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文質兼美,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作文

議論之美在於理趣,但理趣並不排斥形象性,寫議論文不一定非得走“板著面孔訓人,憤世嫉俗說理”的路子。朱光潛說:“說理文要寫好,也還是要動一點感情,要用一點形象思維。”考場作文的議論說理多一些可感的形象,能把抽象的道理講得通俗生動,增強可讀性;同時,考場議論文多一些形象化說理,與大學入學測驗作文“發展等級”的不少要求相契合,能使文章文質兼美,也易於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這裡,筆者就議論說理如何增強形象性進行例談。
  一、借象寓理
  就是借形象闡釋道理。議論說理時先進行形象描繪,然後借形象闡釋社會意義,從形象中概括出普遍規律;或者描述形象細節,為論據材料中的人物增設具有畫面感的場景,達到形象闡述的效果。試看下面的片段:
  1.江河湧進大海,大海高奏著激昂的濤聲,張開寬廣的胸懷接納。大海的濤聲不是笑話江河的細小,不是嫌棄江河濁流滾滾,而江河也因為大海的寬廣胸懷而甘願長途跋涉,一路歡歌奔向它的懷抱。於是,大海的包容成就了尼羅河的堅持和亞馬孫河的豐沛,成就了珠江口的開闊和錢塘潮的壯美……大海讓流進它的每一條江河都顯示出自己的亮點,而“胸懷寬廣,悅納百川”也成就了大海的亮點。所謂亮點,其實是包容的胸懷孕育出的美麗風景
  2.巍巍青山之下,粼粼濮水之濱,莊子席地而坐,持竿垂釣。風拂起,樹影搖曳,濾下點點星光,清波泛起,水中的面容化作層層漣漪,向四方遠遠散去。水波微動中映出了兩位衣冠楚楚的風塵大夫。他們身負楚王的重託,欲以高官之位來拜請莊子。但莊子持竿不顧,婉言相拒:“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莊子是聰慧的,他深知,雖然慾望滿足的背後有無以言說的成就感,但無慾守候的背後卻是聖者般的寧靜與祥和。
  片段1借“大海悅納江河”這一形象闡釋“亮點,其實是包容的胸懷孕育出的美麗風景”這一普遍的社會意義,新奇而又令人信服,形象與理趣兼備。
  片段2藉助想象復活“濮水垂釣”的場景,形象描述中暗寓“堅守心靈的寧靜”這一主旨,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形象思維能力和語言駕馭功底。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借象寓理的方法時,一定要在描繪形象、復活場景之中凸顯主旨,否則就會顯得華而不實、主旨不明,效果適得其反。
  二、緣事說理
  指先敘述故事或事件,然後自然生髮議論,揭示道理。運用這種技法,選取的故事或事件本身應蘊含一定的道理,常用的為寓言故事和哲理故事。試看下面的片段:
  清早,狐狸欣賞著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說:“今天我要用一頭駱駝做午餐。”整個上午,它奔波著尋找駱駝。但是正午太陽照到頭頂的時候,它再次看看自己的影子,於是說:“一隻老鼠就夠了!”像狐狸這樣的心態,在現實生活中大有人在。對自己認識不足,要麼自我膨脹,要麼無根據地認為自己無能。成長路上的我們就有這樣的經歷。曾經,我們被家人寵著,以為自己擁有整個世界。有一天,我們發現,我們並非時時有人在乎,甚至被漠視如同草芥,有些事情,我們無論多麼努力都無能為力,於是,我們感到沮喪甚至自卑。我們多麼像那隻認不得自己的狐狸。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是正確認識自我——既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為自己的人生準確定位。尼采曾經說過:聰明的人只要能認識自己,便什麼也不會失去。正確認識自己,方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才能充滿自信地去迎接機遇和挑戰。
  這一片段借狐狸關於“午餐”的定位,引出青少年成長中“盲目自大”與“盲目自卑”的心理,點出“正確認識自我”,進而論述正確認識自我的意義,這比直接論述多了幾分形象性,給人的印象也深刻得多。
  再看下面的片段:
  陳寅恪到清華大學任教,得力於梁啟超的舉薦,但他們經常為一些學術問題爭執不下。一天,梁啟超剛上班,同事說:“陳寅恪又要和你幹仗了!”梁啟超看到學報上有一篇陳寅恪的文章,讀完後,梁啟超笑道:“這小子總是和咱過不去,咱要再寫一篇好好和他過過招。”同事道:“樑先生,這陳寅恪在含沙射影罵您啊!”梁啟超臉黑了下來,說道:“陳先生的為人我是知道的。請以後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懷!”梁啟超和陳寅恪為了學術分歧互不相讓——“爭”,體現了對學術真理的孜孜追求和不人云亦云的個性精神。兩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提攜,相互尊重和信任——“不爭”,體現了君子之風。“爭”與“不爭”的境界,值得後輩學者在景仰敬佩中深思。
  引述故事後,作者懂得從“爭”與“不爭”兩個層面分析,將其中蘊含的學術精神與為人處事兩方面的道理鮮明地揭示出來,讓故事充分“燃燒”,體現了緣事說理的純熟技巧,增強了說理的形象性。需要提示的是,緣事說理,要注意敘議結合,不可以敘代議。

如何做到文質兼美,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