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歌為話題的作文

篇一:以歌為話題的作文

以歌為話題的作文

曾瑜晨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廈門人愛唱這歌,奶奶更是如此。

奶奶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村家庭,兄弟姐妹七口人,奶奶最小。作為老么,她並沒有因此得到優待,從小挑擔砍柴,累活苦活她都幹,20出頭就生成了一幅滄桑面孔。

因為她這長相,廠里人一開始沒少排擠她,沒人願意和她一起做工,認為她沒能力。奶奶也很迷茫,覺得城裡的生活令她壓力重重。好在有食堂的一位熱心廚師長一直開導她,奶奶終於振作起來,立誓要證明自我:每天開工,她和男人做同樣份量的工作,挑一樣重的磚,走一樣遠的路。這樣一直堅持著,整個廠裡的人對她印象改觀,覺得奶奶好樣的。奶奶靠著自己的雙手,給自己撐起了一把遮風避的大傘。她告訴我:“人生起起落落,好運歹運都要一樣勇敢面對才行。”

後來奶奶結了婚,沒幾年就生了父親;父親五歲時,又生了姑姑。太祖母重男輕女的觀念重,覺得生女孩沒用,可奶奶不這麼認為,她對兩個孩子一視同仁。到了上學的年齡,奶奶下定決心要讓兩個孩子都上學,都能接受教育。她和爺爺每天早出晚歸,早上去罐頭廠打工,晚上回家又接一些縫縫補補的私活,就為了多賺些錢,好給兩個孩子交學費。

父親的學習不好,有次逃學回家,奶奶真是痛心疾首,氣急了拿起掃帚要打他,可是手抬起來,卻又不忍心了。說也正巧,那時收音機正放著《愛拼才會贏》——“有時失志不免怨嘆……有魂無魄真像稻草人。”奶奶聽了反倒靜下心來,沒再硬逼著父親學習。父親平時總愛倒弄些器械,畢業後奶奶支援他上了技術院校,學了電工,反倒是有了一身好本事,生活吃喝也不愁,結局也算美滿。姑姑不像父親,確是塊讀書的料,自己好鑽研,也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父親和母親相識六年後,總算結了婚,小倆口猶豫著是否要買套大房子考慮著交通和錢的問題時,奶奶倒是果斷,同他倆一商量,說有舍才有得,咱農村人就想著有一天住上城裡的大房子,錢沒了可以再掙,可機會沒了,就真沒了。父親和母親聽了也覺得有道理,一家三口向親戚借了些錢,下定決心“拼”了一把買了房,沒多久欠帳也順利還清了,我們家倒成了村裡羨慕的物件。

我,就出生在這個幸福的城市普通家庭裡。小時候,奶奶就愛教我唱《愛拼才會贏》,閩南人獨有的拼搏精神和那種南音韻味完美地融合在歌曲裡。我問奶奶為何鐘意這歌,奶奶只是笑笑,說我長大了就明白了。

“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長到這麼大,我似乎參透了一點點,我想奶奶這麼多年來,一定是一直堅持著一顆“愛拼才會贏”的心,才擁有了現在的幸福生活。

奶奶對我說:“生活雖然有坎坷,但處處也有幸福,只要能走出自己鋪就的康莊大道,唱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讚歌,就很好,很好。”

篇二:以歌為話題的作文

王心悅

時光飛逝,歲月如歌,青春譜寫出最美好的旋律。

猶記三年前,第一次來學校。穿過長長的塑膠跑道,找到班級,望見一張張陌生的臉。我怕生,便一個人坐在角落裡,一邊觀察著同學們,一邊小心翼翼地想著:這個女生似乎很好相處,我該如何和她成為朋友,又會一起度過怎樣的時光呢?

帶著這樣那樣的想法,我開始了國中校園生活。三年間,生活的酸甜苦辣造就了同學間別樣的情誼。

體育會考,大概是我人生用盡全力奔跑的最後一個800米。“大家快過來做一下拉伸,馬上就到你們了。”體育老師眉頭緊鎖著,額間的汗珠不時滑落在兩頰,來不及擦拭,就忙著召集班上的女生。

突然,一隻手把我拽了過去——我站到了人群邊緣:“快快快,大家把手都伸過來,一起喊個‘加油’!”我趕忙把手伸了進去。

“三、二、一,加油!”

二十三隻手聚在一起,一齊拋向天空。無意間抬頭,我發現許久未見的太陽不知何時已在天上高懸。天是那麼藍,又是如此明媚。一聲“加油”在心間久久迴盪,我突然覺得鼻子酸酸的。即使站在人群外圍,“班魂”依然未減。

站上跑道,槍聲一響,大家鉚足了勁兒往前衝。那三分鐘,我忘掉了一切,只記得一聲聲“加油”和即將達到的終點。

衝過終點的那一剎,我咬著的牙終於鬆開,一下子癱倒在草地上,望著天,一群鳥從我的視線裡劃過。

待我坐起來,發現大家都紅了眼眶。小凡手裡捧著成績條向我走來。“怎麼了,沒考好嗎?”我小心地問。“不是,我居然滿分了!還比平常快了十幾秒!”她捂著嘴,淚珠在眼眶裡打轉。”平時沒能滿分的同學好多都滿分了!

“我們班好棒!”

我們把這三年間最美好的記憶,烙印在跑道上。這份“班魂”,我永遠不能忘。

紅色的塑膠跑道依然如初,逆著風,我們在一次次奔跑中成長,唱響了我們不斷昂揚奮起的青春之歌。

篇三:以歌為話題的作文

王珏瑩

一襲白裙,衣袂飄飄,高歌一曲,餘音嫋嫋;音符如銀珠落地,旋律似流水潺潺。如同一隻飛舞的白蝶,闖入年少的夢境,她的身影,不經意間在我心中濺起滿天繁星。

“我要像姐姐一樣厲害。”鋼琴前,我立下諾言,踏上了學琴和歌唱的路。

不曾想,學琴路上原來如此荊棘叢生,加之學業愈來愈繁重,彈琴的時間屈指可數。“或許,我沒有資格像姐姐那樣吧。”琴上的灰塵越積越厚。

暑假,我隨母親去了澳洲遊玩。南國正值冬季,冷風挾著枯葉,盤旋飄落。走進一家商場,我瞟見一個與富麗堂皇的環境格格不入的身影:不高的身材,因駝背而顯得傴僂;深色的大衣,在流動的燈光下顯得有些發白。興許是個工人吧,我想。

不一會兒,他走進大廳,在一家三角琴前坐下。在泛著深邃光澤的鋼琴前,他渺小得像一粒塵埃。

但隨著指尖輕躍,樂音飛翔,他毫不猶豫地開始唱起了歌。

開始時,玲瓏的高音好似白晝的月亮,在藍灰色的湖水邊升起柔柔的光暈。逐漸地,歌聲轉向了高潮,躍動的伴奏和著雄渾有力的嗓音,恍若牧羊人在山坡高歌,浸透著不加掩飾的歡樂。

流動的人群停止了,駐足聆聽的人越來越多。

他繼續歌唱著,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

聽著這樣的音樂,霎那間,心中冷霧散盡,一片粲然,彷彿注入了旖旎的春光。

記憶中,兒時在老家聽到的山歌,突然像二重奏一般,迴盪在我耳畔。那歌聲稱不上高雅,卻是內心真實自然的流露。如眼前的人兒一般,他們歌唱,雖不是最優美,卻最動人。

原來,芸芸眾生,只要揣著熱愛和希望,每個人都有歌唱的權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聲音。

一句短詩忽然悄悄漫上心頭:酒風清清木笛吹,我心倦與楊花飛。花開花落,物是人非,唯有歌聲中包含的希冀,長久不變。

走出商場,湛藍的天空迤邐著幾朵白雲,草坪上鴿子的羽毛閃著熠熠的光。

回到國內,掀開琴蓋,久違的歌聲又起。

驀然回首,時光薄霧間,那隻白蝶輕顫著翅膀飛回,在心間緩緩落下,恍若一顆星子閃著鵝黃色的光芒和希望……

篇四:以歌為話題的作文

陳嘉儀

極喜苗寨那一夜。

雨吟自然,苗人熱情歡唱,小酒館自由歌聲,是浮塵裡的寧靜。

夜,從細雨濛濛中走來。放下沉重行李,卸下一身倦意,和母親共傘同行。屋舍儼然,吊腳樓層層疊疊攀上千嶂山;排排吊燈掛在屋簷前,光暈暗黃得閒適淡定。絢麗衣裳飄揚在門窗柵欄前,木屋的別緻讓人飽嘗自然原始的情趣。人群熙熙攘攘,不時響起如鳴珮環的苗服飾品,抑或是苗家姑娘的無意輕吟……一切,都似漫溢著人間煙火味的民謠遠曲。

繞過幾重山巒,上山頂吃迎客宴去。天空深藍如水墨,雨珠敲打在木屋上、湖面上、傘頂上,靜聽各有聲色。一處開闊,梯田闖入眼簾,黃與綠交織,“扶搖直上”,隱入雨霧中若即若離,好一派凜然大氣之作!

不由驚歎苗家水土風情——安居於巨山之中神靈之腳,仍保留著大山一樣的浩然靈氣和仙氣,頗似動漫大師宮崎駿將《千與千尋》的異世界真實繪製!說不定大師就是仿此而作哩!

廳堂裡燈火通明,與同行朋友共進晚宴。起坐喧譁間品嚐著苗家美味,幾個身著苗服的十八九歲的姑娘走了進來。這才得以湊近細觀苗服,從領口到衣角,從華麗銀飾到美麗繡紋,都是苗家女一針一線縫製,也縫織進苗家父母對兒女的無限祈願與祝福。

姑娘們手持美酒,一人捧一瓷碗——這是苗家給客人敬迎賓酒。她們圍著我們的餐桌,伴著苗歌自信起舞。民歌宛若山林裡清脆的鳥鳴,元氣生機汩汩流出;獨特的服飾似大山披上的綠色錦繡,亦似苗人以此而生的民族自信。這就著雨點譜曲用著熱情填詞的苗族讚歌,不知走過了幾千年。

盈盈笑臉與絕妙歌喉,讓一東北口音的大哥拍手叫好。姑娘們笑著跳著就在這大哥身旁停下,把手中的碗排成梯田狀,從上到下灌入美酒,最後流進那大哥口中。輕嘬一口美酒,人略有些迷醉,漢人與苗人在我的微醉裡,全然融為了一體……

輕哼著別具風韻的民歌走出廳堂,已不知深夜幾時。雨細細密密,漫步盤山而下,透過葉隙可以望見遠近六七裡的燈火像星子一樣亮眼。快到集市區,霓虹瀰漫處,一間酒館內有一沉厚男聲伴著音韻,唱出了古道西風瘦馬般的孤寂。耳熟,歌名不詳,更想不起何時聽過,亦不知曾飄逸在哪個夢境裡。紫藍色的光暈魅惑閃爍,雨聲漸大,輕倚木門旁,難以自持地走入歌裡歌外,心生睡意卻不願歸去:苗家的濃郁風情,自然入畫入歌,讓人魂牽夢繞。

我想,我是愛上了這首歌——一首民謠曲,是苗族民歌,也是雨聲裡的合奏。

雨下了一整夜,苗寨的光亮在深夜湖畔中不願睡去。苗家人的熱情,苗歌的生命力,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豐潤深厚,似苗家燈火,亮黃裡各色齊聚,徹夜通明。

篇五:以歌為話題的作文

黃海華

隨著《滄海一聲笑》響起,我的思緒又被拉回到金庸老先生和他的老江湖上。

剛接觸金庸,已是7年前的事了,那時只因為《笑傲江湖》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吸引了我。我總是坐在電視機前等待著這百聽不厭的主題曲,有時興起還會跟唱幾句,接著心滿意足地等著父母的誇獎。畢竟還是小孩,三分鐘熱度無法避免的——沒多久,我就把那聽得耳朵都起繭的主題曲忘得一乾二淨了。

2018年,金庸逝世。我呆呆地望著手機螢幕,滿眼皆是悼念金庸的文章,甚至連從不發表動態的表姐,也對此發出感嘆。彷彿被傳染,我耳畔開始縈繞起《滄海一聲笑》。

一個人的影響力,真的有這麼大嗎?躊躇中,我重拾舊書。

艱難地從書架中取出那本厚重如鐵一般的《射鵰英雄傳》,書的厚度本已讓我失去了耐心,但武俠小說大師的名號真不是虛設。幾天裡,我從開始的一天兩頁,到一天十頁幾十頁,再到後來廢寢忘食——不愛看小說的我竟然被這個老頭的書深深吸引。就這樣如飢似渴中日復一日,不知不覺我竟也成為金庸先生的粉絲。

如今國三的學業讓我難以喘息,我不得不放下小說,告別江湖。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我還會時不時想起金庸,還有他留給我的“俠肝義膽”。

俠是什麼?是在入世與出世的矛盾夾縫中掙扎向上不斷超越的人,“仗義”與“超逸”是他們的共同人格。他們的結局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為實現理想抱負而離開人世;另一種是歸隱山林。但這兩種人幾乎都有一種孤獨意識。戰死的將士深知江湖險惡,個人之力註定失敗,但理想的追求重於自我人格,所以他們選擇了普羅米修斯式的悲劇命運結束了肉體生命,使靈魂超脫於這個世俗的星球,只為理想的極致追求。而隱士們面對江湖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仗義”變得無能為力,“超逸”使他們急流勇退,歸隱山林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亦像竹林七賢般放逐個性,悠然自得。從他們壯志難酬的迷惘中,我似乎看到了被一模成績弄得遍體鱗傷的自己。但金庸筆下的俠客們,有著一股永不服輸的勁兒,他們頑強奮鬥的意志也成為了我的精神支柱,引領我走向會考的戰場。

“定天下,濟蒼生”的理想,追求自由道義的性格,光風霧月的胸懷,是金庸先生留給我們的俠客精神,他給了我們一個江湖,也給了我們一種力量。“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這位偉大的武俠小說家創造的江湖在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了。

一劍飄飄,一生笑傲。聽著這歌聲,我不禁落下了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