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精選17篇)作文

篇一: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精選17篇)作文

作為一名國小生的家長,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培養的方法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相對於責任意識的培養和正確的三觀樹立,我最先關注的是習慣的養成,在我看來責任和三觀可以通過家長的言行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良好的家庭,即使不刻意去教,孩子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而習慣就不一樣了,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會讓他受益終生。

首先,我很慶幸的是,讓家裡的老二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因為我家的老大,我就沒有給孩子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導致至今五年級了,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一直都是她的弱項,作為家長的我深感慚愧,所以心裡暗下決心,一定要給上一年級的老二養成多讀書的習慣,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豐富自己。最初老二一開始讀書時,簡直是又哭又鬧,因為孩子好多不認識的字,所以我就每天抽出十多分鐘來陪他讀一點,不會的字,耐心的教給孩子讀拼音認識字,慢慢的就適應了,一開始每天讀一段,後來慢慢的讀兩段、三段……現在孩子能順利的讀下來一篇文章,孩子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是作為母親來說最欣慰的一件事了。

當然學習也是一件艱苦的事,同時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有的時候我會聽到孩子說:“這麼難,我不會,我不想參加,我做不好這些消極的話。這時我會給她講很多成功名人的故事,儘量把學習的內容用到生活中,讓她感到了很多的樂趣,她只要有一個小小的進步我們都會表揚她,說一些表揚的話,獎勵一點小禮物及一個小小的要求,但是做的不好的時候,會批評她,說一些鼓勵的話,我也會嚴格監督和協助於完成作業,並仔細檢查完成情況,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而陪伴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這不是別人可以代取的,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和孩子才能更融洽的相處,孩子才能快樂成長,很多家長忙於工作掙錢,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說到底無論怎樣選擇,都是為了孩子,可是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輸了,家長贏了全世界又如何呢?所以希望家長們能夠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給與孩子們更多的關愛,讓孩子都擁有健康、美好的未來!

篇二: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從最初受到父母的啟蒙教育,到現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人生的經歷告誡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重要,甚至決定著他們的發展方向。

01信任

“當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奇蹟不久就會出現在你眼前。”信任的力量在於讓孩子覺得“我能行”。信任孩子,不光是一句口號,還要體現在具體行動上。

信任

信任就是允許孩子犯錯。孩子偶爾會有懈怠的時候,偶爾成績會有不穩定,這時往往家長就開始著急了。我的選擇是信任孩子學習的狀態和能力,相信孩子自己是想做好的,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沒做好的時候,孩子自己已經很難過了,我會和她去探討是哪個地方需要提高和調整,而不是去懷疑孩子。她需要的不是批評指責,而是溫暖和鼓勵。我們對孩子的信任,會讓她勇敢地去面對、解決問題。

02自主

激發孩子自主的行為動力,放手,讓責任迴歸。

自主

我選擇讓孩子自己對學習產生責任感,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成績不好,孩子看到爸爸媽媽比自己還著急,就會把責任轉移到父母身上。讓孩子自己承擔學習的結果,父母不給孩子做“擋箭牌”。

比如在學習中,我不會過多的干涉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孩子一起商量好學習規則後,我的選擇是放手。在學習的過程中,給孩子適當的提醒,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她的關心,而不是對她的監督和不信任。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適時提供資源,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03關注好的行為

我們對孩子的好行為給予的鼓勵越多,他們做出的好行為就越多,不好的行為就越少。

關注好的行為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害怕孩子犯錯,怕孩子一錯再錯,其實這還是對孩子的不信任。如果我們關注的是孩子錯誤的地方,越批評,孩子越抗拒,就越難以調整自己的行為。孩子的時間都是一定的,孩子的好習慣多了,壞習慣相應的也會越來越少,所以我會把關注點放在好習慣的形成上,而不是眼睛只盯著那些“壞習慣”。

家庭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也是一項細緻的工作。牡丹花大,可它香氣很淡;梔子花雖小,香氣卻飄很遠。牽著蝸牛去散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路徑,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會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篇三: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家教,即為家庭教育,指家長有意識的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影響的社會活動。古有“孟母三遷”、“孔融讓梨”、“囊螢映雪”等故事,貫穿古今,依舊讓人津津樂道。

孟母三遷,講的是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的故事。小的時候還不能理解孟母的做法,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我才幡然醒悟。我雖然沒有像孟母那樣,多次遷居。但是我積極配合學校,給孩子一個良好教育環境,學校裡友善的同學,和藹而又嚴肅的老師,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的女兒性格內向,膽子比較小,針對她的不足我積極跟幼兒園老師溝通,瞭解她的課堂表現,與孩子一起分享老師的表揚,讓她繼續努力;與她一起正視表現不好的地方,告訴她為什麼不好,該怎麼做;在家裡,我會讓她拿著話筒,站在沙發上,我、奶奶和弟弟做在下面當她的小觀眾,鼓勵她介紹自己,或者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出門在外,會讓她主動跟小朋友溝通一起做遊戲。我相信,慢慢的,她會像向日葵一樣,向著陽光,努力生長!

孔融讓梨的故事能言傳至今,跟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息息相關,在這裡我想說一下我家裡的“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家裡兩個孩子,大女兒4歲,小兒子2歲,年齡差距小,所以爭搶玩具,肢體接觸在我家屢見不鮮。就拿爭奪玩具來說,家裡的老人一般都會這樣跟大女兒說,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這個時候我會私下跟家裡的老人溝通,不能讓小的孩子有“我小所以什麼都要讓著我”的想法,要告訴弟弟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對姐姐要尊重,和睦相處。比如中國講究長輩先動碗筷就餐,這不僅是是中餐的禮儀,也是一種對長輩的孝道;同時我會告訴我的女兒,媽媽對你們的愛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弟弟小而偏袒弟弟,有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在某件事情上爭長短,需要是母親的一個正確的態度。姐姐愛護弟弟,弟弟敬愛姐姐。母親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她們的路還很長,我希望她們一路扶持,各自安好。

囊螢映雪,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連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她們的勤奮刻苦的求知慾令我們佩服不已。而我在兒女的學習方面,也是花了心思的。幼兒園,我覺得多多讀故事就很好,從小培養閱讀的能力。從他們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買一些兒童畫冊,放在他們身邊,他們也會偶爾翻一番;後來他們開始對圖畫書感興趣,要求我給他們講故事,所以我就買一些短而精的故事書,在臨睡覺前,或者是空餘時間,都會給他們講解畫冊的內容。隨著年齡的增長,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書,讓他們感受讀書的樂趣,慢慢養成閱讀的習慣。直到有一次,我女兒拿著農夫與蛇的書說是要給媽媽講故事,她竟然把故事從頭到尾給我講了一遍。雖然她不認識字,但是她會自己看著圖畫加上自己的理解跟記憶完整的敘述。看,這就是孩子回報給我們的驚喜!

百善孝為先,生兒方知父母恩,寸草難以報春暉。有了孩子,才知道父母養育我跟弟弟是多麼的不容易。父親話不多確挑起掙錢養家的重擔,母親辛勤勞作操持家務,爺爺奶奶力所能及的幫助父母親。每每想起,都會感慨,感慨時光荏苒,感慨母親照顧爺爺奶奶時那彎下的脊樑,感慨父親拿起一塊又一塊磚頭時留下的汗水!每次回到家裡,都會幫著母親洗洗刷刷,她總是說,我來就行,你看好孩子,我卻堅持做,一是身為兒女,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二是為孩子樹立榜樣,我們怎麼做她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要告訴自己的兒女,孝敬長輩、敬愛長輩,因為他們無私奉獻的養育了我跟爸爸,她們的艱苦樸素、自強自立一直影響著我們,努力奮鬥,努力生活!

中華民族,泱泱大國;中華美德,源遠流長!希望我分享的故事能給看的人帶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能讓我們在新時代的激流中,奮勇前進,揚帆起航!

篇四: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俗語云“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延伸,家國同構、家國一體。家風奠定人生底色,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源頭,對道德養成和人格形成具有終身的影響。家風關乎社會風氣。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是社會價值的縮影,千千萬萬家庭的小風氣匯成了社會的大風氣。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家風對個人的影響不容忽視,作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力量,好的家風無時無刻不在淨化著每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它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是在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成長起來的。

一、勤勞節儉是我們家的傳家寶

俗話說:“勤儉持家”。勤儉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小姥姥姥爺和父母就有著保持節儉的好習慣。

姥姥和姥爺從小是過苦日子的,經歷過饑荒年代。所以他們二老總是勤儉持家,希望日子可以細水長流。那個年代家裡面的孩子多,作為大姐的姥姥總是最辛苦的。在記憶裡,我對姥姥記憶最深的是她那頭又黑又亮的頭髮和溫暖的手掌。但同時小小的我對姥姥也有很多疑惑。為什麼姥姥的鼻子聞不出味道呢?為饑荒的時候人都餓暈了,生麥子都想吃,樹皮草根都被扒光了。姥姥小時候生病沒錢治,從此就再也聞不見味道了。

在我的記憶裡,姥姥姥爺的口袋裡總是有錢,可以給我買奶片和冰棍。他們是無所不能的大人。也是長大了才知道,老兩口還曾經在集市上擺攤做生意掙生活費。他們對自己節儉,對我卻很大方。上學的學雜費,資料費,總是提前給我準備好。幼兒園學拼音時,我是院子裡第一個有黑板的小朋友。姥爺給我做的那塊小黑板,是我學習的啟蒙。我在小黑板上學會了1,2,3……a,o,e……

言傳身教下,我們也明白了節儉的意義。一粒米,當思來之不易;一張紙,當用之有度;一度電,當省之又省;勤儉節約,當持之以恆。“勤儉節約”從來都不是一句口號,我們應該從點滴做起,學會珍惜,學會感恩。希望“勤儉節約”的種子在我們的心間生根發芽,繼續延續我們家的傳統美德。

二、堅持不懈、腳踏實地是我們家的聚寶盆

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放棄很容易,堅持卻很難。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困難,所以,在習慣的培養上,我的家人給我樹立了優秀的榜樣。

爺爺是一個執著的長輩,他認定的事情,很難改變。他冬天喜歡喝紅薯湯,暖呼呼,甜絲絲。他也有自己喜歡的零嘴,烈火餅坊的老式麵包和麥芽糖。每次回家看望他,他總是不讓我帶東西,說自己一個人吃的不多,啥都有。坐一會兒就趕我走,怕天黑不安全(每次總是這套說辭勸我們早走)。我很敬佩他,因為他是一個關注時事,一直在學習進步的長輩。和他聊起工作和生活,爺爺總是能為我指點迷津。他和我們分享他從小的經歷,能上學是多麼的不容易。他是怎麼努力工作的。他很認同我的職業,還告誡我要一直堅持學習。

老家的牆上總掛著可以撕掉的老式日曆。上面有吉凶禍福,背面是小笑話和小貼士。爺爺很認真去看,還喜歡記錄了一些生活小竅門和我們分享。我的青春期臉上有痘痘,爺爺很是擔憂。有一次回家,剛見我,便從桌子上拿出來一個小本子,夾著一張日曆,背面講的是吃什麼下火的小竅門。爺爺一生淳樸善良,很懷念和爺爺聊天晒太陽的時光。

同樣在爸爸和媽媽身上,我也看到了他們面對工作,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精神。他們在取得工作上的進步之前,都是認真學習,努力工作。為了做好一件事情,精益求精。

媽媽是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她要做就做到自己滿意才行。國中時期,媽媽對待工作特別拼,每個月都是優秀員工。我和弟弟多是姥姥在照顧。放學回家收拾房間,發現了幾本筆記。筆記字跡工整,記錄著媽媽的學習記錄。原來媽媽的優秀不僅是拼搏的工作態度,也來源於背後的默默耕耘。爸爸讓我覺得他無所不能。他會給家裡走線路,他會修很多東西電磁爐,電視機,冰箱,電動車。親戚家裡電路有問題都喜歡找爸爸幫忙看下。但他也不是天生都會做這些的。工作之後和爸爸聊工作才知道,他為了達到專業的精通付出了多少。六年級的夏天,中午飯很少一起吃。飯是爸爸提前做好放在餐桌上的。隔壁房間,爸爸翻著厚厚的專業書,在抓緊時間做題準備參加考試。那段時間的爸爸讓我明白,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去年的冬天,他列印了厚厚的一摞資料,晚上沒有拉我出去散步,而是坐在桌邊為了廠裡的安檢維修考試做準備。在對待工作方面,爸爸一直是個踏實肯幹、堅持不懈的人。

如今,我面對我熱愛的教育事業,亦是如此。10年前我只是一個懷揣教育夢想的高中生,如今是我從教的第五年,是一名奮鬥在國三的班主任和英語教師。一步一腳印,不負來時路。我要像二十大代表張桂梅同志說的那樣,堅持做高山峽谷裡的“燈盞”,照亮孩子們前行的路,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人才,讓黨放心,讓老百姓滿意。因為偉大的事業不是一下子就能實現的,而是要靠腳踏實地的努力和一步一步地積累。

回首過去,我們一家人風雨同舟,交了一份無愧於家人的答卷,展望未來、征程依然、初心不變,我們依然會堅守各自崗位,用行動為祖國獻禮。

篇五: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我是一個特別平凡的媽媽,在孕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和所有的媽媽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快樂;希望孩子能擁有一個好品格,做一個大寫的人。但是我深知世界多元變換,自己才疏學淺。為了讓孩子能夠汲取豐富的“營養”,培養她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勇氣,成為精神的富翁。在早期閱讀這條路上,我從孩子四個月開始就已經慢慢起步了。現在孩子已經五歲了,閱讀依然是家庭中每日必備的活動。在引導孩子愛上閱讀的過程中,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現做出簡短分享。

書籍為伴、營造書香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爸爸是一個特別愛讀書的人,茶餘飯後總是捧著書讀得的津津有味。他內心寧靜、勤于思考,為孩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樣。為了讓孩子有觸手可得的書,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我們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入手,大量的為孩子選購繪本。軟萌的小雞球球、碰碰腦門系列;詼諧的鼠小弟系列;樂天的皮特貓系列;平實的小兔湯姆系列;魔幻的聊齋系列;搞怪的恐龍系列……

現在孩子對每一本書都如數家珍。開卷有益,想想花一杯奶茶的錢,就能給孩子買一本好書,讓孩子從中獲得一個道理,這是多麼的划算啊!現在買書已成為了家庭中每月的重要活動。從最初的小書架、到後來的書牆。從最初每天晚上膩歪著問接下來要幹什麼,到現在每天捧著書窩在沙發樂呵呵的享受其中。陪伴、示範,打開了孩子閱讀的大門。

全情投入、共享閱讀時光

孩子年齡尚幼,在閱讀中更多的是讀圖。她會時常纏著我,媽媽給我講!給我講!孩子的書籍中有好多本,也都是我很喜愛的。像《親愛的小魚》告訴我們“我愛你所以給你自由”;像《活過一百萬次的貓》告訴我們“得到你的愛才不枉此生”;《搬過來搬過去》告訴我們“愛是彼此適應,相互包容”;《亞歷山大和發條老鼠》告訴我們“自由才是物價之寶”……。愛是一個特別抽象的話題,語言上的“我愛你”太過蒼白。作為媽媽我想最好的愛就是陪伴。在親子共讀的時光裡,我們因為一張圖片滑稽的哈哈大笑;被一個個勵志的故事深深鼓舞。我們相互依偎談天說地,有時是溫暖的午後,有時是靜謐的夜晚。

親子閱讀於孩子於我而言,都是一種滋養。孩子在故事中懂得道理明辨是非,我在故事中找回童年。最珍貴的是這些精彩的瞬間成為了我們母女間重要的聯結,等我的孩子長大了,偶然想起,相信她也會覺得很幸福。

意猶未盡、且聽下回分享

聽故事起勁兒時,總是剎不住車。為了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我們經常在意猶未盡之處收尾,讓孩子猜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帶著自己的想法入睡,明天再聽一聽結局和自己想的有什麼不同。另外,孩子特別善良像美人魚最後因為心愛的人變成了泡沫,這個結局孩子就接受不了。她就進行了改寫,彌補了心中的遺憾。

現在孩子也會古靈精怪的說,媽媽我要給你個驚喜!我要你猜一猜!你先來說說這個故事會怎麼樣,我們來看看誰講的故事更好聽。這樣的方式既保證了孩子的興趣,又培養了孩子的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熟讀精思、引發深入探究

有的時候同一個故事會反覆講很多遍。有的時候我會“叫苦連連”,這本書這個周讀了快20遍了呢!像《幼兒園裡的一天》,作者從小動物的身體特徵、作息規律、生活習慣入手,引發孩子瞭解不同的動物特點。孩子對這本書特別感興趣,我以此為契機又為孩子購得了《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DK百科全書》、《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孩子瞭解了食肉動物、食草動物的不同,知道了生物鏈,瞭解了不同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明白了弱肉強食的道理。

孩子的知識經驗是零散的,我努力在做好一個穿針引線的角色,將片段串連幫助孩子形成知識體系,促進孩子的深入思考、深入探究。

圖文並茂、表達感恩之情

有一段時間孩子開始摺紙,畫上波浪線說是寫給家人的信。這個年齡正是前書寫階段的萌芽。於是我從父母的姓氏入手,以兒歌的方法,遊戲化的形式帶動孩子,讓孩子知道文字非常有趣,是一種特殊的符號。

在爸爸外出聚餐的時候,寫信提醒爸爸早點回家。在爺爺奶奶回老家的時候寫信說很想念他們。有的時候孩子還會用簡筆畫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小房子代表家,愛心代表想念。圖文並茂,非常生動。

育兒是一個慢慢摸索,不斷精進的過程,我願意虔誠耕耘、精心澆灌,靜待花開。

篇六: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20__年大女兒出生,時隔近10年,20__年二女兒到來,9歲半的年齡差喜憂參半。喜的是大寶生活上已可以自理,可以適當幫我照顧妹妹;憂的是我的大部分精力要用在照顧二寶上,陪伴大寶的時間自然減少了。雖然二寶是在大寶的極力贊成下才要的,但妹妹真正來了的時候,大寶顯然是沒有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的。記的那時大寶放學來醫院看我和剛出生的妹妹,不自覺的留下了眼淚,做為媽媽我能體會到她當時複雜的心情,即為妹妹的到來感到高興,也為從此以後媽媽再也不是她一個人的媽媽感到失落。

在二寶還不會說不會走之前,是天下太平的,自從二寶有能力說話走路開始,就有欺負姐姐的苗頭了,會爭寵會撒嬌會告狀,還是個小話嘮。俗話說“老大憨老二精”還真是這樣。大寶文文靜靜的,不爭也不搶,二寶完全是另一個極端,自我感覺家裡的一切都是她一個人的,好像她是第一名來到這個家裡一樣。看到這種苗頭,我們夫妻及爺爺奶奶都統一了戰線,絕不偏袒二寶,發生矛盾就看著她倆自己解決,吵架也好,動手也好,我們只觀戰不參與,是誰錯了就批評誰,漸漸的二寶也看清了形勢,沒有靠山可以讓她“胡作非為”,也就漸漸收斂了,也擔心姐姐真會收拾她,畢竟真打起來這小身板也不是個。

畢竟是一母同胞,兩人時不時的也會上演姐妹情深的場面。一起玩積木、做遊戲,嬉嬉鬧鬧,每當我走在她倆的身後,看著大手牽小手,都會情不自禁的拍下來,從小不點兒拍到上幼兒園了,姐妹倆的身高差逐漸在縮小,再想想長大後兩人一起挽手逛街的樣子,感到由衷的幸福。

三口之家變成四口之家,孩子需要適應、家長也需要適應,不斷學習如何去分配精力分配時間,如何兼顧到兩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如何去讓家庭更加和諧,做為家長我們和孩子在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相信未來會更好!

篇七: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王__是個聰明、活潑、可愛的女孩,曦——早晨的陽光,希望她能像早晨的太陽一樣溫暖和燦爛。而她也確如我們所希望的,陽光一樣的快樂成長,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她是我們家裡的小太陽。當然,這與家庭和學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分不開的。

家是什麼?家是孩子成長的搖籃,也是一生的學校,而父母是這所學校永久的老師。在我們家沒有文字性的規定,大家也不會把家風這個詞掛在嘴邊,但我認為並不一定要家風書面化、固定化,它應該是一種傳承——精神與品德的傳承。雖沒有說,但父母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

孩子畢竟是孩子,她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處事原則,家長應該尊重她們,給她們自己的空間,讓他們覺得父、母是最可靠的,什麼話都可以給家長說,讓她們輕鬆愉快的生活和學習。我常常和女兒談心,分析她的心理,及時發現她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幫她解決。身為家長和老師的我更明白這一點。

伴隨曦曦度過了八載的光陰,在這八年中,我感覺到了為人父母責任的重大,八年的光陰,八年的點點滴滴,匯成一條時間的小溪,汩汩地流向遠方……

看著曦曦一點點長大,我感到由衷的喜悅: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從呀呀學語到到熟練地喊出“爸爸”“媽媽”,從一無所知到學會1234和aoe,孩子的進步可想而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是多麼地重要。

為了培養孩子的從小自強,我從她學走路時就教育她跌倒了要學會自己爬起來,儘管開始跌倒了,她也會大哭大叫,暗示別人她受了委屈,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鍛鍊和提高,她慢慢意識到哭和叫是沒用的,就自己爬起來。特別是當聽到爸爸或媽媽鼓勵和讚揚的話語,“真好”“真棒”“真乖”時,雖然意思她懵懵懂懂,但她還是很高興的繼續勇敢地往前走。

為了培養孩子的從小自立,從三歲的時候我就讓她自己穿衣自己吃飯,儘管她開始的時候也是很不情願,穿衣服前後顛倒,吃飯吃的到處都是,但是我經過多次自己的嘗試,一步步地教她如何穿上衣,如何穿下衣,如何端碗,如何拿筷,經過我的細心的指導和教育,她還是從中感到了樂趣,吃飯和穿衣都有模有樣了。

為了培養孩子的從小自信,我在經過了多次的摸索和嘗試之後,總結了表揚激勵法。她按時按質完成了作業,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讚揚他:“曦曦,你真棒!”她遵守紀律,我就讚揚她:“曦曦,你是個好學生!”她喜歡養小動物,我支援她說:“曦曦,你是個很有愛心的小朋友!”她主動幫助殘疾人,我就肯定她:“曦曦,你是有責任心的公民!”……她每表現好一次,在家裡我就給她畫小紅旗,慢慢地我發現她在我們不在家時懂得如何照料自己了,還能獨立做不少事,更重要的是做事比以前有信心多了。

為了培養孩子的從小要鍛鍊身體,我還經常鼓勵她比如飯後要多鍛鍊,吃完飯要記得漱口。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教她學做家務如掃地,抹桌子等,節假日帶她出去,到野外遊玩,露營,讓多鍛鍊並接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與和諧。

雖然曦曦現在還很小,但我感覺我的付出有回報了,昨天晚上,天氣有點冷,我看電視的時候,她主動拿來她小時候蓋得被子給我蓋上,並說:“媽媽,別感冒了。”我很受感動,我的曦曦真的一天一天長大了。

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曦曦茁壯成長,宛若朝陽燦爛,我們做家長的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我期望能盡力配合學校的教育把她培養成一個讓身心都得到良好健康發展的具有堅強的毅力,有愛心的社會公民。

篇八: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誠信”是我們一家人每天都要重複的兩個字。

小的時候,我不懂事。一次爸爸媽媽都要出門,留我一人在家,走之前還百般囑咐我不要去碰那些危險的東西,我沒有聽在心裡只是隨口應了一聲。

爸爸媽媽走後,我便放肆的大鬧起來,一個不小心碰掉了媽媽最愛的水杯。我瞬間緊張起來,趕快拿起一旁的掃帚左一下右一下的掃了起來……當時的我畢竟太小了,哪裡能掃的乾淨,再加上當時內心的緊張,玻璃渣蹦的到處都是。可我不覺得哇,倒了垃圾,便又若無其事的去看電視了。

過了一會兒,媽媽推門而入,一下子就看到了地上的碎渣,只不過不知道該怎麼說罷了,“好渴呀,咦?我的水杯呢?”聽到這話,我心中一緊“啊……我,我不知道哇,媽媽,要不您再找找。”媽媽聽了我的話很是失望,又問道:“這地上怎麼會有玻璃渣呀?”“什麼玻璃渣,我可不知道?”媽媽聽了這話徹底怒了:“我平時教育你的誠信都到哪裡去了?”我終於聽懂了媽媽的話,連忙向媽媽道歉,並說明了這件事情的經過。

自此,我便把“誠信”二字牢記在心,永遠不會忘記。

篇九: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就深知自己承擔的教育責任,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育兒經驗。

爸爸的陪伴不可缺失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有勇氣有自信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爸爸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男性形象,孩子會把爸爸的所有行為特徵視為男人的範本。尤其對男孩子來說,爸爸代表自信、堅強、勇氣,甚至就是他心目中的“巨人”,男孩子的陽剛之氣大多是來自於爸爸。如果說媽媽的愛像土壤,那爸爸的愛就像陽光,因此孩子成長過程中,爸爸陪伴至關重要。禾禾的爸爸除了加班,每天下班後就會陪著孩子,和他一起看書,做遊戲,踢球,跑步等等。禾禾在爸爸的身上學到了作為一個男子漢要堅強,要紳士,要照顧女生,要愛護弟妹,要尊重老人。那作為媽媽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要時不時地示弱,我經常在禾禾面前示弱:累了不能打掃衛生了、我做飯你要幫著我、家裡太亂了跟我一起收拾、我頭疼你給我揉揉……這些事情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需要,自己真的可以幫到媽媽,真的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替媽媽解決困難,那麼時間長了他就會主動承擔起家裡的一部分責任,慢慢地長大了就會變成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愛心。禾禾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一家人就是要互相幫助呀,不然怎麼能叫一家人呢!”

抓住開闊孩子視野的機會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和孩子進行每日的親子閱讀,我們也會帶孩子“走”出去,像科技館、博物館、植物園、動物園等等,都是幫助孩子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好地方。我們會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抓住身邊可以利用的資源和機會開闊孩子的視野,通過陪禾禾親子閱讀、觀看紀錄片、外出參觀等各種形式進行學習和體驗,激發起禾禾對知識的渴望。有一天晚上,禾禾睡前讓爸爸給他講個與大海有關的故事,禾禾爸爸給他講了《大王烏賊與抹香鯨》的故事。這是禾禾第一次接觸深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看深海的紀錄片,看與大海有關的書,聽爸爸講與深海有關的故事,去海底世界,極地海洋世界等等,但凡我們能想到的讓他接觸到大海的都為他提供,一直到現在他對海洋還有著濃厚的興趣。深海這一部分過去後,禾爸又開始給禾禾講人類史前之謎,什麼蘇美爾文明、蜥蜴人、人類起源的另一個猜測、藍鳥人等等。禾禾又對人類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他知道在博物館裡可以看到人類的歷史後,他就開始要求我們帶他去博物館,青島幾乎所有的博物館我們都帶他去過,甚至有一些重複去過兩三次。博物館都參觀完了,又開始帶他去科技館、植物園、動物園,參觀這麼多地方他不一定都能記住,但是孩子潛意識裡肯定會對這些東西存有印象,就像禾禾有時候突然說的一些話,我問他你怎麼知道的,他會說以前在博物館裡看到過。

良好親子關係尤為重要

保持與孩子的親密關係,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嬰幼兒時期是建立親子依戀關係的重要時期,父母要多和孩子進行身體接觸,建立健康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千萬不要覺得小男子漢就不需要摟摟抱抱和親親了,越是小男子漢越需要這些,同齡的男孩要比女孩發育得晚一些,所以男孩子是比一樣大的女孩子更要像小孩一點。那麼這時候我們在生活中給與他足夠的愛就會讓他有強大的安全感,這些安全感在他以後成長的道路中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跟禾禾每天都會說無數遍的我愛你,睡前我們會互道晚安,在接受批評後我會告訴他媽媽雖然批評你但依然愛你,擁抱當然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了。其實現在禾禾活潑開朗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有安全感,還有他不論犯了什麼錯誤受了什麼傷都會告訴我,因為他知道媽媽無論如何批評他都依然是愛他的。另外每個週末我們都會一起帶著禾禾出去,天冷去室內,博物館啊科技館什麼的,天好去室外,踢足球啊爬山啊,這也是一個保持親密關係的一個好方法。

我們之間發生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未來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作為父母要學習的也有很多。希望所有的寶寶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也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家庭中滿滿的愛永遠都在。最後分享著名作家余光中在《寫給未來孩子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當你童年,我們講英雄的故事給你聽,並不是要你一定成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純正的品格;當你少年,我們讓你接觸詩歌、繪畫、音樂,是為了讓你的心靈填滿高尚的情趣。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

篇十: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作為一名媽媽,看著孩子一天天健康地成長,漸漸變得優秀,內心倍感欣慰,在這裡由衷感謝學校和每一位老師的辛勤付出,正是老師們的循循教導諄諄善誘,才使得孩子在枯燥的學習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取得優異的成績。在”雙減”政策下,家校合一能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家長不能一味地依賴學校,只有家校合一才能培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他呱呱落地那一刻起,我們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他們。父母的習慣、脾氣、為人處事、對待生活的態度等都盡收他們眼底,所以我們會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扮演好第一任教師的角色。在家中,我們給孩子買了很多書籍,這些書籍都是平時老師推薦的或者比較有名的名著,平時我們會經常陪孩子一起閱讀,用榜樣的力量,讓孩子漸漸愛上閱讀。

學習總是有起有落,進步時,給孩子以警醒,告訴她不可驕傲,退步時,給孩子以鼓勵,叮囑她繼續努力。當她遇到困難時,我們也會給她及時的關心,幫助她走出陰霾。學習之餘,也要學會放鬆,勞逸結合,這樣更有利於成長,比如與孩子做做小遊戲、去體育場跑跑步打打球,週末或者假期陪孩子去景點遊玩等,這樣不僅能讓孩子長見識,還能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喜歡舞蹈,參加過各種表演,既鍛鍊了身體,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在電視上看到自己表演的節目時,別提有多開心了。

現在一部分孩子比較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都是衣來張手,飯來張口,出現“巨嬰兒”現象。所以我們很注重對她生活能力的培養,適當讓她參與家務活動,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從小有動手能力,同時體會父母的不容易,讓她從中學會感恩。

我們家長要協同學校、教師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生活能力。全身心地陪伴孩子成長,相信孩子們也會在這種環境下茁壯成長,不負所期!

篇十一: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教育孩子是門非常深奧的學問,我們做家長的也要不斷學習,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國小階段還有一年就進入尾聲,現在正在最關鍵的時期,這個時候孩子們也逐步進入了青春期,一些習慣已經養成。此時的孩子們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或者說學業的發展上,正面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

針對這個時期孩子的特點,我覺得平時的教育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及時更新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轉換。此時的孩子儼然是一個小大人了,不能再用前幾年像教育小朋友的方式對待他們,不然會引起他們的不服及不滿。試著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對待他們,給予他們理解與尊重,遇事與孩子溝通,而不是自作主張地替孩子做決定。

簡單舉個例子:每週末做作業時,我希望他早早完成作業,所以習慣根據他的作業情況給他做一些分配。每次他都很不高興,告訴我他的作業可以自己安排,因此每個週末我們都過得不是很愉快。後來我開始試著慢慢放手,我發現他自己規劃地也很好,我之前擔心他安排不合理、完不成作業的情況並未出現。原來是我自己不放心,而不是孩子做不好,說到底還是對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他能夠做好統籌規劃,所以適當地放手,有時孩子真得會給你驚喜。

二、不要在公開場合批評教育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增強,自尊心較強,隨便公開批評,非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會引起他們的不滿,甚至更加逆反。我們可以旁敲側擊,用互動性的事例予以啟發,孩子們其實很聰明,你一側擊,他們就明白你的用意,此時他們也會感激你給他們留面子,更容易反思自己的問題。

比如,有一次週末的籃球比賽他們輸了,事後他特別生氣,說裁判不公平,說他的團隊根本沒有犯規卻有幾次都判他們犯規了。我並沒有直接批評他這樣是不對的,而是首先認同他的情緒,表示理解他的心情,然後試著告訴他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公平,所有的公平都是相對的。比賽那麼激烈,有時候教練看不清楚是正常的;又或者自己隊員確實犯了規,而自己沒有意識到錯誤也是有可能的。如果你們覺得自己隊員真的沒有犯規,事後可以心平氣和地與教練溝通,教練也會還你們一個公平。如果真的違犯了,聽取教練的講解,以後吸取經驗才是更寶貴的財富,而不能全場帶著不滿的情緒。既然選擇比賽,就要接受全部,我們能做的是努力提升自己,爭取下次不要存在不小心犯規或者形似犯規的動作,把每個動作做的乾淨漂亮就好了。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受委屈的時候,我們不能受一點委屈就抱怨這抱怨那,因為這沒有任何意義,什麼都改變不了,但會影響你的心情,甚至影響你之後做其他事情的熱情,產生一系列不好的連鎖反應。要試著自己消化遇到的委屈,你看你們不服裁判判你們犯規,是不是並沒有改變比賽結果,而你們反而因此鬱悶,心情不好,導致沒有享受到比賽給你們帶來的激動和喜悅啊。孩子一聽,瞬間明白了。後來慢慢開始試著接受比賽的各種結果,雖然偶爾也會有點點小情緒,但是已經在進步了,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慢慢來,我們要看到孩子們的進步,給孩子成長的時間。

三、制定規則,同孩子一起制定破壞規則的懲罰。前面說了那麼多,並不是什麼事都由著孩子。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讓孩子明白凡事都有規矩,家有家規,校有校規,社會上還有各種規則和法律,一旦破壞規則,就要按照之前協商好的進行懲罰,絕不遷就,讓孩子明白民主與自由都是在不破壞規則的前提下。

有一次週末我跟孩子去上課,一個路口的紅綠燈壞了,路口的車輛堵得滿滿的。我藉此告訴孩子,你看紅綠燈就是一個規則,當所有人都遵守這個規則的時候大家都受益,都能順利通過路口;但是當這個規則被破壞了,像現在的紅綠燈壞掉了,大家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則執行,是不是就亂套了啊。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規則,只有人人都遵守社會制度及規則,社會才能和諧美好。孩子聽了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四、積極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這個年齡的孩子需要特別培養他的責任心,而做家務就能夠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增強孩子的責任心,讓他們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對待他人。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對孩子的成長及今後孩子們未來的事業與婚姻都是非常有益的。

我告訴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儘量以不給別人帶來麻煩或不便為前提。在家裡也是一樣,要積極參與家務勞動,自己吃東西造成的垃圾一定要扔到垃圾桶裡,家裡有髒的地方要及時清掃。有一次,他吃東西的垃圾隨手吃哪兒扔哪兒,坐在沙發上也把沙發弄得亂七八糟,我懲罰他把客廳徹底打掃乾淨。在他好不容易打掃乾淨後,我開始坐在沙發上吃東西,垃圾弄得到處都是,沙發上也弄得亂七八糟。然後他開始不高興了,告訴我他好不容易打掃乾淨了,卻被我這麼輕易地破壞了。這個時候我告訴他是不是破壞別人的勞動成果特別不好啊,可是剛剛你弄得亂七八糟是不是也破壞了媽媽辛辛苦苦打掃的衛生啊。經過剛才的換位,再加上這麼一說他瞬間明白了,瞭解到只有自己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才明白做家務的辛苦,才更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從而正確地對待他人及他人的勞動成果。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孩子才願意與你溝通,願意與你分享,你的話他才能聽進去,才能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才能成長成心理健康、有責任、有擔當的上進好少年。

篇十二: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兩年前,當我把女兒送入北大校園讀研的時候,走過未名湖畔,感慨萬千,我憶起小時候母親送我上學的一幕場景,確切地說,那是一次退學事件。

退學風波

“媽,班裡的女生都回家了,都說女孩子讀書沒用,我們也回來跟你一起種地吧。”

四十多年前,在故鄉那個偏僻落後的小村莊,我剛上國小,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剛剛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種地熱情高漲,教課的民辦老師也是念念課本就拿起鋤頭奔向地頭,班裡的女生在父母的要求下紛紛退學,回家照看弟妹,幫著大人幹農活種莊稼。我和九歲的大姐眼看一起玩的小夥伴都已回家,也懂事的決定退學,幫家裡去幹活。

沒有比我們家更缺勞力的了,那時候父親在縣城人民醫院上班,一週才能回家一趟,母親是村裡的赤腳醫生,家裡開著藥鋪,鄉親們有頭疼腦熱的就喊母親去家裡看病打針,天天忙的團團轉,地裡的莊稼誰來管?爺爺去世的早,奶奶去了姑姑家,母親只好把外婆接來照看我們,家裡還有五歲的大妹和牙牙學語的小妹。

“你們不能當文盲,一定要讀書學文化,女孩子不能靠別人,將來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飯。書一定要念!”母親斬釘截鐵,把我和姐姐趕回了村裡四面漏風的國小校。

讀書改變命運學習創造未來

退學風波後不久,村裡有個大哥哥考上了清華大學,從此在父母口中講的最多的就是,你們將來一定要考大學,最高學府就是清華北大。可是別說大學,那時候方圓幾個村莊,上高中的都沒有幾個,我們覺得那是太遙不可及的事情。

但是我的父母從來不這樣想,在他們眼中,讓我們學習受教育才是頭等大事。考大學,憑自己本事吃飯,成了母親的信念。不管那時的鄉村教育水平多麼薄弱,從來聽不到父母抱怨,父親每次從縣城回家,總會想法設法給我們帶回書來,從《動腦筋爺爺》到《十萬個為什麼》,從《民間故事》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買不到他就去借,通過書籍,讓我們看到外面的世界。

每天晚上不管多忙多累,母親總是親自輔導我們做作業。昏暗的煤油燈下,我們姐妹趴在炕頭小桌子上,母親給姐姐講完雞兔同籠,再來看我的語文作業。有一次有道題不會,母親讓我念給她聽,磕磕巴巴的還沒讀完,勞累一天的母親就打起了呼嚕。

幾年後因為符合農轉非政策,全家搬到了縣城。每次放學回家,總看到父親拿著一本中醫雜誌在讀,間或摘錄,母親則喜歡看小說寫日記,讀書成為全家人共同的愛好與習慣。

自從國小起,父親就為我們姐妹們訂閱多種雜誌與書刊,《小葵花》、《紅蕾》、《少年文藝》、《作文通訊》、《中學生優秀作文選》,一訂就是多年,隔三岔五,父親還會去一中的圖書館為我們借回一大書包書籍,記憶裡精神糧食從來沒斷。後來我們逐漸長大,開始自己借書買書,直到四個姐妹先後高中畢業考學離開家。

“耕讀莫懶,起家之本,字紙莫棄,世間之寶。”語出范仲淹,這也是母親一直以來教育我們的榜樣和標杆。

時間真是神奇的蹺蹺板,一轉眼,如今,父母已是步履蹣跚,不同的是換做我們為他們二老買書訂報,父親還保持著年輕時的習慣,每天讀書寫字,記憶減退,記不起的字就查字典,母親一如過去的節儉,將日記寫在廢舊的日曆反面。

失蹤的柴油爐子

在老家裡開藥鋪的時候,牆上掛著一個賬本,鄉親們買藥都可以賒賬,秋天的時候,有了收成,欠的藥費大都可以還上,母親就在上面劃掉,但是總有一些掛著賬的,每到年底,母親就換上一個新的賬目本,過去的就收起來。為什麼不去催要?母親淡淡的說:草藥不值多少錢,治病要緊。

搬到縣城之後,父親經常帶著找上門來的鄉親們看病,還經常把家裡的柴油爐子借給病人做飯使用,來的人多了,就有借了錢物一走了之的,這讓年幼的我非常不解,因為那時家家都不富裕,父母微薄的工資養活一家六口,為什麼還要借給他們呢?有一次,到了出院的時候,病人以及家屬和爐子一起失蹤,走了就再也沒有回來。

母親開玩笑的說;你爸爸這爐子丟了不止一個了,下次有人來借,還是會給的。父親說:都是家裡窮導致的,以後日子過好了,就不會這樣了。父親說的對,很快改革的春風吹遍大地,再後來隨著新農合的全面覆蓋,再也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家裡祖輩都是開藥鋪行醫的,我想,醫者仁心,懸壺濟世,或許這仁慈和善良都是流淌在血脈裡的東西,在長輩們的言行中完成了精神的傳承,教給了下一代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從小明是非,知良善,懂悲憫。

北大圓夢

“姥姥,今年秋天我就可以讀博士了”虎年春節,女兒從北京回來,給姥姥姥爺帶回了稻香村的點心和北大出版的書籍,聽到這個好訊息,一直身體不適的老母親一下子變得精神煥發,“我們家也出北大的博士生了!”父母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女兒從小由我父母幫忙帶大,品學兼優,大三就入了黨,擔任學生會主席,參加辯論賽,榮獲特等獎學金、優秀畢業生等各種獎勵,每次看到女兒帶回的獎牌獎盃,才是老人最開心的時刻。父母一輩子不重吃穿不慕富貴,最看重的是我們的學業成績和處事為人。

大姐是銀行高管,分管的業務獲得全省第一,大妹考的公務員,與婆母妯娌和睦相處,被評為區級文明家庭,小妹考到浙江某解放軍醫院任外科護士長,踏實能幹,年底部隊送來了優秀文職人員喜報,我們每一次努力的點滴和進步,成了父母晚年最開心的慰藉。

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夢了好久,終於把夢實現。小家夢圓,是父母青絲白髮的幾十年。

家風傳承,潤物無聲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去年建黨100週年,母親收到了“光榮在黨五十年”的獎章,女兒則當選研究生班的黨支部書記,並榮獲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時代大潮中的我們,無疑是幸運的,國泰民安,每一位個體和平凡小家的努力,都可以被看見。父輩們勤懇奉獻的幾十年,也是他們傳承優良家風,將家庭夢融入國家夢和民族夢,培育下一代的過程。如今,這份責任已經穿越時光,抵達我們肩上,那是怎樣的厚重又是怎樣的滿懷深情?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時代和家境所限,父母親都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是他們用淳良忠厚的品行和言傳身教的實際行動,為我們營造了淳樸的家風,塑造我們吃苦耐勞的品格,還有善良正直的德行,這良好的家風,如同一座閃亮的精神路標,護佑我們在人生路上披荊斬棘一路前行。

春回大地,冰雪消融,節日一過,女兒就返回了北京,家風傳承,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帶著祖輩父輩們殷切的囑託,年輕一代已踏上新的征程,用青春和汗水,去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春水漸生,春林漸盛,華夏大地將迎來又一季的欣欣向榮!

篇十三: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老師“不容易,特別是當一個開始步入青春叛逆期且面臨小升中的孩子的”老師“,更加不容易。

我女兒現在讀6年級,已經進入了所謂的“青春期前期“。很幸運的,她比較願意把她遇到的事情跟我這個”老媽“來分享。比如周圍女生的生理期問題,青春期身體的變化,如何看待周圍的誰誰被別人說是男女朋友,誰誰喜歡上課睡覺,追星問題等等。我盡我所能去給她正面的去講解這些問題,我不清楚的也會查資料或跟身邊的寶媽們切磋交流,努力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答案。最最重要的是,還要幫她保守這些祕密。每天放學回家,我們都會聊聊,講講彼此今天遇到的印象深刻的新鮮事,聽聽對方怎麼看,就像”閨蜜“一樣。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六年級了,都說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開始陸續進入青春期前期,要開始叛逆了。發現女兒近來也確實是明顯的開始“高度重視“自己的意見了,不像低年級時候那樣對家長的話那麼”盲從“了。跟她講事情的時候,要”擺事實,講道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她自己認可你說的才行。如果家長不耐煩,來一句”你照辦就行“之類的話,那她可得跟你”辯論“一陣兒。感覺真的是長大了,翅膀硬了。剛打算搬出以前我們的父母經常對我們說的那句”我是你媽(爸),你就得照我說的辦“的時候,孩子爸爸點醒了我:”要是孩子都那麼大了,還沒有的自己的主意,家長說什麼就做什麼,是不是也挺讓人’頭大‘的?“確實,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這不是個壞事。但是畢竟他們還小,還是不可能像大人一樣全面的理性的考慮問題,經驗也不足。所以作為家長著實是得花點心思去有理有據的說服他們。開場白當然要充分肯定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是很好的。並沿著這個對孩子的意見表示充分尊重的基調,對問題進行全面的有深度的探討。一次”探討“不成,還得另找機會再次甚至多次探討,緩慢滲透。還得控制力度,講求方式方法,不能把孩子說煩了。不得不說,跟孩子交流的過程確實對家長的情商,溝通技巧,忍耐力是有較高的要求的,並在跟孩子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這些技能不斷實現”質的飛躍“。總之,對待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尊重,結果總不會太差。

女兒有時遇到難題看一眼直接就說不會,就等人給她講或者參照講解。別人給她講不了兩句,她就又會了。我們就發現這可能真的是缺乏自信的一種表現。所以平時女兒說題不會做,我們就鼓勵她再多讀幾遍題。有時讀著讀著就開竅了。如果實在不會,我們也不會直接去給她講解。先讓她說說她的理解,講講她自己能做到哪一步,卡在了哪裡。然後我們再給分析講解為什麼會卡住,前面的思路有沒有問題。慢慢的,女兒做題比之前有耐性多了,難題也敢挑戰一下。在班裡也經常給其他同學講題。無形中也鍛鍊了自己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所以感覺多鼓勵孩子,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輕言放棄,比給孩子講題來的更重要。

以前我們上學的時候,就總是聽說有人一到考試前就緊張,頭痛,拉肚子,整個人都不好了。當時大家就說是心理素質太差了。後來工作後,在工作中也經常碰到緊急的case,需要馬上處理,需要加班加點,做壞了會有怎樣怎樣的不好影響等等的時候。每每到這時候也總想退縮,抱怨一下我們是人,不是神,不是什麼爛攤子都能清理得了。但後來咬牙努力做,完成的結果總能超過預期。現在回頭看,這就是考驗了一個人的心理抗壓能力。同樣,對於我們的孩子,心理抗壓能力的培養同樣重要。女兒學習擊劍,從三年級開始就跟教練和師兄弟們“走南闖北“參加各種比賽。從最一開始比賽上場緊張得要跑廁所,賽場上遭遇身高馬大的對手不敢睜眼,到現在已經習以為常了。我認為就是擊劍無形中影響了她,讓她有了一定的心理抗壓能力。現在參加考試考級,也沒有表現得很緊張慌亂。有了好的心理抗壓能力,做起事情來自然更加得心應手。我個人感覺對心理抗壓能力的培養,絕對是有必要的,會影響孩子一生。當然心理抗壓能力也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的積累來支撐。

心理強大的孩子背後,必然有心理同樣強大的父母。我們家長需要給孩子做好表率。同時,我們也要讓孩子感受到,無論何時,自己從來都不是孤立無援的,父母永遠都會站在自己的背後做最有力的支援。

最後,我相信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自信和強大的內心,這樣的孩子一定能很好的適應國中生活,並一步步穩紮穩打的走下去,等待他的必然是一個美好的未來。

篇十四: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對孩子十分重要,甚至決定著他們的發展方向,終生受益。我是位大學老師,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總結和學習,對孩子的培養,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首先,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

作為家長教會孩子做人是第一重要的,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在家裡要尊重父母、長輩,在學校要尊重老師。教育孩子做事說話要考慮到他人的感受,要能寬容別人,與人為善,不能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做錯事以後要敢於承擔責任,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平時和同學相處,做一個心胸開闊的人,不要斤斤計較。不講髒話、不搬弄是非的人,家長要注重與孩子的日常交流,幫助孩子克服缺點。有時孩子雖然表現或成績不是很突出,但只要有強烈的責任感,看到她慢慢的,一點點進步,肯定她,鼓勵她,耐心引導她,平和看待她,並以實際行動支援她,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這一點是很必要的。

二、其次,注重閱讀習慣養成

品一本好書,宛如獲得人生之真諦,給予你震撼心靈的力量。莎士比亞曾說過: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生活中沒有陽光;生命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書可以陶治性情品德,與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美心美文,從而奠定優美人格。

閱讀是如此重要,但如何引導孩子走上自主閱讀之路卻是個難題?我們家庭是這樣開始自主閱讀的探索之旅的。

陪讀階段——在孩子“依依呀呀”學語時,我就常常給她讀一些兒歌和古詩,三歲多的時候,開始給他講睡前故事,發現他特別喜歡,還經常同一個故事纏著媽媽講無數遍,而且時不時還糾正媽媽個別漏掉的字。這時候的媽媽需要用耐心培育出孩子閱讀的種子。而且三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機,我們發現講道理不如講故事更容易讓孩子接受,我們特意買來了《貝貝熊》系列叢書,讓孩子在享受故事的同時,明白一些基本的生活習慣與道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又陪著孩子閱讀《不一樣的卡梅拉》,書中充滿了驚險的情節和那些捧著肚子哈哈大笑的段子。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敢於幻想,敢於去嘗試別人不敢想的事情。同時利用孩子的閱讀興趣,嘗試陪孩子閱讀《數學繪本》,沒想到孩子也高興的接收了,閱讀的同時正好又完成了數學的啟蒙教育。

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我相信,有我們的陪伴,有老師的科學指導,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她將會是我們的驕傲。

篇十五: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蔡元培在《中國人的修養》裡寫:“家庭者,人生之最初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蹤者,大抵胚胎於家庭中。”良好的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能決定孩子一生的成長方向。家教,其實是家長能為孩子扣上的第一粒人生“扭扣”!

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會度過難忘又美好的時光,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人,無論是老師、同學還是朋友,而孩子會自覺地模仿父母的為人處事方式。所以,家長朋友們需要以身作則,教會孩子體會到與人分享的快樂,體會集體的榮譽感,還有閱讀的樂趣,運動的快樂,不同角色扮演的樂趣,也擁有學會戰勝困難的勇氣,好習慣帶來的豐盛,也慢慢看到這個世界的奇妙,一直保持著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等等,這些都是良好的家教能帶給孩子的非常寶貴的生命財富。

蒙特梭利曾說:“誰若不能獨立,就談不上自由。”

在日常生活中,我要注意對孩子的引導。我時常教導孩子要獨立自主,希望小朋友能在我的培養下,變得更加自立自強,自信有主見,這是我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最珍貴的禮物。中國教育家郭秉文曾說:“教育貴於薰習,風氣賴於浸染”。所以我對日常生活的小事都親力親為,教導孩子時也並不是一味的說教,而是從日常生活裡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在整理書包時,孩子想把畫筆和書本都裝進去,但書包裡已經沒有多餘的空間了。我剛要上去幫忙,又想到要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於是便默默地觀察孩子。只見他思索了一會,將書包裡的書拿出來一部分,整理好大小順序後再依次放入書包,這樣畫筆就可以順利地放進書包了。

雛鷹只有勇於在天空裡展翅翱翔,才能長成搏擊長空的雄鷹;魚兒只有在廣闊的海洋裡自在地遊動,才能鍛煉出一身本領;孩子只有獨自探索、獨立思考、自己動手,才能發掘出無限可能。

為了讓孩子有時間管理觀念,我和孩子經過溝通後,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份學習和生活計劃表,並和孩子協商規定,只要堅持這份計劃表一星期,就實現他的一個合理可行願望。孩子下定決心一定好好按照計劃表來執行,爭取實現自己的願望。從此以後,我和孩子使用相同的作息時間,他起床時我也早早起床;當孩子寫作業時,我也會放下手機,在旁邊捧一本書,靜靜閱讀。堅持一個星期後,我遵守當初的承諾,實現了孩子的一個願望。從此之後,孩子每天都自覺完成作業,並且根據自己的情況不斷安排新的學習計劃表,不僅從生活上變得獨立起來,在學習上也能做到獨立思考、自主學習。

作為家長,就是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和態度,給他們足夠的自由,讓孩子自己去闖蕩,自己去創造,自己去探索,讓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有更廣闊的天地,有更光明的未來!

相關心理學研究表示,良好的家教勝過一切教育,是決定孩子幸福一生的穩固根基。想要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長朋友的不斷學習。孩子是不斷成長、進步的,每個成長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都不同,家長需要根據孩子每一時期的發展特點,適時調整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不斷調整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只是孩子在不斷的學習、成長,父母也需要不斷的學習,才能跟上孩子進步的步伐。家長不僅要以身作則教導孩子,還需要對孩子適當“放手”,讓孩子既能感受到父母滿滿的愛,又給予孩子適當的空間。希望天下家庭都擁有好的家庭教育,這是一場關於愛的修行!

篇十六: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自從哈利來到我們的身邊,這個天使般的寶寶瞬間成為我生活的全部,目光所及全都是他。由於工作原因,哈利多半是外公、外婆負責照顧和看管,平常和父母多溝通、多交流,同時也利用各種渠道和老人們一起多學習、多接受新思想,用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武裝頭腦。孩子的一生要經歷三種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毫無疑問成為孩子最先接觸到的教育,同時,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最為深遠的。我和老公都是教師,在平時工作中見到太多因為家庭教育缺失導致孩子出現問題的案例,所以我們認為:“疼愛不溺愛,保持教育一致性”是我們教育的原則。

家庭教育最核心的關鍵是:陪伴、閱讀和習慣。

始於陪伴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這一份陪伴,不僅滿足了孩子情感上的需要,更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看到父母是怎樣的人,知道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窮養富養不如愛養,說教吼叫不如陪伴。真正的教育,一定從陪伴開始。不管下班多晚、工作多麼繁重,我和老公每天一定會抽出固定的時間陪伴孩子,放下手機放下工作,或是親子閱讀、或是一起打掃家務、亦或是談天說地、角色扮演,家裡經常出現我和老公扮演怪獸,哈利扮演奧特曼,我們打的好不熱鬧。這份熱鬧在疫情停學期間更為明顯,由於所教學科不同,我和老公給學生上網課的時間剛好可以錯開,雖然在家不能外出非常苦悶,但我們卻特別珍惜這段特殊的時光,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合適的任務,互不打擾,卻又彼此和諧。

重視閱讀

童年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大量接觸優秀書籍會對孩子的氣質、性格、觀念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了給哈利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早早的就開始鍛鍊哈利聽故事、看書。一開始對於書籍,哈利把它當作玩具,撕、扔、咬成為他與書籍交流的方式,即使這樣,我們仍然鼓勵他接觸書籍,只有接觸才會慢慢的喜歡。對於聽故事,一開始哈利聽的心不在焉,但我們仍然堅持讀完,慢慢的,到現在,不管多晚,必定要聽完故事才可以入睡。凱德的西西弗書店成為哈利最喜歡的地方,隔三岔五就要求我們帶他去看書,因為裡面的書數不勝數,而且還可以和小朋友一起閱讀,他非常享受這樣的感覺。

終於三觀

3-6歲是孩子成長關鍵期,很慶幸在這個最為關鍵的時刻遇到一所好的幼兒園、幾位優秀的老師,讓孩子在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有很大的幫助。有段時間哈利在適應幼兒園生活後,突然對幼兒園非常排斥,對規則和要求很拒絕。在家裡性格也有點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事事都要自己說的算。通過查閱和蒐集材料,我知道這是因為孩子的情緒腦發育速度太快,自我意識增強,很容易被情緒所控,出現了以自我為中心,排斥外界的情況。通過和老師交流孩子在幼兒園的種種表現,分析了原因並推薦了一些適合情緒管理的繪本,漸漸的,哈利度過了人生中第一個小小的“叛逆期”。

有人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當影印件出問題的時候,根源應該從原件上找,而這個根源,便是父母的三觀。教育暢銷書作者珍妮·艾裡姆說: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一個孩子的三觀裡,一定藏著他父母的影子。讓孩子的成績出類拔萃,不如教會孩子正確的三觀。我想,我們給孩子正確的三觀,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燈塔,孩子終其一生,一直在向著我們的方向和路徑成長。而這些都源於平時的家風家教。每個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樣,只有榜樣們方向正確,觀念品行端正,培養出的孩子才能有正確的三觀。育人先育己,父母的言行永遠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就是我們的小幸福,沒有太多的轟轟烈烈和激情洋溢,它們就存在於簡單,平凡的生活。

篇十七:我的家教故事徵文家長篇

無論大家小家,每個家都有自己的家風,“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些話家人總是說給我聽。家教是子女在家庭接受的影響和教育,是家長對子女的言傳身教。是一個人一生的教育。家風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所以家教是家庭教育,家風是家庭風氣,家教好了會形成良好家風。

我們家沒有成文的規定,也不會把家風一直掛在嘴邊。靠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把優良的美德潛移默化。我認為,它不是書面化的固定文字,它也可以是一種品德的傳承。

我的媽媽是一個非常勤儉的家庭主婦,雖然掌管著全家的財政大權,但自己從不亂花錢。就連購買生活用品也要精打細算。好像從她身上拔下來一根小毛都要了命。最近更是把“節約”發揮到極致。以前做紅燒肉,肉佔三分之二,土豆佔三分之一,可現在完全反過來了。我問她為什麼時,她只說:“看看你們之前把不吃的肉都剩下,下頓給你們熱一下吧,又說不想吃,現在只能這樣。”還有我吃不完的麵包,牛奶,餅乾,媽媽有三種不同的解決辦法,第一:讓我吃了;第二:把他們餵給小區的流浪貓,流浪狗;第三:下次不買了。

我的媽媽有時還會從網上學習如何廢物利用,當我問她為什麼不買新的時,她總會耐心的對我說:“我們要學會勤儉節約啊!這是一種美德,我們要自覺遵守。

媽媽的這些行為,都在悄無聲息發生在我的身上。當我做某件事時,我總會想:“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