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VS病文 2009安徽卷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點評

  2009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安徽卷)

佳作VS病文 2009安徽卷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點評

  佳作點評

直面“彎道”挑戰

安徽考生

彎道,是機遇與挑戰的並存;彎道,是現實與理想的集結,彎道,是成功與失敗的博弈。

彎道,意味著我們應當"不放棄、不拋棄",不懈努力,超越侷限。走好人生的"彎道",便是敢於直面挑戰,勇於超越自我的人生智慧。

史鐵生曾在《給盲童朋友》中寫道:生命是一個過程,是一個不斷超越侷限的過程。這便是命運,任何人都一樣,在這個過程,我們遭遇痛苦,超越侷限,從而感受幸福。史鐵生遇到了人生的彎道。當他意識到他的夢想,被殘缺的身體所限制,人生的所有光彩彷彿都與他無關,他消極過,他彷徨過。但,最終他選擇加足馬力,藐視痛苦,在人生的這個"彎道"上,史鐵生以一次完美的超越贏得了這場比賽,獲得了他獨有的幸福。試想,如果史鐵生在面對人生的"彎道"時沒有直面挑戰,而是選擇了畏縮不前,那麼他終將被對手超越,也無法在人生的跑道上比出自己的精彩。

一個成功的人即使在人生的"彎道"處遇到強勁對手也一樣可以靠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最終超越夢想。

著名導演李安在小的時候就立志要當一個導演,他努力學習,學成後在好萊塢摸爬滾打多年都沒一絲驕人的成績,他的人生走進了關鍵的"彎道"--是繼續堅守還是放棄理想?李安毅然選擇了前者。縱然賽道上高手雲集,李安硬是憑不屈不撓的意志在積蓄能量,終於一部《臥虎藏龍》橫空出世,昭示了李安的成功。走在人生的"彎道"處,越是競爭激烈,越要不懈堅持,李安就憑他的"不放棄、不拋棄"的精神,贏在人生的"彎道"中。

行走在"彎道"處,"不放棄、不拋棄",每一個人都會迎來人生的豔陽天。人如此,我們的國家也如此,行走在發展的"彎道"處,團結同心,勇往直前,不斷地締造成功。在"汶川地震"的彎道處,我們化悲痛為力量,見證了"大災顯大愛,大難見真情",凝聚了華夏的炎黃子孫,鑄成了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在"奶粉事件"的彎道處,我們不遮掩,不恐慌,從"源"上堵,在"結"上解,食品安全意識得以前所未有的內化;在"經濟危機"的彎道處,我們化"危"為"機",調整產業結構,堅持自主創新,走上一條高耗低效的經濟振興之。在"彎道"處,直面挑戰,"彎道"就是一條陽光大道。

走好"彎道"是智慧,是歷練;走好"彎道"是堅持,是超越。勇於直面"彎道",迎接挑戰,相信明年春色倍醉人。

 點評

文章開頭提出直面"彎道"挑戰的信念"不放棄、不拋棄",選取史鐵生和李安的例子予以佐證,一是逆境中的"彎道",一是順境中的"彎道",之後延伸至國家的"彎道",強化主題。這篇文章有著很好的標本意義:考生在基本寫作能力具備的前提下,拓寬視野,注重厚積,寫好一篇文章就在情理之中。文章的選材是最大的亮點:源於文字的"史鐵生"、源於積累的"李安"和源於社會生活的"熱點"。足見,寫好文章,生活處處是素材。

下頁內容提示:病文診斷


  病文診斷

  把握機遇,不斷超越

安徽考生

"當機會來臨時,你已經準備好了。"這是世界頂尖學府哈佛大學的校訓。只有在不斷抓住一個個關鍵機遇的人才會受到成功的青睞。

當南非第一位總統曼德拉就職後,世界的目光齊齊投向南非,記者們蜂擁而至,曼德拉表示他暫時不想接受任何來訪。記者群中發出了失望的嘆息聲,他們無法採訪到第一手資料了。這時,人群中擠出來一位小夥子,他用土著語向曼德拉表示祝賀,曼德拉很好奇,他很奇怪這個黃面板的亞洲人怎麼會說當地的土著語,於是主動上前和他握手。這時年輕人從懷抱中掏出了話筒,開始採訪曼德拉。他就是胡一虎,是第一位採訪曼德拉的記者,也是唯一一位採訪曼德拉的亞洲記者。人們為胡一虎的機智而讚歎不已,他及時抓住了機遇,使他所在的公司贏得了第一手資料,從而越超了其他傳媒。

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抓住機遇,更要善於發現機遇。大師梅蘭芳在一次演出《霸王別姬》時曾被人當場指責,他並不計較,而是千方百計打聽老人住址並登門拜訪,他的謙虛和熱愛藝術的精神感動了老人。老人終於指出:"虞姬是個美人,但你所的劍法卻是男人用的。"梅蘭芳醍醐灌頂,他更加努力的工作,將其藝術生涯推上了最高峰,從而奠定了他在京劇中至今無人可攻的崇高地位。

只有在社會程序中的某些變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關鍵點不畏種種風險與挑戰,抓住了種種機遇,才能超越對手,超越自我。就像在賽車運動中,彎道相對於直道其變數多、困難大。但有的車手會在彎道中落後,而有的車手會利用彎道超越對手。

一曲《今夜無人入睡》讓保羅譽滿全球,他原本只是個普通的手機銷售員,但他一直有一個明星夢,他數次努力數次失敗,終於有一天,他在"英國有天才"的選秀節目中對歌曲的完美演繹震驚了全世界。

無需膽怯,不要徘徊。善於發現機遇並且敢於抓住,表現真正的自我,這是我們的選擇,嘗試過,我們不會後悔!

點評

這篇文章被專家判為42分,我覺得高了,原因在於文章不是很切題,只抓住了材料的一個方面,實現超越,應要抓住機會;材料的另一面是彎道處,機會與挑戰並存。所以第一個升格的地方:論述部分應緊扣"在彎道處抓住機會實現超越"這點展開;第二升格的地方:"胡一虎採訪曼德拉"的素材選用不當,胡一虎憑藉創意的問好打動了曼德拉,與"彎道"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