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簡介作文

一、人物簡介

楊萬里簡介

楊萬里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南宋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歷任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廣東提點刑獄,吏部員外郎等。反對以鐵錢行於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辭官歸家,閒居鄉里。在中國文學史上,與陸游、范成大、尤袤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他作詩25000多首,只有少數傳下來。

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任職廣東,發現惠、潮等州外皆無軍營,將士皆居城中,遂奏請同意,在所有諸路鄉間外砦蓋造廨舍營房,不準士兵遷駐城內。在惠州先後寫下膾炙人口的詩作如《白鶴峰》《遊東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橋》《遊豐湖》等,其中《遊豐湖》是惠州西湖歷代名詩之一:“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潁水及羅浮,東坡原是西湖長,不到羅浮便得休”。其人其詩在惠州影響很大,被祀於西湖畔的景賢祠。

二、人物生平

楊萬里是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後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張浚,多受其勉勵與教誨。孝宗即位後,張浚入相,即薦楊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後改知奉新縣。乾道六年(1170年)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十四年(1187年),遷祕書少監。高宗崩,萬里因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指斥洪邁“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祕書監。紹熙元年(1190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楊萬里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萬里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俸祿,等於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開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韓侂冑弄權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諡“文節”,追贈光祿大夫。

今存詩作4200餘首,不少抒發愛國情思之作。其《初入淮河四絕句》、《舟過揚子橋遠望》、《過揚子江》、《雨作抵暮復晴》等詩,撫今追昔,即景抒懷,思想性和藝術性都相當高。也寫過一些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詩,如《竹枝歌》七首寫縴夫雨夜行船,《圩丁詞十解》寫築堤圩丁,以及《插秧歌》、《憫農》、《憫旱》、《農家嘆》、《秋雨嘆》等都從不同角度表現出對農民艱難生活的同情。同時還有輕快的寫景詩篇,如路經靈鷲寺,曾作《宿靈鷲禪寺》七絕二首:其一雲:“初疑夜雨忽朝睛,乃是山泉終夜鳴。流到前溪無半語,在山做得許多聲。”楊萬里初學江西詩派,重在字句韻律上著意,50歲以後詩風轉變,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形成獨具特色的誠齋體。誠齋體講究所謂“活法”,即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詼諧、平易淺近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檄風伯》:“風伯勸爾一杯酒,何須惡劇驚詩叟!”就充分體現了誠齋體的特色。所著《誠齋詩話》不專論詩,也有一些文論。所作賦,以《浯溪賦》、《海賦》為有名。所作詞今存僅15首,風格清新,富於情趣,頗類其詩。又精於《易》學,有《誠齋易傳》,以史證《易》,為經學家非議。所著《誠齋集》133卷(包括10種詩集及各體文章),有《四部叢刊》本;《楊文節公詩集》42卷,有乾隆間刻本;《誠齋易傳》20卷,有曝書亭影宋本;《誠齋詩話》1卷,有《歷代詩話續編》本。

楊萬里一生力主抗戰,反對屈膝投降,他在給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詆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於言表。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不擾百姓,當時的詩人徐璣稱讚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江東轉運副使任滿之後,應有餘錢萬緡,但他均棄於官庫,一錢不取而歸。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此始終不得大用。實際上他為官也不斤斤營求升遷,在作京官時就隨時準備丟官罷職,因此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費,鎖置箱中,藏於臥室,又戒家人不許買一物,怕去職回鄉時行李累贅。後來賦閒家居的十五年中,還是韓侂冑柄政之時,韓新建南園,請他作一篇“記”,許以高官相酬,萬里堅辭不作,表示“官可棄,‘記’不可作。”以止數事,可以想見其為人。詩人葛天民誇他“脊樑如鐵心如石”(見《南宋群賢小集.葛無懷小集》),並非諡美之辭。


  楊萬里一生熱愛農村。如《憫旱》、《過白沙竹技歌》等寫出農民生活的艱難和疾苦,《歌四時詞》、《播秧歌》等。寫出農民艱辛和歡樂。

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春,楊萬里進士及第。

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授贛州司戶參軍。

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十月,調任永州零陵縣塞。時主戰派領袖張潑滴居永州,閉門謝客。楊萬里三次前往拜渴而不得見,後以書信力請,並通過其子張拭介紹,才得接見。張浚對他說:“元符貴人,腰金纖紫者何隙,惟鄒志完、陳瑩中姓名與日月爭光!”(羅大經《鶴林玉露》甲編卷l)同時勉之以“正心誠意”之學。楊萬里服膺其教終身,於是名其讀書之室曰“誠齋”,以明己志。胡銓當時滴居衡州,楊萬里又請他為此寫了《誠齋記》。為丞零陵,“一日而並得二師”(《跋張魏公答忠簡胡公書十二紙》),張浚、胡銓兩位愛國名臣成為楊萬里終生效法的榜樣。紹興

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高宗趙構遜位,南宋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孝宗即位,銳意恢復,起用張浚為樞密使,不久又任其為相。隆興元年(1163)秋,楊萬里離零陵任,赴調至臨安。因張浚推薦,除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於二年正月西歸吉水。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守服,"三年,戶不閉而無客氣《送王才臣赴秋試序》)。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春,楊萬里至臨安,先後渴見副樞密使陳俊卿和樞毯使虞允文,上政論《千慮策》。《千慮策》分“君道”、“國勢”、“治原”、“人才”、“論相”、“論將”、“論兵”、“馭吏”、“選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深刻總結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直率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顯示了楊萬里的政治才能。虞允文讀後讚歎說:“東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薦兩人,當以此人為首。”(《鶴林玉露》乙編卷4)

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楊萬里除隆興府奉新縣知縣。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楊萬里於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見牢中關滿交不起租稅的百姓,官署-府庫卻依然空虛,深知是群吏中間盤剝所致。於是他下令,全部放還牢裡的“囚犯”,並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後發給每戶一紙通知,放寬其稅額、期限。結果百姓紛紛自動前來納稅,不出一月,欠稅全部交清。奉新任職雖只半年,卻初次實踐了他的不擾民政治,頗獲治績。同年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薦,楊萬里除國子博士,楊萬里開始作京宮。次年,張栻由於反對侯幸近習執掌要職得罪虞允文而被擠出知袁州,楊萬里抗章力爭張拭不當去位,又致書虞允文,以正理相規勸,公而忘私,深為世人稱道。七月,轉太常博士;八年丸丹,升太常兼權吏都右侍郎官;九年四月,轉將作少監。

淳熙元年(1174)正月,除知漳州,臨行時不忘上札,忠告皇帝戒貪吏、施廉吏。後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淳熙四年春,出知常州。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正月,除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楊萬里於二月攜家離開常州,待次近一年,七年正月離吉水赴任廣東。八年二月,改任廣東提點刑獄。冬,閩“盜”沈師進入梅州,他率兵平定,被孝宗稱為“仁者之勇”,賜直祕閣。九年七月繼母去世,離任服喪。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人京任尚書右郎,後任吏部員外郎。十二年五月,除吏部郎中,應詔上書,極論時事。塞相王淮問“宰相何事最急先務”,楊萬里以“人才最急先務”為答,並條上《薦士錄》,舉薦朱蕉等六十人,都是正人端士。孝宗親耀他為太子侍讀,太子為題“誠齋”二字。淳熙十三年,轉樞密院檢詳宮,歷任尚書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東宮侍讀宮。十四年十月,任祕書少監。十五年三月,孝宗昕納翰林學士洪邁之議,以呂頤浩等人配饗高宗廟祀。楊萬里力爭主戰名將張浚當配饗,指斥洪邁不俟集議、專輒獨斷,無異“指鹿為馬”,惹惱孝宗:“萬里以聯為何如主?”因而削去直祕閣,出知絹州(今江西高安)。

十六年(公元1189年〉二月,光宗受禪。楊萬里五月復直祕閣,八月被召,九月人京。他連上三札,要求光宗愛護人才,防止奸佞做到“一日勤,二日儉,三日斷,四日親君子,五日獎直言”(《第三札子》)。十月,除祕書監。因紹熙改元,借煥章閣學士充接伴金國賀正旦使使,兼實錄院檢討官。

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八月,孝宗《日曆》修成,照例應由祕書監楊萬里為《日曆》作序,而宰臣卻另囑他人,楊萬里於是自劫失職,請求去職,光宗挽留。接著又因要進孝宗《聖政》書,宰臣以他為進奉官,而孝宗猶念舊惡,大不痛快,於是出江東轉運副使。

紹熙二年(公元1192年),朝廷下令於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楊萬里上書諫阻,不奉詔,得罪宰臣,因而改知贛州。未赴,八月謝病自免,迴歸吉水。"如病鶴出籠,如脫兔投林……自此幽屏,遂與世絕"(《答沈子壽書》)。

寧宗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有召赴京,楊萬里辭不往。九月,升煥章閣待制,提舉興國宮。四年正月,進封吉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五年三月,升寶文閣待制,致仕。六年十二月,進封吉水縣開國伯。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八月,詔進寶漠閣直學士,給賜衣帶;四年正月,進封廬陵郡開國侯,加食邑三百戶。

進入楊萬里故鄉的鄉間小路

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召赴京,復辭;二年二月,升寶漠閣學士。楊萬里晚年誓不出仕,據傳是由於不滿權臣韓侂冑當國。韓築南園,要請他作"記戶,他說:"官可棄,記不可作也!"予以堅決拒絕。後因韓專傍日甚,遂憂憤快快成疾。家人知他憂國心重,凡一切時政訊息皆不敢告知。

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七日,一族侄從外而至,不知其惰,於是言及邸報所載韓侂冑出兵北伐之事,楊萬里聞罷痛哭失聲,憤然嘆呼:“小子找死啊!”他料定韓侂冑意存僥倖,輕舉妄動,必然會遭到失敗,貽害國家,當晚徹夜不能成眠。第二日早晨,他又不肯進食,兀坐書齋中,呼紙手書雲:"韓侂冑奸臣專權元主,動兵殘民,謀危社寢。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別書十四言告別妻兒,筆落而逝。享年80歲。

三、吉安故里

楊萬里墓

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從贛粵高速公路吉水互通口下,至黃橋鎮有通村公路直達。距吉安市23公里。是南宋中興大詩人、誠齋詩體創始人楊萬里故里。湴塘村文物古蹟較多,現儲存古建築120餘處,楊萬里墓、楊萬里著作木刻板、南溪橋、御書樓等均儲存完好。湴塘楊氏文人忠烈眾多,僅宋朝就有賢士70餘人,民族英雄岳飛手下大將、戰死於河南小商河的楊再興,也出自湴塘楊氏。在遊覽楊萬里故里的同時,還可前往石蓮洞觀奇洞風光,泡泉水口溫泉,遊覽明朝地理學家羅洪先講經臺和他親手創辦的正學書院。

四、傑出事蹟

中興四大家

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詩派,後來認識到江西詩派追求形式、艱深蹇澀的弊病,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盡焚其力作詩篇千餘首,決意跳出江西詩派的窠臼而另闢蹊徑。他在《荊溪集自序》中曾回憶過自己走過的創作道路:“餘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後山(陳師道)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於唐人。……戊戌作詩,忽若有悟,於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他在詩中也曾明確表白:“傳派傳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陶(潛)謝(靈運)行前更出頭。”(《跋徐恭仲省幹近詩》之三)正因為他不隨人腳跟、傍人籬下,敢於別轉一路,推陳出新,終於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獨具的詩風,其詩風格純樸,語言口語化,構思新巧,號為“誠齋體”。對當時詩壇風氣的轉變,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學問淵博

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他的作品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麗的鴻篇鉅製;也有狀物姿態,寫人情意,隨手拈來,卻能曲盡其妙的寫景抒情小詩。詩風平易自然、構思新巧、幽默風趣、清新活潑,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點,大量吸取生動清新的口語謠諺入詩,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辭諺語,衝口而來”(蔣鴻翮《寒塘詩話》),給人純樸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愁殺人來關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脫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學習的成就。

楊萬里現存的詩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寫自己的愛國感情及對時政的關懷。特別是他充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第一次橫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親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淪於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邊界,兩岸的骨肉鄉親,不能自由往來,心中有無限感慨,寫下了不少愛國的詩篇,如:“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餘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初入淮河》)他路經鎮江金山時,看到風景如畫的金山的亭臺變成了專門招待金使烹茶的場所,憤慨地寫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霽曉登金山》)的詩句,深深地鞭撻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過揚子江》、《虞丞相輓詞》、《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詩章,或寄託家國之思,或呼籲抗戰復國,或歌頌抗敵捐軀的將領,或諷刺賣國投敵的權奸,都是萬里的名篇。

關心民生

他也有一些詩作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表達了他對民生的關心及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如《憫農》、《觀稼》、《農家嘆》、《秋雨嘆》、《憫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比較高。但上兩類作品數量並不很多。

現存詩篇

楊萬里現存的詩篇,大部分是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之作和應酬之作。這部分,作品有的題材過於細碎,缺乏高度的藝術概括,流於粗率淺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寫景的小詩,由於觀察細緻深入,描寫生動逼真,感情真摯濃厚,因而意趣盎然,頗能動人。如“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閒居初夏午睡起》)“霧外江山看不真,只憑雞犬認前村。渡船滿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曉過大臬渡》)“春回雨點溪聲裡,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寫得圓轉自然,清新活潑,極有思致,和那些專門描摹風雲月露的詩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在近現代。

五、作品風格

朱宣鹹中國畫《映日紅》

楊萬里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稱為"誠齋體"。

六、相關中國畫作品

美術家朱宣鹹以楊萬里《小池》詩意而創作的中國畫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以《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詩意而創作的中國畫作品《映日紅》,非常形象與生動地反映了一種詩情畫意。

七、文學成就

楊萬里一生寫作極為勤奮,相傳有詩二萬餘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餘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今存。建炎元年丁未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127年10月29日),楊萬里呱呱墜地。這是一個風狂雨橫的年代。金兵大舉入侵中原,於上年閏十一月攻陷汴京,這年四月,俘虜徽宗、欽宗二帝及太子、宗戚三千人北去,北宋宣告滅亡;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是為高宗,建立了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從此,便開始了宋、金戰戰和和南弱北強的長期對峙局面。楊萬里八歲喪母。父親楊芾(公元1096-1164年〉,字文卿,號南溪居士。他精通《易經》,常忍著飢寒購買書籍,積十年,得藏書數千卷。他曾指著藏書對楊萬里說:“是聖賢之心具焉,汝童怒之!”(胡銓《楊君文卿基志銘》)在父親的影響下,楊萬里自幼讀書非常勤奮,廣師博學,鍥而不捨。他14歲拜高守道為師,17歲拜王庭程為師,21歲拜劉安世、劉廷直為師。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春赴臨安參加禮部試,落第而歸,仍繼續求學。27歲拜劉才邵為師。幾年後在贛州司戶任上,父親又攜領他去拜見滴居南安的張九成和途經贛州的胡錐。王庭珪、張九成、胡銓等前輩的學問、節操以及力主,抗金的愛國精神,給了楊萬里以重要的影響。

《小池》手書(二)

楊萬里是一位熱忱的愛國者,又是一位清醒的政治家。他一生力主抗戰,始終反對屈膝議和。在進奏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於言表。面對中原淪喪、江山唯餘半璧的局面,他尖銳指出:"為天下國家者不能不忘於敵,天下之憂,復有大於此者乎!"(《千慮策?國勢上》)告誡統治者要時刻不忘備敵謀敵、禦敵制勝。他既大膽批評孝宗經過符離之敗,"前日之勇一變而為怯,前日之銳一變而為鈍"(同上《君道中》),又堅決反對一些人輕易用兵、盲目冒進,主張以"守而取"(《與陳應求左相書》)的積極、慎重策略,穩步進取,先實國力而後圖恢復,以求最終勝利。他看重和同情人民,認為:"民者,國之命而吏之仇也。"(《千慮策?民政上》)將國家命運系之於人民,指斥官吏只會敲骨吸髓地壓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憤怒和反抗。因此,他提醒光宗要節財用、薄賦斂、結民心,民富而後邦寧,興國之計,就在於此(《轉對札子》)Q這些,都表現楊萬里的深刻見識和進步思想。楊萬里為人清直,個性剛褊。孝宗貶他“直不中律”,光宗稱他“也有性氣”(《鶴林玉露》甲編卷4)。

《小池》手書(一)

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實際上他一生視仕宦富貴猶如敝展,隨時準備唾棄。在作京宮時,就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盤纏,鎖置箱中,藏在臥室,又戒家人不許買一物,以免一旦離職回鄉時行李累贅,就這樣“日日若促裝”待發者。這與那些斤斤營求升遷、患得患失之輩適成鮮明對照。楊萬里為官清正廉潔,不擾百姓,不貪錢物。江東轉運副使任滿時,應有餘錢萬緝,他全棄之於官庫,一文不取而歸。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區,僅避風雨。當時詩人徐磯(公元1162-1214年}稱讚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投楊誠齋》),正是他清貧一生的真實寫照。楊萬里的詩,在當時就有很大的影響:“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姜特立《謝楊誠齋惠長句》)“四海誠齋獨霸詩。”(項安世《又用韻酬潘楊二首》)


  楊萬里廣泛地向前輩學習,但又絕不為前輩所固,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輩。他說:“筆下何知有前輩。”(邁使客夜歸》又說:“傳宗傳派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黃(庭堅)陳(師道)籬下休安腳,陶淵明,謝(靈運)行前更出頭。”(《跋徐恭仲省幹近詩》)他正是以這種不肯傍人籬下、隨人腳跟的開拓創新精神,終於“落盡皮毛,自出機抒”(呂留良、吳之振、吳自牧《宋詩鈔誠齋詩鈔》),別轉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風,創造了他的“誠齋體”,在詩歌史上獨樹一幟,建立了自己的詩派。楊萬里的詩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氣勢,也有“狀物姿態,寫人情意,則鋪敘纖悉,曲盡其妙”(周必大《跋楊廷秀石人峰長篇》)的委曲細膩功力。他的“誠齋體”詩,具有新、奇、活、快、風趣王幽默的鮮明特點,"流轉圓美"(劉克莊《江西詩派小序?總序》),"活潑刺底"(劉祁《歸潛志》卷8),尤其為人所稱道。如《閒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寫得情致深婉,人稱“胸襟透脫”(《鶴林玉露》甲偏卷4)。又如《戲筆》、《擻風伯》、《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夏夜玩月》等,也都寫得機智活脫,極有思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楊萬里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點,大量汲取生動清新的口語人詩,往往“假辭諺語,衝口而來”(蔣鴻翔《寒塘詩話》),因而形成通俗淺近、自然活潑的語言特色。

楊萬里是一位愛國志士,他一生關心國家命運,留下了大量抒寫愛國憂時情懷的詩'篇。特別是他充任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因往來江、淮之間,迎送金使親眼看到淪喪於金國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遺民父老,心中鬱滿國家殘破的巨大恥辱和悲憤,愛國主義詩歌創作表現得最集中、最強烈。如著名的《初人淮河四絕句》:“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一)”“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餘鷗鶯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二”(其三〉唱出了災難深重中愛國士人和廣大人民的共同情感。又如在見到金山吞海亭已成專為金使烹茶的場所時,他發出痛苦的呼喊:“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霧曉登金山》)鞭撾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和無能。此外如《題籲胎軍東南第一山》、《讀罪己詔》、《故少師張魏公輓詞》、《虞ZE相輓詞》、《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或寄託家國之思,或呼籲抗戰復園,或歌頌抗金將領,或諷刺賣國權奸,都是直抒愛國思想的名篇。楊萬里的絕大部分愛國憂時詩篇,不象陸游那樣奔放、直露,而是壓抑胸中的萬丈狂瀾,凝蘊地底的千層熔漿,大多寫得深沉憤鬱,含蓄不露。如《過揚子江》:“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說親自動手汲水煎茶的雅興,其實是蘊藏著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憤,須參照《雪霧曉登金山》一併領略。楊萬里自己說過:“誰言咽月餐雲客,中有憂時致主心。”(《題劉高士看雲圖》)他那些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作品,不少也是抒寫愛國情懷的詩篇。如《豫章江牽二首》、《九月十五夜月,細看桂校北茂南缺,未經古人拈出,紀以二絕句》、《月下果飲絕句》、《初丸夜月》等,都寫得曲折多諷,意味深長,蘊含著對國家殘破、中原未復的深沉鬱憤。他晚年在《夜讀詩卷》中曾沉痛自敘:“兩窗兩橫卷,一讀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萬古心。”其詩中寄寓的深意,值得後人細細咀嚼。“吾生十指不沾泥,毛錐便得傲寰衣?”(《晚春行田南原》)楊萬里不以士大夫自居,一生熱愛農村,體恤農民,也寫了不少反映農民生活的詩篇。如《憫農》、《農家嘆》、《秋雨嘆》、《憫旱》、《過白沙竹校歌》等寫出農家生活的艱難和疾苦,1:歌舞四時詞》、《插秧歌》等寫出農民勞動的艱辛和歡樂,《望雨》、《至後入城道中雜興》等寫出對風調雨順、安居樂業的喜悅和盼望,都具有比較高町,思想性和藝術性。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寫作極為勤奮,平生著述頗豐。相傳有詩二萬餘首,現存詩4200餘首,散文亦不乏佳品。今存《誠齋集》,有詩文133卷,由其長子楊長藉於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編定。

八、詩文作品

宿新市徐公店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曲譜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池

《小池》插圖畫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新柳

柳條百尺拂銀塘,

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

水中柳影引他長。

昭君怨·詠荷上雨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

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

聚作水銀窩,泛清波。

閒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痠軟齒牙,

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

閒看兒童捉柳花。

好事近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穀。

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過百家渡四絕句(其一)

出得城來事事幽,

涉湘半濟值漁舟。

也知漁父赴魚急,

翻著春衫不裡頭。

過百家渡四絕句(其二)

園花落盡路花開,

白白紅紅各自媒。

莫問早行奇絕處,

四方八面野香來。

過百家渡四絕句(其三)

柳子祠前春已殘,

新晴特地卻春寒。

疏籬不與花為護,

只為蛛絲作網竿。

過百家渡四絕句(其四)

一晴一雨路乾溼,

半淡半濃山疊重。

遠草平中見牛背,

新秧疏處有人蹤。

歸去來兮引/歸去來兮

儂家貧甚訴長飢。幼稚滿庭闈。正坐瓶無儲粟,漫求為吏東西。偶然彭澤近鄰圻。公秫滑流匙。葛巾勸我求為酒,黃菊怨、冷落東籬。五斗折腰,誰能許事,歸去來兮。老圃半榛茨。山田欲蒺藜。念心為形役又奚悲。獨惆悵前迷。不諫後方追。覺今來是了,覺昨來非。扁舟輕揚破朝霏。風細漫吹衣。試問征夫前路,晨光小,恨熹微。乃瞻衡宇載奔弛。迎候滿荊扉。已荒三徑存鬆菊,喜諸幼、入室相攜。有酒盈尊,引觴自酌,庭樹遣顏怡。容膝易安棲。南窗寄傲睨。更小園日涉趣尤奇。盡雖設柴門,長是閉斜暉。縱遐觀矯首,短策扶持。浮雲出岫豈心思。鳥倦亦歸飛。翳翳流光將入,孤鬆撫處悽其。息交絕友塹山溪。世與我相違。駕言復出何求者,曠千載、今欲從誰。親戚笑談,琴書觴詠,莫遣俗人知。邂逅又春熙。農人慾載菑。告西疇有事要耘耔。容老子舟車,取意任委蛇。歷崎嶇窈窕,丘壑隨宜。欣欣花木向榮滋。泉水始流澌。萬物得時如許,此生休笑吾衰。寓形宇內幾何時。豈問去留為。委心任運無多慮,顧皇皇、將欲何之。大化中間,乘流歸盡,喜懼莫隨伊。富貴本危機。雲鄉不可期。趁良辰、孤往恣遊嬉。獨臨水登山,舒嘯更哦詩。除樂天知命,了復奚疑。

戲筆

野菊荒苔各鑄錢,

金黃銅綠兩爭妍;

天公支予窮詩客,

只買清愁不買田。

春遊

不知春向雨中回,

只到春光未苦來。

老子今晨偶然出,

李花全落杏花開。

夏日絕句

不但春妍夏亦佳,

隨緣花草是生涯。

鹿蔥解插纖長柄,

金鳳仍開最小花。

昭君怨

偶聽鬆梢撲鹿。

知是沙鷗來宿。

稚子莫喧譁。

恐驚他。

俄頃忽然飛去。

飛去不知何處。

我已乞歸休。

報沙鷗。

武陵春

長鋏歸乎逾十暑,

不著鵕鸃冠。

道是今年勝去年。

特地減清歡。

舊賜龍團新作祟,

頻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

兒信問平安。

跋京仲遠所藏楊補之紅綾上所著色掀篷梅

朔雲暗天垂到地,

朔風裂山吹脫耳。

長江萬頃一艇子,

一夜雪寒不成睡。

詩翁曉起鬢蓬鬆,

縮頸微掀黃篾篷。

夜來急雪已晴了,

東方一抹輕霞紅。

江梅的皪開獨樹,

篷間截入梅尺許。

老幹新枝紫復青,

花琱白玉須黃金。

滿身滿面都是雪,

梅雪卻與霞爭明。

不知詩翁何處得霜鋸,

和雪和梅斸將去。

恐是幷州快剪刀,

不然吳剛修月斧。

下無根幹上無梢,

一眼橫陳梅半腰。

東省拈出寒蕭蕭,

至今花頭雪未銷。

漱玉亭

山根玉泉仰面飛,飛出山頂卻下馳。

自從廬阜瀉雙練,至今銀灣岐兩支。

雷聲驚裂龍伯眼,雪點濺溼嫦娥衣。

寄言蘇二李十二,莫愁瀑布無新詩。

過鬆源晨炊漆公店(其一)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過鬆源晨炊漆公店(其二)

山北溪聲一路迎,山南溪響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過金陵莫寄聲。

過鬆源晨炊漆公店(其三)

後山勒水向東馳,卻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無性氣,急聲聲怒慢聲悲。

過鬆源晨炊漆公店(其四)

側塞千山縫也無,上天下井萬崎嶇。

昨朝曾過芙蓉渡,尋到溪源一線初。

過鬆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日高谷底始微暄,嵐翠依然透骨寒。

說與行人忙底事,金雞聲裡促銀鞍。

新酒歌

酸酒齊湯猶可嘗,甜酒蜜汁不可當。

老夫出奇釀二缸,生民以來無杜康。

桂子香,清無底,

此米不是雲安米,此水秪是建鄴水。

甕頭一日遶數巡,自候酒熟不倩人。

鬆槽葛囊才上榨,老夫脫帽先嚐新。

初愁酒帶官壺味,一杯徑到天地外。

忽然王山倒甕邊,只覺劍鋩割腸裡。

度撰酒法不是儂,此法來自太虛中。

酒經一卷偶拾得,一洗萬古甜酒空。

酒徒若要嘗儂酒,先挽天河濯渠手。

卻來舉杯一中之,換君仙骨君不知。

類試所戲,集杜句跋杜詩,呈監試謝昌國察院

有客有客字子美,日糴太倉五升米。

錦官城西生事微,盡醉江頭夜不歸。

青山落日江湖白,嗜酒酣歌拓金戟。

語不驚人死不休,萬草千花動凝碧。

穉子敲針作釣鉤,老夫乘興欲東流。

巡簷索共梅花笑,還如何遜在楊州。

老去詩篇渾漫與,蛺蝶飛來黃鸝往。

時文釆動人主,來如雷霆收震怒。

一夜水高數尺強,濯足洞庭望八荒。

閶闔晴開映蕩蕩,安得仙人九節杖。

君不見西漢杜陵老,脫身事幽討,

下筆如有神?汝與山東李白好,

儒術於我何有哉?願吹野水添金盃,

焉知餓死填溝嶽。如何不飲令心哀,

名垂萬古知何用,萬牛回首丘山重。

端午前一日含笑初折

一點瓜香破醉眠,誤他酒客枉流涎。

如何滴露牛心李,化作垂頭玉井蓮。

初喜曉光將莞爾,竟羞午影不嫣然。

忽看吐下金櫻核,蔌蔌聲乾暮葉邊。

憫農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

癸未上元後,永州夜飲趙敦禮竹亭聞蛙醉吟

茅亭夜集俯萬竹,初月未光讓高燭。

主人酒令來無窮,恍然墮我醉鄉中。

草間蛙聲忽三兩,似笑吾人慳酒量。

只作蛙聽故自佳,何須更作鼓吹想。

尚憶同登萬石亭,倚欄垂手望寒青。

只今真到寒青裡,吾人不飲竹不喜。

舟過謝潭三首

碧酒時傾一兩杯,船門才閉又還開。

好山萬皺無人見,都被斜陽拈出來。

中秋月長句

西山走下丹砂丸,東山飛上黃金盤。

徑從碧海升青天,半溼尚帶波濤痕。

初輝淡淡寒不動,月華猶輕桂華重。

黃羅團扇暗花紋,蹙金突起雙龍鳳。

須臾正面天中央,銀鉦退盡向來黃。

乾坤熔入冰壼裡,永珍都無只有光。

平生愛月愛今夕,古人與我同此癖。

去年中秋天漆黑,今年中秋月雪白。

先生舊不論升斗,近來畏病不飲酒。

月下醒眼搔白首,明年月似今宵否?

紅玫瑰

非關月季姓名同,不與薔薇譜諜通。

接葉連枝千萬綠,一花兩色淺深紅。

風流各自燕支格,雨露何私造化功。

別有國香收不得,詩人薰入水沉中。

古風敬餞都運煥章雷吏部祗召入覲

高皇中興祛稷臣,紫巖先生弟一人。

來從紫巖住紫蓋,鴻鈞轉作湘中春。

風流人物被草木,香滿橘洲連獄麓。

一時賓客盛鄒枚,明月夜光和結綠。

雷家夫子龍鳳章,優入其室升其堂。

朱幡玉節遍南紀,錦帳綾衾推望郎。

使星下照翼軫旁,西山南浦迴風光。

渠儂別有經世具,袖卻兩手惟深藏。

玉皇喚渠登廟廊,小卻猶在持橐行。

野人亦忝同門者,久掛衣冠臥林下。

病身只合釣煙波,兒輩猶堪累甄冶。

大兒長孺赴零陵簿,示以雜言

好官易得忙不得,好人難做須著力。

汝要作好官,令公書考不可鑽。

借令巧鑽得,遺臭千載心為寒。

汝要作好人,東家也是橫。

目民選官無選處,卻與天者長青春。

老夫今年六十四,大兒壯歲初筮仕。

先人門戶冷如冰,豈不願汝取高位。

高位莫愛渠愛了,高位失,

丈夫老,則老官職不要討。

白頭官裡捉出來,生愁無面見草萊。

老夫不足學聖賢,有前作譬如著棋。

著到國手時國手,頭上猶更盡有著。

跋尤延之左司所藏光堯御書歌

鸞臺長史老野僧,月前病鶴霜後蠅。

文書海里袞不了,黑花亂髮雙眼晴。

故人同舍尤太史,敲門未揖心先喜。

袖中傾下十解珠,五色光芒射窗兒。

自言天風來帝旁,拾得復古殿中雲一張。

向來太上坐朝罷,勝日光風花柳暇。

浣花仄理冰雲容,宣城雞距鍼芒鋒。

天顏有喜聊小試,西京書目供遊戲。

韓彭衛霍欣掛名,舒向卿雲感書字。

漢廷多少失意人,九京寸恨不作塵。

一朝翻入聖筆底,昭回之光喚渠起。

小臣濫巾縫掖行,手抄孝經不徹章。

何曾下筆寫史漢,再拜恭覽汗透裳。

太史結廬伴鷗鷺,鍚山山下荊溪渡。

紅光紫氣上燭天,個是深藏寶書處。

七字長句敬餞提刑寺丞胡元之持節桂林

江西太守說誰子,只說吉州有新事。

棘闈照日動碧鱗,粉堞入雲橫爛銀。

三年八邑邑邑熟,一任千日日日春。

君不見吉州太守清何似,白鷺江心秋見底。

除卻太倉五升米,不曾遣人來向市。

四鄰束脩來相看,不將入家將入官。

清名襲人冰霜寒,隨風一夜入九關。

帝日桂林五千裡,象犀珠玉生海里。

安得使者人人皆如此,金捐於山珠抵水。

卻從吉州奪五侯,一州奪與三十州。

梅花一笑迎漢節,桂林八株吹嶺雪。

使星歸去作臺星,跳過郎星與卿月。

遣騎迎家久稽來訊

還家家尚緬,迎家家未來。

去住兩不知,安否更相猜。

偶思十年事,誰謂今歲乖。

始我離高安,述職朝天街。

中外理難必,骨囪心與偕。

同室忽分塗,老情非不懷。

入京就一列,汲汲營尺攘。

牆屋亟求完,婦子豈我催。

前知來期杳,更用辛苦為。

屬以王事出,寒舲如江淮。

風霜厲宵泳,山水薦曉環。

六朝幾宿草,事往空餘哀。

夢收兒女書,喜極睫為開。

一欣雖非實,差慰腸九回。

皈帆拂惠山,良訊傅荊涯。

啟緘復非真,旅思彌不佳。

船門且看雪,呼僮滌荷杯。

聞鶯

過雨溪山淨,新晴花柳明。

來穿雨好樹,別作一家聲。

故欲撩詩興,仍添懷友情。

驚飛苦難見,那更綠陰成。

上元日晚過須溪

恰恰元宵兩腳垂,天風為我掃除之。

怪來平地寒如許,雪滿遠峰人未知。

白含笑

薰風曉破碧蓮莟,花意猶低白玉顏。

一粲不曾容昜發,清香何自遍人間。

遍遊廬山,示萬杉長老大璉

肩輿小斑筠,地誌古青冊。

初穿千長鬆,忽仰萬絕壁。

觀山不知名,披志失山色。

行行問不住,一一漸可識。

何代五老人,登峰化為石。

年齡今幾春,齒牙諒無力。

天賜五玉乳,與渠供朝食。

淵明醉眠處,石上印甘跡。

逸少養鵝池,蘚花漬餘墨。

鶴鳴南天青,龜拜北斗白。

棲賢緣不淺,月枕藉雲席。

萬杉與開先,弄泉碎珠壁。

病眸貪窮眺,趼趾怯周曆。

同遊多俊人,淡話半禪伯。

茲來殆天假,不爾豈人及。

歸船載曉星,回首兩相憶。

春晴懷故園海棠(其一)

故園今日海棠開,夢入江西錦繡堆。

萬物皆春人獨老,一年過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濃淡,欲墮還飛絮往來。

無那風光餐不得,遣詩招入翠瓊杯。

春晴懷故園海棠(其二)

竹邊臺榭水邊亭,不要人隨只獨行。

乍暖柳條無氣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過雨來幽徑,無數新禽有喜聲。

只欠翠紗紅映肉,兩年寒食負先生。

讀嚴子陵傳

客星何補漢中興,空有清風冷似冰。

早遣阿瞞移漢鼎,人間何處有嚴陵!

過楊村

石橋兩畔好人煙,匹似諸村別一川。

楊柳蔭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漁船。

紅紅白白花臨水,碧碧黃黃麥際天。

政爾清和還在道,為誰辛苦不歸田?

寄陸務觀

君居東浙我江西,鏡裡新添幾縷絲。

花落六回疏資訊,月明千里兩相思。

不應李杜翻鯨海,更羨夔龍集鳳池。

道是樊川輕薄殺,猶將萬戶比千詩。

傷春

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晚風

晚風不許鑑清漪,卻許重簾到地垂。

平野無山遮落日,西窗紅到月來時。

舟過安仁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初入淮河四絕句(其三)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

只餘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瓈碎地聲。

蕈子

空山一雨山溜急,漂流桂子松花汁。

土膏鬆暖都滲入,蒸出蕈花團戢戢。

戴穿落葉忽起立,撥開落葉百數十。

蠟面黃紫光欲溼,酥莖嬌脆手輕拾。

響如鵝掌味如蜜,滑似蒪絲無點澀。

傘不如笠釘勝笠,香留齒牙麝莫及。

菘羔楮雞避席揖,餐玉茹芝當卻粒。

作羹不可疏一日,作臘仍堪貯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