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點評(三)

2017年上海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公佈:預測,是指預先推測。生活充滿變數,有的人樂於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為然。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今年大學入學測驗題主要是談對預測的看法,總體來說,延續去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命題的風格,既溫和又大氣,同時有理性思考的空間。
  華師大一附中語文教師管維萍:今年的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指向預測,生活可預測的嗎,這實際上指向的是“必然和偶然”的關係,學生可以就此展開思考。題目又說,有的人樂於接受,有的人不以為然,不同的人,對此持不同的態度和視角,展現的是不同的生活視角,年輕學生又該怎麼看待。對學生來說,題目有很深的哲學意味,既能引領學生深度思考,有能呈現學生的思維品質。無論是題型、難度或思維品質,今年命題和平時教學的契合度較好,對高中平時教學有很好的引領作用。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業鬆:這次作文題,不難。看了以後,整體上覺得蠻穩妥的,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年輕人正好處於這個時期,走進大學入學測驗考場時,對未來會有自己的憧憬和思考,這也令作文要求有了“情境化”特點。讓學生有話可說,穩妥大氣,不偏不怪。文章可以怎麼寫?可以天馬行空,用什麼樣的題材都是可以的——預測,接受結果還是不接受結果,不同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說。科學思維更強的學生,可以從可預測性、不可預測性上來寫;偏重人文思維的學生,可以從“信則靈、不信則不靈”來談。當然,同樣從實際出發,可以寫自己的生活遭遇、某個時刻的心理過程,可以表達得非常生活化,非常感人,具備抒情性。雖然目前大學入學測驗已經文理不分科,但學生在天性上、後天訓練上,總有偏重,而這次的題目我覺得,不太容易寫偏,只要有一定生活積澱的學生,都有話說,都可以寫得出彩。更重要的是,也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三觀,這也是大學入學測驗選拔人才的初衷。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也關注到此次題目體現出“過渡性”特點。從繼承的角度來說,上海近些年的考題,不是單向性的命題,而是提供了選擇性,往下走的話,探索的方向是考察學生作為當代社會合格人才的必備素質,即科學性、人文性、規範性、思辨性等兼而有之。

2017年上海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點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