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中知識分子形象分析作文

魯迅先生在《吶喊》中刻畫了不少知識分子的形象,我想把他們分為兩類:覺醒的新知識分子和舊社會知識分子。

《吶喊》中知識分子形象分析作文

小說中的新知識分子受過新教育,大多是青年或者學生,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見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封建制度的弊端。例如《頭髮的故事》中的N先生道:“古今來多少人在這上頭吃些毫無價值的苦呵!”;又如《故鄉》裡的“我”曾期望“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藥》中的夏瑜也說“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他們基本擺脫了封建思想對精神的束縛,因而在面對因封建思想導致的悲劇時,有冷靜思考分析的能力,窺見幾分封建制度的本質。但這類人中一部分人的思想也受到時代的侷限,或是受到社會的打壓而陷入自我懷疑的困頓,看出革命的不徹底。《頭髮的故事》中的“我”受到經歷的限制,沒看到革命的不徹底,一度成為了不切實際的“理想家”。還有《一件小事》裡的“我”,作為新知識分子卻受到社會風氣影響而麻木不仁,最終反思而感到慚愧。魯迅先生在描寫這類人物時,大多也在借這些角色之口來表達他的觀點,來揭露社會的不公和陰暗,也借他們來反思,更是對將來的革命道路提出疑問和設想。

再看文章中的舊知識分子,有諸如孔乙己、陳士成這類飽受壓迫的不得志的書生,也有趙七爺這類享有權勢的上層階級,有方玄綽這種介於新舊之間而本質守舊的知識分子。而他們則有一個共性:就是傳統守舊,死守封建制度。譬如孔乙己一直穿著破爛的長衫,滿口難懂的古語,除了讀書毫無生存的能力。這類知識分子除考學外沒有其他出路,一旦中舉做了秀才便是全家雞犬升天,若是不中便只能像陳士成、孔乙己一樣鬱鬱而終或是隱忍苟活了。他們深信封建禮教,以致思想行為都受其限制,大抵最終也因為封建禮教而死,又或者僥倖成功,便又成了壓迫者來壓迫別人。這類人則充分體現出封建制度的弊端,魯迅先生借這類人體現出舊社會知識分子生存的艱難,更展現出封建思想對人思想的荼毒,魯迅也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

方玄綽又是我認為的一個較特殊的存在。他似乎介於新舊之間,看似進步,實則內心守舊,不肯運動。他既是學校的教員又是小官僚,身份充滿矛盾性,使得他形成了一種安分的空論,實則不過守舊自保。在討薪事件中他左右搖擺,充分體現了他的矛盾和自私。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雖然新舊兩類知識分子特點鮮明,但似乎又並不是涇渭分明的。在《吶喊》裡,進步青年也有思想受限的時候,舊知識分子也有反抗覺醒的時刻。譬如《狂人日記》中的“我”,作者在一開始便交代,他病癒後“赴某地候補”,可見他本也是舊知識分子,可他在自己也受到封建制度的迫害後,也意識到“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意識到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質。這種突破自身身份限制的覺醒,反而更使人深感封建禮教的遺害之深遠,也更加真實地反映了人性。

《吶喊》中的知識分子眾多,時至今日依然能給我們警醒和反思。魯迅先生用他深刻而銳利的筆法,揭開社會中至深至暗的一面,又在這其中尋找這一劑藥,一劑拯救中國,拯救人類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