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推薦15篇)作文

篇一: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

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推薦15篇)作文

民以食為天,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責任。

——題記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次讀起這首耳熟能詳的詩,我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我的外公外婆在地裡辛苦耕田種地、掰玉米、薅花生等畫面。我外公家在農村,家裡種了很多地,每次假期和爸媽回外公家幫忙幹活時,外公都會給我講他小時候的故事,他說他小時沒有糧食吃,上頓不接下頓,常常會被飢餓折磨,甚至有人會餓死。雖然現在我們生活條件好了,再也不用擔心填不飽肚子了,所以大家已經對“愛糧節糧”這四個字越來越陌生了。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談一談“愛糧節糧,珍惜“食”光”的話題吧!

糧食是我們的生命之本,如果沒有了糧食,我們將無法生存。說到節約糧食,大家也許會說:我們早已遠離食不果腹的年代,還有誰會在意糧食的由來,還有誰會在意隨手丟棄的糧食。然而,事實是讓人擔憂的,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隨著人口的逐漸增加,糧食供應日益緊張,還有許多偏遠貧窮的山區孩子吃不飽,只能捱餓上學,我想,如果我們每人都節約一粒糧食,那麼我們全中國十三億人一天就可以節約十三億粒糧食,可以去幫助那些因為貧窮、自然災害等原因正在捱餓的人們免受飢餓之苦。

但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富足的時代,所以不瞭解那些飢餓的人的痛苦,不懂得在亂世中掙扎的人的渴望,也根本不會明白一碗飯、一個麵包對於即將餓死的人的彌足珍貴。糧食,在我們眼裡是那樣平常,那樣微不足道。餐桌上,有的盤裡只動了幾口,有的還剩半壁江山,有的甚至原封不動……,很少有全部吃完的時候。我身邊的小夥伴也有浪費的行為:在家裡吃飯,有些同學因為飯前吃了零食喝了飲料,做好的飯菜沒吃完而被倒掉是常有的事;早上,為了趕時間,有些同學一邊吃一邊丟;在學校,還有些同學為了炫耀自己口袋裡有錢,一進小賣部就十分霸氣地買一大堆,結果很多零食吃不了一半,就以口味不好為由丟進了垃圾桶…。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所以,珍惜糧食,成了眼下最要緊的事。讓我們一起呼籲“我節約,我光榮,我光碟,我文明。”從我做起,讓浪費成為一種恥辱,讓節約這種美德不斷髮揚光大!

篇二: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

“餓死了,餓死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是我每天回家後的第一句話。

“好好好,馬上就開飯了。”媽媽連忙回到。可是等飯菜端上桌之後,我見桌上沒什麼好吃的菜,隨便扒拉幾口便不想吃了。但是,媽媽那兒過不了關啊,怎麼辦呢?我撓撓頭。對了,趁媽媽不注意,把菜倒掉。嗯……就這麼辦,我暗自竊喜。

於是,我偷偷地把菜倒進了垃圾桶裡,並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罪證”掩飾好。回來後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全部吃完了。”媽媽高興地說:“孩子,你真棒,一點兒也沒浪費。”說句實話,媽媽說這句話時我真感到內疚呢。可是也沒辦法呀,如果告訴了媽媽,她一定會打我的,我可不想受這額外的“皮肉之苦。”

可天並不遂我願,有句話叫“躲得過國一,躲不過十五。”我現在還不得不相信了。晚上,媽媽倒垃圾時發現了我的“傑作”,便馬上找來了我,她生氣地問我:“那些飯是你倒的吧?”我嚇得頭髮都豎起來了,冷汗直往外冒,心跳加速。心裡想:媽媽真厲害。我戰戰兢兢地說:“是的。”那聲音小的幾乎聽不見。

可是媽媽並沒有責罵我,只是心平氣和地對我說:“鵬鵬,米飯是哪裡來的?”“當然是用機器打出來的唄!”她又問我:“稻子是哪裡來的?”“當然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嘍!”我回答得中氣十足。可等我說完這句話後卻忽然明白,農民伯伯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糧食,卻被我……慢慢地,我低下了頭。媽媽輕輕地對我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你會背吧?可是你光會口頭背誦,不去照做,又有什麼用呢?這一次給你一個教訓,下一次不要再這樣浪費了。

媽媽的一席話令我恍然大悟,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從那之後,我就牢記“愛糧節糧,珍惜‘食光’”,並且將它付諸於行動當中。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每次都把碗、盤裡的飯、菜吃得乾乾淨淨……

小夥伴們,怎麼樣?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篇三: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人人都會背,甚至連咿呀學語的孩子最早學習的也是這首詩,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呢?

我們一邊揹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邊卻浪費著農民辛苦種出的糧食。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們,挑食是一種通病。有的同學嫌飯菜不好吃,隨便扒拉兩口就倒掉,有的同學盛了滿滿的一碗飯,只把自己喜歡的菜挑了一吃,其餘的就倒進垃圾桶。再盛一碗,再撿一撿,再倒掉。我也不例外,不是嫌媽媽做飯不好吃,就是嫌棄媽媽只會做那幾樣飯,不會變花樣,不想吃了,就剩那兒或倒掉。爸爸媽媽也總是說我要珍惜糧食,可我總是當作耳旁風。

直到那次,我起床後就喊媽媽做飯,還說:“媽,我要餓死了,快點做飯啊!”媽媽做好飯叫我時,我卻說:“我一會再吃,別煩我!”過了一會,我才不情不願地走過來,坐在飯桌旁。我剛喝了兩口粥,就嫌不好喝給倒掉了,還連媽媽給我煎的煎餅也倒掉了,我一邊倒一邊抱怨:“每天就會做這幾樣飯,難吃死了!”聽了我的話,媽媽既難過又憤怒,抬手給了我一巴掌,衝我吼:“你這孩子怎麼能這樣?好好的飯說倒就倒,餓死你算了!”我捂著臉流出淚來,也大吼:“餓死就餓死!”然後我衝進房間,趴在床上哭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媽媽走過來敲了敲門,走了進來,把我摟進懷裡,說:“你的臉還痛嗎?對不起啊,欣欣,媽媽不是故意打你的。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生氣嗎?”我邊流淚邊搖頭,媽媽對我說:“孩子,以前是你還小,可你現在已經長大了,要知道浪費糧食是可恥的,國家都提倡“光碟行動”呢!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被你隨手就倒掉了,你不感覺慚愧嗎?你知道嗎?媽媽小時候啊,哪能像你們這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還挑三揀四,每天能吃上白米飯就不錯了,一年也吃不上幾燉肉,吃個雞蛋就是過節了。其實就是現在還有很多人,依然吃不飽飯,媽媽也希望你能節約糧食,不要再浪費了,好嗎?我點了點頭。

我雖然點著頭,卻也忍不住在心裡嘀咕:“怎麼會吃不上飯呢?不會是為了不讓我浪費糧食故意編的瞎話吧?”為此,我特意上網查了一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25日報道,氣候變化和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嚴重的糧食短缺。據聯合國統計,2020年全球共有7。2億到8。1億人在飢餓中掙扎,農作物的歉收和出口限制等措施導致食品價格高升,飢餓人口也可能進一步增加。而也有資料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糧食相當於2億多人1年的口糧,其中大學生每年倒掉的糧食可養活1000萬人,浪費糧食的我們可能還不知道我國還有1。28億吃不飽的貧困人口。看到這些資料,我感到十分震撼,也十分自責與愧疚,我鄭重向媽媽道歉並承諾:以後一定珍惜糧食,絕不浪費糧食了!

看到這些資料,我想大家和我的心情應該是一樣的,那麼就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吧!

篇四: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當念物力維艱。”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都沒有改變。

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們吃飯時不剩飯剩菜,在言傳身教中,我們早已把它當成了習慣,每次吃飯都把碗裡的飯菜吃得乾乾淨淨。弟弟還和我經常比賽,看誰的碗裡更乾淨呢!

開學了,同學們都在學校吃飯。雖然老師每天都會在班裡強調,要節約糧食,要光碟行動,但我發現還有個別同學趁老師不注意,把盆子裡還沒有吃完的飯菜就倒掉了,多浪費啊!

儘管我國的糧食連年豐收,但是耕地面積只佔國土面積的一小部分,而耕地面積與國家人口相比,是一個多麼渺小的數字啊。為了提高每畝地的糧食產量,袁隆平爺爺和他的團隊整天泡在實險田裡做試驗。”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實險田;如果不在實險田,就一定在去實驗田的路上。”這是袁隆平爺爺生活的真實寫照。袁隆平爺爺致力於研究雜交水稻。從研究雜交水稻至今,袁隆平爺爺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在實險田裡究竟花了多少時間,恐怕誰也無法統計。即使袁爺爺已年滿90,儘管身體大不如從前,卻依然“管不住”他那邁向稻田的腿。袁爺爺說:“晚上睡前,再想想我的超級稻長得怎麼樣了,有沒有病中害,天氣有沒有乾旱。”我們怎麼可以隨便浪費袁爺爺團隊辛苦研製出來的成果呢?

如何讓同學們能節約糧食,不浪費飯菜呢?我們幾個班委討論後,我們決定輪流當監督員,每天派一個同學站在班級倒剩飯剩菜的框子前檢查同學吃過的盤子,確保每個同學都能做到不浪費。老師對我們的想法非常支援,讓我代表全班同學在班隊課上發出了“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的倡議,並讓全班同學都行動起來,做小小志願者。

由於宣傳到位,監督到位,每天我們班的剩飯剩菜框裡面除了一些湯汁骨頭,幾乎看不到飯菜了,每個同學都能認真把自己飯盆裡的飯菜吃完,為此,我們班還被表揚了呢!

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希望與明天,肩上之責任何其沉重,難道我們就是用浪費糧食來回報培養我們的祖國嗎?

同學們,其實節約糧食糧食並不難,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珍惜每一粒糧食吧!

篇五: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

初秋時節,山河錦繡,大地迎接著叉一季的豐收。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未兩綢繆,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足見,糧食安全之重要性。回望歷史,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闔家歡慶、親友相聚、圍桌合餐的觀念,更有愛護耕地,珍惜糧食的傳統。現如今,儘管人民生活水平有顯著提高,但保障糧食安全仍刻不容緩。吾輩青年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更應該懂得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更需揮灑青春堅守一方土地,換春風十里。

科技助耕種前行,燦如驕陽,糧食安全之花婉紫媽紅。

“前世今生“糧食安全永遠是重中之重。如今國家科技迅速發展,智慧大棚的應用是近年來中國智慧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在科技助力下,實現科學管理,極大方便了農業的生產,讓“聽憑天意”的糧食生產成為歷史。國家高速發展的前提是糧食有保障,堅守糧食紅線是底線。基因工程在農業上的應用,提高了農作物的抗逆能力。科學家利用一些可以調節細胞滲透壓的基因,來提高農作物的抗幹早能力,不僅提高農作物單位面積的產量,也使作物本身的營養價值和利用價值有所提高。科技讓糧食安全之花盛放得更加絢爛,奼紫嫣紅。

決心伴耕種攀登,堅如蒼樹,糧食安全之林鬱鬱蔥蔥。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為了全國人民擺脫飢餓,他不是在實驗田,就是去實驗田的路上。袁老“禾下乘涼夢”也因他的決心而慢慢實現,袁老的貢獻對中國,乃至對世界都是不可磨滅的。習近平總書記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把糧食安全放在國家發展中的首要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有決心、更有信心把控糧食安全;還有一批批農村幹部堅守守護糧食安全的崗位,積極引入新種苗、新技術和新方法,不斷提升糧食的水平,並使糧食生產的技術獲得了質的突破。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一切發展的基礎,正是他們的付出與決心,才有瞭如今國家糧食安全的大發展,決心讓糧食安全之林鬱鬱蔥蔥。

節糧同糧食安全共發展,行如江水,糧食安全之舟劈波斬浪。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便有人開始不注意節約糧食,浪費糧食的行為屢見不鮮。看,餐廳裡同學們的種種浪費行為,令人心寒;聽,一些貧困地區的人們仍在為因飢餓而逝去的親人悲痛的哭泣。珍惜光榮,浪費可恥。吾輩青年,當謹記節約糧食,珍惜糧食。踐行節約行為,從我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奪取每年秋糧豐收,守護每年糧食安全,依然有一場硬仗要打,容不得絲毫懈怠。“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保障糧食安全的前途依舊任重道遠。吾輩仍要以科技助力,決心相伴,意識相隨。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是古人給予珍惜糧食的善言;“米飯粒粒念汗水,不惜糧食當自悔”是今人珍惜糧食的“標杆”。我們每個人都應踐行守護糧食安全之行動,堅決不挑食,不浪費,珍惜每一次吃飯的機會。不為什麼,只因我們不曾見過書裡面屍骨成山,血流成河的戰爭時代;不曾經歷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饑荒年代;不曾遭受赤地千里,顆粒無收,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時刻;更不知餓殍遍野,易子而食是何等的慘烈無奈。我們生活在和平穩定,豐衣足食的時代,感恩偉大的祖國,感謝勤勞的中國人民,吾輩中國青年更應肩時代之責任,珍惜食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讓節約之花在神州大地遍地盛開;吾輩青年更需揮灑絢爛之青春,堅守一方土地,讓華夏大地遍佈幸福之春風。

篇六: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

“為政以德,既寬且和;物阜民風,裕民可歌。”自古以來,我國便有重農安民的傳統,保證糧食安全,人民安居樂業也是我們不懈的追求。誠然,“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亦是新時代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依我芻蕘之見:當以食安天下,福澤萬家。

糧食,食也,保得糧食安全,築牢國之重器,亮萬家燈火。

古語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誠哉斯言,農業乃至國民經濟之基礎,糧食安全更是國之重器。古時兵書也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正再次凸顯著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嗎?唯有糧食安全得到堅實的保障,手中方可緊握好國之重器,促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助力國家的繁榮富強。習近平總書記就曾說過:“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千頭萬緒的事,便是千家萬戶的事”,由此觀之,維護糧食安全既是主席之牽掛,亦是萬家之關注。故而,我們當自覺擔起維護糧食安全的時代之責,國家之託,以吾輩之行,照亮萬家燈火。

糧者,珍哉,守得糧食安全,掃除心之不愛,護得粒粒稻菽。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樣簡單的道理,想必大家人人都懂吧,但又有誰能真正居安思危,在物質生活較為充裕的現下去珍惜糧食呢?請君試看:某校園食堂,一到飯點便常有堆積如山的剩飯菜,一到外面飯館便總要多點些撐場面……嘖嘖,“吾未見其明也”。他們可知耕種糧食的老伯,農民們辛勞一年,繁忙於晨星,藏月于歸途的成果竟是被這般糟蹋了嗎?揆諸當下,殷鑑在前,上世紀時我國也曾遭遇糧食危機,正如老一輩們常語重心長教導的那樣:“那時甚至有人餓的吃樹葉,樹皮,現在你可得好好珍惜糧食啊!”守護糧食安全,要破除心中的不愛惜,蕩盡奢侈浪費之氣。

糧者,重矣,恆得糧食安全,多方齊心協力,成收穫滿倉。

為當代計,為萬世謀。大盤取厚勢,落子開新局。新時代,愛惜糧食,保證糧食安全,刻不容緩。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更應嚴正以待,小心應對。於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補貼,管控糧食青儲化;於社會,宣傳號召,鼓勵引導,帶動惜糧好氛圍;於個人,創新創造,與時俱進,以科技賦能食安,用行動珍惜糧食……協同發力,齊抓共管,讓農民臉上再綻笑容,讓金秋再迎來收穫滿倉。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大儒朱熹如是說,守護糧食安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唯有“食安天下”。方可“福澤萬家”。衣食皆安,燈火可親。家人可愛,萬物可敬,未來可期。讓我們攜起手來,向著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進發,即使肩上沒有草長鶯飛和清風明月,也要用行動挑起家國擔當,扛起時代使命!

篇七: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

我是誰?

我生於一片漆黑,四周卻有親切的,溫柔的馨香,也許是好奇心驅使我向上,也許是內心給與我呼召,我拼盡全力的,不遺餘力地,企圖衝破這令人沉溺的枷鎖,在這片被稱之為“泥土”的地方,見證了我的掙扎與堅強。

不知道過了多久,我得於沐浴於一縷晨光,環顧四周,都是和我一樣稚嫩的面孔,懷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與迷茫,該往何方?

往後的日子美好而平淡,好在我明白了我是“希望”。每當粗礪的手指撫摸頭頂,每當沁人的甘泉溼潤筋脈,我聽到別人喚他衰老,我看到他分明的企盼與期望。

一起見證噴薄的紅日,一起仰望璀璨的天空,在無數個日夜裡竊竊細語,約定做“爺爺”最好的助手。

終究,雜少交種僅是少數中的少數,而我恰是落選的一批。那一晚,雨下得很大,風颳的很急,低垂在枝頭,帶著理想落空的失意與惆悵,我搖搖欲墜,欲就此了結一生,心一狠,我任自己墜落,但預想中的疼痛沒有出現,想象中的暴雨並未襲來,我感受到的,是熟悉的溫暖與脈絡,爺爺輕輕對我說,你要成為純白的美味,那會是莊嚴的,輝煌的成就,

遠行的路上,有許多志同道合的同伴,來自於遠方或肥沃或貧瘠的土壤,有的說我們是小麥,有的說我們是大米,有的說我們是農民的珍寶,有的說那抹白色是我們最光榮的勳章。

途徑一條白色的“河流”,奶製品的甜香濃稠地發膩,像粉墨登場的沉淵,盈滿罪惡與無望。那會是我的歸宿嗎?純白的歸宿。不,在那一片壯闊中,我只能感受到無盡的壓抑與窒息。我們沒有向前,只是帶著不知名的憤怒、沉默與惆悵,奔赴更遠的遠方。

熱,火舌在腳下不遠處噴雲吐舌,充滿野肆與囂張,我知道,這是最後一場歷煉,檢驗我是否有擔當至高使命的決心與意志。熱浪幾乎要將我吞沒,有多少次瀕臨死亡的昏迷,就有多少次拼了命的奮起。

看著經歷過火焰的淬鍊,純白的自己,內心一片歡喜。不待展望自己的風光,忽然就失去了依託,在短暫的顛簸後,沉入了斑雜的,腐臭的地方,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我開始失去希望,唯一的支援是逃離這可怕的的地方,離成功只有一步時再跌倒,我傷的遍體鱗傷,也許命不該絕,隨著腐爛的洪流,我被釋放,不知漂泊了多久,我到了熟悉的土壤,不是之前的同一塊田,卻也一樣給予我慰藉。

質疑昔日的信仰,懷疑自己的方向,我已不再懷有鋒芒與生機,只待迎接自己的遲暮。

感受到自己生命的終點,幾多掙扎終於睜開眼,有一抹美麗的紅色,有幾道忙碌的身影,看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明白,我的堅持有意義,會有越來越少的“我”,重赴這場悲旅,而是,開啟自己的輝煌。

我終於回來,帶著滿目的滄桑,也帶著期望。

它跋涉山水,歷盡磨難,來見你,帶著一生的頑強,帶著無數人的汗水凝結,唱出人生的輓歌。

篇八: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

俗話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

10月16日,世界節糧日。“節糧”這個詞讓我想起了一年級時學到的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是現在的人們只管填飽肚子,又有哪個知道這些飯多麼來之不易阿!這每一粒糧食都是用農民伯伯的汗水和辛勤勞動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節約糧飯菜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和心血澆灌的,我們吃的每一碗飯中,就有幾千粒米,一粒米就需要經過許多步驟。如果每人每頓飯都要浪費一粒米,13億人就要浪費13億粒米!天哪,13億粒米能救活多少山區、災區的人民啊!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在學校吃午餐的同學不是很多,可是總能發現白花花的米飯到在垃圾桶裡;在餐廳裡,一些人的飯菜點了一大堆,吃不完就到倒掉了,這樣既花錢又浪費糧食。這些現象真令人痛心。

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為一餐飯而辛苦奔波?還有許多人正因飢餓而在死亡的邊緣上掙扎?以前我總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所以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完就隨手扔掉。可是自從我在電視裡看到了很多非洲難民因飢餓瘦骨嶙峋、飢不擇食,最終餓死在街頭那慘不忍睹的情景時,我才突然覺得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地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大房子住,上學放學都有汽車接送……正因為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我才養成了不節約糧食的壞毛病。每次吃飯都會掉很多的飯粒,吃不完也覺得無所謂,爸爸媽媽批評我,我還找很多的理由來狡辯。想到這裡,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同學們,當你們坐在餐桌前,幸福地吃著香噴噴的飯菜時,有沒有注意粘在嘴角或是掉在地上的米飯呢?也許你們不會注意這一粒小小的米飯,也許它並不起眼,但它卻能反映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浪費一粒米,或是丟掉一個饅頭,其實扔掉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我們的祖國並沒有你想象得那麼富裕,貧困地區還有成千上萬的人未解決自身溫飽問題。當你倒掉剩飯剩菜的時候,你是否想過,我們身邊還有許多父母正為全家人的一頓飯而在外面辛苦奔波?你是否想過,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窮人在飢寒交迫中苦苦掙扎?你又是否想過,鄉村裡還有許多農民們頂著烈日,冒著風雨為我們種植飯菜?

所以,我要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為了節約糧食,我和爸爸媽媽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每頓飯都把碗裡的飯粒扒的乾乾淨淨;在外面吃飯,爸爸媽媽從不鋪張浪費,能吃多少點多少。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亂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不浪費、不擺闊,若有剩餘的要打包帶回家。為了讓貧苦家庭的人們早日遠離飢餓,讓我們一起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以勤儉節約為榮,以鋪張浪費為恥。不要因為現在不愁吃穿而不節約糧食,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儘自己的一分力量,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要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堅持反對陋習,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吃乾淨盤子裡的每一粒米,每一口菜,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一起做一個節約糧食的優秀中學生吧!

篇九: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

一道彩色的光在我眼前穿梭,亮的我睜不開眼,身體彷彿漂浮了起來。過了一會,光線逐漸暗了下去,我緩慢地睜開了眼睛。

“啊!怎麼回事,這是哪裡,周圍的人怎麼穿的衣服和我不一樣呢?”正當我驚訝的自言自語時,被街道櫥窗裡的電視聲音所吸引,裡面有個穿著西服的機器人沉重地說:“現在是公元2099年北京時間下午6點整,向全世界宣佈一條重大訊息。由於人類過度浪費糧食,導致全球進入糧食危機,已經沒有多少米了,最多隻能維持到這個月!……”

它的聲音傳到了的每一個角落,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個突如其來的重磅訊息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頓時,讓我想起了2020年新冠疫情封城的時候,大家像瘋了似的搶購食物,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以後的生活沒有了大米,我們該怎麼辦啊”旁邊有人大聲吼道,所有人露出了凝重的表情,一個個都眼神呆滯,好多人幾乎已經要崩潰了,似乎到了世界末日。

就在大家陷入一片恐慌之中,電視裡又出現了一位白鬍子老爺爺,他讓所有人都停止搶購食物,並鎮重地說:“請大家不要著急,我是糧食博士,人類還存有希望,讓我們把家中僅存的一點大米拿出來,在院子裡播撒、種植!”

這句活讓所有人驚醒過來,周圍不再陷入恐懼,不再存在慌亂,個個秩序井然,紛紛拿出家裡僅剩的一些大米,在自家院子裡播撒種子,揮汗如雨。

時間彷彿按了快進鍵一樣,能夠看到種子開始發芽,長出綠葉……城市也不再是被霧霾籠罩的灰色,慢慢恢復了一片綠色,一座座工業煙囪逐漸變成一片片金燦燦的麥田。風吹著麥田漾起一層層波紋,就像金色的大海一樣。天空也慢慢變藍了,人們每天第一件事,便是去看院裡的種子,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臉上漸漸有了欣慰的笑容。糧食博士的話語時刻鞭策著每一個人,成為他們的動力。

春天,陽光散進院子裡,只見人們都在辛苦地勞動,這播撒的是希望;夏天,微風拂過人們滲出汗水的臉頰,雖然很累,但看到一株株幼苗長得這麼茂盛,所有的芳累都化成了欣慰的笑容;秋天,火紅的夕陽映照在金燦燦的麥田,豐收的時刻到了。

2100年的世界,沒有人在餐桌上再浪費食物,所有人都懂得了珍惜糧食,各個地方都能看到珍惜糧食的標語。世界再也沒有武器,沒有工業建設,大家歸園田居,讓地球重新變得美麗起來。

這時,電視裡又出現了糧食博士,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展露出難得的微笑:“一年前,我曾說過,這個世界上己經沒有米了,其實,那時還有些米,還足以讓我們生存。我騙了大家,對不起”

本以為,所有人都會埋怨他。但是,這時所有在看電視的人都鼓起了掌,那掌聲是那麼悅耳,那掌聲不只是為博士,更是為我們自己喝彩!讓我們珍惜糧食吧!不僅為了自己,也為了未來。

“幹啥呢!快起來吃飯了,還睡,睡覺也不老實,鼓什麼掌!”媽媽在我面前大聲喊道。我慢慢地睜開朦朧的眼睛,嘴角微微上揚的回道:“來啦,我要多吃點!”

篇十: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

珍惜糧食,於個人,展尊敬先賢之風度,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吾輩理應贊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幼成誦。可否見識過《長津湖》之凍土豆?可否見識過沒有樹皮的樹?過去的生活是不易的,但在袁隆平院士發明出超級水稻後,不僅僅解決了我國的糧食問題,還解決了全球面臨的糧食困難,超級稻的發明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包含著袁隆平院士一生的心血珍惜糧食之路,便飽含著尊敬先賢之風度,多一份珍惜,多一份尊敬,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珍惜糧食,吾輩理應贊之!

珍惜糧食,於社會,展造福於民之風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吾輩理應嘆之!“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在今天的社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光碟行動”是我們行動的準則。珍惜糧食,亦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民義不容辭的責任。一代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曾言道:“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如果說“知識拯救靈魂”,那麼“糧食就是生命”,我們多節約一點,貧困地區的百姓就能多一點,造福於民,惜糧當如惜命,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珍惜糧食,吾輩理應嘆之!

珍惜糧食,於國家,展禮儀大國之風範,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吾輩理應承之!

《朱子家訓》中曾寫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一絲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中華民族是團結的一家人,也應當履行“珍惜糧食”之美德。“光碟行動”是對一個廚師的最高評價,也是一個國民素養的最高體現。光碟之禮儀,也是我們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唱中國好聲音的新途徑,大國風範於珍惜糧食中體現,向世界展現屬於我們中國人的高素質,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吾輩理應承之!

“浪費猶如河缺口,節約好比燕如泥。”珍惜糧食之路,於個人,社會,國家都意義深遠,吾輩理應砥礪前行。

篇十一: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倒掉的是米飯,流走的是血汗!

——題記

古語有云:“民以食為天。”提到糧食,我們首先會想到香噴噴的米飯,好吃的饅頭吧!糧食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能解決我們的溫飽問題,還能為我們的身體帶來最基本的營養和能量!從我懂事起,爸爸媽媽就經常教導我要勤儉節約,要珍惜每粒米,每滴水!

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被居家隔離的日子裡,我們真實的感受到了糧食的重要,體會到了缺少食物時萬人哄搶的恐慌和無奈,雖然現在我們國家的疫情防控形勢日漸好轉,人們的生活逐漸正常,但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愛惜糧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換來的,愛糧節糧就是對農民伯伯勞動的尊重!我們不僅要從自身做起,還要帶動身邊人愛惜糧食拒絕浪費。

然而,生活中,在我們身邊,浪費糧食的現象比比皆是。學校的食堂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學生的餐盤上殘留著許多未吃完的東西,他們在倒掉的時候竟然看都不看一眼。記得有次,去一個麵館裡吃飯,只見對面桌上來了一家人,他們每個人都叫了一大碗的燴麵。不一會兒,那幾個大人都吃光了,只剩那個小男孩還在那慢慢吃著,小男孩說:“媽媽,這面太多了,我真的吃不完了,怎麼辦?”男孩媽媽說:“乖,吃不完咱就別吃了,吃撐著了怎麼辦呢?”他們走後,服務員過來收拾桌子,那大半碗麵被毫不留情地倒到了泔水桶中。看著這一幕,我不禁有些惋惜。我想,如果當時小男孩要的是小碗的面,那麼他一定會吃完,也一定不會造成這不必要的浪費。如果小男孩的媽媽可以替小男孩吃一點,那麼也不會剩下這麼多的東西。我們要儘自己所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向那些浪費糧食的人證明節糧的重要性,讓更多的人節約糧食反對浪費。

節約無小事,卻要從小事做起。讓我們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開始,日省一把米,月節一斤糧。我們做個簡單的統計,假如全國四億一天浪費粒糧食,天就要浪費四億粒糧食,大約有六萬多斤重。而非洲的一些國家的孩子們正在飽受著飢餓的痛苦,全世界正面臨一場愈演愈烈的糧食危機,嚴峻的形勢告誡我們必須愛惜糧食。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疫情期間,我們每個人都親身體會到了有糧在手的重要。生活中當我們發現有浪費糧食現象的時候,定要去制止,並且告誡那些有浪費行為的人們,要珍惜糧食拒絕浪費,讓世界遠離飢餓!

篇十二: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

勤儉節約,珍惜糧食。自古以來,便是被人們所稱讚的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是一個人品德素養高低的外在體現。勤儉節約,需要我們不浪費每一粒糧食,認真對待食物,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去珍惜糧食。作為一名有理想,富有朝氣的新時代青年,我認為:每個人都應當樹立勤儉節約的觀念,珍惜糧食,抵制糧食浪費的不良行為。

樹立勤儉觀念,養成節約習慣,學會敬畏糧食。

要想做好勤儉節約,就必須先有勤儉的觀念,形成自覺地去珍惜糧食。具備勤儉觀念,是學會珍惜糧食的必要前提,而珍惜糧食的行為,又是勤儉觀念的外在體現。樹立勤儉觀念,需要我們瞭解農民的辛苦,明白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正如《憫農》中的“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勞動者用汗水澆灌的成果,是他們不懼風吹雨打,日夜在土地上勞作的成果。我們珍惜的不只是糧食,也是農民的辛勤付出與心血,學會敬畏糧食,是對農民的尊重。

珍惜節約糧食,注重實際行動,做好“光碟行動”。

珍惜節約糧食,不僅僅是是喊口號,做表面樣子,應注重實踐行動,將節約糧食的美德落細、落小、落實,將美德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在餐桌上不剩下一粒糧食,做好光碟行動,不剩飯。處理好供需問題,根據自己的食量需求來選擇供給食物的量。既能滿足自己的胃,又能保證食物不被浪費,珍惜節約糧食,就是在平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在用餐時將盤中的食物吃光,能吃多少就拿多少,拿多少就吃多少,保證糧食不被自己浪費,做到嚴格自律。

抵制浪費行為,宣揚節約精神,引領他人向善。

節約糧食的良好社會風氣的的養成,需要社會中每一個人的參與,要保證每個人都節約糧食,需要個人的自律與他人的監督。當我們遇到浪費糧食的可恥行為時,應主動去制止。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弘揚節約糧食的精神,有責任去抵制身邊的浪費行為,更有責任去引領身邊的人學會節約糧食,愛惜糧食。做好節約糧食,既要保證自己做好光碟行動,也要自覺去抵制浪費行為,在自己履行好節約糧食的責任的同時,也要督促好好身邊的人,一同去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唐代吳兢所撰寫的《貞觀政要》中有“每一食,便念稼牆之艱辛;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新時代,每個人都應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讓勤儉節約、愛惜糧食成為一種習慣,共同助力於珍惜糧食的良好社會風氣的養成。

篇十三: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的考察調研,一次次的看苗情,問收成。他曾說過“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決不能在吃飯這一基本生存問題上讓別人卡住我們的脖子”。而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又何嘗不是我們每一位中國人的所想所思呢?

今年的10月16日是第42個世界糧食日,糧食問題一直是全人類所關注的重大問題,氣候在變化,糧食和農業也在變化;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可能對我國糧食增產構成威脅,在新發展格局下,護耕地“紅線”存在諸多挑戰,雖然如此,我們也不必擔心,我國糧食庫存充足,糧食安全形勢總體還是非常不錯的,這與每一位中國人深深刻在骨子裡的節糧愛糧精神分不開。

一路走來,中國人民經歷了無數磨難,而我們卻越挫越勇,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1942年,河南久旱不雨,大量農作物因持續的高溫乾旱而亡,整個河南省收成大減,有的地方甚至已經絕收,那時候的河南人民家家戶戶哪裡還有一口糧食呢?吃草、吃土、啃樹皮、更多人為了活命紛紛選擇逃荒。“重到什麼程度,慘到什麼情況,大家都很模糊了。三千萬同胞深陷在饑饉死亡的地獄,餓死的暴骨失肉,逃亡的扶老攜幼,妻離子散,擠人叢挨棍打……”真真是屍橫遍野,慘不忍睹。而現在,這場災難已經過去了80年,可我國人民從未敢忘,在歷史中吸取教訓,不斷提醒自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因為,對老百姓們來說,吃飽飯就是最大的幸福。

回顧這五千年的中國歷史,我們從經歷天災頻發,內亂不息的時期,到如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豐衣足食的新時代,我們要感謝許多偉人,有一位更是為了每一位中國人民能吃飽飯而奉獻了終生,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49年新中國成立,19歲的袁隆平做出了人生中最大的決定,“跳農門”;當時家中都希望他日後走“學而優則仕”的道路,可袁隆平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重慶相輝學院的農學系,一頭扎進了這片熱愛的土地裡。

“像我們這樣的年紀,過過三年困難時期,沒有飯吃,日子是真難過啊,要餓死人的!特別是我們國家,人口那麼多,人均耕地那麼少,糧食安全是特別重要。中國人的飯碗要拿到自己手裡面,不要靠人家,我們現在就是為了自己解決糧食問題,我們在奮鬥。”袁老和經歷了那個年代的人一樣,對飢餓記憶猶新,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讓我們在高產的雜交稻穗下滿懷著希望乘涼;另一個就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讓雜交稻走出國門,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貢獻。他讓這個夢並不只是夢而已,他讓這個夢得以實現。遭到質疑,也經歷失敗,但袁老沒有放棄,更沒有善罷甘休。他通過“三系法”培育雜交水稻,推翻了傳統理論“無性雜交”的學說,提出雜交水稻可以高產的可能性,並排除千難萬險證實這理論,最終在海南找到了野生的花粉敗育不育株,命為“野敗”;而這株“野敗”,就是三系法雜交稻不育系的始祖。

2000年,超級稻指標畝產700公斤;2006年,超級稻指標畝產800公斤;2015年超級稻指標畝產900公斤;2016年,超級稻指標畝產1000公斤……超級稻的畝產年年攀升,袁老及他的團隊用汗水提前完成了任務,他不負眾望,用糧食,救起了曾經被絆倒的國家。

糧族仍節儉,衣豐亦積攢;有時思無時,暖飽年復年。縱然我國已經不必擔心糧食安全問題,可前輩們經歷的苦難給所有國人敲響警鐘。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厲行勤儉節約習慣;珍饈雖難卻,但粒粒皆辛苦。孩子們從小就學習《憫農》,瞭解愛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中積極開展“光碟行動”的踐行,真正做到吃盡盤中每粒米,不負農民一年忙。

民以食為天,糧以儉為先。

每位同胞都知道糧食來之不易,不能忘前輩們努力奮鬥的成績,也不敢忘曾經遭遇的慘痛經歷。所以,從你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粒糧食做起,愛惜、尊重、感恩。

篇十四: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

今天是中秋節,媽媽給我做了很多好吃的,有大米飯、清蒸鱸魚、麻辣小龍蝦,這麼多好吃的菜飄著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我端起小碗,三下五除二吃了個淨光。“把掉的米撿起來吃了。”我低頭一看,餐桌上真地灑了好多米,媽媽正一臉嚴肅地看著我。“哼!不就是幾粒米嗎。”我小聲地嘀咕著,極不情願地吃起了灑落的米粒。

下午,媽媽帶我去看掰玉米。在北二環的玉米地邊停下了腳步,只見玉米稈整整齊齊地排列著,玉米穗子斜插在杆子的中間,像腰間挎著刺刀的士兵,等待著首長地檢閱。有個爺爺正在地裡掰玉米,只見他一手扶著玉米杆,一手擰玉米,豆大的汗珠在黝黑的面板上閃閃發亮,被汗水浸溼的衣服緊貼著身體。“大叔,今年的收成怎麼樣?”媽媽問爺爺。“今年天旱,多虧駐村幹部幫忙澆了水,收成還行。”“爺爺,我幫你掰玉米,看著挺好玩的。”“小朋友小心點,這可不是玩的。”爺爺的話音剛落,我已經衝到了玉米地裡,學著爺爺的樣子掰玉米。我左擰右擰玉米棒子就是弄不下來。最後我拼盡全力一拽。“呲!”“哎呀,好疼!”玉米棒子沒有掰下來,玉米葉子卻劃破了我的手臂。爺爺連忙拉起我的胳膊仔細地看:“還好,只是劃破皮,不礙事。”爺爺的手又澀又硬硌的我胳膊好疼。我連忙把手抽了出來:“爺爺,您的手怎麼那麼硬?”“嘿嘿,這是幹農活留下來的老繭。種地可不容易呀!耕地、播種、除草、施肥、澆水、收割每個環節都不能少,等你吃到嘴裡還得需要好幾道工序累,小朋友,糧食來之不易,一定要珍惜!”看著玉米葉片劃破的傷口,我才真正體會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實含義。想到平時媽媽做的飯不合口味兒,就偷偷的把飯倒在馬桶裡;想起了上學路上故意丟棄的餅乾、包子;想起飯桌上灑落的飯菜……我羞愧地低下了頭。

回家路上,掰玉米的場景不時在我腦海裡出現,老爺爺的話語一直在我耳邊迴響。我告訴媽媽:“以後您做啥我吃啥,吃多少盛多少,堅決不倒飯、剩飯、灑飯了,在外面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滴滴汗水換來的,得來的真不容易,我一定要加倍珍惜。”

篇十五:愛糧節糧珍惜糧食徵文

大華晃著腦袋,嘴裡念著“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轉眼便進入了夢鄉。

張燈結綵的大街上,人們歡慶的佳節,路旁的小吃店傳來陣陣誘人的香氣,大華拍拍自己圓滾滾的小肚腩,循著美食的引領走進了一家麵店,

“服務員,一碗牛肉麵,多放辣椒,蔥花,謝謝”

紅油點綴下的粗麵裝在晶瑩的白瓷碗中,分量大的令大華十分心動,

“滋溜,滋溜,嗝”,大華看著還有半碗的麵條,又拍了拍自己的肚子,決定放棄剩下的半碗。

“舉起手來,不許動,剛要走出店鋪的大華被一群身穿藍色制服的警官團團包圍,“跟我們走一趟吧,大華同學。”坐在審訊室中的大華內心十分忐忑,“警官,我是做錯了什麼事嗎?是不是找錯人了?我從小到大都是三好市民啊”。

“那我問你,剛才那碗牛肉麵吃完了嗎?”“還剩半碗。”“這就沒錯啦,根據華星第9275條糧食法,你現在要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在此之前,請你觀看一段洗心革面視訊。”

啪嗒啪嗒,汗水似雨水般一滴一滴打在心上,灼熱的日光似要將人融化,可遠處無垠的田地裡仍有無數農民在辛勤勞作。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隨著鏡頭的拉近,長時間的日射使得他們的面板黝黑中泛著霞紅,滿臉的汗珠在鏡頭下格外晶瑩,順著額頭,沿著臉,滑落下巴,摔進泥土。畫面一轉,天橋上、街巷旁,那些吃不飽的人們仍在努力生活,

現在知道自己到底犯了多大的罪嗎?可是景觀能不能放我一馬?我知道錯了,真的,我以後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不行,兩個警官將手銬的一瞬間卡達,

大華大華說了背書時間不能睡覺,媽媽生氣地將大華從夢鄉揪了出來,媽媽,我們以後吃飯一定要踐行光碟行動,我這就繼續背書,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