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則:以物喻理 求名副實作文

【原文】

第三十二則:以物喻理 求名副實

古人比父子為橋梓,比兄弟萼,比朋友為芝蘭,敦倫者,當即物窮理也;今人稱諸生曰秀才,秀貢生曰明經,稱舉人曰廉,為士者,當顧名思義也。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古時候的人,把“父子”比喻為喬和梓木,把“兄弟”比喻為花與萼,將“朋友”比為芝蘭香草,因此,有心想敦睦人倫的人,由萬物的事理便可推見人倫之理。現在的人稱讀書人為“秀才”,稱被舉薦入太學的生員為“明經”,又叫舉人為“孝廉”,因此讀書人可以就這些名稱,明白自己應有的內涵。

【註釋】

橋梓:古人以喬木喻父,而梓木喻子,因為喬木高高在上,而梓木低伏在下。

花萼:花萼喻兄弟,因為同出一枝,彼此相依。

芝蘭:比喻朋友;《家語》:“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朋友貴在相勸,故以芝蘭比喻朋友。

敦倫:敦睦人倫。

秀才:讀書人的通稱。

貢生:科舉時代因學行優良,被舉薦升入太學的生員。

明經:唐制以經義取士,謂之明經。

舉人:明清時在鄉試被錄取的人。

孝廉:明清舉人的別稱。

本頁內容整理自網路(或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

【評語】

喬梓、花萼、芝蘭,都是自然界的生物,天地萬物,其生長都有一定的次序,依序順行不悖,天地才有一股祥和之氣,人倫亦得如此。喬高高在上而梓低伏在下,正像子對父應敬事孝順。花與萼同根而生,相互依存,可以想見兄弟的親情與相互扶持。芝蘭的香氣幽遠,可見與有德的人交朋友,可受其感化,使自己也成為有德之人。“萬物靜觀皆自得”,古人體察自然,賦予人倫親情更深的意義,可知古人的心思細膩,而天地自然更是處處有情了。

稱讀書人為“秀才”,稱貢生為“明經”,稱舉人為“孝廉”,都可以由這些名稱,推知他們應具有的內涵。“秀才”便是要讀書人能學有所成,成為一個“苗而秀”的人,而非“苗而不秀”。“明經”之意,便是能夠明白經書中的道理,付諸實行,若不能如此,何足以為“貢生”?漢時選孝順或清廉者為官,可知舉人應當具有孝順清廉的德行。由此可知,讀書人當循名而求實,若是名不副實,豈不愧對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