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熱帖:談語文大學入學測驗作文之評分

對於語文大學入學測驗的作文一項,數年來皆為輿論之焦點。蓋因應試教育體系之下,因循刻板題海之中,唯此一項可成為學生自由發揮,展現文才之地,作文滿分者似可比舊時狀元及第,嘿嘿,名倚文章著,得失萬口評,故而媒體也是很樂於跟進炒作的。然而滿分作文卻往往不能服眾,至少難以服我。在浮躁的文教領域,目迷五色之際,大概人人都很容易看朱成碧。

天涯熱帖:談語文大學入學測驗作文之評分

憶及當年某人的詩詞,某段時間常被譽為超群絕倫,甚至有稱連李杜都望其塵而莫及的。在我個人看來,其詩詞只能說部分詩詞確有境界,兩三首可稱善,但單從文學角度看並非超一流佳作,至於詩詞超越李杜之評價則有點非愚則誣。那為何有此一說?除個人崇拜等政治因素而外,還有民眾普遍傳統文學素養低下的原因在內,包括一些論者,未必真的十分深通古典文學與詩詞。在所謂破舊立新之際,滿眼看慣標語口號體文學之人,乍見如此依格入律之古體文字,驚為天文,評個滿分也是可以理解的。

沒見識過獅子老虎就大吹藏獒法螺的類似現象,大學入學測驗作文評分裡也有。無論當年大學入學測驗的《赤兔之死》,還是如今大學入學測驗出現的古體長詩,就文論文,若認真地從專門古典文學水平的角度衡量,只能算聊充一格,其中不乏語言粗糙、字詞失當、邏輯不明、文白雜糅、堆砌陳句、體格不純之處,至少在我這個攻英語專業、並未中文出身的非專業人士看來,這些文字並未達到如何佳作之地步,細究起來,得滿分者何故?主考官自身水平和學養不足當然首當其衝。很多主考人員,其古體詩文寫作水平如何?能否準確地為這類文章鑑定評分?是否存在未見北海而望河興嘆之嫌?

鉤深致遠,問題還有——大學入學測驗作為中國教育中選拔應試體系的犖犖大端,千軍萬馬搶過橋,其弊早為人所盡知。而要使這個龐大體系在不倒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地顯得合理、有吸引力,那麼除了數理方面只能看分數這個硬指標外,大學入學測驗作文一項大可成為所謂素質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熱點聚焦所在。各地若作文滿分之學子,即可成為當地教育之招幌,好像就可以凸顯地方人文之盛一般。

所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大學入學測驗評分中如此地看重出奇出怪附庸風雅,能寫上幾句皮殼似模似樣的古詩文便是滿分,長此以往,以偏門投機者必然趨之若鶩,阿其所好,以至於如今又有描摹金文甲骨,敷衍成文以求一逞的應考者,完全偏離了語文作文考試之宗旨。那些真正語文學得精到紮實、通觀古今,博覽群書之輩,其慣常作文未必喜作驚豔體、驚人語,是否就難有慧眼識珠?這些學子沒有寫古詩古文,也許乃是出於慎對考試,不敢弄險的緣故,但我絕對相信其中有不少學子有能力寫出無論內容、思想還是文采、格律都遠勝《赤兔之死》和今年長詩水平的古詩文來。

美國如Ivy聯盟的某些名校,若求攻讀文學方向者,其選拔考試也中有personal essay一項,千變萬化也必看其是否通曉英國傳統歷史與文學—文藝復興—20世紀當代文學之方方面面,文字運用是否熟練準確,理據是否充分,思維是否有邏輯,評分中諸多方面不可偏廢,絕非譁眾即可取寵,針對考試包裝個漂亮甚至完美的形式是沒用的。

最後對於大學入學測驗作文評分,說說我的兩個觀點:

一,語文大學入學測驗作文評分應重視語言文字之本身,不可完全視同科舉之策論。前幾日滬上有語文高階教師呼籲給有錯別字但題材獨到之作文滿分,竊以為不可:醇乎醇者和大醇小疵之間畢竟有別。作文立意獨到當然好,問題是語文學科的作文考察,豈能將文字書寫正誤的標準一朝譭棄?不給滿分給個高分又何礙?關鍵是語文考試不同於科舉考試的策論,皇帝就當時政、農事、民風等出題,由考生對答對策,以此選官,重視的是論說有見解,見解獨到。而語文考試考的就是語文,那些語文能力真正出色的,未必觀點獨特,對他們也應該公平一些。

二,語文大學入學測驗作文評分不應以是否吸引眼球論高下。哪怕學生的作文套就是看慣了的起承轉合,也不能就此認定便是平庸。大學入學測驗作文評分應更重視那些文筆紮實、言之有物、語言純熟、錘字煉句,將文字與思想駕馭得心應手之作。優秀的作文未必語出驚人,談言微中亦可加人一等;未必鋒芒畢露,含英咀華亦可動人肺腑;未必標新立異,鞭辟入裡亦可操得左券;未必題材出奇,文筆老練亦可佛眼相看;未必搞怪立異,獨具文風亦可各擅勝場;未必徹底文言,善援古典亦可稍勝一籌。這樣去選拔,才是語文考作文之初衷。

說到底,我們的語文大學入學測驗評分還是要重視學生評價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本身,切不可搞成單純的“眼球”評分,鼓勵為出奇制勝而投機。明年如若再度遇上氣勢逼人、外表炫目、貌似“可比甚至可超李杜”的詩文,評分的考官們似可表現得更加專業一點,再勿輕與滿分。

或者實在要顯“人文之盛”的話,大學入學測驗可單開闢一項古詩文賦寫作專案,一視同仁,人人皆寫,方見真章。