥龍鳳雛的名號響徹神州。諸葛孔明,臥龍居士,為蜀漢的功業流盡了身上的每一滴血。

草船借箭,火燒赤壁,這是偶然麼?這是天意麼?不,不是,他是在博,在博數萬將士的生命,在博蜀、吳的疆土,在博他的項上人頭。這一切只不過是他的一個賭局,勝了則三足鼎立,敗了則人頭落地。他巧妙地運用了曹操的過度謹慎和多疑,三日之內運用大霧騙得了曹軍十萬餘支箭,在水面上逆風用火攻,這是一場好像不可能勝利的戰役,卻因他精準地觀察了天相,利用一時的順風,火燒鐵索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鐵索連舟,佈滿曹操的雄心的鐵索連舟,就這樣在曹操眼看著勝利在望的時候,被孔明一併擊沉。

七擒孟獲,布空城,這只是普通的計策麼?不,不是,這是他對人心的透徹觀察。如果只單單擒住孟獲而不讓他心服,孟獲必然不會就此罷休,所以他七擒七縱收穫的不僅僅是南蠻的和平,而且是南蠻人從心底佩服諸葛孔明,佩服蜀漢政權。這樣的勝利來得比單單鎮壓叛亂來得牢固得多。空城計,這是他在與天設的一場賭局,押的就是他和他那幾千將士的性命。贏了,安全撤出;輸了,便只有喪命於此。

他為了報答三顧之恩,費盡心思去保住蜀漢江山,可惜後主無能,蜀漢江山已千瘡百孔。五丈原前那四十九盞燈是他的最後一搏。但是,燈滅了……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沒了,什麼都沒了,輸了,確實已經輸了。

罷了,罷了,反正也已經努力過了,天要亡諸葛孔明,這又有什麼辦法呢?

就讓這一切的一切隨時間而逝去吧,既已無力迴天那就隨它去吧,諸葛孔明閉上了雙眼……一顆流星劃過了天邊。

篇十二:千秋諸葛我評說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這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你羽扇綸巾,運籌帷幄,讓人望塵莫及,雖然終究避免不了蜀漢滅亡的命運,但為蜀漢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赤誠如獵獵紅旗飆飛在歷史的長空。

千里馬終究須遇到伯樂方可馳騁疆場、劉備三顧孔明於草廬之中,慧眼識英,孔明由是感激,遂出山相助劉備興復漢室,為三國曆史繪就了一席華美的蜀繡,寫成一段輝煌的歷史。

火燒赤壁燒退了曹操的囂張,為蜀國在鼎立局面之中謀得了一席之地;六出七擒定南蠻,東和北拒定曹操,定下了蜀漢基業。

伯樂逝去,託孤於孔明,孔明則一心只為酬三顧,輔佐劉禪治蜀漢。後主昏庸無能,孔明北上伐魏,“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是啊,連陸游這種愛國文豪都有如此讚歎,還有誰能與孔明比肩?在與孫權對戰之時,曾三氣周公瑾,令其魂歸離恨天,他仰天長嘯,“既生瑜,何生亮?”

魏國被司馬氏奪權,但你卻忠心如故,雖然後主無能,但三顧之情依舊時湧於心。為達先主遺願,你古稀之年仍率兵伐魏,但天既可生亮,亦可亡亮,五丈原前的四十九盞明燈,本是你生的希望,但燈既滅,亮亡矣。縱然諸葛孔明神機妙算,但卻無力迴天,只求天亡諸葛而保蜀漢。

但天要亡蜀漢,孔明回天乏術,卻仍以已死之身,嚇退了活司馬。“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你神機妙算無人敵,“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你功不可沒無人蓋。

失去伯樂的千里馬,無人欣賞終會滅,臥龍無主也終會傾頹,你就像一顆流星劃過天際,留下了韻短而味長的一筆。但“是非成敗轉頭空”,真正流傳於世的是你不滅的精神。如今“青山依舊在”你卻已與世長辭,希望死後你的靈魂仍會與“尋尋覓覓”你的先主,而不要“冷冷清清”的獨自的驅馳,隨手從你的文章中點曲輕歌,便可唱盡萬古的忠心,欲言無語淚先流中更多了一份對孔明的敬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你終生的寫照。

篇十三:千秋諸葛我評說

烽火亂世,狼煙不止,分三國咫尺;草廬相識,胸懷大志,促膝匡漢室;縱驅馳,謀戰事,受任於敗軍之時。

東漢末年,群雄四起,但在這群星閃耀的時代,能被國人代代相傳、津津樂道的卻是鋌而走險的空城計,神機妙算的三步錦囊,令人大呼過癮的火燒赤壁。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一個“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一介村夫——諸葛亮。

可即便諸葛亮身份低微,先主仍然三顧茅廬來請孔明出山,難道僅僅是因為徐庶的推薦嗎?僅僅是因為此人被稱為臥龍嗎?問鼎三國怎立腳?隆中對裡見分曉。一番隆中之對不僅為先主展現了一幅詳細的戰略藍圖,也為先主收復漢室樹立了足夠的信心。

孔明用實際行動證明臥龍並非浪得虛名: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星臺借東風,都展現了孔明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思想。舌戰群儒的慷慨激昂,七擒孟獲的從容淡定,成就了諸葛亮名垂千古的佳話。

在我的印象中,諸葛亮是坐在竹椅上,輕搖羽扇坐收江山的自信從容。但或許我們都不知道孔明在突聞先主被火燒七百里連營的嘆息,也不知道在上方谷一把勝利的火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澆滅的感慨。那滿眼無奈地望著天空,大呼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辛酸,又有幾人能懂呢?

在日本版三國志中,故事結束在“諸葛亮星落五丈原”那一章中。它的作者吉川英治說:“當孔明倒在病榻上那一刻,我寫作的信念也熄滅了。”這也印證了諸葛亮卓越的智慧與無邊的影響力。

山間有閒雲野鶴,臥龍古琴小酌。諸葛亮用自己傳奇的一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儘管最後的江山不屬於蜀國,諸葛亮或許心有不甘,但他在我眼中,仍是中國歷史上集智慧與從容的一代奇才!

篇十四:千秋諸葛我評說

諸葛孔明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所傳頌,即使經歷萬載的時光,也從未被世人從歷史的記憶中抹去。深究緣由,大概是出於每個人對他的卓越的有心而發的崇敬。而這種卓越的理解,在今天看來,已是人盡皆知,顯而易見的了。

諸葛亮之卓越,在於“才”。說到諸葛亮的才能,沒有人可以不肯定。因為即使是在社會科技文明高度發達的現在,能與諸葛亮比肩的智士,也寥寥無幾。

也正是他這超人的智慧,讓劉備三次進草廬拜訪,留下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而不論是隆中對中一針見血的政治藍圖,還是赤壁之戰中巧借東風的火燒戰船,都毫無保留地把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先攻荊益,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和諧睦鄰,思維的開闊、邏輯的嚴謹令人驚異。火燒戰船中趁蔣幹盜書之際請龐統出山,採納徐庶建議,再巧借東風,從而取得大勝。

這種“才”,是一種天生而來為基礎而又不全依靠先天賦予的可遇不可求的才能。在我看來,先天的天賦只是幼苗,倘若讓其成為參天大樹,還要在生活中養成善於思考、樂於推敲的品質。而對於這一點,諸葛亮就是最好的印證。我們無人能否認諸葛亮的天資。但試想,諸葛亮本只是個彎腰種地的農民,卻通曉歷史、地理,精通各事。除了知識積累外,善推敲也是功不可沒的。如果沒有這種品質,大概諸葛亮就不會免於終生種地的命運,更不會揚名於天下,名垂在青史。

諸葛亮之卓越,在於“勇”。俗話常說“有勇有謀”,兩者常被聯絡在一起。而諸葛亮就是這樣,可以說“才”是基礎,而“勇”是“才”變成“成”的反應條件。若沒了實施的勇氣作支柱,莫大的“才”也不能走向成功,取得成果,而“才”又有何用?所以說,沒“勇”的“才”不是真“才”,而沒“才”的“勇”便是瞎“勇”,兩者間是緊密相連的。

草船借箭中,魯肅多次來催,告誡到期不交差當斬,諸葛亮也不為所動,心中算好了就認準了,毫不動搖。這份堅定是難得的,即使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這種品質也是能促成大事的。一個人沒有坐得住的穩沉勁兒,做事總火急火了,聽風便成雨,風來便動搖,這類人必不成大事,越關鍵時越冷靜,不動搖,堅持自己主張的人,才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這,便是堅持、堅定之“勇”,亦是我眼中最大的諸葛亮的“勇”。

諸葛亮之卓越,在於“忠”。“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第一次讀出師表,便被諸葛亮的忠心所打動,腦海中泛現場景,便幾度要曾落淚。本想在亂世中苟且偷生,卻遇到了劉備的賞識和認同,從而許其以驅馳,二十年間征戰南北,出駛東西,只為了一個興復漢室的偉大夢想。對劉備之於劉禪的肺腑之言,令人感動。同時也向我們展現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而這真誠則是人間最美的品德,諸葛亮一生,前為劉備進盡謀略,屢出妙計,後為劉禪苦心教誨,幫助照顧,可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枉被視為千古臣倍之中的典範了。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從三顧茅廬開始徵走天下,到五丈原病逝離去,為劉備,為漢室,出盡無數謀略,用盡全部心血。後來劉備白帝城託孤,把兒子交給了他,便精心教育培養,寬容照顧。雖生前先帝有言若劉禪無能可廢,而諸葛亮卻未敢獨霸政權。一生都在為自己興復漢室的理想作著一個全然的輔佐者,這是人生的大智慧,亦是諸葛亮最加動人的“忠”。

“諸葛孔明,臥龍也。”他既有著龍的智慧和勇氣,又皆備“臥”字的淡泊名利,甘作配角,他在中華歷史上了無聲息地書寫了一條龍的傳奇。或許臥龍兩字便是對諸葛亮一生所有卓越成功最真實、最確切的寫照吧。

篇十五:千秋諸葛我評說

林鉉淙

在我看來,諸葛亮最出名的就是他的智慧,初次接觸諸葛亮,先被他的智慧所折服。“隆中對”初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已定謀天下之戰略。他的智慧也表現在他出色的軍事才能,八陣圖,七擒孟獲,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等被世人所熟知。他也善於洞悉他人,為了聯合孫權抗曹,舌戰群儒,巧妙利用二喬激怒周瑜,最終說服孫權。可見諸葛亮不愧於“智絕”。

對於諸葛孔明,我始於智慧,敬於品德。這位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卻有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向,不求聞達於諸侯,只求功成之時耕於南陽。更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高貴品質。同時他也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逝世後,委以諸葛亮重任,諸葛亮擔心劉禪無法治理好國家,一篇《出師表》盡訴忠情,諄諄教誨,之後六次北伐,期望能北定中原,興復漢室,可惜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然他卓越的才能,忠心的一生,名流千古,萬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