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讀後感作文(通用9篇)

篇一:《資治通鑑》讀後感作文

《資治通鑑》讀後感作文(通用9篇)

在卷六中有這樣一段話:“世有無望之福,亦有無望之禍。今君處無望之世,事無望之主,安可以無無望之人乎!”這是朱英對春申君所說的話。“無望”就是沒有想到卻突然而至的意思。這裡有五個“無望”:無望之福,無望之禍,無望之世,無望之主,無望之人。那這意思是會有意外降臨的福,俗話說的天上掉餡餅;突然降臨的禍,叫飛來橫禍吧;變幻不定的世界,喜怒無常的君王,還有生命中突然遇到的小人或者貴人。

這句話的背景世這樣的:春申君黃歇拼死護衛的楚國的那個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楚考烈王一直沒有兒子。有個叫李園的人給春申君出主意,讓春申君娶了他的妹妹,孕後送給楚考烈王,後生子被立為太子(就是後來的楚幽王),那春申君就可以權傾天下了。這時有個叫朱英的人告訴春申君李園用心險惡,要儘早提防,於是說了上面的含有“五無望”的話。只可惜春申君沒有采納他的建議,最終真的被李園豢養的死士殺了,而且“使吏盡捕春申君之家”。

戰國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就這樣死了,似乎有點冤。但是仔細想想,似乎也不冤,因為誰都無法準確預料以後將要發生的事。人之所以有足夠的勇氣往前走,就是因為前面有很多的“無望”吸引著自己,但是往往也有很多人都只是想“無望之福”,誰也不想“無望之禍”,也包括春申君。“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無論想還是不想,該來的究竟還是來了。

在戰國那個動盪的時代了,這樣的“無望”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胡亥在一轉眼間從一個只知吃喝玩樂的傻小子成為了皇上,這是“無望之福”,可是沒過多久,連想當平頭百姓的願望也沒法實現了,“無望之福”瞬間變成了“無望之禍”。李斯因其一篇《諫逐客書》而獲得重用,因扶立新帝有功成為寵臣,但是“無望之禍”也很快降臨,因為趙高這個“無望之人”,因為秦二世這個“無望之主”,最終被腰斬於市。臨死前他還很懷念自己在老家帶著兒子打兔子的情景。如果李斯不是夢想著前面會有“無望之福”,老老實實在老家做他的倉庫保管員,他又會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呢?這樣的人還有呂不韋、嫪毐等等,因為他們都處在一個“無望之世”。

那到了現在呢?在太平盛世裡會有這樣的事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夜暴富之後迅速毀了自己的生活的,快速成名後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困擾的大有人在。“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無論對人對事,不要心存僥倖和幻想,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或許會減少許多“無望之禍”,多一些“無望之福”。

篇二:《資治通鑑》讀後感作文

在假期裡,我讀完了《資治通鑑》,它是圍繞中國古代歷史來寫的。作者是宋代文臣司馬光,整本書簡潔明瞭,故事很吸引讀者。

《資治通鑑》中,令我最敬佩的,那非諸葛亮莫屬了。而“孔明智退司馬懿”更是讓我記憶猶新,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禪做天子。這天,諸葛亮分了一匹人去與搬運糧草,只留下幾千軍士在城中。突然,司馬大軍來到的訊息驚動了所有人,大家驚恐萬分,只有孔明面對十萬大軍壓境,並沒有驚慌,他不忘劉備的恩德,決定智退司馬懿。他命軍士扮作老百姓開啟城門,並打掃街道,又與兩小童焚香操琴。司馬懿疑心太重,看到鎮定自若的諸葛亮,不敢貿然進軍,立刻率兵退了回去。諸葛亮能有如此膽識,真讓我佩服。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令人敬佩,他不管主公是好是壞都忠心輔佐。像這樣的大臣在歷史中也沒幾個。對於他的忠誠,我們真的應該學習。不論對待朋友,還是家人都要以誠相待。

生活中,我們不僅要真誠對待他人,也要結交真誠對待自己的人。我在班上有一個好朋友,他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助我。有一次我的成績慘遭滑鐵盧。正當沒有人過來幫助我時,他站了出來輔導我功課,幫我背誦,給我講題,檢查我的作業完成情況,不厭其煩,我都不好意思麻煩他了,他依然耐心地幫助我。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我取得成功。像這樣的朋友,我遇到他真是幸運的。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因為受到朋友的幫助,我也學會幫助朋友。無論誰有困難,我都伸出援助之手,因為我經常幫助他們,所以我交到很多好朋友!諸葛亮的忠誠告訴我以誠待人,諸葛亮的膽識讓我敬佩不已。我一定要多讀書,多思考,成為諸葛亮這樣的人。

我又明白了,看這本書,不僅要看故事,還有學做人,哈哈,這本書真是本好書。

篇三:《資治通鑑》讀後感作文

《資治通鑑》是由司馬光先生勸誡皇帝而著的政治奇書,書裡面把宋朝以前的每個朝代的政治故事講的一清二楚。從六國風雲一直到五代十國之間的每一次政變、盛世、亂世都講了出來。司馬光用這套書告訴皇帝:只有推出讓百姓都能自覺遵守的法令,天下才沒有戰亂,才能創下太平盛世;相反就會引起騷亂,群雄並起,戰亂紛紛。

例如,戰國時,晉國本是一個大國,就是因為當時晉王推行暴政,導致三家分晉。晉國分裂出了韓、趙、魏三國,一個堂堂大國,就這樣被滅。所以說當國主政,必須體恤百姓,推行明法,這樣才能使國家統一、富強。秦國這時出現了一個能人:公孫鞅。公孫鞅是衛國的貴族,又稱衛鞅,他為秦國推行新法,秦國快速強大起來。秦王為了獎賞他,把商地封給他,他也被尊稱為商鞅。商鞅就是利用變法,推行新政,使百姓富裕、國庫充裕、軍隊強大,這樣秦國才能滅六國。

後來的漢文、景兩位皇帝,就是因為體恤百姓將士,讓漢朝國庫豐盈而開創了文景之治,為日後漢武帝北擊匈奴打下了基礎。而漢末三國時期,就是因為一些小人當國主政,致使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經過幾十年三國鼎立,國家受戰亂之苦,漢朝覆滅。之後的晉朝本是一個好王朝,可當時的皇帝封的王侯太多了,中央政府管理的地區少,諸侯管理的地區多,結果有了“八王之亂”。致使一個在戰亂中屹立起來的王朝,很快就滅亡了。

這些前人的教訓和經驗,使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每一個人都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讓我們的祖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只有這樣才能守護好我們的家園。

篇四:《資治通鑑》讀後感作文

今天看《資治通鑑》,看到史上著名的即墨之戰,它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是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役之一。這場戰役之所以能名傳千古,就是因為知道這場戰役的田單智謀超群。田單不僅有深遠的謀略,還清楚地知道樂毅的計謀和燕軍的弱點,在國破城圍,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形勢下,堅守孤城,麻痺燕軍,並且利用敵人的弱點和矛盾,積極創造反攻條件,最終以“火牛陣”進行夜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最終戰勝了燕軍。

站在我們今天的立場,我們無法評判這場戰爭的對錯,因為樂毅雖然帶兵攻城,但對齊民卻是非常友好,並未對他們施行非人道的政策。但就田單來說,齊國是他們的國家,保衛國家免受侵害是每一個國人應盡的責任,所以他也沒有錯,有錯的是各國統治者的野心,貪婪使得各國陷入戰爭中,各國百姓民不聊生,可我們又能如何呢?這是歷史發展必經的一個過程,正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只希望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能在處理國際爭端方面的問題上能儘量採取和平手段,國家的安定是很重要的,更何況現在各國利益都有一點的捆綁,若是貿然發動戰爭,涉及的將是全球的和平,心中懷善,和平治國,世界一家,任何問題都可以以和平的方式解決,戰爭太野蠻,太殘酷,發動戰爭獲得的利益遠遠大於它所帶來的弊端,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用屍骨堆出來的勝利有什麼值得欣喜的呢?

雖然說人類之間不可能完全沒有戰爭,人類是踏著戰爭走向文明的,但是,我們或許也可以嘗試著儘量減少戰爭的可能,嘗試一下和平的世界,即使是踏著戰爭進入的文明,但我們卻要讓和平佈滿世界。

發動戰爭時,總會有人給這次戰爭做個評價,正義的,或是邪惡的,但是戰爭其實沒有所謂的正義,萬事都有兩面性,所以無論是對內戰爭還是對外戰爭,付出的都是生命的代價,無論戰爭是勝利還是失敗,都只剩下悲哀。我是一個和平主義者,希望世界沒有戰火,人的一生本就短暫,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享受還能呼吸新鮮空氣的日子,讓火藥只為煙花而絢爛,戰爭太殘酷,請三思!

篇五:《資治通鑑》讀後感作文

“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北宋司馬光所撰寫的《資治通鑑》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其內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浩如煙海的史事,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墨之戰、四面楚歌、玄武門之變、甘露之變……一個個鮮活的歷史故事,一個個或可敬,或可憎的人物,時時讓我流連在歷史之海中,不忍離去。

《資治通鑑》在史學史、文學史上均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著名歷史學家胡三省稱它:“為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這部鉅作讓世人通曉前世之大事,轉過頭來,又能與當今作比。在現代,它已成為人們書桌上離不開的經典。

《資治通鑑》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即墨之戰了。即墨之戰,田單以智取勝,用他的謀略與創意擺出了“火牛陣”,千年之後的人們依然拍案叫好。可以說,田單勇於創新,在關鍵時刻沉著應對的精神是大家都要學習的。

一部偉大的史書就像一條深沉舒緩的大河,人們可以臨河照影,把它當做一面鏡子,從其中撰取所需。縱覽《資治通鑑》,讓我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有了新的瞭解,新的認識。

篇六:《資治通鑑》讀後感作文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長篇編年體史書,記載了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歷史。

本書是《資治通鑑》的白話故事書,從韓趙魏三家分晉講起,述說了歷史的定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中有歷史名人,如物我兩忘的莊子,我們可以感覺到他的自在,幽默的智慧;還有一些忠臣良將,如完璧歸趙,維護國家尊嚴的藺相如;以及為李唐江山立下豐功偉績的郭子儀;也有奸臣叛將,如發動安史之亂給人們帶來苦難的安祿山和隨意廢立皇帝的劉季述。各色人物在歷史的大舞臺上紛紛登場,演繹了一出出或悲或喜的劇情,留給我們深切的思考。

以史為鏡,可觀過去,觀未來,觀自己,觀社會。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多讀史書,這不僅關係著我們自身的思想與才能的發展,更關係著一個國家的興衰。

篇七:《資治通鑑》讀後感作文

在眾多的文學名著中,匯聚成的璀璨星河,總會有一顆顆閃光點脫穎而出,成為一座座里程碑。例如古代司馬遷在獄中所著名揚天下的《史記》,近現代文學家高爾基先生悲歡離合的《童年》,以及北宋時期的司馬光所創作的《資治通鑑》家喻戶曉。

《資治通鑑》是一本奇書,它與《史記》合稱“史學雙璧”,可見它的偉大之處。這本書許多的語言振奮人心,讓你看完一篇還想再看一遍的感覺,我在看這本時就是有這樣的體會。

這本書堪稱時間的長河,作者將各個時代的故事融入其中,如: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讓我們懂得了以少勝多的道理,我們在為人處世時一定要聽從他人的意見,只有這樣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漢代的鴻門宴劉邦脫險,作者通過對鴻門宴全過程的描寫,生動刻畫出了項羽的悲劇性格:自矜攻伐而有“婦人之仁”。而劉邦卻恰恰相反,他善於利用對方的性格弱點,成就了國家大事。每篇故事都有自己的含義與思想,這些匯聚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資治通鑑》。

看完整本書之後,我的腦海仍然浮現出書中的畫面,令人流連忘返。在我看來,它不僅是一本奇幻的書,還是一位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傳奇人物”。每次在閱讀時,我彷彿就像在拜訪一位老師,他帶著我們駕駛時光機穿越回古代,一邊去探險一邊去了解這篇故事的主題思想。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真是美妙絕倫啊!

所謂“資治通鑑”,就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意思是說借鑑以往的故事,對治理統治國家有幫助。《資治通鑑》這本書以它那獨特的語言吸引著我,告訴了我一些道理,雖然這些道理對於現在的我來說還是比較深奧的,但是我也從中瞭解到了許多歷史故事,搞笑的,悲傷的,規模巨集大的等等。對於一個國小生來說,它就是我的朋友,一位奇怪但又知識淵博的朋友,我喜歡我的這位新朋友!我希望你們也能喜歡它。

篇八:《資治通鑑》讀後感作文

在一次週末,我爸爸下班回家後給我買了一些我喜歡的好書來讀,《資治通鑑故事》,這本書是根據我國古代有名的《資治通鑑》改編而成。

《資治通鑑》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編年史,作者是我們熟悉的“司馬光砸缸”故事裡的主人公司馬光,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編成這本書一共花費了十九年的時間。這本書記錄了上起東周下至五代,一共一千三百六十十二的史事,主要內容是政治和軍事,還有經濟、文化方面。它通過記錄一些明君賢臣的事蹟,簡單又生動地告訴人們:清廉,正直,剛強,寬厚,忠誠,信義,執著,道德等,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質。這些品質,在今天仍然可貴,是我們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在這本書中主要提出了道德。比如吳起是戰國初期的有名將領之一,他為了得到魯國國君的信任心一橫把自己的妻子給殺了,雖然得到了重用但卻因為人品太差被魯國國君給懷疑。最後,他又去了幾個國家。雖然他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強大,但卻變成了臭蒼蠅,處處被人討厭,處處被人排擠。一輩子被人陷害,但卻沒有人同情,反而遭天下人唾棄。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人品太差了。司馬光說過: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中國傳統價值觀是要求一個人德才兼備,而德放在前面可見品德和道德的重要性。

我真心向大家推薦這本書,希望你們和我一樣能從中學到許多的知識和道理。

篇九:《資治通鑑》讀後感作文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一冊厚書,書名叫《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作家司馬光歷時十九年撰寫的一本政治、歷史、文化、軍事於一體的編年體形式的鉅著。“資治通鑑”標題的含義就是“鑑於古時發生的事情的教訓,以加強現在的統治與管理。”雖然成書時間距離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可是裡面的道理仍然可以沿用至今。

這本書第一卷開篇就寫出了能成就大事的關鍵。其中有一句話講出了道理:“夫事未有不生於微而成於著。聖人之慮遠,故能謹其微而治之;眾人之識近,故必待其著而救之。治其微,則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則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堅冰至。’《書》曰:‘一日二日萬幾’,謂此類也。”意思就是“沒有哪件事情不是由一些細微的事引發的,能成大業的人目光長遠,能利用一些細微的變化來預測事情,從而預防它;而普通人的目光短淺,等到事情已經發生了,再去補救它。如果在剛有徵兆時就撲滅它,就可以事半功倍;而等到事情已經發生了再來補救,往往竭盡全力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對我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

最近除了抗疫之外還有件大事,那就是抗洪救災。但是戰士們不會總是在大壩前加固堤壩,而是在大壩的後方尋找出水孔。因為有句古話說的“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可能普通人認為一個小小的小孔,不會有事的。但當洪水到來時,這個小小的小孔可能會越衝越大,最後導致整個大壩被沖毀。就需要更多的財力和物力來修好大壩。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是這樣的。有一次,我在寫作文時,把“必”字少寫了一“丿”,爺爺卻很嚴肅地對待這個問題。我說:“不過就是少寫了一‘丿’嗎?為什麼要這麼認真呢?”爺爺說:“如果你的‘必’字寫錯了,那麼有這個偏旁的字你都會寫錯。你看,這個‘密’字也寫錯了。所以,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小錯誤,不能等到錯誤變大了再來改正。”

《資治通鑑》裡還有很多道理,希望同學們細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